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育信息化高校管理机制研究成果

教育信息化高校管理机制研究成果

【摘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坚实的管理服务平台是实施管理服务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在信息技术视域下,要打造坚实的信息管理平台,必须根据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的发展趋势,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科学规划,总体设计管理战略。做好先导性的高校管理战略规划,逐步实施、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发展任务,是高校改进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坚实的管理服务平台是实施管理服务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在信息技术视域下,要打造坚实的信息管理平台,必须根据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的发展趋势,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科学规划,总体设计管理战略。不断健全机制,注重提高其服务教学、科研、教师与学生的品质。

(一)科学规划,总体设计管理战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先导性的高校管理战略规划,逐步实施、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发展任务,是高校改进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管理战略需要与高校办学目标紧密结合,贴近学校发展实际,在信息技术视域下,就是在管理战略中明确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的作用和运作路径。为避免上文所述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整合功能不强、信息不能共享、信息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高校领导者应从学校发展大局出发,设置或完善有关信息技术部门,给予其应有的地位,便于其负责学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作为以后的行动指南,高校信息技术建设的战略规划应当包含方方面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部门及人员配置、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参数和技术标准、基本工作流程、具体实施思路等。只有从根本上完善系统本身,才能为管理活动提供最好的工作平台和技术保障;只有加强系统本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提高数据的处理能力,才能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这一过程中,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并支持这一工作,由校长或分管校领导直接负责信息技术应用和推广工作,强化其权威性和影响力。管理活动中要使信息技术发挥更大作用,信息技术部门就必须与决策部门联合。以普林斯顿大学为例,该校设有信息技术部,由分管副校长负责,学术服务处、管理信息服务处、研究计算处等下设7个部门,涵盖教学、科研、管理等重要方面。从各部门的职能看,除承担服务职能外,还承担了研究开发、推动教育变革等职能。

(二)健全机制,着力提升服务质量

在管理活动中,高校管理部门是学校资源的主要拥有者,但拥有不是占用,也应是学校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在信息技术视域下,信息管理系统应当面向教师、学生及社会提供应当的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应充分发挥信息库的作用,任何有用的信息资源都应便捷地存放到资源库中。只要用户需要,库中的信息资源应能被便捷地获取。高校要持续优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服务机制,创造良好的信息流通环境。高校管理者还要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和学校发展实际,适时、合理地调整工作内容,解决信息技术建设遇到的实际问题,确保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传递、共享、利用,为高校教学、科研、教师、学生服务。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工作。俗话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数据开发在管理工作中作用巨大,重视数据开发工作,是信息管理系统提升服务水平的必经之路。通过不断对各类数据的实时传递、选择、储存,形成信息共享体,以快速的信息流通和信息分享协调高校各方面工作,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尤其要重视基于数据库决策支持系统建设,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整理得出准确结论,为高校领导决策提供有益参考,这也是高校决策由传统的经验型转向科学型的关键因素。需要注意的是,管理服务平台并不是越先进就越好,适合高校自身需求的才是最好的。因此,高校在进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的过程中,要探索与学校中心工作相适应的管理服务平台,如此,不但能提升高校管理水平,而且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