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线条美:艺术美学方法论

线条美:艺术美学方法论

【摘要】:线条是图像语言的重要形式,尤其是绘画领域的核心语言。在绘画领域出现了点画法之后,线条仍然是重要的语言表达方式。在绘画创作中,线条的审美表现意义是多方面的。白纸上的一根线条,既是分隔两个单元,也是区分两个世界。若干线条的处理,就使得某种画面形象跃然于纸上,让人惊叹线条的绝妙表现能力。线条美的创造是因人而异的。由于性格、爱好、趣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会偏爱不同的线条及其描绘方式。

线条是图像语言的重要形式,尤其是绘画领域的核心语言。在绘画领域出现了点画法之后,线条仍然是重要的语言表达方式

在绘画创作中,线条的审美表现意义是多方面的。第一,从线条造型角度来讲,线条具有特殊的分界作用,因而线条可以用来塑造视觉形象,完成画面构图效果。白纸上的一根线条,既是分隔两个单元,也是区分两个世界。这两个单元或这两个世界因为线条而被创造出来。若干线条的处理,就使得某种画面形象跃然于纸上,让人惊叹线条的绝妙表现能力。第二,从线条意蕴传达角度来讲,线条的流动总是随着人的身心运作而完成,它本身同人的生命、人的精神具有内在联系。心理学提醒我们,笔下描画出来的线条,其起伏、流动、粗疏或者细密,曲直的程度,都与人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相联系。因此,画面上的线条总能传递作画者的精神内涵,诸如某种感觉、情感、情绪、观念、思想,总会流淌在线条中,渗进画面。敏感的观赏者总能捕捉到画家留在画面中的感觉、情绪或观念。在安格尔的作品《泉》中,陶罐里倾泻出的清流,恰如轻风吹拂的杨柳一般抚贴少女优雅的躯体,跟随少女躯体的线形,将无限浪漫的遐想诗意地流淌下来,让人不仅看到古典诗情的画面形象,也能体味安格尔倾注画中的细腻柔情。

线条美的创造是因人而异的。唐代画家吴道子的线条显得奔放、洒脱,而元代画家倪云林的线条飘逸、空灵;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线条显得冷静、精确、沉稳,而19世纪印象派画家凡·高的线条显得急躁而冲动。不同的用线方式体现不同的绘画气质与审美特点。假如一个人神气不足,画出的线条可能虚浮无力;假如他动作不够灵活、不够敏捷,画出的线条可能生涩、笨拙。

线条美的欣赏也会因人而异。由于性格、爱好、趣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会偏爱不同的线条及其描绘方式。有人就喜爱线条造型感极强的画面,如民间艺术、工笔绘画等。但也有人喜爱色彩晕染效果突出的画面,如印象派画作。18世纪英国画家贺迦兹在其著名的美学著作《美的分析》中明确表示偏爱蛇形线(S形线),认为这才是世界上最美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