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秦川镇西昌村:小康村建设项目正在实施中

秦川镇西昌村:小康村建设项目正在实施中

【摘要】:自然环境西昌村位于秦川镇西北部,东至尹家庄,南邻龙西村,西至黄羊川村,北抵上古山村。西昌村为秦川镇10个移民村之一,村民主要来自陇南市宕昌县和永登县七山乡、通源地区,分为县内移民和县外移民。如今的西昌村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人民生活水平仍在不断提高,小康村建设项目正在实施当中。1997年迁居西昌村。饮食方面,西昌村的村民大多数来自陇南宕昌地区,陇南接近川蜀,饮食喜麻辣。

自然环境

西昌村位于秦川镇西北部,东至尹家庄,南邻龙西村,西至黄羊川村,北抵上古山村。距离兰州市政府73.4千米,管辖面积12平方千米。1996年,宕昌移民分为三个移民点,1号为东昌村,2号为新昌村在中间,3号移民点位于最西边,移民办命名为西昌村。

村置沿革

1996年建制,属永登县秦川乡。2000年,属撤乡改镇后的秦川镇。2012年,由永登县移交兰州新区管辖。

人口经济

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常住361户1460人,现有建档立卡户5户25人,低保户26户96人,五保户1户1人,全村党员14人。总耕地3500亩,主要种植小麦大麦、豆类和油料作物,经济作物主要为玫瑰养殖业生猪、肉羊为主。2016年,人均收入达到7888元。

村内建设

移民村都有一个特点,村民在移民以前,均处在偏远贫困山区,恶劣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他们坚忍不拔的性格,且移民到秦王川的多为年轻一代,有想法、有魄力、有能力且不畏艰险,新时代“愚公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集中体现,最典型的就是西昌村的村民。西昌村为秦川镇10个移民村之一,村民主要来自陇南市宕昌县和永登县七山乡、通源地区,分为县内移民和县外移民。宕昌移民迁秦王川最早,于1996年移民秦川镇。

宕昌地区处于陇南市偏远山区,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村民生活艰难。土质多沙石红土,不适合耕种,没有现成的耕地,要靠人力背土平地,类似于兰州各地区的“铺沙压田”。正是这种贫苦的生活状态造就了他们的坚韧和毅力,为他们在西昌村的建设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宕昌移民初到移民点时,西昌村所在地在当时还是一片荒滩,耕地只能靠村民自己开辟,遇雨天或沙尘天,村民只能挖地坑,上面盖上塑料躲避。1997年夏天,小麦到了成熟期,村民满怀希望,原以为会获得到新家的第一个丰收,却不想遭遇冰雹灾害,颗粒无收。面对艰难险阻,村民们并没有退缩,积极配合政府,大力发展生产,建设自己的新家园。经过十年的努力和坚持,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正是他们身上的这种“愚公精神”,帮助他们度过了艰难岁月,过上了美好生活。

西昌村文化娱乐广场

2009年,村卫生所建成,有一名医务人员,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自2015年实施整体脱贫项目以来,截至目前累计完成以下项目:新建村两委办公阵地600平方米,两层框架结构。新建文化娱乐广场2800平方米,健身器材配套齐全。安装太阳能路灯65盏,美化墙体4500平方米,栽种绿化景观树6000棵,砖化小巷道5.3千米。发放垃圾桶238个,新建彩门1座,2号文化娱乐广场1处,仿古凉亭1座,垃圾集中收集点7处。铺设石子7千余平方米,安装花园护栏130米,修建旱厕1座,补栽云杉200余棵。如今的西昌村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人民生活水平仍在不断提高,小康村建设项目正在实施当中。

姓氏家谱

赵家,祖籍甘肃省临夏地区。康熙年间为当地大户。至于其家谱“陕西洪洞县北”之说疑为误写。1929年,赵家先祖赵国华迁居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河桥镇河桥村,后迁居马莲滩。1997年迁居西昌村。《赵氏家谱》修订于2012年10月,为打印本。

村内特色

经过十年的相互融合,村民在各方面趋于统一,但各别方面仍有不同。饮食方面,西昌村的村民大多数来自陇南宕昌地区,陇南接近川蜀,饮食喜麻辣。婚俗方面,趋于简单化,且彩礼均在1万~2万元,远远低于其他各村。

宕昌地区的村民继承了宕昌县沙湾地区的酿酒方法,并将其发展为西昌村特有的酿酒文化

第一种是“二老烤”。首先取上好的粮食洗干净煮熟,加入酒曲、酒醅,入缸封存发酵6个月以上。然后是烤酒,将发酵完成的粮食全部倒入锅内,锅盖与管道连接,管道另一头连接冷却装置,农户家中多为双层缸,外层加水,起冷却作用。点火烧锅,锅内发酵完成的粮食受热产生酒精气,到管道另一头冷却液化流入缸内成酒初态,酒精度在45度左右,因整个过程要火烤两遍,所以称二老烤。

第二种为“罐罐酒”。二老烤第一个工序完成后,不再进行蒸馏,将发酵好的粮食取少许放入小罐,加入枸杞等药材,加水泡好以后直接饮用,是一种即需品,酒精度在20度左右,主要用作劳动后解渴解乏。一人一罐谓之“罐罐酒”,多人一盆谓之“咂干酒”,加入蜂蜜或者糖谓之“蜂糖酒”,蜂糖酒味道好,但后劲很大。来自宕昌的村民家家户户都会酿酒,除小孩妇女不喝酒之外,所有男人都有喝酒、酿酒的传统,这与其高强度的劳动有关。现西昌村村两委正准备将这种酒文化重视并发扬起来,作为一种乡村名牌,加入新的元素,发展成一种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