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管理机制探究: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

高校管理机制探究: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

【摘要】:(一)现代教学管理的发展趋势1.教学管理的开放性更强开放性是系统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信息和人员等的交换。高校教学管理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为了使教学管理出效益、出质量,高校之间的合作在所难免,信息化条件下高校之间的合作将越来越多。信息化条件下教学管理部门与高校其他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首先表现为教学管理信息及其他资源的共享。

(一)现代教学管理的发展趋势

1.教学管理的开放性更强

开放性是系统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信息和人员等的交换。信息化条件下,教学管理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环境和教学管理过程的开放性。

(1)教学管理环境的开放性

环境主要指人们生活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教学管理环境是指学校教学管理活动所必需的诸多客观条件的综合。以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为代表的信息高科技的发展,改变了高校管理的环境,相应地也改变了高校教学管理的环境。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教学管理环境的开放性主要表现为高校管理大环境的开放性。网络成为管理的重要手段,拥有许多基于网络的管理软件,如网络招生和录取系统、网上选课系统、网上就业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等。高校内部交流及与外界交流的方式和手段越来越多,联系越来越密切,开放性更强。学校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教学管理部门与学校教师、学生间的距离在这个开放的环境下也越来越近。

(2)教学管理过程的开放性

教学管理过程是一种有目的的、多层次的、双边共同活动以及相互作用的能动过程,是合理组织使用教学资源、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过程,是有序的、可控的过程。信息化条件下教学管理过程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的开放性。信息化条件下,高等学校的类型多样化,网络虚拟大学、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使得学生进大学的门槛降低,大学的校门几乎向所有的公民开放,不同年龄阶段的公民只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就可以通过考试或免试进入不同的高校学习。

二是教师的开放性。高校的大门向世界各国开放,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吸引人才,同一个教师可以同时受聘于几个单位。同时,教师的讲义在网上有限制地对外公布,本校的学生和其他对该内容有兴趣的人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访问学习,每个人都可以享受这种资源,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教师单位所有制的开放。

三是课程的开放性。高校开设的课程不只是针对本校,还可向别的学校的学生开放,向全球的学生开放网上课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早已在网上向全球免费提供上千门课程。同时本校的学生也可以选修其他高校的课程,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课程学分的互换。1999年,武汉地区教育部直属七所高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互相促进的原则,达成联合办学协议。学生可以跨校攻读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可以跨校选课,跨校选课实行学分互认制,学生在经认可的学校修读教学要求基本相同的课程,其所得学分经学校认定后可替代相应课程类型的学分。

四是学籍管理的开放性。学生进校后学习什么样的专业,选修什么样的课程,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择,并可以根据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变换。

五是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信息条件下的教学过程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因为网络本身具有资源丰富、交流便利和开放性甚至全球性的优点,通过网络,不但教学内容可以及时吸收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而且整个教学过程将与外部世界保持持续的对话。在与这个虚拟世界紧密联系的同时,高校教学也积极面向真实的外界环境,并与之达成信息的及时交流与互换。在这样的一个开放的系统中,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给学生传递和转移知识(Transfer),用丰富的资源开放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知(Transform)。在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和多维化的前提下,学生将有可能在这个系统中自由地“流动”。未来的教学系统将不再局限在校园中,同样也不会局限在网络上,而有可能是“在信息节点、教室位置以及学生个人区位所组成的网络里”。

2.教学管理的合作性更强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成熟,国家之间、组织之间、机构之间、个人之间的交流将更加方便,“计算机一直被认为是加强合作的手段和方式”,他们之间的合作将越来越多,合作的力度也越来越强。“信息流量的加大和流速的加快以及世界网络的密集必然消释不同机构、组织乃至国家间界线。”[3]从这个角度来说,合作成为国家、组织、机构、个人之间的常事,高校的教学管理也不例外

