首页 理论教育兰州中川镇芦水井村:金莲寺重建、泉眼自然出水

兰州中川镇芦水井村:金莲寺重建、泉眼自然出水

【摘要】:自然环境中川镇芦水井村位于中川镇东南部,东至平岘村、方家坡村,南邻永登县树屏镇刘家湾村,西接宗家梁村、刘家湾村,北抵西槽村、红玉村。2012年,属兰州新区中川镇。芦水井村金莲寺重建后的金莲寺占地6000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其建筑结构之精妙,绘画雕塑之精湛不输往日风采。泉眼位于芦水井村北部,自然出水,形成溪流,南流40千米注入黄河。

自然环境

中川镇芦水井村位于中川镇东南部,东至平岘村、方家坡村,南邻永登县树屏镇刘家湾村,西接宗家梁村、刘家湾村,北抵西槽村、红玉村。南北7千米,东西5千米,管辖面积18.7平方千米。因村内泉眼有水溢出,形成一条河,河滩芦苇丛生,芦花飘荡,得名芦井水村。

芦水井村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多风少雨,夏无酷暑,秋季温凉。海拔1910米,年平均气温6.9℃,1月平均气温-7.3℃,7月平均气温20.5℃。年平均降水量300毫米~350毫米,年蒸发量188毫米。全年平均无霜期139天,年日照量1744~2659小时,日照率60%。最大冻土深度约1.1米。农作物一年一熟。夏秋多东南风,冬春多西北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2.3米/秒。

村置沿革

1950年,属永登县第五区西槽乡。1958年3月,属皋兰县。1958年12月,属永登县西槽人民公社。1966年,属改名后的燎原人民公社。1970年恢复。1983年为西槽乡芦井水村。1999年,属永登县中川镇。2012年,属兰州新区中川镇。

人口经济

全村下辖当铺、大庙、芦井水、坝头子、红湾、仲家河、陈家河7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576户2565人。征地拆迁前,有耕地5300亩,主要种植小麦大麦、大豆、胡麻等农作物,经济作物为玫瑰,果木树以大接杏、苹果为主,村民主要经济收入靠短期务工。2014年以后,村内耕地陆续被征用。2017年年底,一社、二社、四社95%的耕地被拆迁征用,三社还剩下50%的住户。

姓氏家谱

村内主要有张氏、王氏、徐氏、苗氏、仲氏、陈氏、杨氏、邓氏、宗氏9个大姓氏,张家、王家、苗家、仲家、陈家、杨家、邓家、宗家、徐家等存有家谱。邓家主要在一社,张家、苗家、杨家在二社,徐家和王家为三社的主要姓氏,四社主要以仲家、张家、陈家为主。但由于严格的家规和各种原因,家谱难以看到,实为可惜,因此姓氏来源不得而知。

村内建筑

由于拆迁和征地,村民安置在彩虹城,村原位置建筑几乎全部被拆除。仅留下金莲寺1座。

金莲寺,佛道两家活动场所。据村内老人讲,初建于200多年前,具体时间不得而知。20世纪60年代被拆除,2005年进行了重建。

芦水井村金莲寺

重建后的金莲寺占地6000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其建筑结构之精妙,绘画雕塑之精湛不输往日风采。整体分为前后2个部分。前院为佛教建筑,中院为汉白玉地藏王菩萨塑像,东为钟楼和药王殿,西为鼓楼和阿弥陀佛殿,北边大佛殿居正中。后院为道教建筑,东为财神土地殿,西为办公室和城隍庙,后中央为大殿,大殿又由祖师殿、雷祖殿、文昌殿3部分组成。主要有释迦牟尼佛,文殊、普贤、地藏王菩萨、药王、土地、城隍、雷坛祖师、文昌爷等塑像和十八罗汉壁画。建筑整体精巧古朴、魏峨壮观。殿宇上的木刻砖雕与斗拱式结构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建筑水平,殿堂内的泥塑、木雕神像形象生动,色彩明快,是雕塑艺术的杰作。庙院里的钟鼎,山门外的旗幡无一不是当时的文化精品。

现由中国佛教禅宗五系中云门宗第十四代传人、兰州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兰州蛟龙寺、心灵之阶网络佛学院创办人持戒法师任主持,并处理日常事务。

风景名胜

自古以来,永登县有“平番八景”,秦川亦有“秦川八景”,分别为“初日秦城”“万年石洞”“芦泉水浅”“麦陇风情”“十八团庄”“大干砂址”“孤山秋浪”“双庙凌霄”,其中“芦泉水浅”就说的是今中川镇芦水井村。

