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西岔镇岘子村位于西岔镇东南部,东至皋兰县黑石川镇白崖村,南邻皋兰县石洞镇阳洼窑村,西接皋兰县水阜镇石涝池村,北抵西岔镇团庄村,管辖面积17平方千米。2012由皋兰县划归兰州新区管辖,现为兰州新区西岔镇岘子村。村内建设截至2017年年底,岘子村通社道路和主干道共20千米,其中水泥硬化10千米,砖铺巷道6.5千米。明朝洪武年间迁渭源县,永乐年间,因耕种不便,王家先祖兄弟二人迁滚坝川颜家岘。......
2023-08-23
村名来历
保家窑村历史悠久。传说明清时期,王、高、保三姓族人来此居住,保姓人口较多,刚来时没有房屋,就在山上挖窑洞居住,因此得名保家窑。
自然环境
保家窑地处秦川镇西部、兰州新区西北部。北和炮台村接壤,东和榆川村、新园村、红星村接壤,南和中川镇陈家井村接壤,西和西小川村、龙西村接壤。村西侧是南北走向的山丘,马泰公路、中堡公路穿村而过,交通比较方便。保家窑村东西宽2.5千米、南北长6千米,辖区总面积12平方千米,距秦川镇政府7千米。
村置沿革
1950年,属永登县第五区。1958年3月,属皋兰县。1958年8月,属永登县秦川人民公社。1966年,属改名后的星火公社。1970年2月恢复。1983年,属秦川乡。2000年,属撤乡改镇后的秦川镇。2012年,由永登县移交兰州新区管辖。
人口经济
保家窑下辖金家庙、尕堡子、陆沟、韩家墩、皋兰湾、保家窑、达家湾7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90户3560人,其中党员92人。全村耕地面积9000多亩,“引大入秦”前,全为沙地,作物主要为小麦、大豆等传统粮食作物。播种工具为木耧畜力,铺沙压田为保持水分的主要方式,收成好的一年,品种名为“和尚头”的小麦亩产量仅到300斤,遇上旱年,颗粒无收。“引大入秦”后,9000亩耕地全部变成了水浇地,村民生活开始发生变化。20世纪90年代开始种植洋芋、豌豆、胡麻、玫瑰等经济作物和杏树等经济林。2016年,村内玫瑰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养殖业主要是以养羊、猪、鸡为主,有天欣养殖场1个,有零星养殖户10多户。村民的收入主要靠劳务输出,种植业收入甚微,种植的小麦仅够自己食用。村内有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3所、卫生室1个,主干道全面硬化,村民出行、上学、就医等十分方便。
姓氏家谱
保家窑为秦川镇11个老村之一,主要有王氏、韩氏、陈氏、芦氏、杨氏、高氏、达氏、陆氏、保氏9个姓氏,大部分存有家谱。保家最早迁入村内,时间为明末清初,其次是王家和高家,其中保家、高家来自永登苦水,王家来自于永登县红城镇。
韩家,主要居住在自然村韩家墩。据《金城韩氏旧谱序》记载,韩家祖籍江南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明洪武七年(1374年)韩家先祖朝阳公随肃庄王移居陕西都司属邑庄浪卫沙井堡,后七世祖移居皋兰小涝池,清末迁保家窑韩家墩。《金城韩氏宗谱》由韩家十六世公搜集整理于1951年,为打印版本,修订于1993年。
村内建筑
民居。保家窑村之所以被称为保家窑,顾名思义,该村窑洞居多。明末清初,保家先祖从苦水一路东迁,走到秦王川西边靠山地区,定居下来,平山而耕,凿窑而居。距今至少有250年的历史,现村内仍有80户村民筑有窑洞,废弃的更是不计其数。
保家窑与秦川镇其他村不同,西部靠山,土质夯实坚硬,十分适合开挖窑洞,窑洞主要为靠崖式窑洞,其中靠山窑较多。现存窑洞分废弃的老式窑洞和住人的新窑洞。旧窑洞由于荒废已久,常年失修,破败不堪。而住人的新窑洞与现代建筑工艺相结合,除窑洞本身以外,外围多了房子,里面则是串窑,外面住人,里面储物。住人的窑洞内置炕,炕靠窗,是为了出烟快,有利于窑洞内的空气循环,妇女在炕上做针线活光线也好。窑洞冬暖夏凉,从外观上看是圆拱形,虽然很普通,但在单调的黄土为背景的情况下,圆弧形更显得轻巧而活泼,这种源自自然的形式,不仅体现了传统思想里天圆地方的理念,同时更重要的是门洞处高高的圆拱加上高窗,在冬天的时候可以使阳光进一步照射到窑洞的内侧,从而可以充分地利用太阳光的辐射,而内部空间也因为是拱形的,加大了内部的竖向空间,使人们感觉开敞舒适。窑洞的宽一般是3.3米~3.7米,高3.7米~4米,交口0.3米~0.4米,净深有1.7米~1.9米,平桩高有1.8米~2米,拱部矢高1.7米~1.8米。
窑洞有着独特的居住价值和文化内涵,它坚固、耐用。在当地有已经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窑洞。民间也流传有:“有百年不漏地窑洞,没有百年不漏地房厦。”窑洞拱顶式的构筑符合力学原理,顶部压力一分为二,分至两侧,重心稳,分力平衡,具有极强的稳固性。为了住着放心,也往往在窑洞里使用木担子撑着窑顶。经过几辈人,风风雨雨,几易其主,修修补补,仍不失其居住价值。保家窑窑洞是生产力不发达时期的产物,其历史甚至早于砂田。
秦川镇保家窑村窑洞
庙宇。保家窑村有4座庙宇,均重建于20世纪90年代,分别为泰山娘娘庙、祖师殿、龙王庙和金龙庙。其中泰山娘娘庙建庙最早,传为清朝晚期,20世纪60年代被毁,1984年重建,大殿坐南朝北,建筑面积300平方米。
民风民俗
村内没有红白理事会,以前,婚事一般都需要媒人介绍,一般情况下:
第一,媒人先到男女方家说个大概情况,然后由女方家委派人去男方家“浪屋里”,也就是女方看看男方家的家庭情况,如果觉得男方家庭条件可以,就由媒人领男方到女方家和女方见个面,如果男女双方情投意合,他们彼此就可以“换手”,男方给女方一点钱作为见面礼,女方给男方自己绣的鞋垫等小东西。
