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级党组织加强思想、作风、组织建设,党风明显好转。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和“四化”标准,加强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建设。1992年至1994年,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特色理论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程,加强普法教育,开展区域严打斗争。......
2023-08-2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海阳市委立足海阳实际,为贯彻落实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推进海阳经济和社会发展,先后适时制定了“一体两翼五大战略”、“二四四五”总目标和“一二三四五六” 发展思路,“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接续推进,成绩斐然。
实施“一体两翼五大战略”,力争尽快进入烟台“第一方阵” 2012年12月3日,中共海阳市委十三届三次全委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要牢固树立一个总目标,构筑一个总布局,纵深实施五大战略,全力把海阳建设成为山海相映、产业鲜明、环境优美、生态文明的滨海新城。一个总目标即“尽快进入烟台‘第一方阵’”;一个总布局即“以老城区、碧城区、经济开发区、旅游度假区为主体,以临港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和丁字湾新城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布局”;五大战略即“开放活市、工业立市、海洋强市、旅游兴市、生态美市”。
2011年至2015年的“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2015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14.1亿元,五年来年均增长9.9%;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96亿元,年均增长14.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8.3亿元,年均增长19.2%;实际使用外资7701万美元,年均增长5.6%;外贸进出口9.7亿美元,年均增长7.4%;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万元和1.5万元,分别是2010年的1.7倍和1.6倍。连年被评为“烟台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先进县市区”。
重大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海阳核电站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0多亿元,主体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一期两台机组进入调试高峰,500千伏输电走廊工程完工。海阳港正式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西港区5个泊位运营良好,2015年完成吞吐量226万吨,是2010年的1.9倍。丁字湾跨海大桥、烟海高速、青荣城际铁路海阳段相继建成通车。
经济结构转调步伐加快 2015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2.6∶37.4∶40.0。“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水利工程2512项,完成病险水库塘坝除险加固49座,新建工程沼气站1300座,补贴购置农机具2.1万台套,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6%;新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场158处,新发展经济林果12.1万亩、茶园1.5万亩,海阳茶叶获得国家级奖项7个,海阳苹果省内首家进入美国市场,“海阳甜柿”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海阳白黄瓜获得“2015全国互联网地标产品”;新增各类农民合作社970个、社员14.8万户。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达到266.1亿元和20.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3.3%和11.7%,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由2010年的17家增加到20家。“十二五”期间,新增烟台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企业技术中心8个,新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7个,申请发明专利300件,海阳国际毛衫创新园入选山东省4个互联网示范园之一;技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完成技改项目483项,累计投资215.9亿元。“十二五”期间,新增国家A级以上景区6个,招虎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海阳国际沙滩体育艺术节、沙足亚洲杯、攀岩世界杯、国际海钓锦标赛等重大活动,我市先后荣膺2012中国休闲小城、中国休闲创新奖、2013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区)、中国最美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等称号。2015年全市共接待游客91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7.6亿元;房地产业稳健发展,全市新增房产开发面积600多万平方米;2015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9亿元,年均增长14.1%;2015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19.2亿元、贷款余额212.6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8倍和2.2倍。
招虎山国家森林公园
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 在烟台市率先完成了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累计精简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378项,精简幅度50.6%;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国重点镇等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任务进展顺利,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行政审批事项清单、行政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编制完成并向社会公布,市政府部门由2010年底的27个整合为24个,通过“撤并转”减少事业单位40个。“十二五”期间新批外资项目21个,实际使用外资3.7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48.1亿美元。