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种差别意识,才使得处理天人关系的山水图像变成了抵达天人境界的重要途径。汉代画像砖石也体现了这种美学传统,用农耕、狩猎等主题呈现了人类面向自然山水世界的乐观生活境界。一方面,它以神仙人物为主题,明确了神仙世界或理想世界不可缺少的山水环境。无论是野土、乐土、仙境,都是汉代山水图像境界的表达方式。......
2023-08-22
考古界在四川成都、湖北襄阳、河南南阳等地区发现了不少汉代山水画像砖石[1],引发了学术界的争议,例如:汉代山水画像砖石是否属于山水画?能否代表山水画的起源?有些学者坚持山水画“魏晋起源说”,否认汉代山水图像属于山水画范畴。陈传席认为,“山水画萌芽于晋,这在文献资料中是不乏记载的”,而“真正的山水画”在“刘宋而成”[2],即宗炳构成山水画(中国画)特质的决定和理性的起点[3];至于汉画山水不能算山水画,因为画中有山水并不等于山水画,而且汉画山水“意在图说劳动场面,而不在审美,且不是由此而兴起了中国的山水画”[4]。洪再新认为,汉代图像艺术形象大多表现人们外在的社会关系,注重不要“谨毛而失貌”的总体关系,而内心世界的活动、人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则只在书法创作中得到传达,故而深受“佛教和道教在思想观念上的重要启示”的山水画“肇端于魏晋”[5]。李倍雷认为,山水画必须体现山水审美的主体意识,体现形而上的道,即“山水以形媚道”,以此为据,汉画山水图像算不得山水画。[6]也有学者承认汉代山水图像是重要的艺术形式,是山水画的重要源流。李发林通过分析山东出土山水题材的汉画像,认为山水画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汉代画像。[7]黄雅峰通过分析汉代画像砖石艺术特点,认为山水画起源于汉代,汉代老庄的遁世隐逸思想使得山水、林木等题材经常成为文人与画师的表现内容。[8]黄佩贤通过分析诸多汉墓画像石、画像砖中山水图像的题材特征及其蕴藏的理想生存境界,认为山水画源于汉画山水图像。[9]看来,山水画“汉代起源说”强调汉代山水题材及其生存理想价值,“魏晋起源说”则强调汉代山水图像缺乏超验审美特点与神道内涵;也就是说,前者突出了艺术面向人生与感性世界的意义,后者突出了艺术面向天道与宇宙世界的价值。
这里无意介入上述争论,而是想将上述两种看似对立的意见平列起来,通过分析若干汉代山水图像,考察汉代艺术在描绘此岸的生活经验(人世)与表现彼岸的精神世界(天道、神蕴)方面是否存在绝对的界限?如果这个界限并不绝对清晰,甚至有些模糊、彼此沟通,那它们的技术处理或艺术手法是否蕴藏传统山水画常见的意境?由于传统山水艺术意境植根于审美化的天人关系模式,旨在通过山水体验去感悟天地本质,实际上就是通过体认山水意境,最终通达天人境界或天地境界,因此,这里以天人关系为焦点,讨论汉代山水图像中的天人意识及其精神境界。
有关艺术美学方法论的文章
正是这种差别意识,才使得处理天人关系的山水图像变成了抵达天人境界的重要途径。汉代画像砖石也体现了这种美学传统,用农耕、狩猎等主题呈现了人类面向自然山水世界的乐观生活境界。一方面,它以神仙人物为主题,明确了神仙世界或理想世界不可缺少的山水环境。无论是野土、乐土、仙境,都是汉代山水图像境界的表达方式。......
2023-08-22
通过山川形象表达天人相通的生存意识,也是汉代画像砖石的重要母题。在汉代画像砖石中,天人相通的美学实践首先表现为人神交通,其重要主题之一就是对西王母的艺术表现。真正内在的人神相通,是灵性化的、精神化的。其中的人与自然界限分明,却融洽相处。种种迹象表明,画中人物起居方式完全是世俗化的日常生活状况。换言之,天人相通就是不分天界与人间的生活景象。......
2023-08-22
整个画面布局显得节奏严谨、弛张有度,既有夸张的动物形态所传递的紧张气氛,也有机警朴实的人物造型所呈现的生活智慧。下层是收割场面,有六个收割、荷担的人物形象。与成都出土井盐画像砖不同,这块《弋射收获》画像砖并未突出劳动环境与条件的恶劣性,相反,它对人物、飞禽形象的生动刻画与丰富造型,透出了日常生产生活的闲适与惬意,形象地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愿景。......
2023-08-22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及其山水环境不可能成为西方文化及其生活方式的美学或精神根基。当然,对早期中国文化来说,自然山水的意义并不只是限于日常的物质生活与社会管理需要,它已经上升为山水信念,成为整个物质与精神生活系统的根基。在舜帝时期,人们相信山川具有控制雨水、影响收成的神力,山川祭祀活动十分盛行。......
2023-08-22
对艺术作品的美学研究来说,传统哲学美学过分关注美与美感判断的本质,却过分忽视艺术作品所蕴藏的审美经验事实,导致抽象思辨方法盛行,而科学的美学分析方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正是艺术美学及其分析方法的意义所在。例如,为了对某件艺术作品进行美学分析,我们的首要目标不是考虑这件作品是否符合人们自己的美感需要,而是要理解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与精神内涵是什么,分析这种情感与精神是否得到了准确的、有效的表现。......
2023-08-22
首先,在公共社会与文化系统中,艺术不能驾驭在社会群体或公共审美法则之上,个人的审美趣味不能傲然于社会与公共审美标准之外,否则,美学或艺术理论就有可能在精神上纵容新的神祇,纵容一种被人们容易忽略掉的“审美特权”。审美特权通常以独立自主的个体自由精神为基础,超然于公共道德与公共审美需求之外,并且容易化身为政治特权、经济特权、文化特权。在这时候,公共趣味而不是个人趣味成为艺术审美创造的准则。......
2023-08-22
但是,孟浩然的山水诗就像诗话的环境美学,通过独特的环境意象叙事,淡化了理论思辨与感性审美的冲突,兼容了思辨逻辑与审美逻辑。看来,山水诗虽然都注重环境意象叙事,但其精神宗旨并不完全相同。有鉴于此,孟浩然山水诗的环境审美意识及其环境意象系统体现了兼容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的特点。这些诗作构成了针对现实人居环境的审美叙事体系,直观地呈现了日常山水田园场景,或山峦,......
2023-08-22
1947年,米格林被撤销了通敌罪,但被裁定为造假罪,判处一年监禁。但是,以艺术作品的美学研究为己任的“艺术美学”并未得到广泛承认,更不用说确立艺术美学的方法论。至今,西方学术界仍然广泛使用“美学与艺术理论”这种说法,较少使用“艺术美学”这个说法。这是传统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表明艺术美学是一个值得深入开掘的领域。......
2023-08-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