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学改革问卷调查终期调查结果

教学改革问卷调查终期调查结果

【摘要】:此问题是一道不定项选择题,调查结果如表5-7所示,全班15人选择了“课前的自学环节”,10人选择了“课堂上的回顾环节”,36人选择了“课堂上的讨论环节”,29人选择了“讨论后的回答问题”,19人选择了“教师的讲授环节”,24人选择了“教师的总结环节”,11人选择了“课后的完成作业环节”。

(一)问卷内容

当第二轮教学改革进行完后,笔者编制了调查问卷以收集学生一学期以来学习本课程的收获,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对本轮教学改革的反馈。具体的调查问卷如表5-2所示。该问卷属于半开放式,由6个单项选择题、12个多项选择题和2个开放式问题组成。问卷的开放性体现在,笔者设计的问题需要学生填写“理由”,以及在备选项中设计了“其他”的选项,便于学生对该问题进行补充说明。该问卷的第1~2题属于学生的基本信息;第3~4题是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态度,第18题是考查学生对具体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态度;第5、6、8、9题是考查学生对自己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能力表现的评价与反思;第7题是考查学生对各个教学环节的整体感受与评价;第10~13题是考查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的具体表现状况;第14题是考查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学习行为能力的总体变化;第15-16题是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两方面的具体收获;第17、19~20题是分别从封闭性回答和开放性回答的角度,考查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的体会,以及对下一轮教学改革的建议。笔者在学期末所有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将问卷发放给2015级学前教育本科班的全体学生。

表5-2 学期末学前儿童游戏课程调查问卷

续表

续表

(二)问卷结果与分析

2017年12月26日笔者给2015级学前教育本科班的学生发放了该问卷,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填写,填写完后由笔者统一收回问卷。全班48位学生,共收回问卷48份,有效问卷48份,回收率100%。

全班48位学生的基本情况主要是学生的性别、民族,已经在了解学生课前学习准备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做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1)问卷第3题,你对本门课教学过程的态度是?

此问题是一道单选题,调查结果如表5-3所示,全班有16人选择“完全能够接受”,25人选择“比较能接受”,7人选择“虽有困难,但还是努力接受”,没有人选择“完全不能接受”。从该题目的回答结果可知,虽然本课程的教学过程是由课前自学、课堂回顾、教师讲授、学生讨论、课后作业组成,比其他课程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些,但从学习态度上来说学生还是能够接受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并且努力完成各个教学环节的任务。

表5-3 对本门课教学过程的态度

(2)问卷第4题,你学习本门课时,你感受到?

此问题是一道单选题,调查结果如表5-4所示,全班20人选择“极大的乐趣和信心”,28人选择“一点乐趣和信心”,没有人选择“没有乐趣和信心”,也没有人选择“痛苦”。从该题目的回答结果可知,全班学生在学习门课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或多或少的乐趣和信心,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本轮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与信心,得到了学生的肯定。

表5-4 学习本门课的感受

(3)问卷第5题,你是否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本门课的学习?

此问题是一道单选题,调查结果如表5-5所示,全班6人选择“完全能”,42人选择“基本上能”,没有人选择“完全不能”,也没有人选择“不知道”。从该题目的回答结果可知,全班学生基本上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本门课的学习,说明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努力地完成课上、课下的各个学习任务。

表5-5 能否按要求完成本门课的学习

(4)问卷第6题,你在课上、课下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表现是?

此问题是一道单选题,调查结果如表5-6所示,全班33人选择了“积极尝试、热情投入”,11人选择了“迫于无奈,但还是积极参与、努力完成”,1人选择了“随便糊弄、应付了事”,没有人选择“感觉很难、不想参与”,有3人选择了“其他”,只有1人写出了其他指“不积极参与,也不积极应付”。从该题目的回答结果可知,全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即便有学习压力,学习任务有难度,甚至是迫于取得学分、考核合格,但还是能努力完成,这种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值得肯定。

表5-6 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的表现

(5)问卷第7题,本学期你认为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是?