“十二五”期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7万户,是“十一五”期间的3倍。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旧村改造97.7万平方米,新增安置楼建设面积145.2万平方米,回迁安置群众7500多户;新修建城区道路37条、53.4公里,城市交通体系更加完善;新增城区绿化面积150万平方米,新增供水管网120公里、燃气管网220公里,新增城市供暖面积90万平方米。完成商住综合开发112.8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投入4.3亿元。“十二五”期间造林绿化6.7万亩,15条河流全部实现“河长制”管理,劣V类水质基本消除;13座镇级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在2015年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满意度电话调查中位居全省第一名;打造美丽乡村106个、“乡村文明一条街”240条,善行义举“四德”榜覆盖率达到97%以上;累计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镇2个、烟台市级以上生态文明乡村89个,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省森林防火能力建设示范县、烟台市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十二五”期间共实施惠民利群实事257件,民生支出累计69.2亿元,在2015年烟台市科学发展考核群众满意度调查中,位居各县市区第一名。招虎山国家森林公园获批为省级地质公园;新育才小学、亚沙城学校投入使用,学生装实现免费配发,农村小学校车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建设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验收;改扩建卫生服务业务用房8.6万平方米,投入1亿多元更换、新增医疗设备,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平均降价49.3%,我市被确定为省级慢性病防治综合示范县,顺利通过“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复审。亚沙会展览馆、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峻青文学艺术馆建成或修复,并免费开放,地雷战纪念馆被命名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大秧歌被选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传统舞蹈类唯一数字化专项保护项目。电视 剧《大秧歌》《地雷战》完成摄制并热播。2013年,海阳电视台在烟台市各县市区电视台中,第一个购置无人机实施电视航拍作业,不仅用于节目录制,还用于农业、林业、城市用地、海洋勘查及公安案件侦查工作。被评为“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新增城镇就业3.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阳光低保”工程全面实施,城市低保标准、农村低保标准比“十一五”末分别提高了47%和121%。
亚沙城小学
围绕“二四四五”总目标,努力打造量质并举、量增质优的海阳经济“升级版” 在胜利完成“十二五”计划以后,2015年12月23日,中共海阳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市委在《走在前列担当新使命决战五载矢志新跨越》的报告中提出,未来五年,要着力实现“两大跨越”,培强做大“四大特色产业集群”,聚力突破“四大工程”,精心实施“五大建设”,努力打造量质并举、量增质优的海阳经济“升级版”,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两大跨越”,即经济综合实力跨入烟台“第一方阵”,跨入全省县级上游水平。“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即核电临港、旅游度假、毛衫针织、汽车零部件产业。“四大工程”,即海阳核电站、海阳港、海阳至青岛城市轨道交通和海阳至莱西高铁工程。“五大建设”,即加快建设“富庶海阳”“智慧海阳”“魅力海阳”“开放海阳”“和谐海阳”,向完成“十三五”计划全面推进。
2017年2月22日,中国共产党海阳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市委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创新实干矢志赶超为尽快跨入烟台“第一方阵”跨入全省县级上游水平而努力奋斗》的报告中全面总结了中共海阳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的工作,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五年全市“二四四五”的工作目标。
2016年至2017年,面对大事要事集中,各项硬性任务接踵而至的严峻形势,全市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因地制宜去产能;精准施策去库存;稳中求进去杠杆;多策并举去成本;抓住关键去短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三五”的精彩开局。
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位居烟台市前列。2016年,烟台市年终通报的19项主要指标中,海阳有17项指标增幅排在烟台市各县市区前6位,有8项排在前3位。其中,三大主要经济指标稳健增长。实现生产总值302.6亿元,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442.7亿元,增长14.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4亿元,增长14.6%,增幅分别列烟台市第4位、第5位和第2位。外经贸指标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完成外贸进出口64.4亿元,增长6.7%;实际到账外资5.1亿元,增长11.9%,增幅分别列烟台市第4位和第3位,全市有16户企业出口过千万美元,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分别达到28.1%和6.4%。2017年,海阳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三大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分别高于烟台市平均1.4、0.4和0.9个百分点。海阳获烟台市2017年度科学发展考核一等奖,创近年来最好成绩。
2010年4月9日 海阳核电1号核岛安全壳底封头开始吊装
产业转调质效双升 通过系列招商举措共储备项目130个,其中签约项目66个,过亿元项目76个,包括投资逾百亿汽车项目。有18个项目列入烟台市重点项目。强力推进临港核电、旅游休闲度假、毛衫针织和汽车产业,四大产业的集群效应逐步显现。核电、港口、高铁、城铁等重大工程破题。以毛衫针织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转型脱胎换骨,全市电脑横机拥有量达1.2万台,基本告别了手动式生产的历史。2017年,全市工业用电量8.1亿千瓦时,增幅33.7%,位列烟台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高于烟台市3.1个百分点。
