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摘要】: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必然影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规划和设计。在这个阶段,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构建面向对象的校园网与互联网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更具有人性化的特点。但是网络安全问题,即如何保护人事数据也成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维护的重要内容。

由于我国高校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并且不同高校之间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高校使用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软件没有出现明显的整体的阶段转换,因此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并没有较为清晰的划分界限。我们主要论述国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及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起源于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的美国,最早应用于企业的工资管理。20世纪60年代初提供工资服务的公司采用计算机技术,开发了自动化的工资系统,并在70年代初期进入欧洲。

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微型计算机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企业和高校可以使用微型计算机制作工资系统。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降低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提供了机会,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为企业和高校提供了自动化的工资和个人税务系统。同时,计算机软件系统在管理领域开始普遍应用,国外的一些高校和领先的应用软件企业开始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进行研究。最初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复杂、最繁重的业务进行的,这项业务就是薪资的计算。在这个阶段,计算技术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另外电子表格技术也是当时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技术。

20世纪80年代后期,很多企业已经不再满足于功能单一的、孤立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状况。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研究者和企业等开始关注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优势是让信息不再被地域所阻断,对于管理信息系统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网络技术逐渐成为各类信息化系统的关键应用技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也不例外,在此期间大量的网络版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出现。网络技术带给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只是一种技术的简单更新,而是一种全新的管理革命。互联网推进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与日益成熟的数据库技术使各项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相继实现了信息化,招聘、薪酬福利管理、绩效管理与评估等都集成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

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是组织内部的一种辅助的管理行为,而且也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理念开始在管理实践中被采用。这时,人们不再仅仅关注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是开始考虑如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价值和改善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这种管理思想的变化,逐渐地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研究。这时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模式即电子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变革促使e-HR这种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模式的出现。

进入21世纪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在各类组织中得到快速普及,在各类组织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e-HR逐渐成为组织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并与组织的其他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形成数据和信息充分共享与流通的整合管理信息系统。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高校在实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方面比企业稍晚一点,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原始阶段。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史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高校纷纷向企业学习,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以计算机代替手工来完成一些业务。在这个时期,高校主要把教职工的基本信息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中。我们可以称这个阶段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原始积累阶段。

第二阶段: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初级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期,高校利用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开发了简单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库,开始了内部信息管理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除工资等人事信息外,人事档案信息、培训信息、招聘信息和人员调配信息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询和下载,这个阶段可以称为内部信息管理阶段。当前,大部分高校已经完成了这一阶段,基本建立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了人事部门的网站。

第三阶段: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中级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战略性资源的观念逐渐得到高校的认可,人力资源作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来源也成为共识。在“以人为本”等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人力资源管理从传统模式走向了新的以绩效考核评估、人才测量评价和激励约束制度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必然影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规划和设计。在这个阶段,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构建面向对象的校园网与互联网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因此这个阶段可以称为面向对象的网络化信息管理阶段。基于网络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界面更加友好、操作更加简便,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都部署在服务器上,使用浏览器即可进行访问和管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更具有人性化的特点。但是网络安全问题,即如何保护人事数据也成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维护的重要内容。

第四阶段: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高级阶段。

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与应用,通信技术、电子商务技术、互联网和高性能的计算机技术等深刻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活方式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也开始进入战略整合阶段,即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不再仅是高校人事部门的工作,不再是部门自发地进行建设,而是改为自上而下的瀑布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以及高校战略发展目标为基础。具体讲,就是从学校的使命和战略目标出发,制定人事部门的发展目标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以此为指导,对现有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反思和改造。同时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使各个管理信息系统之间实现无缝连接,从而使人事数据信息为其他部门提供更方便和快捷的服务。这个阶段可以称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战略化阶段。这个阶段具有系统集成、设计先进、数据统一、结构完整和系统开放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