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1919年正式创办南开大学之前,严修、张伯苓曾有两次办理专门科(班)的经历。1915年8月,南开学校增设英语专门科一班。继英语专门科之后,南开学校于1916年增设高等师范专门班,招收有志从事教育工作的青年学习高等师范课程。南开学校开设高等师范专门班,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英文专门科以及高等师范专门班的顺利开办,加之直隶巡按使朱经田加拨常年补助费5000银元,使得南开学校对于大学部的创办信心满满。......
2023-08-22
从办理专门科(班)到准备成立“大学”,其过程颇为曲折,甚至招致批评和非议。1919年1月12日,南开拟组织大学。1月27日,张伯苓与马千里谈话,请其帮助筹备大学事宜。1月29日,张伯苓与张彭春、华午晴、马千里乘车前往北京参观几所大学新建筑。[76]同年2月4日,张伯苓与严修、张彭春、马千里、华午晴商讨筹备大事事宜,并决定成立大学筹备课,张彭春任主任,马千里任课员,负责规划校舍、草拟校章。[77]1919年2月,张伯苓在与南开同人畅谈筹建大学计划时提及遭受的批评与非议:
前此办过专科二次,好批评者,有谓为维持本校运动计而立专科;有谓为维持本校新剧而立专科;又有谓为校长名誉计而立专科者。若此均不待辩论,识者自知。究竟办大学与不办大学比起来是难是易,于此亦可了然。予前给在美留学生将来本校大学教员凌冰去信,告诉他将来在这办大学是一个很不易的事情。这因为予由美来华之先[78],即曾同凌君谈到办一件新事的困难,而此次无论如何必极力去作。议者或谓,南开中学已千余人,事业非不盛,主其事者何乐不可休息休息!抑知此种思想已十分腐旧,教育的事业乃进的,又安有止境一说?先时教育为扬名声,显父母,而今日则迥乎异矣!教育为社会谋进步,为公共谋幸福;教育为终身事业(life work),予于此至死为止。[79]
从引文可知,批评和非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不应办大学,建议办专(门)科。张伯苓因办理中学而声名鹊起,可相比中等教育,创办大学所需办学经费的投入更多。民初教育部对私立大学的创办有着较为严格、明确的规定。没有足够办学经费的投入,是难以创办并维持私立大学的生存与发展的。与之相比,专门科的创办要求相对较低,办学经费的投入也相对较少。诸如教育部对于专门科的校舍仅作如下要求:“一、普通教室及各种特别教室;二、事务室;三、其他必须具备之室,如实验室、实习室、图书室、器械标本室、药品室、制炼室等。”[80]也因此,专门科创办数量要远多于私立大学。以1915年为例,被教育部认可的私立专门以上学校共有21所,其中专门学校16所,而私立大学仅有5所。[81]办学经费是私立大学的生命线,非有巨额资助,实难维持。即便经过“半年功夫”的“审慎筹备”[82],南开大学在早期办学过程中亦常有亏欠。1920年9月19日,张伯苓在南开学校董事会上报告,“大学本年亏欠二万二千元”[83]。1921年10月30日,张伯苓再次报告1919年净亏洋2 930.918元,1920年度共亏洋7 086.505元。[84]事实上,即便被教育部立案认可的私立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亦存在入不敷出、办学经费支绌的情况。中国公学即存“收支年有不敷”的情况,为此“前校董冯总统曾月助千元,并向各省劝募,籍以维持”[85]。总之,创办高等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基于此,有反对张伯苓创办大学的声音。
二是中学办得很好,没有必要办大学。张伯苓确因办理中学而声名远播。黄钰生在回忆中学教育时认为,其在南开中学接受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86]宁恩承亦认为南开中学是当时国内第一流学校,在国际上已渐有名。[87]南开中学到底如何?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在其1909年的报告中称南开中学是天津市的模范中学。[88]蔡元培曾于1917年5月,受南开励学、敬业、演说协会的邀请到访南开中学,并作演讲。演讲中,蔡元培对于南开中学褒奖有加,盛赞其“为国中知名之学校”[89]。当然,鉴于当时演讲之情境,不乏溢美之词。时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克伯屈的评价可谓中允,其在日记中称赞张伯苓“是中国中学教育的先驱者,是一个国际知名的人”。[90]克伯屈在高度评价张伯苓的同时,也侧面肯定了私立南开中学的办学成绩。梁启超对南开中学亦曾赞许道:“贵校校风之佳,不仅国内周知,即外人来参观者,亦莫不称许。”[91]鉴于南开中学的盛名,好心者认为张伯苓业已“功成名就”,没有必要办理大学。更有人甚至认为,张伯苓办理南开大学是“沽名钓誉”。
张伯苓深知办学之不易,也知道“为名誉计”之要害。但教育是其终身事业,办理大学亦有现实的必要性。
有关权力让渡与资源获取:变革时代的南开大学、政府 与社会:1919-1946的文章
[3]在1919年正式创办南开大学之前,严修、张伯苓曾有两次办理专门科(班)的经历。1915年8月,南开学校增设英语专门科一班。继英语专门科之后,南开学校于1916年增设高等师范专门班,招收有志从事教育工作的青年学习高等师范课程。南开学校开设高等师范专门班,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英文专门科以及高等师范专门班的顺利开办,加之直隶巡按使朱经田加拨常年补助费5000银元,使得南开学校对于大学部的创办信心满满。......