创新驱动深入实施 2016年,新增市场主体2.3万户,同比增长81.7%。2017年,海阳“双创平台”成功入选烟台市级一类创客空间,新增创业主体607家,累计实现税收1.2亿元。对796项权力事项进行压缩,优化比例达84.8%,整体办事效率提高20.3%,在烟台市率先实现市镇村三级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网络全覆盖。引进“千人计划”“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10人,招才引智实现新突破。2016年至2017年,海阳市连续在东莞、银川、北京、长春成功举行城市形象推介会;“第十三届中外避暑旅游口碑金榜”在香港向全球发布。海阳市以“亚洲金滩”荣获2016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海阳市第6次被中国奥委会确定为奥林匹克日长跑活动的分会场城市,9092名选手参加仙境海岸·海阳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央电视台播出专题片《坐着高铁看海阳》。2016年,以“机遇、沟通、共赢”为主题,“一带一路”大使论坛在海阳举行。重点聚焦“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新型城市外交、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机遇等问题,为海阳市优势产能走出去及海外优势资源引进来搭建平台,促进海阳市参与国际交流。2017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亚洲论坛在海阳举办,海阳作为国内代表城市介绍可持续发展经验及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与国内外其他城市沟通交流,提升了海阳形象。
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应对连续干旱,投资1.17亿元,完成南台水库至二十里店水库调水工程、建新水库至才苑水库调水工程,形成日供水10万方的能力,提高了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满足了人民群众用水需求,入选“2016海阳发展十件大事”。实施海莱线改造,文莱高速海阳段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公路网络化”和城市水暖燃气扩展。2017年,93件惠民利群实事全部办结,总投资14亿元。“农村公路网化”工程道路硬化207条、133.7万平方米,新增城市供暖面积57万平方米、燃气管道59公里,改造老旧小区26.2万平方米,城市基础配套水平不断提升,旅游度假区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完成骨干河道治理81公里、乡村河道治理222公里,河道综合整治工程量创历史之最。建设“美丽乡村”,打造乡村文明示范街、示范路,实施村庄绿化、善行义举四德榜。2016年,市直各包村部门共落实投入资金累计达524.78万元(包村部门帮扶现金214.08元,帮扶物资折款101.32万元,合计315.4万元,引进无偿资金209.38万元),打机井、筑塘坝、铺管道、改造电力、修路架桥,切实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烟台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及造林绿化现场观摩中均列第一。2017年,在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和移风易两项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名列全省第三、烟台市第一。深入开展环保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办结环保案件1164起,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382家,水环境和空气治量环境进一步改善,四项空气主要指标据烟台市前三名。
二十里店水库
民生事业协调和谐 2016年,完成开发区平顶、石人泊、中房、西大滩和鲁古埠5个村、3737户的棚户区改造。2017年,新启动了19个村、4个公共区块8347户棚改工作,占烟台市任务总量的30%。年内共签订协议10257份,腾空房屋8782套,拆除房屋7627套,新建安置楼20.9万平方米,货币化安置10735套,消化房产库存98.4万平方米,城市面貌和群众居住条件显著改善,经验做法在全省、烟台市范围内予以推广。新育才中学投入使用,新建幼儿园6所,塑胶化改造学校运动场地18处,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创建工作圆满完成。许世友在胶东纪念馆被列为“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全面推进,我市被确定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批国家级示范县,财政累计支出1.5亿元用于改革保障工作,实现了药品零差率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达到9.5万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全市新增就业60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911人,困难群体就业3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6%。精准扶贫取得阶段性成效,超额完成年度既定目标;实现文化活动、四德榜、健身器材、新型广播、有线网络“村村有”“村村通”全覆盖,对海阳市联合接访大厅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构建“一站式调处纠纷”的信访工作新模式。海阳市被评为“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市)”;获“烟台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县(市、区)”殊荣,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特警出警
坚持“一二三四五六”发展思路,努力把海阳建设成为具有英雄气质、浪漫情怀、开放精神、精致品位的现代化滨海名城 2018年2月28日,在全市2017年岗位目标考核奖惩兑现暨2018年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共海阳市委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一二三四五六”的基本思路。
“一”即坚持一个奋斗目标,也就是“二四四五”的奋斗目标,为跨入烟台“第一方阵”、全省县级上游水平而不懈奋斗。
“二”即激发“地雷战”精神和“亚沙会”精神两大动力。
“三”即确立烟台南部经济增长极、胶东半岛的中心节点城市、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旅游度假名城三大定位。
“四”即谋划壮大主体、拓展两翼、统筹城乡、经略海洋四大布局。壮大主体即壮大老城区“宜居”、开发区和碧城区“宜业”,旅游度假区“宜游”的经济发展主体;拓展两翼即拓展包括核电园区、凤城街道在内的核电临港装备制造业园区的东翼和包括龙山街道、辛安镇、行村镇在内的丁字湾新区的西翼,从而补齐工业短板、推动增量扩张、实现换道超车的重任。
“五”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和谐稳定和全面从严治党五场攻坚战。
“六”即实施工业强市、旅游兴市、区域集聚、进军蓝海、品质城市、乡村振兴六大战略。
全市上下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按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一二三四五六”的基本思路,大力弘扬海阳人“敢为人先、敢于担当、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优良传统,努力把海阳建设成为具有英雄气质、浪漫情怀、开放精神、精致品位的现代化滨海名城。
