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秦川镇东川村地处“引大入秦”工程中心受益地区,位于秦川镇北部,东至上川镇沙梁墩村,南邻秦川镇五道岘村,西接上川镇红井曹村,北抵上川镇天山村,是秦川镇10个纯移民村之一。村置沿革1997年建制东川村,属秦川乡。但由于村内回族、东乡族居多,民居较之秦川镇汉族民居有明显特点。......
2023-08-23
自然环境
秦川镇五道岘村位于兰州市西北郊,永登县东南部,地处永登县、景泰县、皋兰县三县交会处。东至小横路村,西接振兴村、榆川村,南邻胜利村,北抵东川村、上川镇沙梁墩村、红井槽村。五道岘先民在自西向东迁徙的路上,经过了五道山和岘口(又称五个岘岘),然后决定集中居住,因此起名五道岘。距离兰州市政府68.7千米,管辖面积16平方千米。
村置沿革
1949年9月永登县解放,属古山区。1950年1月,永登县调整区划,属五道岘乡。1958年,永登划入皋兰县,属皋兰县秦川公社。1958年12月,属永登县秦川公社。1966年,秦川公社改名星火公社,1970年恢复。1983年,为永登县秦川乡五道岘村。2000年,属撤乡改镇后的秦川镇。2012年,随秦川镇移交兰州新区管辖。
经济人口
全村共辖8个社,总人口1260户5280人。全村共有党员106人,耕地10960亩。自“引大入秦”工程建成以来,五道岘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现为秦川镇政治、经济、文化、电力、通讯、金融、商贸流通中心。
村内共驻省、市、县区企事业单位32家,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有秦川供销社、兰州新区龙源自来水有限公司、秦川信用社、农业银行、甘肃银行、浦发银行、新华村镇银行、甘肃省引大东二干管理处等。县属中学1所,镇属中学1所、全日制小学1所,中心幼儿园1所,私立专业学校2所,私立幼儿园3所。乡镇医院1所,私立医院3所,村医疗卫生所1所,村内公安、工商、医疗、卫生、教育一应俱全。全村共有大小型装载机36辆,吊机20辆,各种运输车辆450辆,客运出租车90辆,家庭轿车160辆。有大型面粉加工厂2处,大型榨油坊5处。村民以商贸一条街、南街、中心市场、建材市场、农贸交易市场、综合市场,以及各大型商场、超市为依托,以商贸经济为龙头,带动村内经济快速发展。村里个体经商户1423余户,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商贸流通已成为本村的一大支柱产业。截至2016年年底,村内建有文化广场1处,正在施工建设2处文化广场,用于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求。
姓氏家谱
村内主要有魏氏、徐氏、杨氏、火氏、邓氏、廖氏、王氏、李氏、郭氏9个大姓氏,各姓不同程度存有家谱。
徐家,祖籍直隶(北京),明洪武年间落户永登红堡(现永登县红城镇),后迁徐家磨、龙王池、秦川镇五道岘各地。
五道岘村关帝庙
罗家,据撰于光绪七年(1881年)的《罗氏家谱支谱序》记载,祖籍河南洛阳竹竿巷,罗家先祖首迁甘肃西宁府罗家墩,后迁碾伯县古鄯驿罗家源,时间均不详。同治四年(1865年)族谱毁于战火,全家迁永登县红堡(现红城镇)途中,迫于饥馑,定居秦王川五道岘。
五道岘火家,祖籍不详,据《火氏宗谱》记载,兰州火家为罗甸国后裔,宋末元初居大都(北京),洪武十三年(1380年)迁居金陵(南京)南桥石梯街。1381年,迁居甘肃永登红城镇。1460年—1545年,居敖者川白涝池(现永登县坪城乡白涝池村)。乾隆十年(1745年)迁居秦川镇五道岘。火氏宗谱序分为金陵火氏宗谱序、昭穆序列始祖元脱脱传、序后赘记、书后赘记四个部分,火氏宗谱序主要概述了火氏家族从始祖元脱脱到现代的迁徙历史,迁徙过程清晰明了。昭穆序列始祖元脱脱传主要记述了元脱脱的故事,序后赘记分述了关于火氏起源的争论、罗甸国考探等7部分。
祠堂庙宇
五道岘历史悠久,清朝中晚期庙宇颇多,秦川八景之一“双庙凌霄”中的双庙就曾位于五道岘村内,有诗云:“庙复庙会山复山,诗人指顾拟重关。若将老眼频看去,误作双飞燕子环。”后毁于战火。现有祠堂2座,分别为魏氏祠堂和火氏祠堂。有庙宇3座,除关帝庙外其余均为近几年所建。
关帝庙,道教活动场所,为秦川镇规模最大的庙,初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据传,关帝庙初建时,除北边大殿外,东有百子宫,西建秦王殿,同年铸镛钟,寄托万民愿。20世纪60年代被拆除,重建于1998年,重建时,秦王殿迁胜利村陶家墩,为现在胜利村秦王庙。铸秦川钟1口,并由当时中国中外名人研究会会长、永登县书画协会副主席芦临龙撰写铭文。大殿加上院子、山门总面积2000平方米,大殿坐北朝南,供奉关老爷塑像。
