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儒境界系统解析付长珍成就“内圣外王”的理想境界无疑是历代儒者的共同追求。宋儒们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和佛道学说的刺激下,进一步转向内心,融通佛道,建构起精致的境界系统,铸就了其承续先秦儒学而又超越先秦儒学的新儒学特色。于是,宋儒境界亦可看作心灵自由的追求,心灵自由的存在状态和呈现方式。宋儒的境界理论,表现为多重因素纵横交织的、立体网络式的结构系统。......
2024-04-04
除开乡土气息、自然情怀之外,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面对天地世界的问道精神,面对人世沧桑的淡然处之,体现了独特的山水人生境界。
孟浩然平生“意在山水”(《听郑五愔弹琴》),但绝非心向凡尘、不思天地。《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诗云:“宇宙谁开辟,江山此郁盘。登临今古用,风俗岁时观。地理荆州分,天涯楚塞宽。百城今刺史,华省旧郎官。共美重阳节,俱怀落帽欢。酒邀彭泽载,琴辍武城弹。献寿先浮菊,寻幽或藉兰。烟虹铺藻翰,松竹挂衣冠。叔子神如在,山公兴未阑。传闻骑马醉,还向习池看。”这首诗展露了孟浩然的开阔胸怀与豪迈精神,而这种豪情并没有脱离现实的自然景观与社会境况,具有现实主义的山水审美气质。
孟浩然对人生的现实主义态度在《田家作》中有明确的表达。一方面,他希望得到举荐,进入仕途,让读书与功名相伴而行。另一方面,他感慨自己偏居乡野,知己难得,难以施展抱负。在此情形下,他选择安居自己的山水田园世界,感怀人世,悟对天地,所谓“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田家作》)。后来,孟浩然在《仲夏归南园寄京邑旧游》中评述了自己隐居山水田园世界的生活方式:“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在孟浩然眼里,山水田园世界是人生、学问、精神境界的基础。
对孟浩然来说,人生与天地境界就在田园山水之内,而不是在山水田园之外。如其《听郑五愔弹琴》诗云:“清风坐竹林”,“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沈(沉)”。时光流变,虽不易察觉,却在生命体验之内。在《襄阳公宅饮》一诗中,孟浩然叙述朋友相聚于习家池,畅游山水美景,谈论天地大义:“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手拨金翠花,心迷玉芝草。谈天光六义,发论明三倒。”如此看来,诗意的栖居,知性的生存,原本就是精神与世俗的兼容,无需为了精神理想而舍弃世俗生活,也无需为了世俗生活而舍弃精神理想。孟浩然的这种山水人居环境意识不应该被单纯地理解为他对仕途失意的一种消极情绪反应,而是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转型,具有升华古代山水田园人居理想的特殊意义。
【注释】
[1]在参加2016年8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徐州年会学术研讨交流期间,题目中的“诗话”一词曾引起讨论。有几位学者指出,“诗话”是文艺理论中习以为常的一个专用术语,应该采用“诗化”一词显得更为贴切。也有学者建议,如果不想陷入“哲学化”“艺术化”“诗化”等类似概念所导致的学术性局限,不妨使用“诗语”。我想,既然传统“诗话”概念所涉及的理论意义已经有现代“诗学”概念来替用,“诗话”一词似乎可以有更宽泛的美学应用空间,例如,无论过去、现在、将来,某些观点、情感、故事、事物都可以通过诗的话语方式来陈述,尤其作为一种与美、与审美思维打交道的美学思想,不一定都得采用抽象的思辨的理论逻辑形态,就如孟浩然的山水诗可以看作一种环境美学的构成方式。我希望这种看来可能错误甚至偏执的用语方式,不至于影响本文所表达的基本观点。
[2](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庄子注疏》,曹础基、黄兰发整理,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6页。
[3](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庄子注疏》,曹础基、黄兰发整理,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7页。
[4](南朝宋)刘义庆撰、刘孝标注:《世说新语》,参见《诸子集成(全十册)》第10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53页。
[5]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参见干春松、孟彦弘《王国维学术经典集》上卷,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50页。
[6]王国维:《人间词话》,参见干春松、孟彦弘《王国维学术经典集》上卷,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29页。
[7]《叶维廉文集》第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68~170页。
[8]《叶维廉文集》第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84~185页。
[9]朱光潜:《山水诗与自然美》,参见《朱光潜全集》第十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23页。
