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海阳市革命老区发展史与地雷战党性教育中心

海阳市革命老区发展史与地雷战党性教育中心

【摘要】:2015年8月28日,地雷战纪念馆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地雷战党性教育中心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雷战”这一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其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国防、党性教育中的作用,2019年12月,在海阳市济南路93号建立地雷战党性教育中心,是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10月24日完成并对外开放,成为胶东地区乃至山东省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一、地雷战纪念馆

抗日战争时期,海阳人民创造性开展的“地雷战”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战例典范。

1971年,海阳县委、县政府在三个“胶东特等模范爆炸村”之一的赵疃村建立了“赵疃人民武装斗争史展览馆”和招待所,接待过坦桑尼亚、菲律宾、阿尔巴尼亚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的参观学习。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向前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彭绍辉及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等领导人也曾前来参观视察。1991年,“赵疃人民武装斗争史展览馆”遗留文物合并到“海阳县人民革命斗争史陈列” 中,原展览馆撤销。1999年,海阳市博物馆迁至文山街11号,在其中设置地雷战纪念馆临时展览。2005年,将临时展扩展为正式展览。为弘扬民族抗战精神,树立地雷战精神的城市品牌,2006年,海阳市委、市政府投资对纪念馆进行扩建。2008年又重新布展,成为山东省首批免费开放的五家博物馆、纪念馆之一。

地雷战纪念馆

2005年11月,地雷战纪念馆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4年9月1日,地雷战纪念馆被国务院发布为“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2015年7月,地雷战纪念馆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授予“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15年8月28日,地雷战纪念馆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同时先后被授予“山东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山东省党员教育基地”“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山东省党史、国史宣传教育基地”“全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地雷战党性教育中心

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雷战”这一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其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国防、党性教育中的作用,2019年12月,在海阳市济南路93号建立地雷战党性教育中心,是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重要组成部分。展陈面积3590平方米,展线1000米,展出照片、图表、枪支、地雷等革命文物共计900余件。展陈以“人民的力量”为主题,通过5个部分“黄海之阳 正道沧桑”“高擎旗帜奋勇担当”“石破天惊 敢试敢闯”“众志成城 磅礴力量”“雷乡扬名再谱华章”全方位展示海阳党政军民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英雄事迹,展现海阳人民敢于担当舍身报国的家国情怀、敢于斗争不畏强敌的英雄豪情、敢为人先大胆创新的聪明智慧、敢于胜利乐观自信的坚定信念,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

第一部分“黄海之阳 正道沧桑”与第二部分“高擎旗帜 奋勇担当”简要介绍了海阳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重点描绘了海阳党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第三部分“石破天惊、敢试敢闯”和第四部分“众志成城、磅礴力量”,翔实记述了在党的领导下,海阳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发明各种埋雷方式、战术战法,涌现出大量民兵英雄与模范集体的事迹,突出展览主题“人民的力量”。第五部分“雷乡扬名、再谱华章”讲述了当代海阳人民发扬地雷战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再创辉煌的成绩。

序厅顶部中轴线高悬直径5.49米的巨型党徽,半圆围墙800平方米背景浮雕,中心是高达6米的由军民形象组成的主雕,气势磅礴;露天“民俗小院”是场景复原突出的代表;打造石雷、石雷试爆、各种埋雷方法是展陈的重点内容,利用场景复原进行展示,长卷式微缩景观直观地向观众展示各种埋雷方法。民兵英雄人物及英雄事迹是展陈的重点,采用雕塑加展板的形式进行展示。对英雄党性光辉的内容用统一格式的仿铜板雕刻进行强调;版面文字字斟句酌、排版精益求精;南埠会议、没有铁雷造石雷、石雷试爆等场景力求沉浸式、互动式体验,让观众更有参与感。展品布置重点突出,形式错落有致,“让文物说话”,形成视觉冲击。2020年5月,展陈荣获山东省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精品奖”。

在展品选择上,坚持了针对性、独特性、代表性原则,共展出实物类与文献类展品943件。其中,文献类展品选择上主要以反映当时战争背景、战况、战绩的史料、报刊为主;作为地雷战主题展馆,在实物类展品选择上,既有大量地雷实物和民兵造雷使用的工具展示,又有能反映时代信息的民兵英模个人物品配套展出,使展览更丰满,党性元素更突出。

公共空间区设有宣誓厅,初心学堂、文创中心、咖啡厅、游客休息区、贵宾接待室、无障碍通道和残疾人卫生间等设施。

二、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

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位于海阳市区北32公里的郭城镇战场泊村,2015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

