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及价值分析

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及价值分析

【摘要】:(二)讲授环节模块一是讲授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使学生对学前儿童游戏有基本的认识,笔者安排了4课时,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时间不包含在内。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课堂讲授环节,按照学前儿童游戏的定义、特征、本质、分类、价值的顺序进行讲解。这道题目是因为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是本模块的重点所在,同时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也需要结合具体的游戏案例让学生分析理解。

(一)自学与回顾环节

学生利用10分钟的回顾时间,按照笔者给学生提出的回顾要求,即快速地浏览回顾教材,完成对知识框架的梳理;再次阅读之前自学时没有理解的内容,或是阅读自己自学时勾画的重难点;再次思考自学时发现的疑问;如果自学时没有提出问题,那么此时在笔记本上至少需要提出2个问题,并思考相关问题的答案。

教师则利用10分钟的回顾时间,首先给学生强调回顾环节的任务(如上文所述),让学生再次明确在回顾环节应该做什么。接着,笔者行走在学生中间随机抽查学生的自学笔记。这是因为笔者无法观察到学生在课前自学的情况,但可以通过翻看学生课前的自学笔记,来检查学生是否完成自学,以及完成自学的质量,以督促学生在课前认真完成自学。笔者判断学生自学的优劣情况,主要是依据学生在教材上的勾画和笔记记录的内容。笔者从学生的课前自学笔记中发现,学生不怎么会做自学笔记,比如很多学生只是记下了章节的标题,却没有把知识之间的联系标记出来,并不是真正的知识框架;对教材的勾画也很稀少,更没有针对教材疑难之处的发问。所以,针对这些情况,笔者给学生建议了做课前自学笔记的方法。有三种可供学生选择,第一种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整理出教材内容的框架,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第二种是把教材内容的重难点记下来,以便在讲授环节对照着教师的重难点去理解;第三种是采用提问与回答的方式,把教材内容总结成若干个问题,并写出答案。

(二)讲授环节

模块一是讲授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使学生对学前儿童游戏有基本的认识,笔者安排了4课时,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时间不包含在内。笔者根据这章教学内容的特点(偏理论)以及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认为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内涵、本质、特征,需要弄清楚以下3个问题:① 游戏是什么?即学前儿童游戏界定;② 区分成人世界的游戏与儿童的游戏,即分析学前儿童游戏的特征;③ 幼儿园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因为国内外学前教育机构都有利用游戏开展教育教学的传统,而且我国幼儿园教育也一直大力倡导坚持以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所以,需要让学生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讲解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因素。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课堂讲授环节,按照学前儿童游戏的定义、特征、本质、分类、价值的顺序进行讲解。由于教材中没有明确给出学前儿童游戏的定义,笔者先让学生根据古今中外对儿童游戏的学说,尝试界定概念,学生找到了自主、满足需要、愉快等有关学前儿童游戏概念的关键词,笔者再补充自己认可的教育大辞典中对学前儿童游戏的界定,最后笔者帮助学生组织语言共同完成对学前儿童游戏的界定。在讲解学前儿童游戏的特征时,帮助学生区分看似互相矛盾的虚构性与具体性,让学生理解虚构性与具体性的不同表现,它们是对儿童游戏不同角度的理解,都反映了儿童游戏的不同特征属性。在讲解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时,师生都赞同教材中对儿童游戏本质的理解,即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笔者也强调了主体性的内涵。接下来讲解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同样强调分类的标准,以及每种类型游戏的内涵、出现的年龄阶段、在整个学前儿童游戏中所占的比重;帮助学生区分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的不同之处;着重讲解目前我国幼儿园游戏的分类,包括分类的依据,创造性游戏、规则游戏的界定。

接着,笔者补充了有关幼儿园游戏与教学之间关系的知识,主要是借鉴华东师范大学朱家雄教授对此的论述(见图4-2和图4-3)。让学生理解游戏与教学共同组成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每种教育活动既有游戏成分又有教学成分,关键是把游戏与教学融合在每个教育活动中,让学前儿童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幼儿园的活动既能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又能符合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

图4-2 幼儿园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一)

图4-3 幼儿园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二)

最后,笔者围绕影响儿童游戏的物理因素、社会因素讲解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具体强调了物理因素中空间密度的概念,如何对室内游戏空间进行布局,图文并茂地讲解了现代游戏场地(见图4-4),让学生理解现代游戏场地与传统游戏场地的区别,以及现代游戏场地如何影响学前儿童游戏。引出“安吉游戏”中的户外游戏场地,让学生在讨论环节继续查找关于“安吉游戏”的图片与文字资料,参与讨论。补充了游戏材料不同的结构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即高结构游戏材料与低结构游戏材料。低结构游戏材料指无固定形状、结构,无操作规律可循的游戏材料,如报纸、布袋、瓶罐、衣服、筷子、棋牌、贝壳棉花、纽扣等多种可塑性强、不固定玩法原始材料;而高结构游戏材料则相反。再次提到“安吉游戏”中的游戏材料(见图4-5),让学生理解低结构游戏材料在幼儿园游戏中的运用及其价值。对于游戏时间这个影响因素,笔者给学生出示了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时间安排(见图4-6),让学生大致推算现实中游戏时间的长短,知道根据不同的游戏来安排游戏时间。对于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社会因素,笔者围绕每个具体因素去设置讨论题目,具体可见下文。