(1)高校教学管理与社会之间的合作

高校与社会的合作一直不断,传统高校的教学管理与社会的合作,由于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不够发达而合作不多,它们之间信息反馈迟缓,合作的幅度与力度不大。信息化为高校与社会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高校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合作的范围也越来越广,高校的教学管理更是如此。从高校方面来说,对高校毕业生的质量、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反馈信息、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社会对高校资金的投入、社会对高校研究成果的利用等都需要社会的通力合作;从社会方面来说,毕业证书的查询、对高校培养的人才的需求量及规格、积极应用高校的研究成果等都需要高校的通力合作。如今很多高校和一些软件公司合作,开发适合学校教学管理的信息系统,同时这些企业也渗透到高校教学管理中,汲取管理经验,用于自己的软件开发,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高校教学管理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为了使教学管理出效益、出质量,高校之间的合作在所难免,信息化条件下高校之间的合作将越来越多。信息化为各高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了新的手段。传统高校之间的合作主要通过电话、信函、会议等方式。电子邮件的使用使教学管理人员免除了应答电话的麻烦,电视会议的使用让管理者免除了旅途之苦。高校之间教学管理合作的内容越来越多。信息化条件下由于高校学生、教师、课程、学科的开放性,高校之间教学管理合作的内容也相应扩大,从招募新生入学到教师的聘任,从课程的开设到学科的互通,从管理的交流到管理的实施等等都在合作之列。

(3)教学管理部门与其他各管理部门的合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工作,教学管理工作在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中属于核心工作,支配着高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但也必须与高校其他管理部门紧密的合作,才能发挥管理的核心作用,在信息化条件下更是如此。信息化条件下教学管理部门与高校其他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首先表现为教学管理信息及其他资源的共享。如,对学生的管理有教务处、学工处等,对教师的管理有教务处、人事处、科技处、学术委员会等,这些部门对同一对象的管理可能会用到同样的数据资源,对于同样的数据资源不同的部门就要分工合作地进行收集、整理,避免重复性劳动。其次表现为管理人员的合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高校各个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之间的合作,网络成为他们之间合作的重要手段。为了处理突发事件,一个部门可以向其他管理部门申请援助(抽调工作人员),协助完成任务。

3.高校教学管理趋向柔性化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泰罗(Tyro)的科学管理是刚性管理的典型,刚性管理是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强迫等手段进行的,是根据成文的规章制度依靠组织职权进行的程序化管理,是“以规章制度为本”进行的管理。柔性管理是依靠激励、感召、启发、诱导等方法进行的,是依据组织的共同价值观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教学管理趋向柔性化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组织机构趋向柔性化、学生与教师管理趋向柔性化。

(1)教学管理组织机构趋向柔性化

现行高校组织机构庞大,机构重叠,具有多样性和模糊性的特点,西方模糊教育管理模式认为,模糊性是学校和学院这样复杂组织的普遍特点。尤其在社会迅速发展和变化的时期,模糊性的特点表现得更为明显。[4]该模式认为,高校没有确定的目标和明确的管理程序,不但决策的参与人数无法固定,而且决策的结果还容易受环境变化要求的影响。正是这一特性导致组织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高校正处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管理环境迅速变化的时期,高校原有的、僵硬的教学管理组织机构不能满足这种要求,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将趋向柔性化。教学管理组织机构的柔性化是指组织机构的灵活度,可调整的范围大。首先表现在教学管理组织目标的调整上。信息化社会中高校的管理环境瞬息万变,教学管理组织目标需要及时地修改、调整以满足多方面的需要。其次表现在机构设置和人员职责的灵活性上。在日益变化的环境下,教学管理工作将出现较多的、不可预料的情况,为了迅速地处理好这些意外的情况,教学管理部门需要临时具有组织处理并随时调整管理人员的职责。

(2)教师与学生的管理趋向柔性化

教师管理与学生管理的柔性化是指在研究教师与学生心理与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教师与学生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的意志变成教师与学生的自觉行为。高校的教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明事理,吸纳新生事物快,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别在信息化条件下,他们能迅速从网络获得他们想要的信息,对事物的认识较准确,明辨是非。对他们仅凭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强制管理是行不通的,只能是以此为基础,突出强调他们的自我管理,尊重他们的价值,承认他们的劳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如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要求教师用同一种方法教每一个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也不能用统一的标准纯粹地进行量化或标准化。

