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及其山水环境不可能成为西方文化及其生活方式的美学或精神根基。当然,对早期中国文化来说,自然山水的意义并不只是限于日常的物质生活与社会管理需要,它已经上升为山水信念,成为整个物质与精神生活系统的根基。在舜帝时期,人们相信山川具有控制雨水、影响收成的神力,山川祭祀活动十分盛行。......
2023-08-22
山水城市的设计基础在于临水、依山,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根据考古发现,汉江流域的枣阳雕龙碑文化遗址、天门石家河古城址、荆门马家垸古城址,一概凭依自然河道,同时或傍依自然山麓或在城外人工建造土台。在夏商时期,临水已经成为中国南北各地兴建城市的普遍条件,如湖北黄陂盘龙城、河南偃师商城、河南安阳殷墟等城市建筑布局都占据了有利位置,如地势高敞、一面或两面临水等,也有的修筑城壕构成封闭的城市防御体系。[1]春秋战国时期,汉江流域的城市设计明显遵循了临水、近山原则,如楚国军事重镇北津戍、宜城楚皇城遗址,都是凭依汉江、背靠荆山山脉。早期的城市设计临水近山,便于日常取水、种植、狩猎、运输,等等,也便于防御外来力量的攻击。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结果。
然而,山水城市作为人类依赖自然山水场所形成的人居环境模式,不只是自然生存方式的选择结果,也是文化生存方式的选择结果。作为自然生存方式的选择,古代城市设计均优先考虑临近自然山水环境,如伊斯兰宗教城市、古希腊的城邦、文艺复兴时期的商业城市、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业城市,它们大多依山傍水,以便为城市的日常生活、交通运输、军事防御等提供基本的保障。但是,受城市功能、民族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非所有民族或国家的城市文化与形态都体现出山水审美精神。如阿拉伯城市的历史文化基础是宗教以及为宗教服务的军事力量。在阿拉伯先知穆罕默德去世以后,哈里发国家走上了武力征服、扩张的道路,“由是兵营城市便逐渐兴建起来。一座座新兴城市既是营地,也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和文化中心”[2]。欧洲19世纪以前的文学艺术传统极端忽视自然山水,到启蒙运动时期,著名哲学家康德曾在《判断力批判》中明确肯定自然山水的审美价值,但稍后的黑格尔又毫不客气地指出自然美低于艺术美,自然界不值得美学进行研究。20世纪,欧洲哲学与美学领域突破了“艺术中心论”的话语传统,开始广泛关注并研究环境美。
虽说中国拥有山水城市设计的悠久历史传统,但专门研究山水城市的历史并不长。1990年7月31日,钱学森曾经在给吴良镛的信中提出,能否把中国山水诗词、古典园林和山水画融合起来,创造山水城市概念,用于建造山水城市式的居民区。[3]此后,学术文化界针对山水城市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4]但是,对于山水城市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却存在不同的理解,也衍生了许多不同的术语,如山水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园林城市、花园城市、山水田园城市、生态城市、和谐生态城市、和谐人居城市,等等。钱学森作为山水城市研究的倡导者和山水城市概念的创造者[5],曾经谈到,山水城市概念的提出与应用,是为了有效地推进中国当代城市设计达到高度的文化自觉与审美自觉,保障城市环境建设在总体上展示“中国的文化风格”[6]。
中国风格的山水城市意味着特殊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离不开城市的物质基础,包括自然环境;当然也离不开城市的人文历史,尤其是文学艺术的代代相传。因此,对山水城市来说,它的精神个性源于山水文化,包括自然山水与人文山水。从美学角度看,山水城市就是以自然山水资源为基础、融会人文山水艺术传统、具有自然景观审美价值与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形态。我们可以用“意境”概念来描述山水城市精神。在众多山水城市中,“意境”一词可能特别般配襄阳这座历史古城。襄阳城北临汉江,南倚荆山,“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是“聚集山水精华”的“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7]。襄阳意境是山水城市精神的杰出代表。
有关艺术美学方法论的文章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及其山水环境不可能成为西方文化及其生活方式的美学或精神根基。当然,对早期中国文化来说,自然山水的意义并不只是限于日常的物质生活与社会管理需要,它已经上升为山水信念,成为整个物质与精神生活系统的根基。在舜帝时期,人们相信山川具有控制雨水、影响收成的神力,山川祭祀活动十分盛行。......
2023-08-22
爱情山水意象在《诗经》中也占有重要位置,甚至可以说是《诗经》中至关重要的题材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意象山水审美资源。这两个基本特点体现了人文山水意象的基本特质,是《诗经》山水意象的重要构成要素。《诗经·国风·山有扶苏》中的爱情意象山水同样富有生动的情意内涵: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诗经·国风·汉广》提供了另一则更加经典的爱情山水意象: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2023-08-22
正是这种差别意识,才使得处理天人关系的山水图像变成了抵达天人境界的重要途径。汉代画像砖石也体现了这种美学传统,用农耕、狩猎等主题呈现了人类面向自然山水世界的乐观生活境界。一方面,它以神仙人物为主题,明确了神仙世界或理想世界不可缺少的山水环境。无论是野土、乐土、仙境,都是汉代山水图像境界的表达方式。......
2023-08-22
《诗经》田园山水意象指的是劳动场面中的山水意象。如《诗经·周南·卷耳》描画有田园山水景象: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其中的田园山水意象不似前述《卷耳》《汝坟》那样充满思念牵挂之情,而是表达对不劳而获者的质疑与愤恨。此种叙事描写与直陈胸臆的抒情更加体现了《伐檀》诗的起伏、承转意蕴,使田园山水意象充满内在的张力,仿佛在惯常平静的田园山水场所中积蓄着一种随时可能爆发的巨大力量。......
2023-08-22
这就是宗炳将传统儒家山水审美观与道家山水审美观融通一体,并结合佛家思想,从而成为中国传统山水审美境界的核心基石。因此,我们不能轻视从《诗经》到孔子再到宗炳的山水审美模式的演进及其提升山水审美境界的重要价值。......
2023-08-22
《诗经》中的道德山水意象主要是通过山水赋德、山水比德、山水兴德这三种主要的审美建构方法来实现的。所谓山水赋德,表明《诗经》通过描写山水的自然面貌来喻指道德意味,它在凸显或引出山水意象的道德意味的同时,也彰显了自然山水自身的审美价值。道德山水意象在《诗经》中存在一些具体内涵上的区分。......
2023-08-22
要单从襄阳山水的自然美特征中全面理解、揭示襄阳意境的深层底蕴显然是不够的。神秘与浪漫、务实与激情、深沉与悲壮、清淡与豪迈,就是解读襄阳意境所蕴含的山水精神的文化坐标。在先秦,《诗经》为襄阳山水奠定了神秘而浪漫的文化根基。这是襄阳汉水女神传说的文化渊源。故事发生在襄阳山水,充满神秘感及诗意。王维与孟浩然对襄阳山水的诗意描写,为我们理解襄阳意境和山水审美精神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23-08-22
对艺术作品的美学研究来说,传统哲学美学过分关注美与美感判断的本质,却过分忽视艺术作品所蕴藏的审美经验事实,导致抽象思辨方法盛行,而科学的美学分析方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正是艺术美学及其分析方法的意义所在。例如,为了对某件艺术作品进行美学分析,我们的首要目标不是考虑这件作品是否符合人们自己的美感需要,而是要理解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与精神内涵是什么,分析这种情感与精神是否得到了准确的、有效的表现。......
2023-08-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