2016年至2020年的“十三五”期间,全市经济质量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再上台阶。2020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2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4.6%;完成生产总值420.4亿元,年均增长6.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5亿元,年均增长8.0%;实际使用外资7627万美元,年均增长22.8%;外贸进出口98.5亿元,年均增长10.3%;城市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万元、2.2万元,分别比2015年增加1.4万元和0.7万元,我市综合实力迈上新的台阶。
2018年,海阳核电1号、2号机组并网发电
新能源产业不断壮大 从1995年核电厂定址、国际谈判、建设合约、村庄搬迁、核准建造到全面施工、设备安装调试、安检通过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进行了20多年。在“十三五”期间的2018年,海阳核电站1号、2号机组并网发电。截至2020年底,海阳核电累计发电435亿千瓦时;3、4号机组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待国务院批准后即可正式开工建设;5、6号机组即将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已集聚核电产业项目20多个、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形成了集“技术研发、设备制造、运行维护、教育培训”于一体的核电产业集群。深入做好核能综合利用文章,在全国率先实现核能供热,荣膺“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和“山东省核能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城市”;核能供热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全国“零碳”城市创建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十三五”期间,日产30万吨核能海水淡化项目加快推进,建成后将有利于解决胶东半岛缺水问题;总投资12亿元的国家电投储能电站和总投资20亿元的国家电投液流电池、电解液生产制造项目签订投资意向书,氢能储能产业即将破题。抢抓“山东省海上风电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机遇,先后引进了国家电投、华能、上海电力和上海电气、远景能源等海上风电及配套项目5个、总投资185亿元,其中国家电投、华能海上风电陆上运维中心已开工建设。
航天航空产业异军突起 2019年6月5日,长征11号固体运载火箭以海阳港为母港,成功实现我国首次海上卫星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海阳成为我国第五处火箭发射基地。海阳市在省和烟台市的大力推动下,抢抓我国火箭首次海上成功发射契机,推新旧动能转换,启动“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设,以实现赶超跨越高质量发展。高标准规划了中国东方航天港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航天产业制造园区、航天产业配套园区、航天应用文旅园区,形成“一港三区”空间布局。截至2020年底已签约航天产业项目11个,总投资100多亿元,其中,总投资20亿元的商业固体火箭海阳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青岛高分中心海阳卫星科技园项目已开工建设,火箭贮存维护保障厂房投入使用。2020年9月15日,东方航天港采取“一箭九星”方式将“吉林一号”高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首次实现了火箭在海阳的总装、测试、发射一体化,初步形成了海上火箭发射一体化。
海阳毛衫产业创新园运营
毛衫针织等传统产业在创新中发展 发挥海阳毛衫创新园的“蝶变效应”,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实施毛衫产业抱团集聚发展,推动毛衫针织产业提质上档。2016年启动建设集“研发设计、展示营销、物流运送”等功能于一体的毛衫创新园。2017年成功注册“海阳毛衫”集体商标,获得上海国际针织服装展“最具品牌价值产业集群”称号。2018年毛衫创新园电商大厦、展示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基本建设完成,毛衫时尚特色小镇入选烟台市服务业特色小镇,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海阳国际编织艺术节,我市被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授予“产业集群先进单位”称号。2019年海阳毛衫产业创新园项目投入运营。
旅游兴市走向全域 “十三五”期间,新引进建设旅游项目5个,“全域旅游”总体布局更加完善,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我市荣膺“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并连续两年荣登榜首。海阳旅游度假区顺利通过国家级复核验收。成功举办东京奥运会沙滩排球世界资格赛、海阳国际马拉松等精品体育赛事7次,海阳国际马拉松获评中国田协银牌赛事,东京奥运会沙滩排球世界资格赛被授予“2019年度特殊贡献奖”,我市荣获“山东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商贸物流业方面,新建大型超市、农贸市场4个,京东、极兔、云速等快递品牌先后入驻。2020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4亿元、年均增长1.6%。
双招双引区域集聚 “十三五”期间,对外开放、双招双引成果丰硕。积极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五年来培育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4家、烟台市级科技创新平台6家,培育省级瞪羚企业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烟台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级名牌产品3个。积极开展“中介招商、驻点招商、园区招商、产业招商、基金招商”,五年来举办大型招商推介活动22次,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198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44个;引进外资项目33个,实际使用外资4亿美元。建立健全“项目代办制、重点项目首席代表”等服务机制,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60多个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聚力实施“人才汇海”工程,引进省部级以上高端人才80人、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210人,培育本土高层次人才49人。
黄海水产公司工厂化生态养殖