对高校的学生来说,柔性化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规格的柔性化。信息时代需要多种规格的人才,对高校来说,需要培养的是多层次和多样化的人才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二是教学计划的柔性化。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高校培养出的人才要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要制订柔性化的教学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如,学生可以不选择专业入学,先在学校学习一定数量的通识课程后,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同样的课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三是人才评价的柔性化。我们并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是杰出人才,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对不同学校的学生评价有不同标准,有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3)柔性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特点体现

第一,灵活性。柔性管理的首要特点就是灵活性。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应用能够保障师生之间的正常沟通和交流,保证言谈举止得当,同时更加关注纪律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原则,让纪律更加人性化。学生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优质课堂教学中,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5]

第二,人性化。柔性管理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人性化。在传统教学管理中,采用“科学”的刚性管理方式,是从上而下开展得规范,严重制约了师生的个性化发展,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性化管理中需要充分意识到学生中间存在的差异性特征,始终坚持“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潜力。同时,在人性化的原则下将学生作为主体,认可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多元化。多元化也是柔性管理的另外一个特点。首先表现为主体的多元化。充分统筹和兼顾学生以及教师和学习的各个内容,做到统筹兼顾,并且坚持“以人为本”,对教学管理中相关的要素进行统筹和协调。其次是促进多元化教学互动的实现。在师生之间,要做好充分互动。最后是多元化的知识传递方式,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双向循环知识交流的模式,加强学生互动,并且教师要做到知识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从而构建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教学管理过程。

4.高校教学管理趋于虚拟化

虚拟是计算机专业的一个术语,指由软件驱动而形成的事物,而不是实际以物理形态存在的事物。如VLAN(虚拟局域网)、虚拟主机等。这里讲的虚拟与计算机术语比较接近,是一个与真实相对应的概念,指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虚拟化指的是虚拟现实,是利用以现代高速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处理设备、相应的软件系统和微电子传感技术模拟或创造出来的,与现实的真实世界相同、相似或不相似的仿真图景。虚拟现实本质上主要是针对单个的个人而设计的模拟局部现实世界的技术系统。虚拟现实是实际上而不是事实上为真实的事件或实体,它是由计算机创造所有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使用者在一个模仿外界环境的数据结构中操纵一个代表他自己的数据。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教学管理的虚拟化主要表现为管理客体的虚拟化、教学管理环境的虚拟化和教学资源的虚拟化。

(1)教学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的虚拟化

所谓管理主体是指在管理活动中,承担和实施管理职能的人或组织,包括各级各类领导者、管理者和各种管理机构。信息化条件下教学管理主体的虚拟化指的是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教学管理时,对教学管理主体来说,在网络上的管理只是操纵着一个代表他自己的数据,完成某项管理工作只需用鼠标点击几下,从而呈现给外界是一种虚拟的形象。在教学管理客体或其他人或组织看来,教学管理主体是由计算机和网络创造的,与他们进行交流或对他们进行管理的是机器(计算机)或是一个网址代码、一个角色符号,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人或组织;教学管理主体是一个虚拟的但又可以完成教学管理活动的主体。教学管理客体指进入教学管理主体认识和管理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信息化条件下教学管理客体的虚拟化是相对于教学管理主体而言的,主要是指管理客体中教师、学生及组织的虚拟化。利用网络进行管理的教学管理主体面对的客体也是一个个的代码、一个个虚拟化的人和符号,而不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人或组织。在教学管理信息化中,可能教师和学生从未谋面,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师和学生也从未见面,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符号代码,由计算机与他们相互发出指令进行学习和工作。