村内往事
民国时期村民的生活情况:社会结构方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村里有“四大户、八小户、二十四个增增户”之说,四大户、八小户均为当时的地主,围绕当时秦川最大的商号“亨泰”号(由山西商人创办)而建。四大户分别是邓家、大年号火家、小年号火家、李家,其中李家李宝山是当时最大的地主。八小户为张家、房家、杨家、童家、张家(三社张家)、何家、魏家、李家(三社李家)。其次是富农、中农、雇农,此为当时的社会结构。
医疗卫生方面,看病只有地主和富农才能看得起,穷苦百姓根本看不起。有两个看病先生,一个为王先生,另一个为张阴阳,具体姓名不详,当时医疗水平落后,难以解决村民大众的看病需求,村民只能寄托于鬼神迷信,求神问卜之事经常发生。
教育方面,1936年,永登县上川镇砂梁墩村大地主赵老爷出资在五道岘创办私塾,名为五道岘完小,请别村秀才为师,为当时秦川镇唯一一所学校,仅有地主家的子弟才有钱读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进行了扩建,学生人数有所增加。1984年学校命名为秦川镇中心小学,校园占地126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844平方米。现有15个教学班,学生682人,其中女生333人。现有教师41人,专任教师学历结构良好,专科以上38人,学历达标率100%,副高级职称教师2人,一级教师18人,二级教师16人。
历史遗迹
民国邓家堡遗址
位于五道岘村南部,曾为邓家先祖的“庄子”,始建于1913年,堡子坐北朝南,呈长方形,东西长84米,南北宽60米,占地5040平方米。堡子墙体用当地黄土版筑而成,中杂沙石红土块。残留墙体高6.2米,项宽1.9米,夯土层清晰可见,厚度6厘米~13厘米,堡子西北角和东南角筑有角墩,北墙中间筑有马面。20世纪60年代被破坏,因年久失修,欠缺保护,原堡子大门及隔墙门饰无法确定。2009年12月29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7月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立碑保护。
光绪年间的圣旨
2001年8月,永登县地方志工作人员在五道岘村村民张通天家中发现了两道清光绪帝的圣旨,这两道圣旨分别用长二尺二寸、宽九寸五分的黄丝绸包裹,丝绸已变成了深褐色,圣旨如两祯装裱精良的画轴,卷头用了红底,嵌有绿、蓝云朵花纹的彩缎。月牙杆的内侧,贴有蓝底黑字的题签,上面分别书写“甘肃候补千总张登科本身妻室”“甘肃候补千总张登科之父母”。捆扎物是一条三色五条丝织彩带,上连一个一寸二分长的犀牛角插签。
五道岘村邓家堡遗址
圣旨本身总长七尺,宽九寸五分,五彩丝帛装裱在质地柔韧细腻的底纸上,两头的蓝紫色彩帛各长一尺二寸,分别用汉、满两种文字织就“奉天诰命”四字,中间的三色为红色、黄色、白色,均长九寸五分。圣旨的内容分别用汉、满两种文字书写,汉字从右向左,满文从左向右,在正中间的黄帛上盖了两个三寸八分见方的玉玺,印泥色已变成了古铜色,但写字的颜料却十分鲜艳,分别为黄、绿、蓝、红、黑五色,汉字是正楷,书写十分工整。
此圣旨经兰州大学历史系郑炳林教授鉴定,认为是件很有价值的文物。据珍藏者张通天讲,圣旨上被封的甘肃候补千总张登科是其太祖父,生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3月13日,卒于1914年9月2日,享年55岁。张登科自幼习武,刀、枪、剑、戟样样精通,娴熟骑射、考中武举,在甘肃驻军中任职,30岁刚过,便任甘肃候补千总。光绪十六年(1890年)被封为正五品武德骑尉,其妻子、父母也同时受恩得封。与圣旨一同赐来的龙章(绣日月星辰及龙样花纹的朝服)和丝纶(用青丝带作的头巾)都已陪葬,唯有一块包皮仍存,虽已破旧,但原样仍在,淡蓝色,长宽各二尺五寸五,蜡染白色双福双寿图。给他们传下来的遗物还有一双乌木筷子和一只古瓷梅花碟子,其余他知道的大刀、弓箭以及匾额等物都已遗失或人为销毁了。
故事传说
关帝庙的传说