此问题是一道不定项选择题,调查结果如表5-7所示,全班15人选择了“课前的自学环节”,10人选择了“课堂上的回顾环节”,36人选择了“课堂上的讨论环节”,29人选择了“讨论后的回答问题”,19人选择了“教师的讲授环节”,24人选择了“教师的总结环节”,11人选择了“课后的完成作业环节”。从该题目的回答结果可知,学生认为最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是课堂上的讨论环节,然后是与讨论环节密切相关的讨论后的回答问题环节。学生对课堂讨论环节的认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学期初不适应、不喜欢课堂上进行大量的讨论,发展到学期末对课堂讨论环节的肯定与喜爱,看来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环节收获较多,也越来越认识到课堂讨论的重要价值。

表5-7 学生认为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6)问卷第8题,你认为自己在学习本门课的过程中难以完成的是?理由是?

此问题是一道不定项选择题,调查结果如表5-8所示,全班17人选择了“课前的自学”,6人选择了“课堂上的回顾”,10人选择了“课堂上的讨论”,15人选择了“课堂上的发言”,2人选择了“课堂上的听讲”,2人选择了“课堂上的记笔记”,14人选择了“课后的作业”。学生写出的理由主要是:“课前没时间自学,不知道怎么进行课前自学,找不到重点,记了很多没用的知识。不知道回顾时应该做些什么。作业又多又难,写起来费劲。感觉自己的学习自觉性差、会走神、也有些懒惰。不会做笔记,总觉得什么都要记,好像又有很多没有记下来。有些问题没有讨论清楚,就过去了。不敢发言,怕回答错,发言会紧张、害羞,缺少信心。”

从该题目的回答结果可知,即便是学生觉得最难完成的课前自学环节,也仅有17人选择,选择其他难以完成的教学活动环节的人数更少。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各个教学环节是可以完成的,也就是说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是适宜学生能力的。从问卷中学生写出的理由可知,学生觉得课前自学难以完成,往往是因为自己不重视,又没有掌握自学的方法。学生觉得课堂上发言难以完成,理由几乎都是个人性格特征方面的,如普通话不好、性格内向、不爱表达、害羞、紧张、缺乏自信心等。这也引起了笔者的重视,因为作为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多半是幼儿园教师,活泼开朗、善于表达的幼儿园教师会更适应幼儿园工作的需要。所以,在职前教育阶段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锻炼学生大胆表达,展示自我。学生觉得课后作业难以完成,也是自己抱有畏难情绪,难以做到认真思考完成。有些学生觉得课堂讨论难以完成:一方面是不适应课堂讨论的方式方法,没能汲取到课堂讨论的意义价值;另一方面是受个体性格、学习风格的影响,不善于发言讨论,并与小组成员互助学习。

表5-8 学生难以完成的教学活动

(7)问卷第9题,你对自己在学习本门课中的表现满意的是?理由是?不满意的是?理由是?

此问题是一道不定项选择题,调查结果如表5-9所示,对于学习本门课中表现满意的结果如下:全班13人选择了“课前的自学”,4人选择了“课堂上的回顾”,30人选择了“课堂上的讨论”,13人选择了“课堂上的发言”,16人选择了“课堂上的听讲”,10人选择了“课堂上的记笔记”,11人选择了“课后的完成作业”。学生自述表现满意的理由是:“能坚持预习,不懂之处会查阅书籍。能够积极参加讨论,主动发言。通过讨论相互学习、相互分享,学到很多。在听讲、讨论时注意力集中,认真对待。坚持记笔记。”

对于学习本门课中表现不满意的结果如下:全班14人选择了“课前的自学”,5人选择了“课堂上的回顾”,4人选择了“课堂上的讨论”,16人选择了“课堂上的发言”,2人选择了“课堂上的听讲”,6人选择了“课堂上的记笔记”,6人选择了“课后的完成作业”。学生自述表现不满意的理由是:“只做到了预习教材上的内容,抓不住预习的重点。容易在回顾时走神。作业难,又没认真做,有应付作业的心态。没有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有些懒散。没有养成把笔记记在笔记本上的习惯,记笔记时就不能很好地听课,做课前笔记时感觉记了很多不重要的。不敢发言、不习惯发言,不能完全表达出,反应慢、想法不如同学。不会主动参与讨论。”

