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特征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特征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一)技术性特征——技术性和信息性首先,信息技术具有技术的一般特征——技术性。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信息技术的技术特征使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备受推崇、广泛应用。就其本身来说,技术特征归属计算机科学,不是本书关注的重点,本书更注重对信息技术功能性特征的思考。与教学、科研领域相比,管理领域应是信息技术最易应用的,也是最易取得成效的。

信息技术是一种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信息功能的技术。它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主要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总和。它有技术性和功能征两个方面性特。

(一)技术性特征——技术性和信息性

首先,信息技术具有技术的一般特征——技术性。具体表现为方法的科学性、工具设备的先进性、技能的熟练性、经验的丰富性、作用过程的快捷性、功能的高效性等。其次,信息技术具有区别于其他技术的特征——信息性。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由信息的秉性决定信息技术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动态性、共享性和可变换性等特性。

信息技术的技术特征使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备受推崇、广泛应用。就其本身来说,技术特征归属计算机科学,不是本书关注的重点,本书更注重对信息技术功能性特征的思考。

(二)功能性特征——改进认知与管理

第一,提高人的思维效率,深化人的认知方式。戴汝为认为,“在信息时代,人—机结合的思维将会取代个人为主的思维方式。”他指出,“人脑和计算机都是信息处理的工具,人脑通过经验积累与形象思维,擅长不精确的、定性的把握,而计算机则以极快的速度,擅长准确的、定量的计算,两者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又互相结合,既能达到集智慧之大成,又由于通过反馈的作用,来提高人的思维效率,从而增强人的智慧。”[7]余胜泉认为,“信息时代基本的认知方式,正在发生意义深远的改变,正从个体认知转变为分布式认知,应对知识与信息膨胀的根本途径要依赖于人和电脑的协同分布式认知,这是信息时代人适应复杂性的基本思维方式……认知的本性是分布式的,认知不仅仅发生在我们的头脑之中,还发生在人和工具之间的交互过程之中。当基本认知方式都发生改变的时候,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教育大厦必然发生意义深远的改变。”[8]这也是学界所形成的普遍共识,即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有着革命性影响。

第二,促进业务流程优化,提高活动成效。从信息技术对全球所产生的影响来看,信息技术应是当代最先进、最伟大生产力的代表,甚至可以说,它在不断推动经济基础的变革从而导致整个上层建筑的改变。如果只把信息技术当作一种工具、手段,这种认识就是片面的、肤浅的。尽管高校不是企业,但是科学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能够有助于高校作出科学决策和高校管理流程再造,同样可以提高管理成效,进而提高管理服务师生的水平。与教学、科研领域相比,管理领域应是信息技术最易应用的,也是最易取得成效的。具体来说,在高校管理中科学应用信息技术,能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组织结构、促进领导决策、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有效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