(2)教学管理环境的虚拟化

教学管理环境指的是学校教学管理活动所必需的诸多客观条件的综合。信息化条件下高校的教学管理环境是基于校园网的,而校园网又是基于互联网空间与现实的物理空间,是一个“虚拟现实”的无形的信息空间。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冲破传统地域的新的活动空间,人们在这个虚拟的网络空间就逐渐形成新的生活方式、生活规范和思想意识。信息化条件下高校的教学管理环境正是这样一种虚拟化的环境,从而本身也虚拟化。像高校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就是虚拟化教学管理环境中的最好例子。

(3)教学资源的虚拟化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实施而提供的一切事物。传统高校的教学资源基本上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在信息化条件下,很多教学资源可以用计算机软件虚拟出来。在教学管理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虚拟的学校、虚拟的教室等;在教学资源不足、实验资源不充分的情况下,可以用软件虚拟出实验室、实验材料(如数字化动物、数字化电路板等)、仪器、实验环境(虚拟的太空和宇宙场景);在训练场景无法设置(如对宇航员的训练)的情况下,可以用计算机技术和其他技术相结合创设出虚拟的训练环境。

5.教学管理的互动性更强

交互性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事物之间双向的、开放的交流活动。交互性是网络的关键特征之一,一般有同步交互与异步交互两种。同步交互是指交流的双方同时在场,能及时地反馈;异步交互是指交流的双方可以不同时在场,不必及时反馈。高校教学管理的交互性是指教学管理主体之间、教学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教学管理客体之间通过不断地双向交流,从而完成某项管理活动。传统高校教学管理的交互方式以同步交互为主,强调实时交流,绝大多数的时候(如报表的申报、文字材料的传送等)交流的双方必须到场。信息化条件下基于校园网的管理平台交互性更强,从而高校教学管理主客体之间的交互性更强,交互方式更多,并主要以异步交互为主。在教学管理主体之间,如果一方有什么命令要下达或有要求要提出,可以在任何时候在网上发布命令或给具体的某个人留言,而不需要打断另一方正在做的工作,任何一方都要定期地查询自己来自其他地方的留言或信息并进行处理。在教学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之间、教学管理部门与外界之间也是如此。

(二)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在现代教学管理发展趋势的推动下,特别是教学管理信息系统(Teaching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TMIS)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全面应用,使得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数字化

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如课程学时数、教学工作量和学生成绩等数字数据,分析、管理工作相对容易一些。但在教学管理中还存在大量非数字化数据,如上级指令、教学规划、教学效果、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等,这些教学管理数据需要有一个数字化的过程,即把这些文本、图像和声音等物理信息转换为数字格式录入、处理并传播。现代信息系统的运用,使教学管理的具体事务都能以数字化信息来表示。过去需要教务管理人员到各教学部门进行手工收集的数据、报表,被校园网的信息流动所取代。原先存贮于文件柜、卡片箱、笔记本里的教学管理文字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后,可方便地进行归类、复制和存储。教学管理数据数字化后,一方面降低了信息的制作成本和存储费用,更重要的是将所有这些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校园网络上的用户可以不受场所、时间制约相互传递文件或指令,各职能部门可以直接从中央数据库中提取所需要的数据,从而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信息共享程度,提高信息利用效率。

2.网络化

现代信息系统解决了教学管理信息传递手段现代化的问题,教学管理部门借助计算机网络成功地达到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的目的。网络化首先是指建立基于C/S模式的教学管理的网络平台,把学校各教学单位、所有教研室、教务处及相关职能部门管理计算机通过校园网联网及各用户的客户端应用程序很方便地实现文件传输、资源共享和信息查询。其次是指建设校园网,即在校园范围内连接的各院系、各职能部门的计算机网络,它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计划管理、考试管理、课程管理和招生管理等教学管理子系统集成一体,实现这些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流通。网络化还包括局域网、校园网与整个互联网的充分互联。教学管理者与社会大众实现面对面交流,直接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类型,进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等等。借助内部网、校园网和Internet,高校的教学管理信息与社会信息资源实现了高度整合,高校教学管理成为对内相互联系、环环相扣,对外完全开放、超越时空的网络平台。