1941年春,许世友奉命率八路军清河区独立团挺进胶东,任胶东区委反投降指挥部指挥,与胶东部队及海阳军民经打牙山、克郭城、会战榆山、发城攻坚等一系列战役战斗,打垮了赵保原、秦毓堂等十几个大小投降派,历时5个月,取得了胶东反投降斗争的胜利,扭转了胶东抗战局势。1942年7月1日,胶东军区成立,许世友任司令员。之后,胶东军民对日伪军开展了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斗争。海阳人民在全境开展地雷战,巩固扩大了胶东抗日根据地,直至抗战胜利。1942年7月至1945年8月,胶东军区机关曾长期驻扎于海阳县战场泊村及周边山区。许世友司令员在胶东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留下了许多动人事迹及居住遗迹,与胶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胶东军区司令部原为战场泊村杨姓家庙,是一处晚清至民国时期建筑,由九间正房加院落组成的四合院。坐北向南,硬山顶,青瓦盖顶,墙基部分为块状青石,保存较好。

2013年11月,海阳市委、市政府在战场泊村修复了“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致力于还原历史原貌,力求突出“军爱民、民拥军”主题。旧址区面积10664平方米,它由两条街、四个广场和旧址三部分组成。两街有抗日街(南街)长196米、爱民街(北街)长182米;四个广场分别是演武广场、磨盘广场、古井广场、饮马广场;旧址原有61栋民宅,现保留44栋。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复原了抗战时期军区机关,重点复原抗日军学校、组织科、林浩旧居、许世友旧居、胶东军区司令部、生产科、野战医院手术室等。2014年10月24日完成并对外开放,成为胶东地区乃至山东省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胶东军区司令部旧址

2015年11月,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被审定为“国家AAA景区”。

三、海阳市烈士陵园

海阳市烈士陵园位于海阳市文山街南首墅儿山上,占地面积140余亩,长眠着4000多名革命烈士,是由纪念碑、纪念馆、烈士墓等多处烈士纪念建筑物组成的建筑群。陵园环境优雅,松柏环绕,庄严肃穆。

1946年11月7日,为纪念先烈,中共海阳县委召集党、政、军、民3000余人,在东村十字街举行海阳县抗日烈士纪念塔、纪念碑落成典礼。所建烈士纪念塔,高3.5米,上面镌刻着585名烈士英名。纪念碑两通:八年抗日战争民兵烈士纪念碑,铭刻着189名民兵烈士英名;海阳抗日工作人员、民族志士纪念碑,铭刻着69名抗日工作人员、80名民族志士英名。

海阳市烈士陵园

1956年3月,海阳县革命烈士陵园开始建设,占地33亩。建园时,将1946年所建的抗日烈士纪念塔、纪念碑迁入陵园,陵园葬有844名革命烈士。

2005年4月6日,举行抗日烈士纪念碑揭碑仪式。纪念碑高达19.42米,以纪念1942年冬胶东反“扫荡”战斗胶东军区牺牲的400余名无名抗日烈士。

2010年至2011年,海阳市政府对陵园进行全面改扩建,改造旧墓区、增建新墓区、将散葬烈士墓迁至陵园集中安葬、在山顶修建烈士纪念广场等。2016年对陵园纪念馆东、西展厅进行全面修缮,形成新的革命斗争史展厅和革命烈士事迹展厅。其中,革命烈士事迹展厅,两座汉白玉石碑分立两边,上面镌刻着6593位革命先烈的英名。

2013年,将因战争就地散葬于各镇区街道的3182座烈士墓迁入此处集中安葬。部分烈士遗骨安放在纪念碑下地宫中。迁葬过程中,组织专人对散葬烈士的情况全面核实,做到不漏、不错、不重,并尊重烈士后人意愿,确定安葬意向。烈士遗骨迁葬,其后人全程相陪,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并由民政局建立迁葬档案,统一建墓和立碑。

山顶纪念碑广场南北111.6米,东西76.8米。矗立在广场中央的是抗日烈士纪念碑,纪念碑身由大理石、花岗石、钢筋水泥构成,高19.42米。1942年冬,日军集中两万余兵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式扫荡,为保护人民群众,胶东军区指战员同日寇激烈斗争,救出群众六千余人。为纪念牺牲的革命烈士,由中共山东省委、烟台市委、海阳市委多方面筹资修建纪念碑,其中有全省离退休老干部、老干部子女、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资。抗日烈士纪念碑于2005年4月6日举行揭碑仪式。纪念碑北面有220个台阶通往山下。陵园改建后命名为英雄山公园,人们可以从山下拾级而上,瞻仰纪念烈士。海阳烈士陵园已成为红色革命纪念基地。

