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二)提升教学应变能力教育信息化高校管理还能够起到提升高校教学应变能力的作用。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高校管理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高校的管理发展,有效提升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必须通过教育信息化的高校管理,对自身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革新,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2023-08-23
研究高校管理,必须明确高校作为一种组织的类型、特性,这是前提和基础。从性质上讲,高校是不以营利为目标的非经济性组织;从形式上讲,高校是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和运行机制的正式组织。高校与其他组织存在一些共同之处,都是在社会分工基础上产生的专门化组织,大都实行科层制管理等。但是高校的使命和目标决定了高校具有其他组织所没有的组织特性,如教育性、学术性、复杂性、多样性、松散性和矛盾性等。
(一)教育性和学术性
自产生之日起,高校就是一个保存、传递、发展高深学问的场所,教育性和学术性是它与生俱来的根本特性。约翰·亨利·纽曼认为,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1]约翰·S.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也有明确的论述,强调大学传播高深学问。[2]奥尔特加·加赛特在《大学的使命》一书中明确提出,大学首先应该把普通人培养成有文化修养的人,使他们达到时代标准所要求的高度。由此可以认为,大学的基本功能是教授重要的文化知识。此外,大学通过利用人类智慧所发明的最经济、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步骤和办法,可以将普通人培养成优秀的专业人员,如医生、教师等。[3]
高校的学术性和教育性是伴生的,纵观高校发展史,外部生存环境在变,不断受到政治、经济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但高校作为学术性组织的本质始终未变。由此可见,高校的首要、根本特性是教育性和学术性,然后才是社会服务等其他延伸特性。
(二)复杂性和多样性
高校应该是迄今为止最具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社会组织。高校组织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组织活动复杂。高校的发展使命和目标是保存、传递、发展高深学问,这不是一般性活动,而是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创造性的科学活动和智力活动。
(2)组织成员复杂。这是由劳动的性质所决定的。高校工作人员是“一群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有一种庄严的敬意、不肯屈服于知识之外的压力并严肃追求科学、具有独立人格并以科学为是非准绳的知识分子”[4]。
(3)组织结构复杂。高校的组织结构,一方面是围绕学科而形成的,集劳动信念、权责一体,有科层性质的、庞大的综合机构;另一方面又存在非制度化的非正规关系,如学术团体等,共同构成错综复杂的权力构架。
(4)内外环境复杂。高校作为一种已经高度社会化的组织,在具备一些经济实体性质的情况下坚守着学术组织的本质,但是这种坚守受到社会环境尤其是社会资源的极大影响,内外环境的复杂性非常显著。
高校组织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组织职能多样。高校承担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每项职能都包含了较多的具体职能,如,人才培养包括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社会服务包括产学合作、社区服务等。这种多样性,也是高校本质属性必然外显的结果。
(2)组织目标多样。每一所高校都有基于自身实际的多目标体系,如保护学术自由、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等。此外,还反映在办学思路、学科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伯顿·R.克拉克(Burton R. Clark)在《高等教育系统》一书中援引了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的一段话:很少能找到一种机构,既是那么统一,又是那么多样;无论它用什么伪装都可以认出;但是,没有一个地方,它和任何其他机构完全相同。这种统一性和多样性构成的大学是中世纪生活的自发产物的最后证明;因为只有活的东西才能这样尽量充分保持它们的个性,同时使它们自己服从和适应形势和环境的变化。[5]
(三)松散性和矛盾性
高校组织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主要表现在:①组织目标不明确。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高校没有一个明确的组织目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又细化为许多子目标,目标越多也就越模糊。②组织成员价值多元。高校组织内部沿着学科专业衍生出许多学术团体或派系,它们具有多元化价值观,且具有高深知识,由它们所组成的高校显然是松散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术研究,但是会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和困难。
如上所述,高校组织在发展中也有诸多矛盾。主要表现在:①组织理想与社会需求的矛盾。高校期待“按照个体和知识的发展规律来促进他们的完善,从而展现自身的精神价值和学术价值”,但对社会需要它“能够在现实的发展中发挥更多、更重要的作用,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6]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矛盾。高校组织结构具有一种奇特的二重性,一方是以行政人为代表的行政权力,另一方是以学术人为代表的学术权力。高校既要通过行政人来维护组织运行的整体性、一致性,又要重视学术人参与治校必需的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基于上下级的控制与协调,学术权力则基于自我认知。如何保持两者平衡,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悬而未决的难题。
有关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管理机制探究的文章
[5](二)提升教学应变能力教育信息化高校管理还能够起到提升高校教学应变能力的作用。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高校管理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高校的管理发展,有效提升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必须通过教育信息化的高校管理,对自身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革新,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2023-08-23
(三)培养人才队伍人才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在校园网中,机房的管理人员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毒与黑客的攻击,保证基础网络环境的安全,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
2023-08-23
不管是哪一种理解,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关于“信息化管理”的概念描述。信息化应用管理包括对信息化应用过程的管理和应用信息化建设成果进行管理。......
2023-08-23
(二)建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新机制的途径首先,四位一体,协同服务。例如,德国高校学生事务在管理过程中,学生和学校实行以民事关系为主导,辅助行政关系相结合的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强调了社会在学生事务管理机制所承担的作用。......
2023-08-23
加强信息化管理,建立和健全信息化管理体制,制定和执行宏观、中观和微观各个层次协调的信息化战略规划,拟定和执行统一的信息建设标准和政策法规,可以减少甚至避免或消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孤岛”,实现社会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2023-08-23
将技术与组织有机结会,是教学管理信息化运行的保障机制。(三)有效整合现有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消除“信息孤岛”对现有并使用的各类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要根据“各类并用,逐渐弃旧”的原则进行有效整合。可以说,《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就是信息交流畅通无阻的交通规则。资源型教学管理信息化模式的构建原则第一,统筹考虑,信息共享。......
2023-08-23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主要由学生事务管理的各个信息化系统平台、信息化硬件、信息化制度和相关熟悉信息化操作的工作人员共同组成。在学生事务管理的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中,学生档案信息处于中心位置。......
2023-08-23
(一)现代教学管理的发展趋势1.教学管理的开放性更强开放性是系统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信息和人员等的交换。高校教学管理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为了使教学管理出效益、出质量,高校之间的合作在所难免,信息化条件下高校之间的合作将越来越多。信息化条件下教学管理部门与高校其他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首先表现为教学管理信息及其他资源的共享。......
2023-08-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