很久以前,秦川一带多匪患,对村民造成严重威胁。传说,一晚月黑风高,土匪聚众上千人,准备洗劫五道岘。当行近五道岘西边土梁时,天空忽然撕开火红口子,天降奇光,轰鸣声震耳欲聋。霎时间,土梁遍布红光,远观如篝火灼灼,定睛一看实为全身通冒火焰的战马,身负红袍铁甲战将,手执青龙偃月刀。匪众面面相觑,不敢往前一步,疑为五道岘所搬救兵,进而溃散而去。村里人则呼为关老爷显灵现真身,吓退土匪,保全了全村人性命。此后,村民筹资建庙,使关帝庙一时成为秦川最大的庙,元宵节、端午都有庙会,香火旺盛,热闹非凡。
相传上古时期,秦川一带海水遍布,称为黑海,后地球气候变暖,海水退去,海床成川,名曰黑川。隋末唐初,薛举拥军割据,自称西秦霸王,后人遂改黑川为秦川。秦川腹地多川地,戈壁滩、低丘,沙石遍布,偶有海市蜃楼现象发生,据《永登县志》记载,每值晴晓雨霁,常出现城郭楼台、人马旌旗,“秦川幻影”在清代被列为平番八景之一,今又称秦川为“晴川”“晴望川”,原由在此,关帝显灵疑为此原因,实为一种自然现象。虽迷信说法有待商榷,但反映了当时匪患的严重性。
村内风俗
五道岘的社火在整个秦川古来有名,以不出庄为主要特点。过去,村里决定举办社火时,由地主捐资,作为举办费用。当时社火有严格的制度,每户必须出1人,以春官老爷为主,春官老爷多为当时的乡绅。若有人不听安排,社火队会将不听话的人带到春官老爷面前,加之以鞭笞以示惩罚;若有人故意捣乱或者不参加,用当地村民的话说,春官老爷会带人将社火器具全部“码”到他家里,直到该家人带礼品请人说好话方可罢休。
当时社火以太平鼓为主,打太平鼓的人员身着黄色“兵”字马甲,唱词为《十二炷香》,四句一擂鼓。加上打锣、舞龙灯等总人数近百人。改革开放后,出现女子太平鼓队,服装统一。现每年正月初九到正月十五举办社火表演,学习皋兰县铧尖村太平鼓花样,结合兰州太平鼓新花样组成了村内现在的太平鼓表演阵势,24个成年人,24个少年。滚灯,舞狮,舞龙,春官老爷、横幅、彩旗、秧歌队,大妈、大头娃娃组成社火表演队伍,会演人员120人左右。每三年举办一轮社火会演,然后休息三年。
葬礼方面,现在改成四天(停尸三天,第四天为葬礼举行日,并于当天下午下葬,以土葬为主),由本社组成红白理事会,亲朋好友帮助,葬礼第三天俗称三天,第四天饮食为“一牛大碗”,由牛肉、羊肉、红烧肉、排骨、素菜、油炸洋芋块、绿菠菜、粉条,然后辅助以酸汤,不举办八凉八热宴席,牛羊肉、红烧肉、排骨每碗的总量为一斤二两到一斤四两。
村里人物
王生福,男,生于1933年,五道岘村人。1951年3月参加革命,志愿军一军一师三团战士,1953年1月牺牲于朝鲜江原道。
俞延秀,女,1954年5月出生在五道岘一个农民家庭,小学文化程度。姐妹中排行老大,自小受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喜欢骑自行车。1974年,她被永登县体委选为自行车运动员,参加省市自行车比赛,成绩突出。1975年被省队选拔参加全国第三届运动会,在比赛中她成绩卓著。197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又被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5年9月,俞延秀参加全运会获女子自行车比赛30千米、70千米个人赛第一名,50千米第二名。1977年,在全国公路自行车比赛中获女子30千米个人和女子50千米团体赛第一名。1978年5月,在全国公路自行车比赛中获女子70千米第四名。1979年7月,在全国第四届运动会上获女子50千米团体第一名,30千米个人第一名。1980年9月,在全国公路自行车锦标赛中获女子70千米团体第一名。在甘肃省第六届运动会上获20千米个人第一,为甘肃人民争了光,也取得了一定的荣誉。退役后在省体工大队后勤处工作,任伙食科科长。
相关链接
火氏起源
据《火氏家谱》记载,火家始祖为元脱脱,生二子,长曰脱赤,次曰脱欢。元末明初,脱欢见元朝大势已去,遂归顺明朝,明朝皇帝朱元璋为其授爵封土,得姓鲁,即永登县连城土司。而脱赤心系元朝,不肯降明,最后以死尽忠。其子为火石,始有火姓。关于火姓起源,有传言道:元亡后,脱赤、脱欢逃亡北方,冬天天冷难行,遂生火取暖。适逢明军追到,问起二人姓氏,欢曰鲁,赤见眼前火堆,遂曰火。但这种说法很快被火家后人推翻,因为鲁是朱元璋敕封的姓。可信的说法是,火家系贵州罗甸国后裔,源于南方,南方丙丁为火,或其祖脱赤“赤”字属火,或八卦离位为火属南方,遂取火姓,让其子孙后代不忘祖源之意也。
有关金城村史·兰州新区卷的文章
自然环境秦川镇东川村地处“引大入秦”工程中心受益地区,位于秦川镇北部,东至上川镇沙梁墩村,南邻秦川镇五道岘村,西接上川镇红井曹村,北抵上川镇天山村,是秦川镇10个纯移民村之一。村置沿革1997年建制东川村,属秦川乡。但由于村内回族、东乡族居多,民居较之秦川镇汉族民居有明显特点。......