实施现代农业进军蓝海 2020年末,全市共有水产育苗厂16家,育苗水体约8.15万立方米,可培育海水鱼、对虾、梭子蟹、刺参等十余个品种的苗种。“十三五”期间,全市年生产大菱鲆、半滑舌鳎等海水苗种约800万尾,刺参苗种约3亿头,对虾苗种18亿尾,梭子蟹苗种6000万只。我市已成为山东省重要苗种供应基地。我市逐步形成池塘养殖、浅海养殖、滩涂养殖、工厂化养殖等多元化养殖格局。2020年全市海水养殖面积1.24万公顷、产量19.49万吨。“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渔业资源苗种放流数量18.34亿单位,比“十二五”增加116.53%。截至2020年末,全市建设国内首家鲆鲽鱼类遗传育种中心、院士工作站1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建成国家863计划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北方基地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大菱鲆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黄海公司培育的大菱鲆“丹法鲆”、牙鲆“鲆优1号”、牙鲆“鲆优2号”等3个新品种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黄海公司、富瀚公司分别实施了孙效文、王涛等2个泰山学者领军人才计划项目。
富瀚国家级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
2020年末,我市共建设海洋牧场3处,其中2017年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个,2018年国家级、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各获批1个,海洋牧场利用海域面积达1601.02公顷,投放构件礁12.58万空方。烟台市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项目,总投资7.5亿元,规划示范区总面积24.95万亩。截至2020年末正在建设7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总面积10万亩,其中4处前期项目论证和招投标准备工作已完成,另3处正在积极准备项目实施方案。富瀚海洋牧场综合示范区项目,总投资1.5亿元。2020年末已完成海洋牧场建设1万亩,主要投放人工鱼礁20万空方,建成934平方米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1座。
城乡一体,建设品质城市 稳步实施棚户区改造,新建安置楼79.8万平方米,“十三五”期间累计化解房地产库存119.8万平方米。完成老旧小区整治改造10个、27.6万平方米。新增燃气管道40公里、排水管网51.9公里、输电线路206公里,220千伏观星变电站和110千伏行村变电站投入使用,新增城市供暖面积15万平方米。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位居烟台市首位。
海阳海关办公大楼
城乡基础建设日臻完善。海阳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通过验收,口岸查验部门全面进驻,通关环境、口岸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文莱高速建成通车,莱荣高铁开工建设,即墨至海阳市域铁路、丹东线海阳段等重点交通工程进展顺利,立体化交通格局日趋成型。“四好农村路”完成率100%,农村通户道路建设面积922万平方米,打通了群众出行的“最后一米”。累计完成重点水利工程215项,改建自来水管网村庄176个,治理骨干河道91.7公里、乡村河道276公里,市镇村三级河长制体系实现全覆盖;改建变压器212台、改造线路74.6千米,农村生产生活用电得到有力保障。全市美丽乡村实现全覆盖,累计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7个;新打造文明示范街690条、文明示范路230公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647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有率达到100%。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17户、改厕7万座、生活污水治理村庄174个;完成造林面积8.4万亩,打造绿化村庄630个,连年在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和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测评中位居前列。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交办案件全部整改销号,累计关停“散乱污”企业380家,取缔燃煤锅炉252台,大气环境质量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位居烟台市首位。东村河入海口臧家断面、富水河南泊子断面、碧城河等生态治理工程全部建成,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关停所有露天开采矿山,修复山体26处。加大伏季休渔期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严肃开展“净滩行动、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大棚房’问题清理、违建别墅清理”等专项整治活动,全市海洋、土地管理秩序持续向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精准把握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兴农、绿色兴农、文明兴农。“十三五”期间,粮食生产保持稳定,五年总产量166.5万吨;创建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5家;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认证“三品一标”产品87个,建成省级标准化示范区2个,获得国家级茶叶大奖13项;朱吴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精心培育农村电子商务,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新建国家级和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7个;新建国家级海洋牧场2个、省级海洋牧场1个,完成渔业增殖放流18.3亿单位。持续推进国土绿化三年攻坚行动,完成造林面积1.92万亩,完成森林抚育面积3.5万亩。
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 2016年,海阳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的意见》(海发〔2016〕5号),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三年完成80%、五年实现全覆盖”的目标要求,确定了“三年攻坚、二年收官”两步走战略,2016年至2018年为三年集中攻坚期,2019年至2020年 为二年巩固提升期,美丽乡村建设明确了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截至2018年底,累计完成美丽乡村556个,实现了“三年完成80%”的 既 定目 标;2020年底累计完成美丽乡村696个,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由最初“典型引路、集中突破”向目前“连片打造、全面开花”转变,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开创了“海阳模式”。2019年在烟台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海阳市位居第三位。市里出台了《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实施方案》和《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奖补办法》,建立起市级奖补、镇村自筹、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将上级及本级安排的各项涉农资金进行捆绑整合,按照“以奖代补、以奖促干”和“区别镇情、分类奖补”原则,每村给予不低于20万元的资金奖补,每村预拨不低于10万元的启动资金,有力地保障了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全域拓展。
