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主要由学生事务管理的各个信息化系统平台、信息化硬件、信息化制度和相关熟悉信息化操作的工作人员共同组成。在学生事务管理的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中,学生档案信息处于中心位置。......
2023-08-23
(一)项目管理理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兴起了一种以项目管理为重点的管理技术,最初是从美国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等生产大型、高费用、进度要求严格的复杂系统的需要中发展起来的,而如今已经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国在职教育网《项目管理(PM)是什么》一文对项目管理的定义为:所谓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PM) (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项目管理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文化、政治领域。特别是在信息化项目领域,虽然信息化工程符合项目的所有特征,但由于信息化项目的风险大,要保证项目工程顺利完成,对于项目过程进行管理的方法就变得尤为重要。而且信息化工作涉及实施单位的管理、技术、人员等各个方面,影响因素众多,关系复杂,其设计、开发、实施都更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在信息化项目中使用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能够提高信息化工程项目的成功率。如果在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项目中积极采用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并结合信息化特点开发其管理系统,并做到对信息化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计划、跟踪、控制,就能够有效地保证项目本身和项目的结果达到预期目标。
(二)系统动力理论
195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里斯特(J. W. Forrester)教授在其名著《工业动力学》中进行了最初的系统动力学的研究。该研究最早应用于工业企业管理,因此也被称为“工业动力学”。后来,随着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逐渐遍及经济社会等各个层面,因此被改称为系统动力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就业、环境污染和资源、城市人口等各种社会问题日渐突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也迫切需要用新的方法。1955年以后,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渐趋成熟和普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福里斯特教授提出研究系统动态行为的一种计算机仿真技术,即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1968年,福里斯特教授在《系统原理》一书中侧重介绍了系统的基本结构。
随后,系统动力学逐步完善并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系统动力学以鲜明的系统观面世之后,一直保持着以系统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来考察和研究客观世界。经过数十年发展,系统方法论日渐完善。最后,国际系统动力学学界就以“系统思考”(System Thinking)一词来简要概括系统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及其系统观念。决策过程理论是系统动力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认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过程是一个有序的系统过程,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致使决策的质量无法用自由意识来进行随意控制,要有效应对周围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必须将行为准则通过系统的程序模式与规则来推论其可能的反应。考虑到这个特性,系统动力学强调决策制定要研究环境对决策的影响以及决策又如何反过来影响环境。系统动力学认为组织策略的设计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步骤,以此来改善企业内部及与企业关联的外部环境的复杂系统结构,再通过分析目标和子目标的多重性,最终找到最优的决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从组织结构上来讲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从人员上来讲同样涉及领导、普通学生事务管理一线人员、学生等多个层面的人员,从目标上来讲学生和教师及整个学校的信息化目标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使用系统动力理论开展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实践符合科学合理的目标。
(三)信息化绩效评价理论
早在1992年,杰洛涅(Delone)和麦克莱恩(Mclean)就提出了以D&M模型为主体的信息系统成功评价模型。在这个评价模型中,杰洛涅和麦克莱恩认为信息系统的成功是一个具有时间和因果关系的过程。2003年,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更新的信息系统成功评价模型——IS成功模型,这个模型从信息质量、系统使用、个人影响、组织影响、用户满意和系统质量这六个指标来衡量信息化的成功与否。[4]戴维·诺顿(David Norton)和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S. Kaplan)提出了从客户、财务、学习与成长、内部业务流程四个指标来综合评价企业绩效,并在企业愿景和战略框架统领下构建系统的平衡计分卡(BSC)绩效评价体系。[5]客户、财务、学习与成长、内部业务流程四类指标通过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这些信息化绩效评价理论的研究有力地充实了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的理论体系。
国内,刘凤琴、唐志容等专家大致在2000年以后形成了对企业信息化评价的研究成果,也相继提出了我国企业信息化评测的指标体系。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在2002年10月9日正式推出了我国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以全面评估我国境内各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和应用水平。[6]