第二,订婚。男方拿彩礼去女方家,女方必须邀请本家族的长辈及亲戚参加,见证婚约,这次是正式定约,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改变的。
第三,送酒。男方拿彩礼去女方家送,一般拿的是钱和女方穿的衣服,带上烟、酒和四色礼。
第四,娶亲。男方由娶亲奶奶去娶亲,女方由送亲奶奶送亲。女方还有稀客2桌人前往男方家吃酒。以前保家窑的风俗都是晚上娶亲次日举行婚礼,现在改为早上娶亲,当日举行婚礼。婚礼上新人必须要给客人斟酒,以感谢前来参加婚礼的客人。
葬礼方面,年老的人死后主要以土葬为主,较年轻或非正常死亡的人一般以火葬为主。
有关金城村史·兰州新区卷的文章
自然环境西岔镇岘子村位于西岔镇东南部,东至皋兰县黑石川镇白崖村,南邻皋兰县石洞镇阳洼窑村,西接皋兰县水阜镇石涝池村,北抵西岔镇团庄村,管辖面积17平方千米。2012由皋兰县划归兰州新区管辖,现为兰州新区西岔镇岘子村。村内建设截至2017年年底,岘子村通社道路和主干道共20千米,其中水泥硬化10千米,砖铺巷道6.5千米。明朝洪武年间迁渭源县,永乐年间,因耕种不便,王家先祖兄弟二人迁滚坝川颜家岘。......
2023-08-23
自然环境中川镇史喇口村位于中川镇西部,靠近秦王川西部山区,东至周家梁村,南邻中川机场,西接龙泉寺镇,北抵赖家坡村,管辖面积12.4平方千米。人口经济该村下辖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17户2119人,耕地7300亩。从此之后暴雨乌云一到镇山附近就分成两路绕开,史喇口村风调雨顺,村民年年丰收,为纪念老和尚壮举,村民在山顶建庙,并取名叫镇山。杨自盛,1953年2月7日出生于史喇口村。......
2023-08-23
榆川村是秦川镇的纯移民村,1996年随着“引大入秦”工程全面通水,村民大部分由榆中县的青城、鲁家沟、哈岘等不同乡镇搬迁而来,为纪念村由榆中县搬迁到秦王川,因此取名为榆川村,距今已20多年。1998年,四社划入榆川村。2012年,属兰州新区秦川镇。人口经济榆川村辖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0户1132人,耕地1756亩,均为水浇地。现在的榆川村风俗简朴、生活作风积极向上。......
2023-08-23
自然环境西岔镇山字墩村位于西岔镇西南方,西至中川镇倒水塘村,北至中川村,南邻中川镇方家坡村,管辖面积28.5平方千米。人口经济山字墩村下辖山字墩1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数1099户4173人,劳动力2150人,外出务工人员1368人。姓氏家谱山字墩村主要以张氏、姚氏、颜氏3姓为主,其中颜家和姚家存家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校被命名为山字墩小学。截至2016年年底,山字墩小学占地1669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77平方米。......
2023-08-23
自然环境秦川镇新园村位于秦川镇西南部,马秦公路南侧,距镇政府6千米,是全镇10个纯移民村之一。村民来自本县七山乡的贫困村,1995年因地震迁入秦川,被移民办命名为新园村。2000年,属撤乡改镇后的秦川镇。支家,祖籍河州(今临夏)支家源,18世纪初迁居平番县(今永登)巴家庄,1995年迁居秦川镇新园村。与秦川镇老村相比,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的风俗整体突出了一个特点:细。......
2023-08-23
地理位置兰州新区位于东经103。自然环境地区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貌类型,平川、梁峁、沟壑及河谷地貌发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先后归甘肃省武威专区、定西专区管辖。2010年8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开始筹建兰州新区。兰州新区是科学规划的新城区。兰州新区是改革创新的新高地。兰州新区是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研发中心。......
2023-08-23
同年,西岔镇阳洼窑村划归皋兰县石洞镇管理,西岔镇下辖14个行政村,49个村民小组。2016年,西岔镇地区生产总值为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64元。2014年,西岔镇农民健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实现全覆盖。2015年,西岔镇第二初级中学2997平方米的综合楼建成并投入使用。2016年,西岔镇在各村累计建成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5个。2017年,西岔镇实施镇区主干道、下水管网、供热管网及X124县道扩建提升工程,项目正在进行中。......
2023-08-23
自然环境西岔镇陈家井村东南部,东至皋兰县黑石川镇黑石村,南邻西岔镇漫湾村,西接西岔镇赵家铺村,北抵西岔镇西岔村。1983年,属兰州市皋兰县,为西岔乡陈家井村。人口经济陈家井村下辖陈家井、方家庄、龚家湾3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全村391户1537人。康熙年间迁居陈家井村方家庄。民风民俗陈家井村村风古朴,民风淳朴,村民谨慎心细。......
2023-08-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