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阿考诗经》这部40 余万字的史诗作品终于在2013年出版。另外,傈僳族人很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傈僳族还有一个送白虎的仪式。彝族,傈僳族和汉族,同时取得了真经。傈僳族就把真经记在了心中,因此傈僳族一直都没有文字文化,这个说法是不具科学性的。《傈僳族阿考诗经》的传唱范围严格上来说只在楚雄一带,但其实各个地方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2023-08-22
我叫李珂,女,傈僳族,1993 年出生,中专毕业。爷爷、奶奶、爸爸都是傈僳族,妈妈是汉族。我从小就生活在傈僳族聚居区,非常热爱傈僳族这个民族,也有非常强烈的归属感。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父亲,我从小受到的教育非常严格,父亲无论从礼貌还是从学习方面都对我十分严厉。我从小受的教育环境十分艰苦,上小学的时候,因为条件限制,学校距家17 公里,每周星期天需要拿着柴米油盐自己到学校里做饭吃,那时候还没有公路。在上初中的时候,我和同村的三个同学一起上学,因为初中学校距离家里太远,大约60公里,后面三个伙伴都不上学了,都选择了放弃。我心里面特别难过,特别纠结,每次跟父亲打电话都是欲言又止,但是在父亲耐心地劝导下自己选择了坚持,如果不是因为父亲的谆谆教导,自己也许会放弃。2001年我8岁上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时候就读于立腊么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就读于楚场小学,初中就读于米甸中学,高中就读于祥云县高级职业学校。高中期间北京中央民族干部学院过来选拔,我曾经去大理大学进行过一学期培训(对技能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之后到北京进行了三四个月的培训以后就开始参加工作。工作之余也会免费开设乐器演奏培训班,对我们进行培训,其中的乐器涉及了吉他、二胡、口写等乐器,民族氛围特别浓厚。我第一次真正接触乐器是在北京,因为原来在村子里面接触到的都是吹拉弹唱,但是在北京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接触的不仅仅是吹拉弹唱,还包括了各种文字、历史的记载。在这个学院的学习经历让我对傈僳族文化了解更深入。我在里面都会接触不同的民族,都会对各个民族进行全面了解。
有关傈僳学史料丛刊(第五卷)的文章
《傈僳族阿考诗经》这部40 余万字的史诗作品终于在2013年出版。另外,傈僳族人很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傈僳族还有一个送白虎的仪式。彝族,傈僳族和汉族,同时取得了真经。傈僳族就把真经记在了心中,因此傈僳族一直都没有文字文化,这个说法是不具科学性的。《傈僳族阿考诗经》的传唱范围严格上来说只在楚雄一带,但其实各个地方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2023-08-22
访谈地点:昆明访谈时间:2018年2月20日我叫秦丽辉,傈僳族,1970年11月15日出生。严格说起来,我是一个跨民族的人,不是严格的傈僳族人。我姓秦,这明显是一个汉姓,不是傈僳族的姓,秦姓在过去是移民。但实际上我没有享受傈僳族优惠。我内心里边是非常喜爱非常认同来自我母亲的这一种傈僳族文化,心里有很强烈的归属感,觉得自己真的想做一个傈僳族。尽管本来从血缘上来讲也是傈僳族,但是内心还是有这种趋向的。......
2023-08-22
另一个是傈僳族人祝发清,当时他作为一个基督教的牧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才慢慢地转变观念,最后到云南省民委工作。他也在傈僳族专业委员会担任过职务,且是终身的名誉主席。早年间其他民族搬迁到我们办事处,居住几年后又都搬走了,因为当地的傈僳族文化比较浓厚,虽然我们傈僳族在早期没有文字,但是我们靠口传留下来好多文化,尤其是我们傈僳族的音乐文化比较丰富。......
2023-08-22
我还记得,2013 年为了加大对傈僳族语言文字进行保护与传承的宣传力度,我们在龙陵县举办了一次为期八天的傈僳族语言文字培训活动。每一次,我去傈僳族聚居的地方开会的时候都会告诉他们,如何传承我们傈僳族的文化和加大语言文字的保护力度,包括其他民族也一样,我也是鼓励他们积极的保护与传承自己民族的民族文化。......
2023-08-22
关于傈僳族文化的传承,在我们小的时候不是很明显,因为在那个时候最主要的是要解决物质生活的保障,没有吃的东西,很少会有人在意文化的发展。婚姻方面,我们小的时候,傈僳族是不跟汉族、苗族、黑彝族通婚的,但是近几年所有民族都能通婚,语言也会出现一些交叉模糊的情况。这是在傈僳族的地方普遍采用的一套丧葬礼仪。对于民族文化的消退我常感觉到遗憾和惋惜。......
2023-08-22
白路那个党委书记是傈僳族,他比较热爱傈僳族文化,所以组织了一些群众演员,吃住全部都是由他负责。成立以后,我们就开始搞傈僳族文化的研究。我们傈僳族文化研究学会里面的成员,有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民族民间艺人等,还有企业老板。另外还有傈僳族的风情风俗,像傈僳族的镖牛。另外是傈僳族的刺绣文化。目前为止,全镇有5万多傈僳族,我们武定县的傈僳族有32000 多人。大多数傈僳族居住的环境非常艰苦,非常恶劣。......
2023-08-22
现在我们全国各地傈僳族学会成立的作用还是很大的。以后可能在我们傈僳族同胞的努力下,逐步认识傈僳族文化越来越多。那时候我们村常住人口还是很多的,我们村全部傈僳族有400多人。我当时会说话就意识到自己是傈僳族,语言上口音发音都不同,就知道我们不是汉民族了。......
2023-08-22
我对傈僳族是有深厚感情的,不得不说我们民族确实有点落后。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差不多七十年,为什么其他民族的文化有很多,而傈僳族的却没有,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度思考。再一个我觉得我们维西县要有一个傈僳族方面的定位,我就写了《三江奇蕴》,那个里面写了一些,我还给县委县人民政府提了一个建议:把维西定成傈僳族文化的发祥地。所以我们退休了以后组建了一个傈僳族发展研究会,关键就是为了发展民族文化。......
2023-08-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