从该题目的回答结果可知,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讨论环节的表现是满意的,他们能够按照老师教学要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中去,广泛地相互交流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与问卷第7题学生认为有意义的教学活动的调查结果一致,从而说明学生认为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往往也会在该教学活动中表现良好。少部分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发言时的表现最不满意,这与问卷第8题学生难以完成的教学活动的调查结果一致,究其原因更多是来自于个人因素,上文对此做了论述分析此处不再赘述。对于少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课前自学不满意,这也与问卷第8题学生难以完成的教学活动的调查结果一致,理由往往是自己不重视,就应付了事,或是时间不够,干脆不做。说明这些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还需提高,同时也反映出笔者在这方面的监督工作做得不够到位。

表5-9 学生表现满意与不满意的教学活动

(8)问卷第10题,在课前自学环节,你会?

此问题是一道不定项选择题,调查结果如表5-10所示,全班24人选择了“认真阅读教材”,34人选择了“勾画教材中的重难点”,7人选择了“对教材内容提出疑问”,19人选择了“按照教材中的重难点记笔记”,31人选择了“按照教材中的知识框架记笔记”,16人选择了“按照自己的理解记笔记”。从该题目的回答结果可知,在笔者反复强调课前自学的方法和学习任务后,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按照自学要求完成课前自学,但还是有部分学生降低了自学的要求,没有认真阅读并勾画教材,更没有提出疑问,选择了简单潦草地记下自学笔记,而没有根据自己的理解梳理教材内容。由此可见,还需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同时,应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调整学生一学期所学习的课程数量,以保证学生能够认真地研习每一门课程。

表5-10 学生如何完成课前自学环节

(9)问卷第11题,在课堂上的讲授环节,你的表现?为什么?

此问题是一道单选题,调查结果如表5-11所示,全班12人选择了“能一直认真地听讲思考”,36人选择了“断断续续地听讲思考”,没有人选择“偶尔听讲思考”“完全不能听讲思考”。能一直认真听讲的理由是:“觉得有趣,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能学到很多,老师讲得精彩。”断断续续地听讲思考的理由是:“会分心走神、发呆,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感觉自己会了,就不听了,没兴趣的就不听。”从该题目的回答结果可知,虽然全班学生不可能一直认真地听讲思考,但全班学生都做到了尽可能认真地听讲思考。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分心开小差是影响学生听课思考的主要原因,但引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分心开小差的原因有可能是来自学生自身的情绪状态、学习习惯,也有可能是来自老师的讲授内容、授课方法等,所以,笔者还需要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适宜性问题。

表5-11 学生课堂讲授环节的表现

(10)问卷第12题,在小组讨论环节,你会?

此问题是一道单选题,调查结果如表5-12所示,全班40人选择了“积极思考并发表见解”,8人选择了“积极思考但不发表见解”,没有人选择“不思考也不发表见解”“其他”。从该题目的回答结果可知,全班学生都能够在讨论环节积极思考,确实发挥出了课堂讨论的教学价值,仅有个别学生不愿意发表见解,虽然没有让学生写出原因,但是从问卷第8、9题的调查结果可推测出,多半是由学生不善发言的性格所致。虽然笔者在讨论环节、讨论后的发言环节有意识地提问不爱发言的学生,但是难以改变学生自身的性格特征与价值观倾向。

表5-12 学生课堂讨论环节的表现

(11)问卷第13题,完成作业时,你会?

