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漫湾村:自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漫湾村:自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摘要】:自然环境西岔镇漫湾村位于西岔镇东南部,东至黑什川,南邻团庄村,西接窝窝井村,北抵陈家井村,管辖面积21.2平方千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村子处于椭圆形的漫川地带,改名漫湾。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建制,改为西岔乡漫湾村。人口经济截至2017年年底,漫湾村下辖漫湾1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截至2017年年底,漫湾村小街小巷硬化13.7千米,集中居住的村组全部通行农用三轮车,X124县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

自然环境

西岔镇漫湾村位于西岔镇东南部,东至黑什川,南邻团庄村,西接窝窝井村,北抵陈家井村,管辖面积21.2平方千米。清末,村名叫平定堡,民国时期,因赵家和董家通过辛勤劳动和做生意而发家致富,做了当地财主,认为当地风水较好,容易出人才,改名为龙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村子处于椭圆形的漫川地带,改名漫湾。

地貌以黄土川地为主。海拔1850米。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7.2℃,年温差变化大,最冷月在1月,平均气温约-10℃;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24℃。年平均无霜期为135天,常年盛行西北风。

漫湾村风景秀丽,村落整洁,树木的品种有白杨树、柳树、梨树、国愧、榆树等,动物青蛙、蜻蜓、喜鹊麻雀、鸽子等,种类繁多,生态环境较好,夏季是乘凉避暑的好地方。

村置沿革

清宣统元年(1909年),属皋兰县西北乡,当时名为平定堡。1950年,属皋兰县保定区漫湾乡。1955年,合区并乡,属源泰区漫湾乡。1958年10月,属白银市源泰公社。1961年,属白银市皋兰县西岔公社。1963年10月,属定西专区皋兰县西岔公社。1970年3月,属兰州市皋兰县西岔公社。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建制,改为西岔乡漫湾村。2000年,属撤乡改镇后的西岔镇。2012年,由皋兰县移交兰州新区管辖。

人口经济

截至2017年年底,漫湾村下辖漫湾1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数454户1745人。耕地6068亩,其中水浇地3800亩,旱地2228亩,沙地40亩。全村共有劳动力960人,建成标准化蔬菜核心示范区。村民主要以种植高原夏菜为主,特色种植甜脆豆、娃娃菜、松花等。2017年,全村种植小麦300亩,甜脆豆200亩,玉米20亩,胡麻200亩,养殖肉羊1500只,生猪30多头,劳务输出580人。

村内建设

漫湾村基础设施齐全,饮水、用电、住房、医疗、出行条件一应俱全。

截至2017年年底,漫湾村小街小巷硬化13.7千米,集中居住的村组全部通行农用三轮车,X124县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饮水安全率达100%,通电率达100%,实现了网络全覆盖。完成危房改造37户,目前居住在漫湾村的贫困户住房条件较好,全部为“A”“B”级住房。教育方面,村内有幼儿园1所,教师2名,学前教育已普及。医疗卫生方面,有标准化卫生所1个,有持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2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合率达97.5%,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合率达95.7%。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清除麦场秸秆、屋前屋后、公路沿线草堆、粪堆,配备垃圾集装箱30个,有卫生清洁员3名。主干道和村内巷道以及公共场所安装太阳能路灯340盏,改建全村旱厕所220个,粉刷美化墙体1870平方米,墙体戴帽1500米。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个,配备乒乓球室、棋牌室和图书室,建有文化广场1个,占地860平方米。

姓氏家谱

村内有肖氏、董氏、颜氏、龚氏、赵氏、魏氏、李氏、杨氏、王氏、曾氏10个大姓,均存有家谱。董家来于黑石镇和平村,颜家、赵家、肖家稍早迁入村内,其余各姓稍晚。

王家,祖籍不详,据《皋兰王氏世系宗谱》记载,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王家西迁永登县红城堡徐家磨,明末王家后人迁居苦水乡土槽湾,清朝晚期迁居漫湾村。

村内遗址

平定堡位于一社正中央,建于清末以前,东墙开大门,墙根厚5米~6米,三角有3个墩子,墙高13米~15米,占地约15亩,最早里面住有二十几户人。

村里人物

董廷英(1896年—1971年),字绍庵,漫湾村人,晚清秀才,清赐“美才匡时”匾额,后皈依佛教。他19岁考取功名,后弃笔经商,积累颇丰。20世纪40年代,在兰州拥有四合院式房屋20多院,分布东城门、中山路、双城门、中山林、东关路、横街子、马房门、五泉山、靖远路等处。拥有土地1万多亩,车马、牲畜、羊只不计其数及数千两黄金和大量玉器古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部交给国家,后被定为开明地主。

1913年曾参股共创河北光明火柴厂股份公司与西北制呢公司,是甘肃省股份制企业的先行者。1929年大旱,他在兰州东关、皋兰漫湾两地同时舍饭3月有余,动用家中粮食300多石(1石1500斤)赈济灾民,并给众百姓施医送药,率领百姓掩埋死尸,还将自制的“佛慈避瘟散”分送路人以避瘟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将黄金白银及数万枚银圆捐给国家以支援抗美援朝,国家困难时又在兰州带头认购国家公债万余元。1958年在政府的动员下,又将自己的10根金条交给政府用以发展皋兰的水利事业。曾任皋兰县卫生协会副主任、皋兰县中医门诊部主任等职,先后在兰州、源泰、水阜、西岔、漫湾等地组织开办中心医院卫生所。1958年,他组织医疗卫生人员赴黑山,为炼钢工人、民工治病。1971年去世。

董华举(1926年    年),字净之,漫湾村人。幼读私塾,后在皋兰石洞小学学习,1945年毕业于兰州一中,同年入西北兽医学院。1949年毕业后从事中医,并在银川市中医院工作。1958年返乡皋兰。先后在兰州、皋兰、白银等地行医。早年撰写的论文刊登在宁夏中医杂志上。1980年后,在皋兰县城创办了第一家中医诊所。1984年,获甘肃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从医30年以上名老中医荣誉证书。他一生热爱书法,1986年参加了中国首届农民书法展并被选为农民书法家协会会员,列入《中国农民书法人才大集》一书中。1987年被聘为当代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1990年参加全国书法大赛,获得全国“龙舟杯”书法大赛优秀奖,其作品在庐山白鹿洞书院展出,并刊登在《中国书法家报》。曾任皋兰县农村卫生协会理事,是政协皋兰县委员会第一、第二届委员,为皋兰的卫生改革发展做出了应有的努力。晚年皈依佛门,2001年去世。他一生勤奋谨慎,待人热忱,兢兢业业,精于医术,为群众所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