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西岔镇火家湾村:自然环境、人口经济一览

西岔镇火家湾村:自然环境、人口经济一览

【摘要】:自然环境西岔镇火家湾村位于西岔镇西部,东至西岔镇铧尖村,南邻西岔镇山字墩村,西接西岔镇中川、四墩村,北抵西岔镇五墩、四墩村,管辖面积12平方千米。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建制,改为皋兰县西岔乡火家湾村。人口经济火家湾村下辖火家湾、罗圈湾2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432户1772人。

自然环境

西岔镇火家湾村位于西岔镇西部,东至西岔镇铧尖村,南邻西岔镇山字墩村,西接西岔镇中川、四墩村,北抵西岔镇五墩、四墩村,管辖面积12平方千米。火家湾原名“三墩子”,因原省道旁边有一烽火台,序数第三墩而得名,后乾隆中期火氏迁入村内,繁衍生息,人丁兴旺,火家逐渐发展为村内大户,改名火家湾。

火家湾村地势北高南低,海拔约1850米,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7.2℃,年温差变化大,最冷在1月,平均气温约-10℃;最热在7月,平均气温为24℃。年平均无霜期为135天,常年盛行西北风。

村置沿革

宣统元年(1909年),火家湾属皋兰县西北乡。1950年,属源泰区四墩乡。1956年,属定西专区皋兰县源泰区源泰乡。1958年10月,属白银市。1961年12月,属永登县中川公社。1962年,属白银市皋兰县中川公社。1663年10月,属定西专区皋兰县中川公社。1965年,属合并后的西岔公社。1970年3月,属兰州市皋兰县西岔公社。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建制,改为皋兰县西岔乡火家湾村。2000年,属撤乡改镇后的西岔镇。2012年,由皋兰县移交兰州新区管辖。

人口经济

火家湾村下辖火家湾、罗圈湾2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432户1772人。耕地6213亩,其中水浇地3339亩。2016年,种植玫瑰22亩,药材86亩,其他作物种植130亩,新区建设和征地拆迁以后,耕地仅剩1000亩。2017年年底,村民收入主要靠劳务输出,有长期务工人员200人,短期务工人员210人,劳务输出和农业总产值达470万元,人均收入达7800元。

村内建设

截至2017年3月,通社道路及主干道已硬化4.5千米,全村道路通畅,开通了班车。互联网全部覆盖,自来水、电全部开通,有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处1处,净化沼气式农村厕所150座。村委会建筑面积150平方米,为砖混结构,有农家书屋1个,卫生所1个,基础设施基本齐全。在村两委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被评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被评为平安村;2012年被评为2011年度安全用水先进村。

姓氏家谱

村内以火氏、王氏、杨氏三姓为主,均存有家谱。王家来源于皋兰县水阜镇长川村,具体时间未知。

火家湾火家,与秦川镇五道岘火家为一家,祖籍不详,据《火氏宗谱》记载,兰州火家为罗甸国后裔,宋末元初居大都(北京),洪武十三年(1380年)迁居金陵(南京)南桥石梯街。1381年,迁居甘肃永登红城镇。1460年—1545年,居敖者川白涝池(现永登县坪城乡白涝池村)。乾隆中期迁居火家湾,火家在火家湾已生活十四代人。火氏宗谱序分为金陵火氏宗谱序、昭穆序列始祖元脱脱传、序后赘记、书后赘记4个部分,火氏宗谱序主要概述了火氏家族从始祖元脱脱到现代的迁徙历史,迁徙时间过程清晰明了。昭穆序列始祖元脱脱传主要记述了元脱脱的故事,序后赘记分述了关于火氏起源的争论、罗甸国考探等7各部分。

但火家湾火家又与五道岘火家又有不同之处:其一,五道岘火家家庙内供二郎真君,其来源与家谱所载传说有关。而火家湾火家的家庙自古以来就供火家先祖骑羊塑像和牛头马面塑像,其来源与他们祖先原为草原游牧部族的身份有关。其二,火家湾火家认为他们祖先就是元朝脱脱丞相,而火家湾火家后人认为这是一种美化祖先的说法,火氏先祖为脱脱无疑,但非元朝脱脱丞相,可能是同名而已。仅认为其祖先为蒙古草原部落的一支。

故事传说

火家湾有五座山,分别是福塔、金鱼、卧虎、金龙、玉玺,号称五独山,与其他山互不相连,相传这五座山能辟邪,守护着火家湾村人丁兴旺、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