1990年,被海阳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海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国防教育基地;2001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烟台市人民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赵疃地雷战遗址

赵疃地雷战遗址位于海阳市行村镇北约5公里的赵疃村,青岛通往威海的S202省道在村西通过,正南6公里是黄海。战斗遗址主要集中在赵疃村及其周边,北至丈子山,西至山枣埠,南至南垛埠,东至文山后村,总面积约773公顷。201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40年2月,日军由青岛侵入海阳,他们设立据点、勾结伪顽、烧杀抢掠,残害百姓,制造惨案近20起,全县平民2404人被杀害,1052人致残,财产损失无计其数。

1943年至1945年,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军队的支持下,海阳民兵运用地雷战与日、伪、顽军展开斗争,创造了十几种地雷和30多种埋雷技术,歼敌1025人。赵疃村地处在根据地边缘区,在战斗中取得突出成绩,成为海阳地雷战的代表。

“地雷战精神永存”纪念碑

199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在遗址松山上树立了纪念碑,时任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长的迟浩田同志为地雷战纪念碑亲笔题写了“地雷战精神永存”碑文。2005年,海阳市文物管理所为赵疃地雷战12处战斗遗迹树立了标志碑,面文是遗址的名称,背文对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意义进行了简述。

赵疃地雷战遗址主要由信号山遗址、第一颗地雷爆炸遗址、月牙桥雷区、南街雷区、东河雷区、东西大街雷区、丈子山雷区、塔埠顶雷区、牌坊雷区、盆子山雷区、耢齿顶民兵指挥所、“105天反扫荡” 遗址构成。

信号山遗址:抗战时期,赵疃民兵在南垛埠、庵西坡、松山设立了瞭望哨和信号树。松山因此又被称为信号山。20世纪60年代在信号山上修建了英雄亭、地雷战烈士墓。199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对信号山进行了绿化,树立了纪念碑,修建了上山台阶。纪念碑碑体用汉白玉贴面,碑文是时任国防部长迟浩田题词的“地雷战精神永存”,并在此举行了纪念活动和地雷战实战演习。信号山现已成为赵疃地雷战遗址的标志。2019年,行村镇党委在保持历史原貌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对信号山进行了重新整修,增加纪念设施,实施绿化美化,遗址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颗地雷爆炸遗址:1943年晚秋,盘踞行村的日伪军到寨头村扫荡,要经过赵疃村南“山枣埠”,民兵赵同伦和赵守福、赵乾江在“山枣埠”埋下了两颗地雷,扫荡的敌人经过时都被踏响了,共炸死炸伤日伪军5名。这是赵疃村第一次炸响地雷歼敌。

月牙桥雷区:从1943年到1945年,赵疃民兵在这里共炸响了地雷30余颗,共炸死炸伤敌人40多名。

南街雷区:即赵同伦原住处的“丁”字街一带。从1943年春到1945年秋,这一雷区共炸响了地雷30多颗,敌人死伤80多名,并夺下了敌人抢的一群牛,街口的墙壁上曾留有当年地雷的炸痕。

东河雷区:即村东河套一带,是日伪军由行村通往夼里、孙家夼据点的必经之路。从1943年到1945年,在这个雷区爆炸地雷140多颗,死伤敌人150余名。

东西大街雷区:自1943年到1945年,这一雷区爆炸地雷40余颗,死伤50余名。

丈子山雷区:1944年冬,赵疃民兵在这里诱敌陷入雷阵区,打死打伤敌人14名,打死战马1匹,狼狗1条。

塔埠顶雷区:1943年初夏,民兵赵守福等同志,曾在这里第一次用80斤重的土炮打倒了9个去夼里一带扫荡的日伪军。

牌坊雷址:从1943年到1945年,先后在这一带爆炸地雷20余颗,敌人伤亡20多名,炸死洋马1匹。

盆子山雷区:1945年麦收前,日伪军100多人在盆子山顶修筑工事,赵疃民兵连续两夜摸上山,在工地里埋了40多颗地雷,敌伤亡惨重,使敌人在盆子山顶上修碉堡没有得逞。

