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管理机制探究:信息化校园的建设成果

高校管理机制探究:信息化校园的建设成果

【摘要】:下面针对信息化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略做探讨。可见高校校园文化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环节。于是,信息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这一讨论构成了校园文化的一个新的主题。无疑,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代校园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现有的情况来看,信息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信息化已经使校园生活渐渐基于信息化的网络平台上,这将使校园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特征等方面发生诸多变化。

只要有大学校园存在,其校园文化便是我们这个时代丰富多彩文化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在信息化浪潮的不断冲击下,这道风景线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下面针对信息化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略做探讨。

所谓校园文化,就是校园人的文化。可将之理解为:校园人在与校园世界和校园外部环境的互动之中,形成的特定的校园生存方式,以及在这种互动之中,校园人所具有的特定的价值观情感表达和信仰。[9]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教育导向功能、创新激励功能和引导学生自我成才的功能。早在1931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在上任之初就提出过一个对中国大学影响深远的理念,“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有大学文化之谓也” [10]。可见高校校园文化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环节。先进的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一所学校发展和进步的体现,能直接推动办学效益的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信息化进程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在这种潮流下,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已经影响到了高校校园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校园人开始体味信息化所带来的数字化生活,正如我们原来传统的教学管理现在都已经实现信息化一样。当信息化发展到这种程度,我们就必须考虑一个新的问题:这一切的变化赋予了校园文化怎样的意义?于是,信息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这一讨论构成了校园文化的一个新的主题。无疑,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代校园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信息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信息化已经使校园生活渐渐基于信息化的网络平台上,这将使校园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特征等方面发生诸多变化。比如说现在高校老师排课、学生选课都通过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而不是手工操作;学生向老师交作业越来越多采用电子稿形式,与老师、同学讨论问题也更多通过网络进行,等等。另一个是从校园人本身角度来看,信息化的过程也影响了校园人的内部心灵、价值观念以及外部行为方式。比如,教学论坛为教师充分展现其丰富的思想和内心世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信息化背景下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的推行,使得同学之间在一起当面学习交流的机会相对减少,传统的班集体概念被淡化;等等。

那么究竟该如何面对信息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呢?有学者在阐述网络化与人类社会文化的关系时,曾经提出“网人共生”的概念,即人类应该正确看待和处理“网与人”的关系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去开启人类未来生存方式的前景。秉持一种“共生”的理想和实践,或许将是人类的一种较为合理而明智的选择。在未来的世界里,在“网人共生”中真正建立起一个人性化的网络环境,并以此为基础来实现人类未来的生存方式;“网人合一”应当成为网络社会中的最崇高的价值和理想。

我们希望在越来越信息化的高校校园里,校园人一方面能够很好地适应信息技术给生活所带来的一步步改变,优游于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新的校园生活环境,成为一个“新校园人”,成为一个“信息校园人”;另一方面,校园人也能够很好地解决信息化可能会带来的一系列不利的影响。在越来越信息化的生活中,赋予信息化以更为积极的文化含义,使信息化和校园人的文化和谐地共生发展,从而在信息化校园的平台之上,开创一种新的校园文化格局、新的校园文化气象,让校园人能在信息化的校园中度过更加美好的校园人生。切莫让信息化建设成为高校校园人际交流日渐减少、人际关系逐渐冷漠的始因,我们不希望高校校园只是由冰冷大楼和网络世界搭建起来的“文化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