2023-08-22
私立南开大学因是首个被日军轰炸的高校,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战时高校坚强不屈之代表,也因此蒋介石承诺“有中国即有南开”。[125]所以从国民政府的意愿来说,也不希望在此阶段将私立大学收归国有。综上所述,国民政府不足以仅仅“为了管理制度上需要以免其他学校群起效法”而将私立南开大学收归国立。事实上,国民政府在全面抗战之前对私立南开大学的补助即较其他私立大学要多,也未见“群起效法”之说。......
2023-08-22
北京政府时期,政治人物掌握着大量的办学资源,为获取办学经费,张伯苓频繁往来于政治人物之间,并表现出积极靠拢的“迹象”。作为南开大学创办人之一的严修,其本身即是政治人物的代表。徐世昌与严修为同科举人,二人交情甚笃。为此,张伯苓向徐世昌接洽,并获捐款8万元。黎元洪的四个子女,均与南开学校有关。......
2023-08-22
私立南开大学的发展确与军阀的捐赠密切相关。[171]时任江苏督军李纯的“南开大学正式成立祝词”(节录),大体能反映私立南开大学接受军阀捐赠的现状:自两先生计划书出,黎前总统、冯前总统、徐大总统、曹督军、阎督军、孟督军、陈督军、王督军、曹省长莫不起而赞成。本节以李纯、阎锡山、张学良为例,概要说明南开大学何以获得军阀的捐赠。李纯的捐赠,为南开大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合以上,李纯捐赠南开大学也似可理解。......
2023-08-22
[5]从禁止创办到呈报立案制度的出台,北京政府初步实现了私立大学治理理念的变革与治理方式的转变。就私立大学治理而言,日益增多的私立高校迫使北京政府及时变革教育治理理念。基于此,北京政府不得不变革私立大学治理理念,不再将私立大学视为防备对象,而将其看作国家建设和社会控制的重要工具。一方面,这一“视察长效机制”体现了民国初年政府鼓励、引导私立大学发展的一贯态度。......
2023-08-22
为此,张伯苓致函张学良,特别提及“前蒙慨允惠捐念万元,分十年拨给,敝校业已按年列入预算”,同时期待“未竟之数甚盼续拨,以资接济”。用张伯苓自己的话来说,“三四年来之南开,无日不在风雨飘摇中”,“虽中间亦不免稍有波折,然大体则无妨碍”。同时,张伯苓恳请司徒如坤转告其胞妹,无论来否,请“赐一回函,以慰悬企”。......
2023-08-22
政局动荡,虽然对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但也正因军阀混战,北京政府无暇顾及教育问题,为私立大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教育部的立场来说,这是权力式微的象征;而从私立大学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恰恰是学校发展的良机。在此阶段,私立大学的立案数量有了大幅提升。1918年经教育部立案的私立大学仅有3所。由于私立大学的办学经费主要不来自于政府,因此获得了与国立大学竞争的相对比较优势。......
2023-08-22
大学校长的办学理想,影响和决定着学校的办学风格、办学特色。探讨张伯苓的办学理想,有助于深入理解私立南开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逻辑。(一)何谓“真正民立的大学”:美国模式的借鉴要厘清张伯苓的办学理想,则不得不回答何谓“真正民立的大学”。张彭春的办学设想与私立南开大学实际办学之间的差异也正反映了这一教育转型的时代背景。总体来说,张伯苓办理所谓“真正民立的大学”,其实就是办理以哥伦比亚大学为模板的私立大学。......
2023-08-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