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世界所蕴含的审美精神是由艺术性与审美性来支撑的,体现了人类对精良制作方式和情感愉悦方式的追求,构成人类谋求幸福生活或诗意生存的基础。艺术作品和具有审美价值的其他物品就是在审美性与艺术性基础上被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从人的实践本性来看,艺术作品就是审美精神的本质载体。其次,艺术作品在审美活动中呈现独立而生动的自身,拓展了人类的自由审美精神。......
2023-08-22
如何分析和理解艺术作品的特点,评判其好坏优劣,一直是艺术研究领域的重要论题。先秦时期的孔子提出了美善合一的艺术评价标准,并强调善优先于美。南朝宋人王微提出“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1]的见解,表明绘画评价标准首先在于笔墨是否描绘天地元气、万物根本。南朝齐人谢赫总结了绘画评价的六大标准,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法”,认为画家们很难同时兼备“六法”特长。[2]他们的评价方法体现了不同的特点。孔子的评价方法体现了精神美优先的观点,王微的评价方法体现了自然美优先的观点,谢赫的评价方法体现了形式美优先的观点。比较而言,谢赫所论评价标准属于美学范畴,而孔子的标准属于伦理学范畴,王微的标准属于玄学或思辨哲学范畴。显然,将艺术作品纳入美学视野进行研究,即艺术美学分析,是由来已久的学术传统。
不过,传统美学尤其西方美学虽然一直重视艺术作品的研究,却形成了两种对抗艺术美的理论倾向。一种是本质主义倾向,它试图揭示隐藏在艺术作品背后的美,如庄子所论“大美不言”,柏拉图所论“理式美”,亚里士多德所论“理想美”,黑格尔所论“理念美”。本质主义美学以抽象思辨见长,关注艺术作品内在的抽象本质,却轻视艺术作品的感性形式及其审美价值。另一种是主观主义倾向,它强调艺术作品及其审美经验的主观性质,关注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及其个体差异,却忽视艺术作品所蕴藏的审美事件及其客观性质。这两种倾向导致美学领域的艺术研究长期依附于哲学或心理学分析[3],并未落实到现实的艺术审美实践。为了让艺术作品的美学分析落实到美学立场,解决艺术审美领域的实际需要,必须明确艺术美学分析的基本性质与任务。
有关艺术美学方法论的文章
艺术世界所蕴含的审美精神是由艺术性与审美性来支撑的,体现了人类对精良制作方式和情感愉悦方式的追求,构成人类谋求幸福生活或诗意生存的基础。艺术作品和具有审美价值的其他物品就是在审美性与艺术性基础上被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从人的实践本性来看,艺术作品就是审美精神的本质载体。其次,艺术作品在审美活动中呈现独立而生动的自身,拓展了人类的自由审美精神。......
2023-08-22
文化结构是艺术风格形成的长时段的因素,体现在艺术家的技术手法及其作品形式对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的适应性。教育或训练模式是艺术风格的短时段的构成因素。对艺术风格的形成而言,教育或训练模式具有奠基意义,它导致一个学员或艺术家熟悉并习惯使用某种艺术表达方式,形成包括题材、语言、工具、技法等因素在内的特定创作模式。......
2023-08-22
对艺术作品的美学研究来说,传统哲学美学过分关注美与美感判断的本质,却过分忽视艺术作品所蕴藏的审美经验事实,导致抽象思辨方法盛行,而科学的美学分析方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正是艺术美学及其分析方法的意义所在。例如,为了对某件艺术作品进行美学分析,我们的首要目标不是考虑这件作品是否符合人们自己的美感需要,而是要理解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与精神内涵是什么,分析这种情感与精神是否得到了准确的、有效的表现。......
2023-08-22
1947年,米格林被撤销了通敌罪,但被裁定为造假罪,判处一年监禁。但是,以艺术作品的美学研究为己任的“艺术美学”并未得到广泛承认,更不用说确立艺术美学的方法论。至今,西方学术界仍然广泛使用“美学与艺术理论”这种说法,较少使用“艺术美学”这个说法。这是传统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表明艺术美学是一个值得深入开掘的领域。......
2023-08-22
但是,孟浩然所歌咏的自然山水景象蕴藏了鲜明的乡土情结。乡土情结源于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农耕文明与田园生活,但并不是对纯粹农业田园世界的依恋,而是对现实的城市与村庄、市井与山林彼此连通、自由往来的世俗生活世界的依赖。孟浩然的乡土家园感包含如下重要因素。显然,故乡更能维护孟浩然的安居心理。......
2023-08-22
艺术作品面向文化共同体发挥其公共审美作用,有多种途径。精神导向力是艺术审美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共同的信仰、信念等深层精神内涵指引人们行为的牵引力、驱动力、感召力、影响力。周文王也得到了天下称其为贤能的美誉。这是艺术具有美德建构力的基础所在。这种艺术有时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熏陶、感染人们,有时则以强烈的审美冲击力去唤醒、激励人们,其宗旨都是要以艺术的方式引导人们养成善良的德行。......
2023-08-22
山水诗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展示了独特的自然景象及其审美经验。我们通过考察孟浩然的山水诗将会发现,山水诗具有集艺术与哲学于一体的话语传统,旨在通过诗话的方式阐述人的生存环境理想,或称人居理想,而不是单纯为了描述自然美或艺术美。这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诗话的环境美学。......
2023-08-22
所谓“艺术作品的美学定性”,隐藏了一个基本的见解,即在开放的文化实践领域,艺术作品的性质是多元的。从审美实践角度看艺术作品,而不是从思辨哲学的审美理想角度看艺术作品,需要首先关注中国艺术及其审美经验理论。尤其值得重视的是,20世纪以来,中国美学家重新审视了这一资源,明确阐述了“艺术即意象”“艺术即境界”“艺术即自由创造”等基本观点,为艺术作品的美学定性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系统性的理论通道。......
2023-08-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