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学改革中期:学生访谈调研成果

教学改革中期:学生访谈调研成果

【摘要】:(一)访谈内容当第二轮教学改革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也就是模块一、模块二的教学完成后,笔者编制了访谈提纲,就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访谈,以获取来自学生的教学反馈。表5-1教学改革进行到中期时的访谈提纲续表(二)访谈结果笔者利用2017年11月2日—3日两天时间逐一对10位学生按照访谈提纲的内容进行了访谈。第五个问题是要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专注、投入,进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访谈内容

当第二轮教学改革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也就是模块一、模块二的教学完成后,笔者编制了访谈提纲,就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访谈,以获取来自学生的教学反馈。教学改革进行到中期时的学生访谈提纲共有10个访谈题目,其中第1、2、3、6、8、9题是了解学生对自学环节、回顾环节、讨论环节、总结环节以及课后作业的态度及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第4、5个问题是了解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第7个问题是针对学生对课堂上练习实践建构游戏技能而提出的;第10个问题是要积极吸取来自学生的课堂教学建议。笔者按照分层抽样,随机抽取了班上学业水平较好的4位学生,学业水平一般的3位学生以及学业水平较差的3位学生,一共10位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访谈,访谈提纲如表5-1所示。

表5-1 教学改革进行到中期时的访谈提纲

续表

(二)访谈结果

笔者利用2017年11月2日—3日两天时间逐一对10位学生按照访谈提纲的内容进行了访谈。访谈结果如下:

第一个问题是要了解学生在课前自学阶段需要花费的学习时间,投入的学习精力,以及获得的学习效果。从对10位学生的访谈记录来看,学生大致需要1小时的时间完成课前自学,对于学业水平较好的学生能够自学懂教材上80% 的内容,而学业水平较差的学生能够自学懂教材上60%的内容,对于自学中较难的章节花费的学习时间会更多,相应的理解教材内容的比例也会降低。

第二个问题是要了解学生如何进行课前自学的,是否掌握课前自学的方法。从对10位学生的访谈记录来看,所有学生都提到先要认真地阅读教材,再对教材中认为重要的或是有疑问不理解的内容勾画、做记号,接着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是不理解的内容记在笔记本上,还有一种记自学笔记的方法是把教材上的内容框架在本子上。还有学生提到“会在网上查教材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自学笔记时先看懂书上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边看书边加入自己的想法,然后写下重点和比较利于自己识记的字眼,更喜欢记下自己加工过的总结话语,方便自己理解”。

第三个问题是要了解学生对回顾环节的感受以及学生在回顾环节完成了哪些学习任务。从对10位学生的访谈记录来看,所有学生都反映课堂上回顾环节的时间是足够的,有一位学生认为时间还可以再缩短一点,理由是“回顾时间长,容易走神发呆”。学生们提到在回顾环节主要是快速地浏览、回忆自学过的教材内容,再次梳理一下知识内容框架,再次思考重难点知识以及自学时不懂的地方。还有学生提到“翻看一下自学笔记,提醒自己上课时听不懂的内容,再思考没懂的问题,若还没懂就在讨论环节问老师”。

第四个问题是要了解学生对笔者设计的课堂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是否感兴趣,分别让学生来说说觉得哪些方面有兴趣以及又觉得哪些方面无趣,便于笔者对教学环节进行调整完善。从对10位学生的访谈记录来看,所有学生都觉得本课程有趣,能够吸引自己。学生们认为有趣的课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包括:老师设置的问题、课堂小组讨论、回答开放性的问题、分析图片、课堂上的分歧争论、动手实践(比如练习建构技能)。有学生提到“觉得本门课程很有趣,课堂教学也能吸引我,是因为在上课时我会随时回想起小时候玩的游戏,想象幼儿玩游戏的情景”。认为无趣的课堂教学内容主要都集中在学习理论性强的内容,理由是学习起来感觉不容易理解、消化吸收。也有学生提到“课堂教学内容过多时、讨论时间太长时,理由是小组成员都表达完了,也明确答案了;老师一直在讲时会觉得无聊,理由是老师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或是没有和学生发生互动”。

第五个问题是要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专注、投入,进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个问题也与第四个问题密切相关,因为如果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到有趣,吸引学生,那么学生走神的频率就会低很多。10位学生都提到自己在课堂上会走神,但走神的次数比其他课程要少些。走神的原因主要是“感觉自己懂了,老师一直在讲,没有师生互动,老师讲空洞枯燥的理论知识,自己身体不舒服,或是心情不好,当天事情比较多,会分心想事情,没有午休,犯困了,想看手机”。

第六个问题是要了解学生在课堂讨论环节的表现及收获。从对10位学生的访谈记录来看,学生会思考讨论的问题并记下问题的答案,能和小组成员一起参与讨论,学生在讨论中的收获有“我能从小组其他成员的想法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学会了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和同学们交流想法;在讨论中我觉得自己的表达能力自信心、积极性都提高了,逐渐喜欢主动地学习和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能使发现自己想法的狭隘,丰富自己的思想,还学会总结提炼问题答案;我们小组成员都能各自表达想法,有种脑洞大开的感觉,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胆量,而且还能积极投入其中,不会走神;讨论过的知识内容我都记得,而讲授的我过一会就会忘;讨论能集思广益,比一个人冥思苦想要好”。

