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汉江游女形象的性质与内涵来说,意象游女是自《诗经》记载以来最重要的内容。这意味着汉江游女形象及其事迹首先并且主要是以文学或艺术方式存在于历史中。与此类似,意象性的汉江游女虽然存在于文学艺术史,存在于精神性的审美文化史,但这并不等于说汉江游女就绝对是虚构的、不真实的。这便是文学艺术的深远意境,这便是汉江游女在文学诗意中的真实性存在与无限性价值。......
2023-08-22
《诗经·周南·汉广》诗云: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如此简洁的两句诗文,实在是很难传递出古代汉江流域有关游女面貌与生活情形的更多信息。但这并没有影响后人对游女形象及其生活情形的审美想象与艺术建构,而且这种审美想象和艺术建构的热情似乎有增无减。
既然表明历史上的汉江游女主要置身于审美想象与艺术建构中,这里又何以堂而皇之地要谈论“游女其人”呢?其实,这里所说的“游女其人”,主要针对“审美文化”范畴中的游女人物形象,并非针对古代汉江流域现实生活中的游女人物形象。诚然,审美文化现象也属于社会历史现象,但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主要源出于人类的情感与精神创造,不能简单地等同为人类的物质创造。[1]换句话说,这里是从“情感事件”“精神事件”角度谈论汉江游女,而不是从“经验事件”“社会史实”角度谈论汉江游女。在思考和处理人类自身的历史发展时,有必要分清经验事件与情感事件、经验对象与情感对象,不然,我们所面对的历史就可能显得混乱不堪。
作为审美文化现象的汉江游女,其人其事在历史上主要体现为现实性、意象性、观念性这三种形象,并留存在三种不同性质的文化领域,保持着三种不同的文化性格。
有关艺术美学方法论的文章
就汉江游女形象的性质与内涵来说,意象游女是自《诗经》记载以来最重要的内容。这意味着汉江游女形象及其事迹首先并且主要是以文学或艺术方式存在于历史中。与此类似,意象性的汉江游女虽然存在于文学艺术史,存在于精神性的审美文化史,但这并不等于说汉江游女就绝对是虚构的、不真实的。这便是文学艺术的深远意境,这便是汉江游女在文学诗意中的真实性存在与无限性价值。......
2023-08-22
这当然涉及周王朝统一天下的政治与文化诉求。周文王要在政治、经济最终也在文化上统一天下,必然要对“蛮夷”之地的汉江流域进行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的实质影响,使之纳入整个周王朝的体制框架之内。尽管《关雎》与《汉广》二诗都源出于古代周南地区的民歌,但文化气息与美学特征存在很大差异。......
2023-08-22
艺术作品面向文化共同体发挥其公共审美作用,有多种途径。精神导向力是艺术审美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共同的信仰、信念等深层精神内涵指引人们行为的牵引力、驱动力、感召力、影响力。周文王也得到了天下称其为贤能的美誉。这是艺术具有美德建构力的基础所在。这种艺术有时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熏陶、感染人们,有时则以强烈的审美冲击力去唤醒、激励人们,其宗旨都是要以艺术的方式引导人们养成善良的德行。......
2023-08-22
艺术作品作为人类实践的产物,有其特殊的双重性格。这导致艺术作品离不开社会物质与技术条件的支持,具有先天的物质实践特性。注重笔墨技术的山水画理论,促使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朝两个不同的方向拓展,一是精神化、哲学化方向。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追溯绘画源流,指明绘画宗旨在于“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表明艺术作品的价值指向伦理道德与宇宙本质。艺术审美价值的另一个拓展方向是物质化、世俗化。......
2023-08-22
《诗经》中的道德山水意象主要是通过山水赋德、山水比德、山水兴德这三种主要的审美建构方法来实现的。所谓山水赋德,表明《诗经》通过描写山水的自然面貌来喻指道德意味,它在凸显或引出山水意象的道德意味的同时,也彰显了自然山水自身的审美价值。道德山水意象在《诗经》中存在一些具体内涵上的区分。......
2023-08-22
从审美文化角度看待这一历史现象,我们不应过分强调“高考生”的智力差异,仿佛“艺术生”群体的智力水平低于其他学生。这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艺术的文化性质与地位,需要我们摆脱西方传统美学的局限性,重视研究中国艺术与文化现象对于重构艺术概念的意义。从西方思想文化及其传播历史来看,这些艺术形式通常由哲学家们进行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审美文化是理解艺术概念的逻辑前提。......
2023-08-22
作为审美文化形象,《诗经·汉广》中的游女在实质上就是“游女意象”。从审美文化的源流来看,游女意象应该源自汉江游女。作为审美文化创造的产物,《诗经》游女是情感的、诗意的、想象的形象,是诗性智慧的结晶。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是先通过文学艺术作品知道游女(意象),然后根据艺术与现实生活的某种逻辑关系去反推,认为古代汉江流域出现过游女,甚至有人再依据这样的结论认为古代汉江流域确实出现过游女。......
2023-08-22
艺术世界所蕴含的审美精神是由艺术性与审美性来支撑的,体现了人类对精良制作方式和情感愉悦方式的追求,构成人类谋求幸福生活或诗意生存的基础。艺术作品和具有审美价值的其他物品就是在审美性与艺术性基础上被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从人的实践本性来看,艺术作品就是审美精神的本质载体。其次,艺术作品在审美活动中呈现独立而生动的自身,拓展了人类的自由审美精神。......
2023-08-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