2023-08-23
自然环境秦川镇红星村位于秦川镇南部,是秦川镇10个移民村之一,东至省道201线,南邻廖家槽村,西接保家窑村,北抵榆川村,管辖面积10平方千米。2000年,属撤乡改镇后的秦川镇。红星村主干道及通社大街小巷已硬化10千米、砂化1千米、修建旱厕260座,主干道和公共场所已安装路灯20盏。而秦川地区老村村民的“浆水面”则是用泡菜,与东北、四川泡菜无异。该地区村民仍保持这一饮食习惯。......
2023-08-23
自然环境西岔镇岘子村位于西岔镇东南部,东至皋兰县黑石川镇白崖村,南邻皋兰县石洞镇阳洼窑村,西接皋兰县水阜镇石涝池村,北抵西岔镇团庄村,管辖面积17平方千米。2012由皋兰县划归兰州新区管辖,现为兰州新区西岔镇岘子村。村内建设截至2017年年底,岘子村通社道路和主干道共20千米,其中水泥硬化10千米,砖铺巷道6.5千米。明朝洪武年间迁渭源县,永乐年间,因耕种不便,王家先祖兄弟二人迁滚坝川颜家岘。......
2023-08-23
榆川村是秦川镇的纯移民村,1996年随着“引大入秦”工程全面通水,村民大部分由榆中县的青城、鲁家沟、哈岘等不同乡镇搬迁而来,为纪念村由榆中县搬迁到秦王川,因此取名为榆川村,距今已20多年。1998年,四社划入榆川村。2012年,属兰州新区秦川镇。人口经济榆川村辖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0户1132人,耕地1756亩,均为水浇地。现在的榆川村风俗简朴、生活作风积极向上。......
2023-08-23
自然环境秦川镇建新村地处“引大入秦”工程中心受益地区,位于秦川镇西部,马秦公路北侧2千米,距秦川镇政府10千米,是全镇10个纯移民村之一。村民来自永登县七山乡的贫困村,1995年因地震迁入秦川,被移民办命名为建新村。2000年,属撤乡改镇后的秦川镇。2012年,随秦川镇移交兰州新区管辖。......
2023-08-23
自然环境秦川镇石门沟村位于秦川镇最东部,为秦川镇11个老村之一,东至皋兰县黑石镇大横村,南邻秦川镇源泰村,西接永登县上川镇砂梁墩村,北邻皋兰县石青村。石门沟村全年气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231毫米,年平均气温6℃,无霜期126天,海拔1895米。肖家,原籍江苏南京,何时由南京来兰无记载,清雍正年间,肖家先祖肖尚杰与其子肖洪猷迁秦王川石门沟村,源泰村肖氏和石门沟肖氏同属一家。......
2023-08-23
自然环境中川镇陈家井村位于中川镇西北部,东至廖家槽村,南邻赖家坡村,西接东山乡,北抵秦川镇。距离中川镇5千米,管辖面积15.6平方千米。经实地考察,中川镇陈家井村被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确定为兰州新区自建美丽乡村示范村。何时迁陈家井村不详。徐家,据《徐氏家谱》记载,徐家祖籍北京,明洪武年间迁至今永登县红城镇,首居徐家沟,后迁徐家磨,20世纪70年代迁居陈家井。......
2023-08-23
自然环境中川镇元山村位于中川镇东北部,东至省道201线,南邻何家梁村,西接尖山庙村,北抵华家井村。管辖面积9.5平方千米,是中川镇典型的纯移民村。2012年,随中川镇一起移交兰州新区管辖。村内特色元山村村民大部分来自永登县金咀乡、通远乡、连城镇及会宁、通渭、定西等地区。1997年,村民刚搬迁到中川镇,当时元山村还是一片荒滩,地全部为沙地。元山村已成立兰州新区元山劳务服务有限公司。......
2023-08-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