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秦川镇华家井村位于秦川镇南部,东至西岔镇五墩村,南邻中川镇下华家井村,西接中川镇廖家槽村,北抵胜利村,距兰州市政府62.4千米,管辖面积12平方千米。1970年,恢复为秦川公社华家井大队。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建制,改为秦川乡华家井村。乾隆年间,葛家先祖从永登红城镇葛家湾迁秦川镇华家井村,有东川葛家先祖祖坟为证,传为葛家八世祖等的坟茔。村里人物李克安,1955年3月出生在华家井村四社一个农民家庭。......
2023-08-23
自然环境
华家井村位于中川镇北部,省道201线从村西侧通过,东至西岔镇四墩村耕地,南邻元山村,西接廖家槽村、尖山庙村,北抵秦川镇华家井村,距兰州中川国际机场4千米,管辖面积11.85平方千米。清朝中期,因华家人在村内打下一口井,得名华家井村。
华家井村海拔2008米,年平均温度6℃~7℃,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降雨量350毫米,蒸发量1800毫米,日照时间216天,风速3米/秒~5米/秒,西北风偏多,土壤厚度0.5米~1.1米,冻土1.1米,最高温度33℃,最低-20℃。
20世纪90年代以前,华家井村有少量的东干渠灌溉水浇地,树木较少,多为旱地,靠天吃饭。1995年“引大入秦”引来大通河水灌溉农田,以前沙地改为水浇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华家井村现有杏树、柳树、苹果树、梨树、玫瑰等。
村置沿革
华家井地名自二百年前一直沿用至今,清宣统元年(1909年),属皋兰县西北乡四墩村。1950年,属皋兰县源泰区四墩乡。1956年,划属永登县秦川五道岘乡。1958年,随五道岘乡划入皋兰县,8月复属永登县,属秦川公社。1963年,华家井村分为上华家井和下华家井,下华家井划属西槽公社,1966年,西槽公社改为燎原公社,当时下华家井大队改为东风大队。1970年,恢复西槽公社,又改为华家井大队。1983年,为西槽乡华家井村。1999年,撤乡改镇属中川镇。2012年,随中川镇移交兰州新区管辖。
人口经济
华家井村辖4个村民小组,585户2439人,现有耕地7830亩,“引大入秦”东一干渠两侧生态林占用耕地1138亩,旱沙地1600亩(其中326亩被5家企业占用),农作物种植以小麦、大麦、蚕豆、胡麻为主。养殖业以羊、猪为主。劳务输出为该村的一项增收产业。近几年,随着兰州新区的建设,部分农户在自己的耕地中种植了柳树、梨树、松树、苹果树、杏树等,华家井目前种植收入下降,养殖收入有所提高。
经济作物以玫瑰、杏树为主,产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30%。养殖业以羊、猪为主。劳务输出是该村的一项增收产业,劳务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40%。运输业占全村总收入的30%。华家井村交通便利,兰州新区生态林覆盖“引大入秦”东一干渠道两侧400米,占地面积1138亩,春夏秋三季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省道201线从村内经过,适合兴办农家乐、林下养殖等,可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提高收入。
村内建设
华家井小学基础设施比较简陋,雨天操场泥泞,晴天尘土飞扬。村级办公用地和村卫生所总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99%以上。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自来水入户率100%。生产用水全依靠“引大入秦”水利。截至2016年年底,华家井村通社道路和主干道硬化4.5千米,砂化6千米,主干道和公共场所已安装路灯118盏,有旱厕611座,村内环境整洁干净。2016年修建2000平方米文化广场1个,老年活动中心1个,农家书屋1个,有藏书2000多册,
姓氏家谱
华家井村有200多年历史,村内主要有朱氏、杨氏、张氏、王氏、赵氏、孙氏、冯氏、陈氏、俞氏、满氏、廖氏、贾氏、常氏、华氏、胡氏等姓氏,华姓人居住较早,后为朱姓、冯姓、贾姓、胡姓、张姓先后居住本村,陈姓、俞姓等姓来此居住较晚。其中朱家、张家、王家、杨家为大户,大部分存有家谱。
冯家,祖籍南京应天府,明末清初冯家兄弟三人迁居兰州永登红城镇温家河。大房、三房后代于清朝中期迁居华家井。
杨家、胡家来自于永登苦水、冯家桥。贾家来自于临夏河州。王家来自于皋兰县九合镇高山村。张家则来自于不同的地方,主要来自于红城镇张家磨、兰州市雷坛河、西固河口等地。俞家则来自皋兰县九合镇俞家湾。