[10][德]黑格尔:《精神哲学》,杨祖陶译,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83页。
[11][荷]约翰·德·穆尔:《后现代艺术与哲学的浪漫之欲》,徐骆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页。
[12]邓球柏:《白话易经》,岳麓书社1993年版,第430页。
[13](魏)王弼:《周易略例》,(唐)邢璹注,(明)程荣校,参见(明)程荣辑《汉魏丛书》(一),明万历新安程氏刻本,九右~九左。
[14](唐)王昌龄:《诗格》,参见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72~173页。
有关艺术美学方法论的文章
宋儒境界系统解析付长珍成就“内圣外王”的理想境界无疑是历代儒者的共同追求。宋儒们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和佛道学说的刺激下,进一步转向内心,融通佛道,建构起精致的境界系统,铸就了其承续先秦儒学而又超越先秦儒学的新儒学特色。于是,宋儒境界亦可看作心灵自由的追求,心灵自由的存在状态和呈现方式。宋儒的境界理论,表现为多重因素纵横交织的、立体网络式的结构系统。......
2024-04-04
第十一章运用正确的策略做事问题总是许多员工躲避责任和努力的第一个借口。辛巴是一个18岁的男孩,他想在暑假来临之前找到一份工作。根据辛巴所说,只有一件事可做——想办法。终于,辛巴想出了一个办法。有一名在轮船上工作的美国青年,一心一意想做百万富翁。美国许多制糖公司把方糖运往南美洲,往往因方糖在海运途中受潮造成巨大损失。这就是用方法获得成功的奥秘。但是正确的方法比执著的态度更重要。......
2023-12-03
这是做人的境界。在这种对话当中,师生境界得以同时升华。他们师生同样进入了大道之境。陈萨的钢琴生涯走得顺利而持久,这也是得益于但老师为她打下的极为扎实的基本功。但昭义事业成功,为世人瞩目,也是所有读者关注的焦点:“绝招”。因此,但昭义的教学与培养钢琴天才的过程,也是他人格完成之过程:他完成了自卑的超越,这个过程更具普世价值!......
2023-11-19
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着力点。近来中国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最明显的变化是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大众教育的新时代。面对着一个以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社会化为特征的新世纪、新时代,面对着迅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023-08-03
正是这种差别意识,才使得处理天人关系的山水图像变成了抵达天人境界的重要途径。汉代画像砖石也体现了这种美学传统,用农耕、狩猎等主题呈现了人类面向自然山水世界的乐观生活境界。一方面,它以神仙人物为主题,明确了神仙世界或理想世界不可缺少的山水环境。无论是野土、乐土、仙境,都是汉代山水图像境界的表达方式。......
2023-08-22
“自然”是“道”的根本特性,也是老子所提倡的一种生活态度,是他所推崇的一种最高的人生境界。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指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不仅大自然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人类自身天然的纯真也被做作所代替,袒露真情被认为粗野,暴露真思想被认为幼稚,敷衍成了人们交往的主要手段,说谎甚至成了修养的标志。......
2023-10-29
美国每年GDP的40%、就业机会的60%、创新成果的70%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创业者创立的千千万万的民营中小企业,将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设小康社会起到巨大的作用。鼓励创办私营中小企业,不仅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之策。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实现人们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因此,走自主创业之路是正确就业观的体现,是今天社会所提倡的一种就业观。......
2023-08-03
日本一家公司计划研制一种供应美国市场的重型机车,于是公司派出一批设计师到美国调查收集信息。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日本人推广他们的产品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事先做了充分的市场调查。用户购买力的调查即调查用户购买商品的能力,这是决定市场需求量的主要因素。调查用户购买商品的心理原因,了解用户的购买动机和心理变化,有利于小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便诱发用户的购买行为,开发潜在市场。......
2023-08-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