此问题是一道不定项选择题,调查结果如表5-13所示,全班27人选择了“回顾老师所讲内容,利用课堂笔记”,41人选择了“利用网络等途径查找资料”,32人选择了“思考、讨论清楚后再认真写”,6人选择了“匆忙完成”。从该题目的回答结果可知,全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先利用笔记、课堂所学知识来思考、查找资料,再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写出作业。回答结果说明,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时,还是努力克服作业多、作业难的困难,认真主动地完成。笔者在布置作业时会给学生一些压力,比如告诫学生不认真完成会被要求重写,一次写不好还会有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即便如此,仍有个别同学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完成作业。

表5-13 学生如何完成课后作业

(12)问卷第14题,每次上完课后,你感觉?

此问题是一道不定项选择题,调查结果如表5-14所示,全班28人选择了“我学到了一些关于学前儿童游戏的知识和技能”,20人选择了“我学到了很多学前儿童游戏的知识与技能”,14人选择了“我还想上这门课,没有人选择我不想上这门课”,25人选择了“我应该上课时更认真一些”,19人选择了“我应该在课后更努力一些,没有人选择我没什么想法”。从该题目的回答结果可知,选项A与选项B属于互斥选项,虽然选择A的学生较多,但也能够说明学生在每次上完课后都有或多或少的学习收获。虽然仅有1/3的学生有还想上本门课的需要,但并没有学生不想上本门课,由此可以推测出本门课程虽然不是特别让学生喜欢,但绝不会让学生讨厌。根据笔者与学生多次的沟通交流,大致可以推断出学生觉得本课程学习负担较重,老师要求较高,学习过程感到很辛苦是既不喜欢也不讨厌本课程的原因。从选项E、选项F的结果来看,全班一半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不够认真、努力,说明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课上课下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表现,也提醒学生应该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认真努力。

表5-14 学生每次上完课的感受

(13)问卷第15题,你掌握了本门课的哪些知识?

此问题是一道不定项选择题,调查结果如表5-15所示,全班32人选择了“幼儿园游戏的基本理论”,33人选择了“幼儿园创造性游戏”,38人选择了“幼儿园规则游戏”,40人选择了“幼儿园游戏的观察、指导、评价”,24人选择了“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从该题目的回答结果可知,全班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本学期的课程学习,掌握了本课程主要的知识内容,说明学生能够按照教学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们选择最多的是幼儿园游戏的观察、指导、评价,是因为这部分内容不仅在课堂上讲解、讨论,还去幼儿园进行观察实践,所以学生认为这部分内容掌握得相对最好,这也能够说明实践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学生选择最少的是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这部分内容由于没有固定的教材,都是笔者自己收集整理的一些教学内容,而且由于临近期末,学生有些心浮气躁,教学效果不如之前,也就使部分学生感觉自己没有掌握好这部分内容。

表5-15 学生掌握的本课程知识

(14)问卷第16题,你掌握了本门课的哪些技能?

此问题是一道不定项选择题,调查结果如表5-16所示,21人选择了“编写幼儿园创造性游戏指导方案”,30人选择了“组织开展幼儿园游戏”,35人选择了“编写幼儿园规则游戏”,29人选择了“进行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38人选择了“进行幼儿园游戏观察、指导与评价”,12人选择了“应用少数民族民间游戏”。从该题目的回答结果可知,全班一半以上的学生通过本学期的课程学习,掌握了本课程主要的技能,说明学生能够按照教学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实现了培养学生引导支持幼儿游戏的能力目标。这与第15题对掌握本门课知识的调查结果一致,也就是说学生掌握了某些知识,那么相应的他也掌握了该部分知识对应的技能。较多学生没有掌握编写幼儿园创造性游戏指导方案的技能目标,是由于这部分内容是在掌握相应理论知识与多次观察幼儿进行创造性游戏的基础上完成的,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多次观察幼儿进行创造性游戏的经验,这就使编写时只能依靠想象,对很多编写的内容不确定,增加了编写的难度与迷茫。更多的学生没有掌握应用少数民族民间游戏的技能目标,除了所提到的没有掌握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的知识,还有笔者在课堂上列举的很多案例也只是笔者的应用构想,没有在幼儿园获得实现,并没有经过幼儿园游戏实践的检验,这也使学生感到少数民族民间游戏的应用困难,不利于学生掌握少数民族民间游戏的应用技能。

表5-16 学生掌握的本课程技能

(15)问卷第17题,你希望老师的课堂教学是?

