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西岔镇岘子村位于西岔镇东南部,东至皋兰县黑石川镇白崖村,南邻皋兰县石洞镇阳洼窑村,西接皋兰县水阜镇石涝池村,北抵西岔镇团庄村,管辖面积17平方千米。2012由皋兰县划归兰州新区管辖,现为兰州新区西岔镇岘子村。村内建设截至2017年年底,岘子村通社道路和主干道共20千米,其中水泥硬化10千米,砖铺巷道6.5千米。明朝洪武年间迁渭源县,永乐年间,因耕种不便,王家先祖兄弟二人迁滚坝川颜家岘。......
2023-08-23
自然环境
西岔镇山字墩村位于西岔镇西南方,西至中川镇倒水塘村,北至中川村,南邻中川镇方家坡村,管辖面积28.5平方千米。因村内曾有三个墩子呈“山字形”分布,得名山字墩。
海拔1850米~2372米。土壤多黄绵土,土层深厚。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降雨量264毫米,年均气温7.2℃,年温差变化大,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约-10℃;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为24℃。年平均无霜期为135天,常年盛行西北风。
树木有红柳、沙枣树等,动物数量减少,青蛙、蜻蜓、蝴蝶、蝉等基本消失。听老人说以前有狼、狐狸、野兔、刺猬、喜鹊、野鸽等。
村置沿革
1950年,属皋兰县源泰区山字墩乡。1953年,属皋兰县保定区山字墩乡。1955年,属皋兰县源泰区山字墩乡。1958年12月,属永登县中川公社。1962年6月,属白银市皋兰县中川公社。1963年10月,属定西专区皋兰县中川公社。1965年,中川公社与西岔公社合为西岔公社,属合并后的西岔公社。1970年,属兰州市皋兰县西岔公社。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属西岔乡。2000年,属撤乡改镇后的西岔镇。2012年,由皋兰县移交兰州新区管辖。
人口经济
山字墩村下辖山字墩1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数1099户4173人,劳动力2150人,外出务工人员1368人。全村耕地14648亩,林地1479.2亩,因新区建设,大部分耕地已经被征用,剩余耕地主要种植树木、药材、玫瑰。村民收入主要靠劳务输出,占总收入的80%。山字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总计121户488人,2014年脱贫82户354人,2015年脱贫4户12人,2016年脱贫12户41人,2017年年初脱贫21户73人,新纳入1户4人,返贫1户3人,2017年年底脱贫4户14人。
村内建设
截至2017年年底,山字墩村有文化广场1个,占地500平方米,基础健身器材齐全,篮球场1个,村内主干道硬化3千米,村庄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垃圾池多处。村内有水库1座,配备净化水厂1个。联系帮扶单位砂化学校门前道路100米,清运垃圾1500吨。
姓氏家谱
山字墩村主要以张氏、姚氏、颜氏3姓为主,其中颜家和姚家存家谱。据传黄家最早迁入村内,后不知去向。
颜氏,据《颜氏宗谱》记载,为黄帝之后,西周以后,居山东曲阜、巨野、济南历城等地。明洪武年间,颜家先祖为肃庄王座下指挥使,随军来兰,首居新城堡,清朝中期迁山字墩村。山字墩《颜氏宗谱》修订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为手写本,全本字迹清晰,至今保存完好。
姚家,据《姚氏家谱》记载,祖籍南京应天府响铜巷大柳树高桥。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随肃庄王来甘,首居皋兰县河北乡保定堡,清初迁山字墩。《姚氏家谱》修订于1963年,内有撰于道光九年(1829年)的家谱序一篇。
村内往事
清宣统三年(1911年),秀才张伟在山字墩村创立私塾,有学生10人。1923年兰州女子师范毕业生曾秀英(女),承继张伟办私塾,在此期间,村人颜占乾(兰州师范教师),奔走于兰州、水阜、石洞寺、山字墩之间筹资办学。
1935年10月20月,颜占乾在兰州火药厂筹措办学经费时火药库爆炸不幸身亡。1936年,时任甘肃省教育厅初教科主任的颜占太(山字墩村人),辞职还乡,正逢地方绅士及官方申办教育,遂出面兴办地方教育事业。经甘肃省教育厅批准,在山字墩村创办了皋兰县八堡乡第一中心民国学校(山字墩小学的前身),颜占太任校长。有教员5人,教学班级5个,学生60余人。
1942年春,景泰县县长刘鸣歧经山字墩学校,题“诲人不倦”匾额一幅。1946年,该校派文体代表队赴兰州参加市教育系统举办的文体大赛,以作文、体操、武术表演取胜,荣获总分第一名,捧回“文荣武茂”奖牌一枚。1949年,在兰州师范招生考试中,该校毕业班共11名学生全部参加考试,并依次名列榜首,安立康成绩最佳,名列第一,深得兰州师范学校校长陈泽世赞誉。甘肃省教育厅厅长水梓题写“斐然成章”中堂一幅,以示表彰。时年8月,学校有教员13人,学生260余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校被命名为山字墩小学。截至2016年年底,山字墩小学占地1669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77平方米。有小学教学班6个,幼儿教学班3个,学生264人,教职工22人,其中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11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区)级骨干教师4人,县区级教学新秀3人。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着力打造“正行、正心、正人”的尚“正”文化,形成了以“学校领导班子团结进取,教师队伍爱岗敬业、软件硬、校风正”的学校特色文化,赢得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村里人物