3.智能化

现代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多媒体、人工智能以及数据库等先进技术,结合计算机网络,创造出一个智能化的教学管理环境。在结构设计方面,信息系统借鉴人工智能技术的搜索推理机制,利用数据库理论和方法,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方法,对分散在各个教学管理环节上的信息进行实时和综合的处理。教学管理的各环节、各业务自成体系,同时又为各子系统之间的转换联系提供接口。如教学管理中的教学任务子系统和教学行政管理子系统,经过一个智能化模块软件程序,能自动生成课表安排、考试安排。信息系统运用计算机的一些高级语言,模拟人的思维过程,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能智能地进行管理操作和决策。智能化使得信息系统具有越来越强的辅助评价、决策功能,这对于含有较多随机性、模糊性信息,并且决策过程非结构化的教学管理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4.扁平化

传统的教学管理是按韦伯(Weber)意义上的科层制组织起来的,表现为一种权力、资源与信息的垂直分布格局。但由于各类教学管理信息系统(Teaching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TMIS)、校园网、互联网的使用,教学管理信息的传递从纵向垂直模式转向网络互联模式,其结果是取消了大量中间管理层次,教学管理组织架构呈现出扁平化。科层制的教学管理组织分工过细,层次太多,造成官僚主义、“官本位”盛行,用行政方式管理学术权力,从而使得教学管理效率低下。层次多的组织惰性大,信息传递容易失真,不容易促进组织学习,也不容易把创新能力的人才运用到适合的岗位上来。采用扁平式的教学管理组织结构成为必然,而且信息技术为此提供了实现的成熟的技术支持,原因如下:TMIS和自动化设备可以完成教学管理人员大量的工作;TMIS的信息传递具有快捷、方便、网络交互性特点,加大了管理的幅度,一些中间教学管理机构被取消;有效调动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给他们以更大的发展和创造空间。

5.合作化

教学管理组织内部原先遵循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分工出效率”规律,即根据专门职能进行工作分工,大家各做各的事,不同的工作由不同的教学管理职能科室、教学管理职能人员来完成,形成“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局面。而当教学管理结构由垂直分化向扁平化的网络互连结构转变后,这种工作职能的专业分工就不再适应管理要求,而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原先教学管理结构的复杂性被转化、内化为教学管理人员知识、技能结构的复杂性,并由遍及校园教学各部门、各院系的TMIS来予以支持。这种交叉分工的特性要求打破职位“牢笼”,不再以教学管理职能为中心,而是以任务为中心来组织工作,形成一个个任务网络,各个教学管理人员不再是齿轮上的齿牙,而是网络上的节点,可以方便、协调地相互分工合作。通过TMIS将各种教学管理工作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分管各项工作的教学管理人员便可以实现协调、合作,过去教学管理人员由于忙于其他事务或不在办公地点,由他负责的事情就无法操作,这种以前在教学管理中经常出现的现象,现在就可以有效地加以杜绝。

6.虚拟化

教学管理中的许多常规性工作都可以由计算机体系、TMIS的终端来完成,从而使这些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管理人员“虚拟化”为信息系统网络、计算机体系的一个单元。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在校园内任何地方甚至校外任何地方完成许多管理决策、管理工作,然后通过网络传送到需要的地方。教学管理的实现,已经不再需要那种庞大的物理结合,如固定的办公地点、固定的时间,而是可以创造虚拟办公空间,从而使得高校教学管理呈现出虚拟化。教学管理组织的虚拟化,实际上是教学过管理组织内部高度的网络化,通过运行于校园网、互联网上的TMIS的终端把教学管理与社会环境、教学管理者之间、教学管理者与师生直接联系在一起,它使教学管理组织结构把尽可能多的物理空间转变成数字信息,减少实体空间,从而提高教学管理效率。这种虚拟的教学管理职能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它的服务对象、服务时间都可以得到扩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