此问题是一道不定项选择题,调查结果如表5-17所示,全班4人选择了“多讲授教材内容”,37人选择了“多补充相关的课外学习资料”,22人选择了“多组织课堂讨论,少讲授”,2人选择了“少组织课堂讨论,多讲授”,43人选择了“多组织学生去幼儿园见习”,40人选择了“多在课堂开展模拟实践”,9人选择了“少布置课后作业”,2人选择了“现在这样就挺好”,没有人选择“其他”。从该题目的回答结果可知,本次教学改革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希望的课堂教学还是存在差距,因为仅有2人觉得本次教学改革的课堂教学是自己所预期的。但这并不等于学生所预期的课堂教学就是最适合、最好的课堂教学,因为学生的学习习惯、个人偏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这道题目主要还是调查学生对本课程教学的需求,尊重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感受与意见,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几乎全班学生都希望有更多机会去幼儿园学习,在课堂上开展模拟实践,反映了学生认识到了实践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实践学习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这也说明在本次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去幼儿园见习的次数,以及在课堂上开展模拟实践的次数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增加去幼儿园见习学习的机会,以及进一步丰富在课堂上开展模拟实践的内容。对于课堂讨论多还是讲授多的问题,从问题结果可知全班学生的意见也不统一,再加上之前笔者与学生的交流,有些学生认为课堂讨论已经足够多了,所以对于讨论与讲授的比例,笔者还是认为目前各占一半应该是合适的比例,关键还是要提高讲授与讨论的质量。

表5-17 学生希望的课堂教学

(16)问卷第18题,在本门课的教学过程中,你喜欢?

此问题是一道不定项选择题,调查结果见表5-18,全班6人选择了“课前自学”,33人选择了“课堂上讨论”,12人选择了“编写游戏方案”,39人选择了“去幼儿园观察游戏”,21人选择了“在课堂上练习建构游戏的技能”,29人选择了“模拟开展规则游戏”,29人选择了“开展表演游戏”,没有人选择“其他”。这道题目是对第17题的补充,该题目主要是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变革与创新的反馈。从该题目的回答结果可知,得到学生肯定与喜欢的是去幼儿园观察学习、课堂讨论,以及在课堂上开展创造性游戏与规则游戏的模拟实践。这些偏向于实践应用的内容,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深入优化。而编写游戏方案、课前自学等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不被学生认可,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修改完善。

表5-18 学生喜欢的教学过程

(17)问卷第19题,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请写下你对本课程的感受。

此问题是一道开放式的问答题,没有固定答案,也没有对错之分,该题目在于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真实感受,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回答即可。通过对该问题答案的整理分析,可以概括出学生对本课程的感受主要是:“学习过程很忙碌、很不易,但收获很多。比其他课更有趣、更烧脑。难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比之前更爱这个专业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效果好。还是有些内容不明白。”也有学生具体地写出了自己的学习收获,比如学到了哪些知识、获得了哪些能力等。从该题目的回答结果可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本上做到了按照老师的教学要求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由于笔者在教学改革中引进了新的课堂教学流程,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了较彻底的变革,相应的对学生的要求也较多,需要学生配合完成的任务也较多。学生确实在教学过程中付出了更多,与之相应的是学生也从中收获了很多。

(18)问卷第20题,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请写下你对本课程的建议。

此问题是一道开放式的问答题,同第19题一样,在于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建议,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来回答即可。通过对该问题答案的整理分析,可以概括出学生对本课程的建议主要是:“更多的实践、更少的作业。多去幼儿园。更多的游戏案例。多组织课堂模拟实践。最好能玩一玩编写的游戏方案,在课堂上做游戏。不要回顾环节。让学生也尝试讲一部分内容。”从该题目的回答结果可知,学生在认真学习本门课的基础上,从自己的学习需要与兴趣出发,提出了对课堂教学的建议。这些建议为本课程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