泉眼位于芦水井村北部,自然出水,形成溪流,南流40千米注入黄河。《五凉志》上记为“芦井儿泉”。对这股泉水传说很多,有人说它是秦王的乳汁,也有人说它是龙王的唾液,再有人说它是小黑龙的血液,还有人说它是小黄龙的眼泪,荒诞却神奇。科学家说,这是李麻沙沟水系潜流出露,主要由毛毛山南麓的黑马圈河,双龙泉沙沟的沟谷潜流与秦王川盆地潜水补给。

芦水井村鼓楼

由于水质较好,且流量较小,溪流一年四季清澈见底,河底的鱼儿和石头清晰可见。岸边及河川遍布芦苇,每到秋冬季节特别是寒冬的傍晚,当血红的夕阳将落未落,殷红穿透晚霞映满溪水,稍有微风徐来,枯黄而又苍劲的芦苇与流水俱动,树影斑驳。这时慢悠悠伫立在岸边饮水的牛羊马,抽烟的放羊老汉,共同构成一幅醉人的画面。

有诗曰“兰皋走马夕阳西,一派流溪望欲迷。传语芦泉犹道好,不堪旧貌换淤泥。”

不管怎么说,在秦王川这个千古旱塬上出现这样一泓清泉,实属稀罕。有史记载隋末唐初金城校尉薛举称王,芦井水就成了他屯兵牧马的地方。到了清初,这里就已有较发达的农牧商贸和丰富的文化积淀。芦井水在数百年间可算是秦王川发达地区之一,这里曾建有当铺、商号。因为是蒙古大漠经秦王川入兰州的咽喉要道,驼队车马经常往来,饭馆、旅社应运而生。特别是每年正月十五、四月八、九月九的庙会,虽各有其文化内涵,但商贸交易上却是一脉相承的。庙会上,社火、戏曲、杂耍争献技艺,摊贩、饭馆、手艺人各有千秋,真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直到今天虽交通线改道,商贸地转移,但带有一定文化传统的社火还在延续。

最具传奇色彩的是两棵松树和两丛牡丹花。松树的主杆直径一尺,高约两丈多,树寇似塔,枝繁叶茂。牡丹一红一白,花冠直径超过一丈。高度超过六尺,每到盛花期,红花似火、白花如雪、令人心旷神怡。据说,这是一高僧从西藏寺院中背来的圣物,观之能使人灵魂净化,吉祥康宁,因此,许多老人在花期虔诚地拜花,以期护佑。

芦水井村大佛殿

芦水井的泉水历史悠久,芦井水村先民甚至整个中川镇先民看到这里有水源,才在这里安居下来,休养生息。在生活困难的年代,芦井水的水养活了整个村、整个中川镇的人。全村拆迁后,村子一片废墟,再无往日的人烟和繁华。仅留下沉默的芦泉水默默流淌。

村里人物

保建福,生于1965年,1985年参加工作,从公司技术员做起,2006年    年任永登县鸿昇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11年至今为甘肃省鸿昇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顾问,现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他在家里孝顺父母,教育子女有方,在村里平易近人,没有“架子”。乐于助人,村民家里谁有困难,他都会积极帮助。村民王某因病住院,家里困难,家属向他借钱后他二话没说将钱亲自送到了医院;村民刘某身患重疾,当他知道刘某家里困难无法手术时,他主动为刘某交了手术费,使刘某及时得到治疗。

徐世红,男,汉族,生于1965年,大专文化,中国共产党党员,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自幼酷爱书法,工作之余苦练书法,其书法作品多次获得全国书法大赛各种奖项,书法作品入编《艺术星光》《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书法大赛展作品集》。在第六届“金鼎奖”全国书法大赛活动中获得银奖,作品入编《全国书法美术优秀作品集》。在“山水情怀”全国诗书画邀请赛活动中获得金奖,在第三届“中华杯”全国书画作品集邀请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在纪念毛泽东为十大元帅授勋五十五周年活动中荣获金奖,作品入编《纪念毛泽东为十大元帅授勋五十五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作品集》,并被授予“翰墨颂元帅杰出艺术家”等称号。同时,他在村内又是村民眼中孝敬父母的好儿子、爱护妻儿的好丈夫、好父亲,全家幸福和睦,是村内的五好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