龙山街道斜山村正在修建街边花坛
纵深推进改革创新 “十三五”期间承担的11项国家级、25项省级改革试点任务,2020年年底前已完成7项。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减少9个,清理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21个,持续加大民生服务平台建设力度,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通道。纵深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完成14个社区、16项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剥离移交和人员分流,顺利完成首轮公开竞聘工作。营改增工作平稳落地,公车改革顺利完成,综合执法改革基本完成,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等“海阳模式”走在烟台前列,“交房即办证”经验在烟台推广。积极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平台”建成投入使用,已入驻创业实体540家,双创大厦入选2020年山东省创客空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3家,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小升规”企业82家、市场主体6.6万户,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十三五”期间,公共服务持续优化。高质量完成农业普查、经济普查活动,被国务院授予“第四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市人民医院外科病房大楼建成投入使用,内科病房大楼和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大楼主体完工,第三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启动建设。海阳市跻身第二批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示范县,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国家复审和省级健康促进市建设技术评估,被命名为2018—2020年度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辛安镇被评为国家卫生乡镇。教育投入持续加大,全市89所幼儿园普惠率达到88.9%,新育才中学、新实验小学、新特殊教育学校投入使用,新实验中学完成建设任务,塑胶化改造学校运动场地32处。文明创建工作绽放活力,创建“全国文明村” 3个、“全国文明家庭”1户,荣获“中国好人”“央视十大暖新闻人物”称号各1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策划特色线上线下文化活动2800余场,《山东海阳嘴子前墓群文物保护规划》通过国家审批,赵疃地雷战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雷战纪念馆荣获全省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精品奖”。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5万余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125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3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670元和500元,城市和城市特困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938元和700元。双拥优抚、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有序推进,连续7次荣获山东省“双拥模范城”。市场监管机制日趋完善,被评为“山东省食品安全县”。社会治理持续稳固,严格落实网络化工作机制,安全生产、扫黑除恶、信访维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海阳市人民医院新病房大楼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力 2020年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海阳市第一时间建立了强有力的指挥体系,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带领全市上下迅速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顺利度过“防境外和重点地区输入、企业复工复产、学生复学返校、进口冷链食品防控、秋季常态化防控”等考验,推动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坚持提高集中救治能力,各确诊患者于2020年3月10日前全部治愈出院;累计建成标准化集中隔离点18处;市人民医院医学观察病房高标准改造完成。坚持发挥联防联控机制作用,累计排查来海返海人员18万多人次,组织6000多名党员干部驻守防控一线,努力构建坚固防控防线。坚持实施科学精准防控,建立健全有效防控机制,加强备案、排查、转运、检测、隔离、居家等重点环节防控,突出境外和重点地区输入、重点公共场所、进口冷链食品等重点领域防控,确保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坚持提高疫情应对预警能力,疾控中心、人民医院、中医院三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并投入使用,累计检测境外和重点地区人员、“应检尽检”人员、冷链食品及环境样本等共计28万份;新建13处乡镇卫生院“哨点”全部投入使用;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和全员核酸检测桌面推演,提前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开展疫苗采供和接种工作,全面提高疫情应对处置能力。坚持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驰援湖北的两位医务工作者圆满完成承担任务,顺利通过国务院联防联控和省、烟台市疫情防控专项检查;承担烟台口岸境外航班集中隔离任务的服务点改造完毕。
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前往重点场所进行环境消毒
2020年2月9日,市妇幼保健服务中心护士于江波、市中医医院脑病科护士姜红(女)奉命参加山东省第八批援鄂医疗队,赴武汉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工作并在抗疫一线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1日,圆满完成任务胜利归来,市委、市政府举行隆重仪式欢迎医疗队员回家。
援鄂医护人员于江波(右)、姜红凯旋
有关海阳市革命老区发展史的文章
在各级党组织加强思想、作风、组织建设,党风明显好转。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和“四化”标准,加强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建设。1992年至1994年,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特色理论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程,加强普法教育,开展区域严打斗争。......
