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海阳市革命老区土地改革运动及复查运动发展史

海阳市革命老区土地改革运动及复查运动发展史

【摘要】:贯彻《五四指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经过减租减息和“查减” 运动,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革命热情越来越高涨。11月,土地改革运动全面铺开。到年底,全县土地改革运动结束。半年的土地改革运动意义重大。对此,从1947年春开始,中共海阳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又开展了土地还家和土地改革复查运动,将土地改革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深入开展土地改革复查运动土地改革复查运

贯彻《五四指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经过减租减息和“查减” 运动,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革命热情越来越高涨。不少农民通过清算斗争,从地主手中获得了部分土地,生活得到初步改善,但仍有一些农民没有获得实际利益,贫困状况没有改变,对土地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为支持他们的正当要求,充分调动其革命和生产积极性,支援战争,巩固和保卫斗争成果,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要求“各地党委必须明确认识,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必须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放手发动与领导群众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鉴于当时全面内战尚未爆发、国共关系尚未最后破裂的实际,中央建议各地在贯彻执行时,要“不宣而战”,同时强调各地务必掌握好土改政策,坚决团结中农,一般不变动富农的土地,谨慎处理开明绅士和中小地主的土地,不无条件地没收一切地主的土地,而只是没收和分配极少数大汉奸的土地,通过清算、减租减息及献地等方式,使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干部家属和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

《五四指示》下发半月后,各级对会议精神进行了层层传达贯彻。5月中旬到6月初,中共华东局进行了传达贯彻;7月,中共胶东区委进行了传达贯彻;8月10日,中共海阳县委进行了传达贯彻,土地改革运动开始。接着,县内各区也相继召开了由区里的党员干部和一类村党支部书记参加的区一级会议。会后,按照各级党委的要求,许多区干部进驻到农村,分头对村干部展开了培训工作。白天训练主要村干部,晚上训练副职、积极分子及各种模范人物。参加培训的有村长、各救会长、指导员、妇救会长、青妇队长、自卫团长等,也吸收了部分中农。在培训方式上,多采取回忆、座谈、启发、诱导、检查和总结的方式进行,摆脱了只理论、不实际的教条主义做法。其间,为配合教育,县委统一印制了《农民是一家》等宣传资料。

11月,土地改革运动全面铺开。县委抽调大批县直干部,组成工作组,开赴运动第一线,深入到村、到户,向广大贫苦农民宣传上级的指示精神,开展诉苦、算账活动,组织斗争大会等。

整个土地改革运动是在战争环境中进行的,与参军支前、发展生产等任务紧密交织在一起。大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是思想发动阶段。土地改革工作开展之初,农村有三种不同的思想情绪。一是支持改革。认为土地改革非常好,它能帮助广大贫苦农民获得土地,但广大贫苦农民对怎样得到土地心里模糊,没有头绪。二是害怕改革。主要集中在中上富裕户这个层次,普遍感到恐慌,认为土地改革将使其成为贫苦农民的靶子,又要挨斗受批了。三是对抗改革。主要集中在部分地主身上,明里不敢顶,却暗里搞鬼,突击卖地,转移资产。针对上述情况,县委狠抓了阶级教育、政策教育和培训骨干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阶级教育。从实际出发,引导群众认清地主剥削农民的事实,激发他们对地主的愤恨;用算账诉苦的办法,让农民回忆受剥削压榨的历史,激发他们斗争的自觉性。二是政策教育。利用一切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央的《五四指示》,向群众宣传党的农村阶级成分标准,使农民懂得,土地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从地主手里夺得土地,一般不侵犯富农的利益。三是培训骨干。普遍举办了党员干部学习班,采取回忆、座谈、讨论等方式,对照上级的方针和政策,检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制定今后的工作打算。与此同时,普遍利用晚上时间,培训积极分子。

