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构图: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的不同理解与运用

构图: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的不同理解与运用

【摘要】:对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的不同理解和运用,会造成绘画构图模式及其审美特征的明显差异。古典主义绘画似乎谨慎使用倒三角形构图法,可能是因为它容易产生明显的运动感,造成动荡不安的意向与气氛。不过,单纯的正三角或倒三角构图不会形成所谓的稳定性或动态性,这实际上源于人们对画面构图方式与其他视觉元素的组合关系的特殊体验。

艺术作品中,构图涉及空间的组织、安排、取舍,也就是传统艺术美学所说的“经营位置”“章法”“布局”。在绘画中,无论线条还是色彩,或是线条、色彩等因素构成的形态,都集中展示在构图中。从总体上讲,绘画的形式美就是通过构图来实现的。

构图方式的逻辑基础在于视点,即视觉观察点。在绘画领域,视点主要包括焦点透视、散点透视。对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的不同理解和运用,会造成绘画构图模式及其审美特征的明显差异。所谓焦点透视,就是绘画只有一个视点,它所描绘的内容就是从这个单一的固定的观察方向所能见到的事物及其空间关系。通过焦点透视,构图可以表现纵横、高低的立体效果,具有相对稳定、静止、有限的空间。焦点透视普遍存在于西方绘画,曾经被广泛地称作描绘事物的真实面貌、完美形象的法则。

相比而言,散点透视并不拘泥于固定的视点,往往运用运动式、鸟瞰式等多种视点,观察自然对象,如“移步换景”。这打破了固定视点带来的视觉观察范围的局限性、狭隘性,可以达到“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的艺术目的与审美效果。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就是通过散点透视方法来完成构图,把不同时间的场景与人物活动内容完整地描绘在同一作品中,形成了更加丰厚的艺术意蕴。

艺术作品没有唯一通用的构图方法。根据艺术史的一般评价,达·芬奇习惯使用金字塔构图法,或称正三角形构图法,这也是文艺复兴时期常见的构图方法,适应当时绘画追求沉稳、理性的审美需要。古典主义绘画似乎谨慎使用倒三角形构图法,可能是因为它容易产生明显的运动感,造成动荡不安的意向与气氛。但是,有些现代派画家如凡·高,热衷于使用倒三角构图,打破了传统的稳定构图法,形成了强烈的运动感、动态感。不过,单纯的正三角或倒三角构图不会形成所谓的稳定性或动态性,这实际上源于人们对画面构图方式与其他视觉元素的组合关系的特殊体验。古代山水画也普遍应用三角构图,如宋代画家郭熙创作的《早春图》,然而,山水画可以通过独特的线条表现效果来展现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统一的天地气韵、自然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