2023-08-22
“地雷战开展得最好的,要算是山东海阳县赵疃村的民兵”。对海阳人民抗日地雷战作了充分肯定。胶东军区也从主力部队抽调干部到边缘基层地区指导民兵开展游击战争。海阳严密的党的组织指挥体系、复杂的地形、完整的民兵体系和可靠的群众基础,为开展以地雷战为主要形式的群众性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地雷战由初期在小纪、行村、大山等靠近敌人据点的区域进行,逐渐发展到在全县普遍展开。......
2023-08-22
中共海阳县委紧紧围绕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等中心任务,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注重从思想上建党,为在执政条件下党的组织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截至9月底统计,中共海阳县委辖有党政机关党支部16个、农村党支部521个,全县共有共产党员17378名。与会代表391人,其中女代表42人,代表全县792个基层党组织20228名党员。......
2023-08-22
2015年5月,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海阳市各级各部门的党员干部普遍展开“三严三实”的专题教育,并将这次教育作为全市党建工作重中之重认真抓好、抓实,抓出成效。2015年5月18日,海阳市举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专题教育过程中,海阳市始终突出问题导向,把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以严实精神动真碰硬,促进整改落实、作风转变。......
2023-08-22
二是开展打“地头蛇”的斗争,除掉危害革命的劣绅地痞、罪大恶极的反动头子,用革命的红色恐怖对付敌人的反革命白色恐怖。三是开展革命武装斗争,用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以夺取枪支、建立革命武装为目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武装斗争。县委以发展组织、建立武装和反对旧官府、军阀、大地主的统治为主要任务。该武装以不脱产的形式存在,属于地下武装性质,以惩除地主恶霸为主要任务。宋聚盛踢落团丁的枪支,将其制服。......
2023-08-22
同时,中共中央设立了北方局,开始整顿包括山东在内的北方各省的党组织。3月中旬,李伯颜在水口村召开了各村党组织负责人会议,创建了胶东第一个县委,即中共莱阳县委,李伯颜任书记兼组织委员,孙耀臣任宣传委员。海阳第一个党小组在夏泽村的秘密活动地点中共莱阳县委成立后,把扩大党的组织、组织群众、建立武装、发动武装暴动、创建苏维埃政权作为中心任务。此后,在海阳县东部地区也出现了革命的萌芽。......
2023-08-22
2008年,增加“建设海阳功勋单位”称号,进一步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力求考出导向、考出压力、奖出动力,调动各级干事创业积极性,促进海阳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海阳市成为山东省第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阳港的发展,确定了“以港兴市”的战略目标,成立海阳市港务局,承担港口管理职能。这是海阳港首次停靠万吨级货轮。凡进入海阳工业园项目,土地出让价格和项目建设行政性收费予以最大优惠。......
2023-08-22
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的负担超越极限,抗洋捐、反赔款、反洋教斗争在全国范围内爆发。1910年,海阳人民发起了抗捐反绅斗争,历时半个月,参加者前后达两万余众。守城的官兵竟开枪射击,打死4名群众。6月底,山东巡抚派兵镇压抗捐反绅群众,乡绅也趁机报复。高启旺等人于7月18日撞钟聚众,再次反抗官府。10月18日,高启旺、王令、张明举被官府逮捕杀害。......
2023-08-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