第二是地主富农献地阶段。工作中,做到了分别情况,区别对待。对地主阶级,在少数封建势力浓厚且地主仍占有大批土地的村,召开清算斗争大会,组织贫苦农民申冤诉苦,激发他们的阶级仇恨,主动地向地主清算,迫使地主拿出土地;对一般村,则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面对面地与地主斗争,促其坦白反省,自觉献出土地。对富农,采取座谈或个别动员的方式,使其拿出出租土地,割去封建尾巴,消灭出租部分;对工商业户,实行保护政策。在对地主、富农说理清算过程中,对他们经营的工商业实行保护政策,不侵犯他们的利益。全县献田工作于12月下旬结束。除极个别村的地主、富农是用讲理清算的办法拿出土地外,绝大部分都是在教育的基础上自愿献田。

第三是分配土地阶段。各村成立了土地分配委员会,制定了土地分配原则,根据地质的好坏、土地的近远,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召开村民大会通过。对劳力强且原来租种土地多的农民,实行照顾;对劳力少的军属、烈属、工属,多分给他们一些好地、近地,以方便他们生产。分完土地后,又分场园、房子、山岚。到年底,全县土地改革运动结束。运动中,全县共清算出土地2.88万亩,山岚2847亩,房屋1100间。

半年的土地改革运动意义重大。从大的方面讲,一是巩固了工农联盟,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满足了翻身农民对土地的渴求,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使他们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从而把自己的命运与解放战争的胜负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在政治上极大地巩固了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而且为革命在海阳乃至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政治保障。二是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了农业生产,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农民获得土地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口号鼓动下,努力兴修水利、扩大耕地面积、增添牲畜农具、发展多种经营,使农村经济面貌迅速改观。三是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获得土地的翻身农民,以无比的热情踊跃参军、参战、支前,为解放战争取得迅速推进和最后胜利提供了人力保证。从小的方面讲,参与土地改革的农民实现了土地自给,可以自愿地从事生产,不再为糊口发愁。

但由于农民自古以来的小农意识和当时国内战争局势尚未明朗,一部分农村干部和农民存有怕变天的思想顾虑,不敢理直气壮地从地主手中取得土地,致使土地改革还存在“不彻底、不全面”的问题,以致成为“和平土改”。特别是在一些党员稀少、党支部尚未建立的村,土地改革运动根本没有开展,任务艰巨而复杂。对此,从1947年春开始,中共海阳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又开展了土地还家和土地改革复查运动,将土地改革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深入开展土地改革复查运动 土地改革复查运动是继土地改革运动后又一次关于土地问题的运动,其最终目的是,解决土地改革中的不彻底、不全面问题以及在土地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推动土地改革运动向纵深发展。

对于土地改革复查运动,中共中央于1947年2月21日发出了有关指示,在肯定前段土地改革取得重大成绩的基础上,着重提出了富农路线问题,并举出其存在的几种表现形式,如少数人多分地或分好地,而部分赤贫尚未完全消灭等,进而指出:“必须继续贯彻土地改革和消灭空白地区,必须迅速采取填平补齐或其他较好的公平合理办法,纠正土地分配中富农路线倾向和消灭赤贫现象。”并特别指出,土地改革运动和土地改革复查运动是发动人民参加自卫战争和开展生产运动的中心环节。

4月29日,胶东区党委在总结前段工作的基础上,发出了《关于复查工作的指示》,对土地改革复查的中心任务作出明确指示:“在土地改革结束地区应克服干部的富农路线倾向,开展团结运动,改善干群关系”,“抓住纠正富农路线这个中心,使内部关系得到改善,达到消灭封建势力的目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信心和决心,看到解决干部思想问题的三个有利条件:第一,胶东党组织已有十多年的斗争历史,经受过八年抗战和战后两年的土地改革、反蒋保田、参军支前等运动的锻炼;第二,党的干部是希望革命的,本质是好的,他们大多是翻身农民,对领导群众翻身是热情的,有一定的阶级觉悟;第三,各级干部本来就有代表群众利益和个人利益两个方面,只要我们以高度的负责精神,抓住其要求革命、团结群众、做好工作的一面,肯定干部的优点和功绩,扶持正气,在短时间内克服其富农路线倾向是完全可能的。关于贯彻方法问题,《指示》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区党委和各地县领导首先要把党、政、军、民的思想搞明白,达到行动统一后,再作有力指导;要把党员和积极分子组织起来,普遍反复地打通区、村干部的思想;对村干部要开展群众性的评比活动,通过群众的力量,推动他们下决心纠正错误,再加上县、区干部和最先打通思想的干部的示范作用,最后解决思想问题。对某些犯严重错误的干部,在处理上要从爱护的愿望出发,全面贯彻治病救人的方针,决不能伤害自己的骨干。