第七个问题是要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实践建构游戏技能技巧的收获。从对10位学生的访谈记录来看,学生学会了利用不同的建构材料进行搭建、插接、造型,掌握了建构游戏的玩法和建构的思路,具体的感慨和收获有“自己能想到的太少,面对沙子、积木、积塑,完全不知道该搭些什么;感觉自己拼搭不容易,那么幼儿在玩建构游戏也不容易;很难搭建出具有创新性的作品,感觉自己已经形成思维定式;积累了开展建构游戏的实践经验;要练习好建构技能才能指导幼儿玩好建构游戏”。

第八个问题是要了解学生对总结环节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总结环节对学生学习的帮助。从对10位学生的访谈记录来看,同学们都认为总结环节是必要的,理由是“老师的总结归纳,是画龙点睛的作用,提升了自己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回忆、整理知识;一堂课下来所学的知识很零散,很需要老师带领我们梳理、巩固;能让我知道自己哪里学懂了,哪里是重要的内容”。

第九个问题是要了解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包括完成作业的时间、作业的难易程度等。从对10位学生的访谈记录来看,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是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而定的,难一些的作业需要2个小时左右完成,简单一些的作业则是在1个小时之内就能完成。所谓难的作业,学生反映是创造性游戏指导方案的编写,理由是学生缺乏观察幼儿游戏、指导幼儿游戏的实践经验。简单一些的作业,学生反映是开放性的问题以及课本上的题目,“布置的作业是学过的内容,做起来不觉得难,但回答的还不够全面”。但是在完成作业时还会出现其他情况,如“小组成员难以聚齐,就无法讨论,耽误写作业的进度;每次写作业时我们都要思考、查资料、整理,写下来需要3个小时”。

第十个问题是想让学生对本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提一些建议,广泛地吸取来自教育对象的建议,因为对于课堂教学发生的变化,他们最有发言权。从对10位学生的访谈记录来看,学生建议“在自学环节,老师能否给我们一些问题,让我们带着问题去自学;最好给我们一个自学任务;能否提供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在回顾环节,能否缩短点时间;能否给我们提几个问题;能否告诉我们这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在讨论环节老师最好能多点指导;老师要把握好讨论的时间,讨论时间长,我们讨论完了就会走神,讨论时间短,没讨论出来什么结果;可不可以把讨论问题在自学环节就告诉我们,方便我们能更深入地讨论,以及查找资料。在总结环节,最好留点时间带领学生回顾一下本节课内容;可以让学生总结”。

(三)对访谈结果的分析

根据对10位学生的访谈结果来看,完成课前自学环节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只要踏实认真地完成,课前自学的学习效果就可以保证。再看学生课前自学的方法,基本上都能按照笔者的要求完成,其中有两位学生不仅能够按照要求完成,还能够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对课前自学完成得更深入,做到了对教材内容的第一次认知加工。在回顾环节学生也能够按照笔者的要求完成回顾环节的学习任务,从而保证回顾环节的学习效果。

第四个问题与第五个问题是直接相关的,如果学生觉得本课程有趣,那么在课堂上走神的频率就会降低。所以,笔者想通过第四个、第五个问题了解哪些课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访谈结果来看,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集中在课堂上的讨论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觉得无聊无趣的内容是学习理论性强的内容以及教师一直讲授。所以,笔者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把理论性强的内容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以及不要一味讲解,要多穿插课堂讨论及其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第五个问题的回答可知,学生上课时都会出现走神。走神的原因有教学内容的枯燥、难于理解,笔者在讲授时没有和学生发生有效的互动,以及学生自身的原因(如身体、心情等)。这就提醒笔者在讲授环节要把晦涩的理论知识尽可能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把45分钟的课堂讨论作为每节课的必经环节是本次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流程变革的重点。由以上的访谈结果可知,课堂的讨论环节不仅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而且也让学生从中收获较多。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方法也发生变化,改变了学生之前被动机械式的学习状态,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改革中增加学生课堂讨论的比重,减少讲授环节的教学设计理念是正确的,比起教师讲授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确实能收获更多。除了课堂讨论,笔者还以多种方式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比如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实践建构游戏的技能技巧就属于其中之一。从访谈结果来看,学生也肯定了在课堂上实践建构游戏技能技巧的价值,能够实现笔者的教学目标,比如让学生感知建构游戏,练习建构游戏的技能技巧,进而按照建构主题进行创作。从学生的回答中也可知,课堂上的总结环节也是十分必要的,学生能够从教师的总结中学会再次梳理、记忆、理解知识,以及明确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从学生对课后完成作业的回答可知,学生认为作业的难度可以接受,虽然难的作业需要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但学生还是能认真去思考、讨论,查找资料并完成。

最后一个访谈问题是让学生对本课程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自己的建议,10位学生几乎没有对讲授环节提出建议,而且都表示笔者目前的讲授做得比较好。对于来自学生的其他建议,笔者打算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并与学生进行沟通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