颜占乾(1906年—1935年),字立天,山字墩村人,中师文化,曾任皋兰县立第一小学校长,兼县政府教育督学。他自幼好学,喜读诗书,精通“四书”“五经”,后在兰州师范学校攻读,毕业后任皋兰县第一小学校长。聘任名师,倡导新学,严明校纪,勤于治学,在兰创立“北辰学会”,拟在秀才张伟、兰州师范毕业生曾秀英创办的山字墩村私塾的基础上,创立公学皋兰县八堡乡第一中心国民学校,得有识之士耆人杰赞同。曾不辞辛苦,为教筹资,深受赞誉。1935年10月27日在前往某校授课途中,恰逢兰州下东关火药库爆炸,不幸遇难,夙愿未遂,年仅29岁,实为惋惜。颜占乾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知识渊博,淡泊名利,师德崇高,教书育人,乐善好施,善交贫友。
颜占太(1906年—1974年),字东山,山字墩村人。毕业于兰州中山大学甘肃学院,历任民国甘肃省教育厅初教科科长、建设厅科员、《陇光日报》采访员,兼任第八战区参谋处秘书、皋兰县参议员、参议长等职。抗日战争中退居故里,创办八堡乡第一中心国民学校,自任校长,治学严谨,教书育人,惠及乡里,造福桑梓。1974年去世。
张文轩,名立著,字文轩,号无闲斋主。大学学历,现任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书法协会会员,甘肃诗书画联谊会理事,中国国画院兰州分院副院长,中国汉唐书画院、中国六体书画院研究院、签约书法家,甘肃消防协会理事,甘肃丝绸之路协会会长,甘肃艺萃书画院秘书长。
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大字学欧、颜、赵体,小字学钟、王体。隶书临摹《张迁碑》《曹全碑》,继而纵览众家名帖,博采众家之长,对“二王”的书法艺术产生极大的兴趣,作品入编《当代书画家精品博览》《中国书画研究院成员名鉴》等书。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书画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甘肃省书画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第三届丝绸之路全国书画大展中获一等奖。近几年来,在兰州市博物馆、兰州大学图书馆、青海、张掖、武威、平凉、定西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多次在国家、省、市报刊上发表作品,甘肃电视台进行了个人专访,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潜心研究书画理论,不断丰富艺术造诣,书法界评论其书法:“苍健雄浑,秀美劲道,浑然洒脱,庄重大方。”
村民姚桂珍,女,现年63岁,山字墩村一社村民。多年来,孝敬老人,乐于助人,勤劳致富,教子有方,家庭和睦,深受邻里的好评。1987年被兰州市妇联授予“双文明户”标兵,1989年荣获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
勤俭持家,孝敬老人,姚桂珍的勤俭持家在邻里是出了名的。冬种秋收,寒来暑往,她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田间地头。由于家里人多,开销较大,她仔细计算每一笔开支,但对孩子们的学费、老人的医药费从不吝啬,自己却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在她辛勤的操持下,完成了对大伯父、大伯母、小叔父的赡养和送终。大伯父曾经有三年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小叔父是残疾人,他们没有儿女,生活都由姚桂珍和丈夫两人负责,另外加上三个孩子,家庭面临沉重的负担。困难面前,她没有退缩,也没有抱怨。2012年,姚桂珍的丈夫因病去世,留下80多岁的老母亲。姚桂珍又肩负起了照顾老婆婆的重任。
以身作则,教子有方。姚桂珍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她从小就对孩子们严格要求,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在她的耳濡目染之下,三个孩子对人彬彬有礼,做人诚实友善,学习成绩优异。如今在她的操持下,她的家庭四世同堂,一家人和和睦睦,是村子里出了名的好家庭。三个孩子一个在政府工作,一个在金融系统工作,一个当老师。他们工作认真、踏实,在单位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张文轩书法作品
有关金城村史·兰州新区卷的文章
自然环境西岔镇岘子村位于西岔镇东南部,东至皋兰县黑石川镇白崖村,南邻皋兰县石洞镇阳洼窑村,西接皋兰县水阜镇石涝池村,北抵西岔镇团庄村,管辖面积17平方千米。2012由皋兰县划归兰州新区管辖,现为兰州新区西岔镇岘子村。村内建设截至2017年年底,岘子村通社道路和主干道共20千米,其中水泥硬化10千米,砖铺巷道6.5千米。明朝洪武年间迁渭源县,永乐年间,因耕种不便,王家先祖兄弟二人迁滚坝川颜家岘。......