在公共事务领域,早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的审计委员会(The Audit Commission)认为,经济(Economic),输入成本的降低程度;效益(Effectiveness),产出对最终目标所作出的贡献大小;效率(Efficiency),产出和投入之间关系,即所谓的“3E标准”[7],是够衡量公共组织的绩效的基本方法。但是在高校信息化的投入和需求中,由于公平(Equity)和利益是紧密而不可分割的,公平性的要求同样应该被体现出来。同样,经济、效率、效益、公平,也是逐层递进的。经济关注的是投入成本问题,效率则强调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效益则更加侧重于产出的贡献,公平则更加侧重于产出的范围和程度。如果对高校信息化绩效的问题进行透彻全面的研究,使用这样层层递进的分析方法才是最为恰当的。对于高校信息化的绩效评价,较为合理的分析方法是采用经济、效率、效益、公平的“4E”标准进行分析。它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绩效指标(4E):(1)经济/成本标准。高校信息化绩效的经济指标是指高校信息化工程按法定程序的投入状况。其追求目标是以最低的投入或成本,生产和提供给定数量和质量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2)效率/生产力标准。高校信息化绩效的效率指标是指高校信息化工程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其追求的目标是以一定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3)效果/质量标准。高校信息化绩效的效果指标关注通过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后,校方、教师、学生是否满意,教学质量是否有了改善,工程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它关心的是目标和结果。(4)公平。高校信息化绩效的公平指标与法律和社会理性密切联系的,其侧重的是信息化工程效果和努力在社会群体中的不同分配。公平作为衡量指标时,关心的是“接受信息化服务的部门和个人能否受到公平的待遇,需要特别照顾的弱势群体是否能够享受更多的服务”。基于以上论述,高校进行信息化绩效评估时应以企业为榜样,吸取有益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积极探索和建立合理信息化绩效评估模型。
有关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管理机制探究的文章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主要由学生事务管理的各个信息化系统平台、信息化硬件、信息化制度和相关熟悉信息化操作的工作人员共同组成。在学生事务管理的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中,学生档案信息处于中心位置。......
2023-08-23
(三)培养人才队伍人才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在校园网中,机房的管理人员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毒与黑客的攻击,保证基础网络环境的安全,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
2023-08-23
将技术与组织有机结会,是教学管理信息化运行的保障机制。(三)有效整合现有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消除“信息孤岛”对现有并使用的各类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要根据“各类并用,逐渐弃旧”的原则进行有效整合。可以说,《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就是信息交流畅通无阻的交通规则。资源型教学管理信息化模式的构建原则第一,统筹考虑,信息共享。......
2023-08-23
不管是哪一种理解,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关于“信息化管理”的概念描述。信息化应用管理包括对信息化应用过程的管理和应用信息化建设成果进行管理。......
2023-08-23
[5](二)提升教学应变能力教育信息化高校管理还能够起到提升高校教学应变能力的作用。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高校管理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高校的管理发展,有效提升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必须通过教育信息化的高校管理,对自身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革新,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2023-08-23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先是通过建设应用系统解决管理工作中的困难,然后逐步在行业内部和服务对象中逐渐推广,提高认同度,最后通过应用系统提升管理和服务质量。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便是通过试点应用,展示管理信息化的优势,潜移默化,让职工逐步从内心认同后勤管理信息化,并主动在工作中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所以,这个阶段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看似平淡,实际是传统与现代的全面碰撞。......
2023-08-23
[6]教学管理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学校各级领导必须从战略高度来思考、规划和推进高校信息化管理建设,建立“首席信息官”[7]机制,并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努力建构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信息化体系,促进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2023-08-23
(一)现代教学管理的发展趋势1.教学管理的开放性更强开放性是系统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信息和人员等的交换。高校教学管理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为了使教学管理出效益、出质量,高校之间的合作在所难免,信息化条件下高校之间的合作将越来越多。信息化条件下教学管理部门与高校其他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首先表现为教学管理信息及其他资源的共享。......
2023-08-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