孙家,据《金城孙氏宗谱》记载,祖籍山东济南府历城县大柳树巷,孙家先祖为肃藩王座下指挥使,洪武年间,随肃藩王来甘,屯兵兰州,先居城隍庙,后居干沟沿、四排楼房等处。康熙年间战乱导致孙家流离失所,孙家七世祖一脉迁居安宁堡、永登、头沟居住,何时迁居华家井不详。《金城孙氏宗谱》修订于2001年4月,为打印本。
常家,据《常氏家谱》记载,康熙年间常家先祖从永登红城迁居东山黄崖,由于原谱毁于同治年间战火,先祖名讳、祖籍、具体时间不详。同治五年(1866年),常家一脉为躲避战乱,迁居永登苦水、秦王川华家井。《常氏家谱》修订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3月,并由吏部候选分缺先用典史兰州府儒学增生王锦章作序。
村内建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社会动荡不安,村民只有自救自卫,于是有了造型独特的土堡、墩子,主要起防御的作用,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华家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有朱家堡子、贾家堡子、张家堡子及冯家墩子。朱家堡子最大,为各姓人合建,据老人讲占地大概五亩,一旦有危险发生,全村人都跑进朱家堡子躲避,居高临下,村民得以保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个堡子陆续被拆除。冯家墩子底座8米见方,墙厚3米,高约8米。上有土炮,还有专人站岗守卫。处于三个院子中间,除了起防御作用外,那时土炮也用作打雨。1993年,冯家后人在修建房屋时,将墩子拆除,在墙里发现了遗留的子弹。
华家井村有土地庙、三官庙、城隍庙、龙王庙,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破坏,近些年分别进行了重建,重建后的土地庙、三官庙和龙王庙位于村西北角树林地带,城隍庙位于村北边,面积均为500平方米,规模较小。
故事传说
华家井村的水井是华家井村、尖山庙村、宽沟槽三个村村民在二百年前打的,听老人说水井12丈深,水井先由华家井村开挖,中途停挖,后尖山庙村民接着挖,中途又停,最后由宽沟槽村民挖出了水。这三个村村民立字据约定了用水的先后,华家井村民礼让尖山庙村民,尖山庙村民礼让宽沟槽村民,时代延续使用。
村里人物
王顺年,1952年生,华家井村人。1974年,从北京体院毕业分配到永登县体委工作。1980年,担任县业余自行车车队教练,先后为省专业队及省市体校输送17名运动员,其中有4人多次参加了国际比赛,有7人获得全国比赛前3名。1983年—1986年,永登县自行车队参加全省比赛,获得了12项冠军。1988年王顺年兼任甘肃省农民自行车车队教练,率省队赴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农民运动会,有4人参赛,王道秀获女子25千米个人计时赛冠军,被评为农运会“十佳运动员”。另外2名运动员分别获第5和第6名,有3名队员获“体育道德风尚奖”,甘肃省农民自行车队被评为“精神文明队”。
1984年王顺年和县体委签订了训练承包合同书,全力执行自行车训练由点转校的改革措施,他冒着风险,举家东迁,在永登五中、西槽中学艰苦创业,一人带男女两个队,从运动员的政治思想到专项训练,从后勤供应到文化课辅导都亲力亲为。
1986年省六运会公路自行车比赛在皋兰县举行。当时妻子临产又胃出血住院,为了不影响比赛,他顾不上回家,只好打电话请年迈的父母照顾妻子。在紧张的训练中,他关心体贴队员,运动员伤了病了,他求医取药,整夜守护,运动员都称他为“好教师”。王顺年先后受到省农委、省体委、省农民体协和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甘肃省体委1983年和1987年两次授予他“甘肃省优秀教练员”称号,1985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甘肃分会给王顺年颁发了“在体育社会化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奖状。1989年王顺年被评选为“甘肃省劳动模范”。同年调甘肃省邮电管理局体协工作,担任中国邮电自行车车队教练,参加了1993年全国第七届运动会。中国邮电体协授予他“全国邮电体育先进个人”称号。
有关金城村史·兰州新区卷的文章
自然环境秦川镇华家井村位于秦川镇南部,东至西岔镇五墩村,南邻中川镇下华家井村,西接中川镇廖家槽村,北抵胜利村,距兰州市政府62.4千米,管辖面积12平方千米。1970年,恢复为秦川公社华家井大队。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建制,改为秦川乡华家井村。乾隆年间,葛家先祖从永登红城镇葛家湾迁秦川镇华家井村,有东川葛家先祖祖坟为证,传为葛家八世祖等的坟茔。村里人物李克安,1955年3月出生在华家井村四社一个农民家庭。......
