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方式和手段的丰富变革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方式和手段的丰富变革

【摘要】:与中国当前信息化的国情相适应,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还应包括信息化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应该随着时代的不同,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适时地做出调整和变化。丰富高校学生事务的内容主要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进行扩展。(二)丰富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方式和手段在信息化背景下,以信息化管理方式和手段代替传统事务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是一种必然趋势。

(一)增加高校学生事务信息化管理的内容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包括日常事务管理、学生成长辅导、学生生活服务等。与中国当前信息化的国情相适应,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还应包括信息化教育

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应该随着时代的不同,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适时地做出调整和变化。高校的信息化管理内容涉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丰富高校学生事务的内容主要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进行扩展。首先,从内容数量上来看,不同学生对高校管理服务的不同要求制约着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不能故步自封。除此之外,学生认知发展有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逐渐增多同样也存在同化和顺应机制,即加强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内容的整合。如果新增的信息化内容在传统的内容框架之内,则直接把它同化入原有知识体系之内;如果新增的信息化内容自成体系,则把原有的内容作出调整之后顺应新的内容体系。通过同化和顺应不断丰富学生事务管理内容,可以为建立科学高效合理的学生事务信息化管理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丰富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方式和手段

在信息化背景下,以信息化管理方式和手段代替传统事务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是一种必然趋势。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实践必须依靠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在管理手段上进行重点创新,使管理手段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与要求。

未来的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最大的特点在于管理组织机构的任务主要集中在信息的加工、制订、传播、服务和反馈等方面。这将与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完全不同。作为权威机构的管理者负责提供丰富的、有针对性的数字化信息。这种智能的定位要求管理部门必须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同时开发符合自身特点的软件应用型系统(如基于互联网的MIS应用、微博、校园论坛等),通过这些系统可以实现信息化的线上线下、实时及时的信息收集、处理、协商和决策等管理服务。这种软硬件相结合、专业化的管理与职业化的理念会使得管理内容既有标准化又有个性化,既有可依据的规范,又不失人本主义的服务理念。高校学生事务信息化管理者是信息的重要提供者,信息的共享与资源的充分利用是管理的关键。信息的传播范围与面向的成员主体都应当及时进行调整。

【注释】

[1]储祖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7-10.

[2]蔡国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概念的界定——中美两国高校学生工作术语之比较[J].扬州大学学报,2000:2.

[3]朱炜.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及其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

[4]孙良文.基于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的电子政务服务质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60-62.

[5]毛乃才.基于BSC的H公司绩效管理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9:21.

[6]董晔.我国推出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系[J].中国信息导报,2002(10):20.

[7]黄淑敏.基于4E标准的高校信息化工程绩效观[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42-43.

[8]周芳宇.信息化技术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4):190+217.

[9]万新恒.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9.

[10]蔡国春.中美两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体制和机制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1(7):37-40.

[11]张力.高校电子校务协同管理问题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