对中共中央及胶东区党委关于土地改革及土地改革复查的指示,中共海阳县委进行了认真贯彻。县委领导对因贯彻土地改革政策不当而产生的富农路线倾向勇敢地承担了责任,并于1947年7月,在全县范围内展开了土地改革复查运动。

县委在对土地改革运动进行总结时,首先从正面肯定了成绩,接着认真地查找了问题,认为全县土地改革工作仍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运动开展得不全面,不彻底。面上还存在部分村封建势力没有被摧垮、贫苦农民没有彻底翻身的问题;不少村是尚未进行土地改革的空白村。二是土地改革中的土地等分配得不彻底,在一些村仍有积压的情况。三是土地分配不公平、不合理。一方面,土地改革后地主留地过多,另一方面,村干部多分地、分好地现象普遍存在。县委指出,这些问题都是富农路线的表现,是造成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的根源,并据此对下一步工作做出了明确部署:在没有实行土地改革的空白村,充分发动群众,用坚决斗争的方式,打击敢于对抗和破坏土地改革的地主,使之失去经济上、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在土地改革不彻底的村,对漏改和隐瞒黑地的地主开展清算斗争,没收其多余的土地;对以前积压尚未分配的土地和集体留用的土地,统一分配给农民;对多分得土地和其他果实的村干部,通过思想教育和自我反省,让其自觉交出多得的土地和其他果实,重新分配。

经过一个月的复查,各村又斗了一批地主、富农,处理了一部分积压果实,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实际问题。但由于各区土地改革复查都是以克服富农路线为指导思想,这种严重的“左”倾错误,造成两种不良后果。一种是扩大了打击面。部分区、村干部误解了“抽肥补瘦”“填平补齐”的基本精神,受“均田”思想驱使,把斗争矛头扩大到富农、中农头上,造成中农恐慌的不良后果,致使有些中农怕土地被分,白出力,不送粪、不耕种;有的急于卖农具、牲口,怕被农会斗出当果实分掉。一种是无情地整村干部。群众对村干部多分土地十分不满。为消除群众的不满情绪,某些驻村区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逼村干部交出多分的土地和果实,使村干部产生了怨气,工作情绪低落,有的干脆伸了腿。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克服自身的“富农路线”不服气。当时提出的富农路线,主要指土地改革中一般地主留地过多和不动富农土地,村干部和军工烈属多分地、分好地现象。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也有其客观原因,与当时《五四指示》《九一指示》出台的土地政策有关。《五四指示》明确规定:“不变动富农的土地”;《九一指示》规定:“中小地主可留下比中农多半倍的土地”,抗日军人、干部家属属于豪绅地主的,“为照顾其家属,可比中农多留一倍土地”,“房屋、家具、农具、耕牛均不动”。这些政策规定,都是各级党组织应该执行的,执行中也没有出现原则性错误,但在土地改革复查中,把给地主留地过多等问题,归咎于村干部推行富农路线,由他们承担责任,从而引起抵触情绪。再者,干部多分得土地问题,固然有干部自私自利的主观原因,但也是由当时的客观形势造成的。在土地改革后期分土地和果实的时候,国民党挑起内战,群众普遍有怕变天的思想,不愿接受地主、富农的土地和果实。为解除群众的顾虑,组织土地改革的村干部,在区委的支持下,带头分地、分果实,并按要求多分了部分土地和果实。土地改革复查中,以克服“富农路线”为名,逼他们拿出土地和果实,重新分配,并受到批判,甚至斗争,他们有怨气是必然的。干部的这种思想状态,直接影响了复查运动的开展。

