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西岔镇四墩村:地理环境、历史沿革、人口经济简述

西岔镇四墩村:地理环境、历史沿革、人口经济简述

【摘要】:自然环境西岔镇四墩村位于西岔镇西北部,东至西岔镇火家湾村,南邻西岔镇中川村,西接秦川镇华家井村,北抵西岔镇五墩村,管辖面积8.4平方千米。四墩村地势平坦,海拔约1850米,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7.2℃,年温差变化大,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约-10℃;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为24℃。1956年,属定西专区皋兰县源泰区四墩乡。2000年,属撤乡改镇后的西岔镇。人口经济四墩村下辖四墩子1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8户2580人。

自然环境

西岔镇四墩村位于西岔镇西北部,东至西岔镇火家湾村,南邻西岔镇中川村,西接秦川镇华家井村,北抵西岔镇五墩村,管辖面积8.4平方千米。因村内1949年前存有明朝时期修筑的烽火台,序列第四,得名四墩子,与五墩、六墩名字来历相同。

四墩村地势平坦,海拔约1850米,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7.2℃,年温差变化大,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约-10℃;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为24℃。年平均无霜期为135天,常年盛行西北风。

因气候干旱,生长的树木白杨、柳树、榆树。近几年,新种植的有枣树、杏树、苹果树、早酥梨树玫瑰树、花椒树、枸杞等,但都不多。家禽家畜有羊、猪、鸡、狗、猫、兔等。大的牲畜有驴、马、骡子、牛。近几年树木明显增多,家禽家畜相继减少,大牲畜几乎没有。有野生动物,但数量很少。

村置沿革

清宣统元年(1909年),属皋兰县西北乡,当时分为上四墩和下四墩。1950年,属源泰区四墩乡。1956年,属定西专区皋兰县源泰区四墩乡。1958年12月,属永登县中川公社。1962年6月,属白银市皋兰县中川公社。1963年10月,属定西专区皋兰县中川公社。1965年,中川公社与西岔公社合并,属合并后的西岔公社。1966年4月,上四墩与五墩大队合并为五墩大队,下四墩为四墩大队。1970年3月,属兰州市皋兰县西岔公社。1983年,属皋兰县西岔乡。2000年,属撤乡改镇后的西岔镇。2012年,由皋兰县移交兰州新区管辖。

人口经济

四墩村下辖四墩子1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8户2580人。总耕地9011亩,水浇地3664亩,主要种植小麦、甜脆豆、胡麻、菜籽、菜花等作物。20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和村集体经济兴起,四墩村借助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榨油作坊,形成了以胡麻菜籽种植、收购、加工和胡麻油菜籽油出售的产业链条,一时带动了四墩村全村以及周边经济的发展,在西岔镇各村中独树一帜。

据2016兰州市县区小康村建设基本情况摸底数据显示,2015年种植玫瑰31亩,药材99亩,其他作物120亩。2016年年底,新区建设征地拆迁,耕地仅剩4000多亩。现村民收入主要靠劳务输出,务工人员占全村劳动力人数的90%。2016年,人均收入达到7751元。

姓氏家谱

张氏、杨氏、达氏、李氏、颜氏、薛氏6姓为村中的大姓,各姓均存有家谱,由于“家谱不轻易让外人看”等因素,个别姓氏历史不得而知。

李家,据《李氏家谱》记载,李家原籍江宁(今南京市),元朝末年李家先祖随元顺帝太子被俘,朱元璋网开一面,将李家男丁充军。洪武十一年(1378年),子承父志投军。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为肃庄王护卫。洪武三十二年(1399年),随肃庄王迁甘肃,后迁兰州。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已历十五世。后代分三支,分居南山井沟、木厂沟、扎马台与北山四墩子等地。《李氏家谱》修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为手写本,除谱序和李家历代祖先名讳外,还载有嘉庆年间其祖任江西抚州东县县令的事迹及圣旨的内容。

故事传说

关于四墩村风水宝地的传说:刘伯温斩龙脉的传说可谓家喻户晓,经历史岁月,在民间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版本。传说刘伯翁兴师动众斩龙脉,龙与其斗,不敌,遂远遁西北,西北瞬间乌云密布,阴雨绵绵。然刘伯温并不罢休,穷追不舍,一路将龙赶到了现兰州伏龙坪,斩之。后天气才逐渐好转,就在乌云将散未散之时,四墩村上空厚厚的乌云突现红光,随之降下雪白玉兔两只,两只玉兔各选村内东西两处小土丘置窝安身。后村里人认为玉兔为龙魄所化,兔窝所在处为风水宝地,争相置宅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