2023-08-23
同年,西岔镇阳洼窑村划归皋兰县石洞镇管理,西岔镇下辖14个行政村,49个村民小组。2016年,西岔镇地区生产总值为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64元。2014年,西岔镇农民健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实现全覆盖。2015年,西岔镇第二初级中学2997平方米的综合楼建成并投入使用。2016年,西岔镇在各村累计建成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5个。2017年,西岔镇实施镇区主干道、下水管网、供热管网及X124县道扩建提升工程,项目正在进行中。......
2023-08-23
自然环境西岔镇陈家井村东南部,东至皋兰县黑石川镇黑石村,南邻西岔镇漫湾村,西接西岔镇赵家铺村,北抵西岔镇西岔村。1983年,属兰州市皋兰县,为西岔乡陈家井村。人口经济陈家井村下辖陈家井、方家庄、龚家湾3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全村391户1537人。康熙年间迁居陈家井村方家庄。民风民俗陈家井村村风古朴,民风淳朴,村民谨慎心细。......
2023-08-23
自然环境中川镇史喇口村位于中川镇西部,靠近秦王川西部山区,东至周家梁村,南邻中川机场,西接龙泉寺镇,北抵赖家坡村,管辖面积12.4平方千米。人口经济该村下辖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17户2119人,耕地7300亩。从此之后暴雨乌云一到镇山附近就分成两路绕开,史喇口村风调雨顺,村民年年丰收,为纪念老和尚壮举,村民在山顶建庙,并取名叫镇山。杨自盛,1953年2月7日出生于史喇口村。......
2023-08-23
榆川村是秦川镇的纯移民村,1996年随着“引大入秦”工程全面通水,村民大部分由榆中县的青城、鲁家沟、哈岘等不同乡镇搬迁而来,为纪念村由榆中县搬迁到秦王川,因此取名为榆川村,距今已20多年。1998年,四社划入榆川村。2012年,属兰州新区秦川镇。人口经济榆川村辖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0户1132人,耕地1756亩,均为水浇地。现在的榆川村风俗简朴、生活作风积极向上。......
2023-08-23
村名来历保家窑村历史悠久。人口经济保家窑下辖金家庙、尕堡子、陆沟、韩家墩、皋兰湾、保家窑、达家湾7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90户3560人,其中党员92人。姓氏家谱保家窑为秦川镇11个老村之一,主要有王氏、韩氏、陈氏、芦氏、杨氏、高氏、达氏、陆氏、保氏9个姓氏,大部分存有家谱。保家窑村之所以被称为保家窑,顾名思义,该村窑洞居多。以前保家窑的风俗都是晚上娶亲次日举行婚礼,现在改为早上娶亲,当日举行婚礼。......
2023-08-23
自然环境西岔镇铧尖村位于西岔镇东部,东至皋兰县黑石川镇,南邻西岔镇西岔村,西接西岔镇四墩村,北抵西岔镇段家川村,管辖面积42.8平方千米。迁铧尖村时间不详。西岔镇铧尖村太平鼓传习所兰州太平鼓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而兰州太平鼓之最在皋兰,皋兰太平鼓精髓在铧尖村。兰州市区及周边各村太平鼓大多数由铧尖村传出。无论是在节庆活动、文艺演出、开业典礼,还是太平鼓培训基地都能看到铧尖村太平鼓手的身影。......
2023-08-23
自然环境西岔镇西岔村位于西岔镇中心地带,西岔镇政府所在地,东至皋兰县黑石川镇三和村,南邻西岔镇陈家井村,西接西岔镇赵家铺村,北抵西岔镇火家湾村,管辖面积54.6平方千米。西岔村地处于今X124县道的岔口处,且位于路以西,得名西岔村。经同治年间兵乱后,迁居小西岔。1958年12月,时为皋兰县源泰人民公社的西岔大队被评为全国植树造林先进单位,并获得由当时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署名的奖状1面,奖状现存于西岔村村委会。......
2023-08-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