对此,县委紧紧围绕中央的“依靠贫农,巩固地联合中农,消灭封建势力”这条阶级路线来开展工作,使广大基层干部逐步抛弃了落后的旧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要共产主义就不能要富农路线的道理。在此基础上,根据上级关于土地改革复查的指示,制定并落实了以下政策:(一)对大地主兼恶霸者,坚决扫地出门,给以坏地、坏房子及部分坏家具、衣物等;(二)对一般中小地主,留其复查前与贫农相等的土地、房屋、家具、衣物,并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群众的意见,做出不同的处理;(三)对地主转化为富农者,其转化年限更改了的,按照一般地主清算,兼恶霸的,则照恶霸处理;(四)对有政治问题的富农,严重的扫地出门,分给坏地、坏房子,较轻的按照小地主处理;(五)对靠封建剥削吃饭的老富农(指出租土地和放高利贷的),只清算他们应该清算的那部分,包括土地、家具、衣物、粮食和牲口、农具等;(六)对有封建剥削行为的新富农,实行与老富农一样的政策,但对民主政权成立后其剥削行为较轻的,清算也从轻掌握;(七)对无封建剥削的和兼营工商业的老富农,土地、房屋多的则动,只留给他们相当中农水平的土地和富裕中农生活水平,家具、衣物、粮食等不动;(八)对通过商业发家的新富农,如果其土地数量超过本村人均数,又超过其本身劳动能力,只动其超过部分,但超过不多的,因村土地多,仍不动;(九)对完全由劳动发家的新式富农及富裕中农,则完全不动;(十)对因无劳动力而出租少数土地的(指孤寡、军属),不能作为小地主处理,应根据他们的生活水平评定其阶层。但对靠寄生生活或由地主没落而成为中农的,仍按小地主办法清算。

随着土改复查运动形势的发展,海阳县与其他县一样,出现了“左”倾错误,而且“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斗争扩大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做法越来越极端,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化、复杂化。根据外地经验,县里提出了“搬石头”的口号,将坚持《五四指示》和所谓成分不纯的县、区干部视为“绊脚石”搬掉。各区出现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做法,不区分情况地发动斗“地主”、打“恶霸”。农会查封了地主的一切财产,把罪大恶极的地主“扫地出门”,即没收一切财产。农会对富农的政策由献田为主改为随意索取其财产。运动中,比较普遍地出现了打、押、杀的现象。关押、殴打被斗的地主,逼迫他们交出浮财和地契;村农会自行处死民愤较大的豪绅、地主、恶霸等,并将其家属“扫地出门”。特别是将少数对革命有功的军工属“扫地出门”,甚至毒打致死。

9月6日,华东局发出《关于贯彻土改复查工作指示》,提出反对右倾错误和“左”倾错误。这一指示,对于一律扫地出门、一律斗争、乱打乱杀、一律分配一般地主财产等做法,产生了一定的遏制作用。11月,华东局发出《关于暂停土改及乱杀的指示》。自此,海阳县的土改复查运动全部暂停。运动中的“左”倾错误,使全县共有464名男性、224名女性被斗死。

尽管如此,但土地改革复查运动的正面意义还是主要的,到1948年春运动基本结束时,全县共斗争地主801户、富农866户、特务坏蛋115名、恶霸20名,没收粮食26.2万斤、山岚3519万亩、土地24.12万亩、房子9060间、牛267头、骡子242头、驴902头、猪3803头、羊138只,清算出银元2.6万元、金银1.57万两、元宝24个,查出长枪62支、短枪24支、长刀64把、短刀74把、其他武器5件。随土改复查运动一并进行的参军运动也取得了较好效果。全县有两批3450名青壮年参了军。

到1951年,全县土改工作彻底结束。县里开始颁发《土地房产所有证》,划分阶级成分。全县划出地主1837户,富农2754户,中农5.21万户,贫农4.1万户。耕地占有情况是:地主占1.27%,富农占2.85%,中农占58%,贫农占37.5%,其他占0.38%。

土地改革复查运动使土地改革运动得到深入发展,纵深推进,它使农村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贫苦农民不但拥有了土地,而且拥有了房屋、家具、粮食和牲口等,从此摆脱了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过上了当家作主、扬眉吐气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