图4-4 现代游戏场地

图4-5 “安吉游戏”的游戏材料

图4-6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时间安排

(三)讨论环节

对于学前儿童游戏的内涵、本质、特征、价值,笔者在课堂讨论环节给学生设置了3道题目:① 幼儿园创造性游戏与规则游戏的区别与联系?这道题目是为了让学生彻底理解我国幼儿园游戏的分类,抓住两类游戏的本质区别,以判定各种各样的幼儿园游戏活动。把握这些游戏活动的本质,以便在将来的工作中进行有效的支持与引导。② 判断教材中给出的14个游戏案例的类型。这道题目与第一个讨论题目相关,让学生把之前掌握的分类知识运用于判别真实的游戏案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理论与实际的联系。③ 对于学前儿童游戏的每一个价值,分别列举出最能体现该价值的游戏案例,并进行说明。这道题目是因为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是本模块的重点所在,同时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也需要结合具体的游戏案例让学生分析理解。让学生自己列举游戏,既能通过游戏案例分析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所在,又能加深学生对每一个学前儿童游戏价值的理解。

对于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因素,笔者选出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社会因素中的几个关键因素设置了5道讨论题目:① 从“安吉游戏”的相关文字与图片中,探讨游戏场地、游戏材料的特点与价值。“安吉游戏”目前在我国幼儿园游戏实践中备受推崇,用“安吉游戏”独特的游戏场地、游戏材料来理解幼儿园游戏场地、游戏材料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非常恰当。② 如何理解母亲是儿童游戏时的“安全岛”?这个题目围绕亲子关系这个影响因素,让学生从情感角度去讨论分析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对早期儿童游戏的影响。③ 论述家长不同的育儿态度如何影响学前儿童的游戏。这个题目围绕成人的育儿态度这个影响因素,让学生分析持有不同育儿态度的家长,会使儿童出现不同的游戏行为表现。④ 如何理解幼儿园混龄游戏会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这个题目围绕同伴关系这个影响因素,让学生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学前儿童在一起玩游戏会如何影响他们的社会性发展。⑤ 电视手机、网络等媒体是如何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这个题目围绕现代媒体这个影响因素,让学生辩证地看待现代媒体对学前儿童开展游戏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学生按照之前安排好的四人小组,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一边讨论一边记下讨论出的问题答案。为了能够有效督促、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在之前分小组时就已经把爱表达与不善言的学生调配在各个小组,而且在讨论过程中笔者循环参与各个小组的讨论,解答举手发问的小组所提出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有一些是课堂上的讨论题,有一些是教材上难于理解的表述,笔者都逐一解答。这再次说明学生对教学内容做了认真地思考与讨论,学习态度端正。

(四)总结环节

在总结环节,笔者先对上一环节课堂讨论的情况做小结,肯定了全班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讨论,讨论气氛非常热烈,甚至很多小组在课间休息时仍继续讨论,这足以说明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采用问答的方式,先请各个小组来陈述对讨论题目的认识,小组成员需要轮流当发言人,笔者再做分析总结,一道题目一道题目的进行。常常出现的情况是,很多小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还没来得及发言,笔者就得对讨论题目做出总结。第1道题目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创造性游戏与规则游戏的本质区别在于,创造性游戏是学前儿童自由自主地玩耍,充分发挥学前儿童的主体性,不受教师的外部控制和约束;规则游戏却有显性的游戏规则,学前儿童在玩游戏时必须遵守规则,教师往往是规则游戏的设计者。第2道题目需要学生根据笔者对第1题的总结给14个游戏案例正确归类,笔者则选取了迷惑性较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归类的理由。第3道题目需要学生根据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列举出具体的游戏案例,笔者又帮助学生总结哪些类型的游戏能够凸显哪些方面的价值,如体育游戏能够很好地促进学前儿童身体的发展,角色游戏能够很好地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等。

对于围绕影响因素的5道题目,笔者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回答,没有设置明确的答案,而是强调围绕每道题目的关键思路来回答问题,属于开放性题目。第1道题目是给学生提供了户外游戏环境创设与游戏材料最具特色的“安吉游戏”,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去讨论分析现代游戏场地的创设以及低结构游戏材料在幼儿园游戏中的运用,发现“安吉游戏”亲自然、生态式、自由开放,以及就地取材、善于利用低结构游戏材料的特点。第2道题目是强调从情感的依恋与安全感获得的角度,让学生理解儿童游戏时母亲在场的意义。第3道题目是学生需要联系身边持有不同类型育儿态度的家长,其子女的游戏行为表现来理解不同育儿态度的影响。比如,持过度保护育儿观的家长,其子女在游戏中往往会表现得胆小、谨慎;持放任育儿观的家长,其子女在游戏中往往表现得独立、胆大等。第4道题目是让学生分析年长学前儿童与年幼学前儿童在一起游戏时社会性发展的不同表现。如年龄较大的学前儿童经常成为游戏中的孩子王,善于沟通组织其他学前儿童开展游戏;而年龄较小的往往会模仿年长儿童的游戏行为表现,在游戏中学会与其他儿童交往合作。第5道题目是学生结合新兴媒体充斥在现代家庭中的现实情况,辩证地看待新兴媒体对儿童游戏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如动画片、手机游戏已成为学前儿童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主题、情节的主要来源,很多学前儿童玩的游戏都是在模仿动画片中的情节内容。但如果学前儿童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看动画片、玩手机游戏等,而没有参与其他种类的游戏,肯定是弊大于利的,非常不利于学前儿童身心的发展。

最后,布置模块一的作业题:① 论述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② 从“安吉游戏”的相关文字与图片中,探讨其游戏场地、游戏材料的特点与价值。要求学生在一周后提交电子档作业于笔者的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