耢齿顶民兵指挥所:1943年到1945年间,赵疃民兵的前沿指挥所设在耢齿顶上,同时也是民兵集合点。

“105天反扫荡”遗址:1945年5月,从海阳败逃半年之久的日军在青岛纠集了三千多残兵败将,再次侵占了行村,并在何家、孙家夼、夼里、野口等地筑起了据点,残暴的推行三光政策,制造了周围几百里“无人区”。赵疃村民兵与全县各区民兵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昼夜不懈开展地雷战、麻雀战于盆子山区,历时105天,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残酷扫荡。

五、峻青文学艺术

峻青(1923—2019)。原名孙儒杰,字俊卿,海阳市郭城镇西楼子村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画家

峻青文学艺术馆位于海阳市文山街11号。2015年7月23日,峻青文学艺术馆完成陈展并对外开放。

峻青文学艺术馆小而精致,展馆面积248平方米,展示风格简洁、雅致、大方,采用了雕塑、场景复原、多媒体视听、电子相册等展示手段,重点展示峻青的文学成就、文学影响力、文坛交流以及他深厚的乡情。展览分为六部分:坎坷人生,书剑风流;激情澎湃,健笔纵横;文学经典,时代华章;化身杜宇,沥血报春;丹青妙手,艺术方家;胶东之子,情系故土。

峻青文学艺术馆内景

坎坷人生,书剑风流。烽火硝烟的人生贯穿了峻青的文学创作之路,生活对于他,不仅仅是苦难与黑暗,还有欢乐、光明与馈赠。童年时代的峻青,受私塾国学经典、“五四”新文学、海阳民间艺术的陶冶影响,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功底。战争的洗礼,让他踏上军事文学的征途。新中国诞生后,其达到了文学生涯的巅峰,喷珠吐玉般创作了大量短篇小说散文,文学风格独树一帜。

激情澎湃,健笔纵横。展示峻青在五六十年代文学创作的成就,评析其文学作品中慷慨激昂的爱国情调及悲壮雄美的革命英雄主义。峻青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散文、长篇小说,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中国革命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增添了夺目光彩。多媒体视听、大型水墨画、实物展出等方式使观众对峻青的作品有更加直接、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文学经典,时代华章。峻青兼长多种文学形式创作,他的短篇小说可谓文坛的红色经典,而散文与长篇小说的相继问世,更为他的文学生涯增添了夺目光彩,使之蜚声文坛。

化身杜宇,沥血报春。峻青为繁荣发展文学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一名革命阵地的文学战士,他积极投身文学事业,创建《文学报》,举办主持上海市的各类文学活动,参与国际间的文学交流。他被中国作协授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曾担任全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美化生活主编等职。他质朴无私的真性情在文学界备受推崇,与众多文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丹青妙手,艺术方家。峻青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他出身于丹青世家,画路宽广,擅长花鸟,曾先后受邀在北京、香港、澳门、曼谷等地举办过联展和个人画展,受到普遍好评。

胶东之子,情系故土。峻青是胶东之子,他时刻情系故土。他文学创作的源泉全部来自他对故乡无法割舍的血肉之情,通过展示他与海阳、昌邑、陶家夼的深厚情谊来反映这位胶东之子质朴无私的情怀。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海阳涌现出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峻青是海阳的骄子,他随军转战,经历了严酷的战争考验。胶东大地上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着他,触动了他的创作灵感。他以质朴的语言讴歌所熟悉难忘的英雄人物和胶东大地在战火洗礼下焕然的新生。《马石山上》《党员登记表》《黎明的河边》《老水牛爷爷》《秋色赋》等一大批红色文化经典之作奠定了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使他成为红色文化的旗帜与灵魂。

六、华东建设大学行政机关活动旧址

旧址位于海阳市区东25公里盘石店镇平岚村南岠嵎山的峡谷之中。

旧址为一天然洞穴,洞口南开,洞口高一米多,入洞为一水潭,洞穴蜿蜒至山顶有一三角形上口,清流自上口注入,泻入水潭,潭水清澈,底部散落的碎石清晰可见。潭东有一暗洞,洞内迂回深邃,可容百余人。抗日战争时期,此洞隐藏过华东建设大学八路军伤员,日军数次搜寻都未发现。遗址现保存较好。

1948年2月,山东大学和华中建设大学迁至渤海区后,合并成立华东建设大学。中渤海区委副书记彭康兼任校长,孙陶林、张敬焘任副校长。

华东建设大学行政机关所在地岠嵎山区平岚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