2023-08-23
自然环境中川镇陈家井村位于中川镇西北部,东至廖家槽村,南邻赖家坡村,西接东山乡,北抵秦川镇。距离中川镇5千米,管辖面积15.6平方千米。经实地考察,中川镇陈家井村被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确定为兰州新区自建美丽乡村示范村。何时迁陈家井村不详。徐家,据《徐氏家谱》记载,徐家祖籍北京,明洪武年间迁至今永登县红城镇,首居徐家沟,后迁徐家磨,20世纪70年代迁居陈家井。......
2023-08-23
自然环境中川镇陈家梁村位于中川镇东部,东、南至方家坡村,西接西槽村,北抵倒水塘村。距离中川镇政府5千米,管辖面积10.5平方千米。陈家,祖籍江苏常熟县,陈家先祖到甘肃武威做官,后定居今永登县红城镇,其中一脉迁居中川镇陈家梁村,20世纪90年代迁居陈家梁村。20世纪90年代迁居中川镇陈家梁村。......
2023-08-23
自然环境中川镇廖家槽村地处中川镇西北部,东至华家井村,南邻尖山庙村,西接陈家井村,北抵中川镇货运北路物流园,管辖面积12.5平方千米,距离中川镇政府10千米。因廖家最早迁入村内,因此得名廖家槽村。1999年,属撤乡改镇后的中川镇。人口经济廖家槽村下辖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70户2810人,全村耕地6416亩,其中水浇地6100亩。文化教育廖家槽小学,始建于1902年,迄今有100多年历史,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至第七世祖存君移居皋兰县中川。......
2023-08-23
自然环境中川镇何家梁村地处中川镇中部,东至“引大入秦”指挥部,南邻西槽村,西接周家梁村,北抵元山村,管辖面积15.6平方千米,距离中川镇政府3千米。姓氏最早以何姓为主,何姓坐落在山梁口,故取名何家梁村。何家梁文化活动中心村内建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村内多堡子、墩子、老堂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渐拆除。何家梁雷祖庙,位于何家梁村西北部,清末由村民共同捐资修建,20世纪60年代逐渐被毁坏。......
2023-08-23
自然环境中川镇赖家坡村位于中川镇西北部,东至廖家槽村、尖山庙村,南邻史喇口村,西接大捞池,北抵陈家井村,管辖面积17.6平方千米。人口经济赖家坡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725户3215人,有耕地11720亩。在中川镇赖家坡不仅玫瑰种植最早,而且玫瑰加工业发展最早、规模最大。20世纪80年代,中川镇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崛起,永登县东干渠玫瑰炼制厂、西槽乡玫瑰香料厂等3家玫瑰加工厂就位于赖家坡村内。......
2023-08-23
自然环境中川镇宗家梁村位于中川镇中南部,东至芦井水村,南邻芦井水四社(陈家河),西接龙泉寺镇深沟村、树屏镇刘家湾村,北抵西槽村中川机场,管辖面积20.88平方千米,距离中川镇政府3千米。因宗氏家族最早入住村内,故得名宗家梁村。2012年,随中川镇移交兰州新区管辖。人口经济2016年,全村下辖马家山、小黑川、喻家梁、宗家梁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宗家梁村香炉山九天圣母宫......
2023-08-23
自然环境中川镇兔墩村位于中川镇中部,东至经七路往西100米,南邻西槽村,西接中川国际机场东围栏,北抵周家梁村,管辖面积11.2平方千米,距离中川镇2千米。1983年,为西槽乡兔墩村。1999年,属撤乡建镇后的中川镇。2012年,随中川镇由永登县移交兰州新区管辖。后由狄道迁居永登县兔墩。1940年2月出生于兔墩村。凌建文,字笑之,男,汉族,1947年9月生于中川镇兔墩村。......
2023-08-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