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改革:以师生学习共同体为核心的行动研究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改革:以师生学习共同体为核心的行动研究

【摘要】:[17]在本次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改革中,笔者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更新、接受新的教学理念。经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找,笔者发现“师生学习共同体”教学理念十分适合大学课堂教学,尤其是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教学。“师生学习共同体”教学理念指由具有共同信念、共同目标的学生与老师共同构建的团体,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学习型组织。案例分析法主要是配合讲授法、讨论法,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17]在本次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改革中,笔者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更新、接受新的教学理念。经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找,笔者发现“师生学习共同体”教学理念十分适合大学课堂教学,尤其是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教学。因为该课程不受考试分数限制,属于理论与应用并重的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放手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主动探究、模拟实践等。

“师生学习共同体”教学理念指由具有共同信念、共同目标的学生与老师共同构建的团体,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学习型组织。具体包括:“一是师生都具有自主权,能够参与教学决策,并且认识到自己必须和其他成员合作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二是由于每个人所掌握的知识不同,很容易实现异质性的交流,提升共同体成员的知识水平;三是搭建共同学习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知识公共化。学习共同体是为了超越教师教学的权威作用而产生的新的教学模式,其关注点不是将书本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关注学生的知识生成和认知感悟过程。”[18]按照“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笔者首先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合作小组,进而再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学习自主权,做到师生平等交流,师生共同完成教与学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流程

“传统教学流程是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中扮演着接受知识的机器。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讲授而非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分注重知识的记忆而非对知识的探究;过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而非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过分注重考核知识内容而非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方法。”[19]这种传统课堂教学流程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缺乏学生自主讨论的权利,在高校课堂上往往表现为教师讲授、提问,学生听讲、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二轮教学改革的课堂教学流程是根据翻转课堂及对分课堂的教学流程而制定的,借鉴了翻转课堂的先学理念,借鉴了对分课堂的讨论,把课堂教学过程拟定为:自学→回顾→讲授→讨论→总结。对于全新的课堂教学流程,起初师生都相对不适应,就像学生所说:“一开始时预习比较烦躁,到逐渐接受,再到主动学习,热烈讨论,从学到了许多。起初过程是痛苦的,但最后我们是享受的。”因为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还是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法,有些老师也会让学生讲部分教材内容。但是没有像本门课一样,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前完成自学,课堂上先回顾再听讲,而且老师讲的内容仅是以教材为基础精讲,并不是教材内容的重复,进而围绕教学重难点给学生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充分讨论、回答问题,最后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笔者积极收集学生对该教学流程的反馈,比如学生提到不知道如何开展自学、记自学笔记,也不知道在回顾环节做什么;课堂上讨论过的问题和老师总结的内容记得很清楚,其他的知识内容就记得很模糊。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强调了课前自学的方法与任务,让学生学会记课前自学笔记的具体方法步骤;在课堂上的回顾环节,笔者一边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一边提醒学生回顾的方法与任务;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认真确定课堂讨论的每一个问题,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课堂讨论时间与相对较明确的讨论结果。所以,在学期末时学生对课堂教学流程基本上是满意的,课堂讨论环节尤其受到学生青睐,学生虽然不喜欢课前自学环节与课堂回顾环节,但还是坚持下来了,保证了课堂讨论顺利进行,课堂听讲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运用在未进行教学改革前的课堂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运用讲授法是讲授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梳理关于学前儿童游戏的各个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为将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奠定基础;运用讨论法是围绕教材中的重难点,以及一些模糊不清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运用案例分析法,是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典型的幼儿园游戏案例,通过对游戏案例的讨论分析,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学会理论联系实践地解决问题。

在教学改革中,笔者结合新的课堂教学流程,综合运用了自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实践法。在课前自学环节,要求学生运用自学法学习教材中的内容,并且利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Google学术的网络平台查找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讲授环节,教师要做到精讲,如何做到精讲,笔者已在上文的反思中做了说明。在课堂上讨论环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小组讨论,并以小组形式陈述讨论问题的结果,如何保证小组讨论的效果,笔者也在上文的反思中做了说明。案例分析法主要是配合讲授法、讨论法,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往往是选择幼儿园游戏的典型案例以及一些开放性游戏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如:在讲解创造性游戏时提供的案例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开展的真实现状;在讲解幼儿园游戏的观察与指导时提供的案例是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游戏指导中的两难问题;在讲解规则游戏时提供的案例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规则游戏的本质特征等。在课堂教学以及在幼儿园课程见习中,笔者还积极探索运用了实践教学法,如:在课堂上为学生准备了四种幼儿园常见的建构游戏材料,让学生练习掌握建构游戏的技能技巧;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表演游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表演游戏的过程;在课堂上模拟开展规则游戏,让学生体验教师组织开展规则游戏的过程;在幼儿园课程见习中,指导学生进行幼儿游戏观察与教师游戏指导观察,帮助学生收集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的图片、材料,并带回课堂做分析、汇报。

从学期末的学生调查问卷中也可以发现,学生十分喜爱课堂上的讨论、课堂上的模拟实践以及在幼儿园的课程见习。在对本课程的教学建议中,很多学生就表示一次的课程见习远不够,希望能多去几次幼儿园。这些都可以证明,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起到了较好地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