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天人境界图像系统:揭示艺术美学方法

天人境界图像系统:揭示艺术美学方法

【摘要】:有些学者坚持山水画“魏晋起源说”,否认汉代山水图像属于山水画范畴。李倍雷认为,山水画必须体现山水审美的主体意识,体现形而上的道,即“山水以形媚道”,以此为据,汉画山水图像算不得山水画。由于传统山水艺术意境植根于审美化的天人关系模式,旨在通过山水体验去感悟天地本质,实际上就是通过体认山水意境,最终通达天人境界或天地境界,因此,这里以天人关系为焦点,讨论汉代山水图像中的天人意识及其精神境界。

考古界在四川成都、湖北襄阳、河南南阳等地区发现了不少汉代山水画像砖[1],引发了学术界的争议,例如:汉代山水画像砖石是否属于山水画?能否代表山水画的起源?有些学者坚持山水画“魏晋起源说”,否认汉代山水图像属于山水画范畴。陈传席认为,“山水画萌芽于晋,这在文献资料中是不乏记载的”,而“真正的山水画”在“刘宋而成”[2],即宗炳构成山水画(中国画)特质的决定和理性的起点[3];至于汉画山水不能算山水画,因为画中有山水并不等于山水画,而且汉画山水“意在图说劳动场面,而不在审美,且不是由此而兴起了中国的山水画”[4]。洪再新认为,汉代图像艺术形象大多表现人们外在的社会关系,注重不要“谨毛而失貌”的总体关系,而内心世界的活动、人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则只在书法创作中得到传达,故而深受“佛教道教在思想观念上的重要启示”的山水画“肇端于魏晋”[5]。李倍雷认为,山水画必须体现山水审美的主体意识,体现形而上的道,即“山水以形媚道”,以此为据,汉画山水图像算不得山水画。[6]也有学者承认汉代山水图像是重要的艺术形式,是山水画的重要源流。李发林通过分析山东出土山水题材的汉画像,认为山水画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汉代画像。[7]黄雅峰通过分析汉代画像砖石艺术特点,认为山水画起源于汉代,汉代老庄的遁世隐逸思想使得山水、林木等题材经常成为文人与画师的表现内容。[8]黄佩贤通过分析诸多汉墓画像石、画像砖中山水图像的题材特征及其蕴藏的理想生存境界,认为山水画源于汉画山水图像。[9]看来,山水画“汉代起源说”强调汉代山水题材及其生存理想价值,“魏晋起源说”则强调汉代山水图像缺乏超验审美特点与神道内涵;也就是说,前者突出了艺术面向人生与感性世界的意义,后者突出了艺术面向天道与宇宙世界的价值。

这里无意介入上述争论,而是想将上述两种看似对立的意见平列起来,通过分析若干汉代山水图像,考察汉代艺术在描绘此岸的生活经验(人世)与表现彼岸的精神世界(天道、神蕴)方面是否存在绝对的界限?如果这个界限并不绝对清晰,甚至有些模糊、彼此沟通,那它们的技术处理或艺术手法是否蕴藏传统山水画常见的意境?由于传统山水艺术意境植根于审美化的天人关系模式,旨在通过山水体验去感悟天地本质,实际上就是通过体认山水意境,最终通达天人境界或天地境界,因此,这里以天人关系为焦点,讨论汉代山水图像中的天人意识及其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