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改革行动研究:反思教学改革的过程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改革行动研究:反思教学改革的过程

【摘要】:即便运用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都很难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发挥作用。所以,本次课程教学改革要打破这种教与学的惯性,彻底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在第二轮课程教学改革中大胆吸收借鉴诸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的新兴课堂教学理念,提出适合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变革课堂教学模式

在第一轮课程教学改革中,笔者虽然综合运用了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但是教师讲得多,学生表达得少的局面仍旧没有改变,课堂教学气氛较沉闷;学生虽然按照课堂教学要求参与了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实践,但是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这是由于多年来教师与学生都已经习惯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跟着走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便运用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都很难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发挥作用。所以,本次课程教学改革要打破这种教与学的惯性,彻底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在第二轮课程教学改革中大胆吸收借鉴诸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的新兴课堂教学理念,提出适合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在第一轮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基本上以教材为主,但是笔者也补充了用于课堂讨论的幼儿园案例,及教材之外的理论知识;设计了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练习题,创造了让学生模拟练习的机会。当然其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课堂上花费较多的时间让学生熟悉教材内容;补充的理论知识以介绍为主,学生无法对其进行深入思考;课堂教学的内容较多,很多知识仅是点到为止、匆匆讲解,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笔者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课内与课外知识、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联系把握还不到位,讲解也缺乏深度,以致学生理解困难。

这是由于笔者的教学能力水平有限,专业知识与能力还需提升,对包括教材、补充知识、幼儿园实践案例在内的教学内容还不能完全驾驭。再加上,笔者缺少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重难点的突出、课堂教学的监控调节等教学技能和教学智慧;还缺乏给学生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认真思考、大胆发言探索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能力。所以,在第二轮课程教学改革中,笔者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尽可能安排好课堂教学的时间,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创造善思乐学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对于教材上容易理解的知识技能,课堂上不再花时间讲解,最好让学生在课前自学完成;课堂上应着重对学前儿童游戏的知识技能进行拓展和深挖,利用教师的深度讲解与学生的充分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运用。如此变革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对教师和学生也是一次课堂教学变革的挑战。

(三)获得外部条件支持

在第一轮课程教学改革中,为了让学生具备游戏的支持引导能力,需要借助幼儿园为学生搭建实践练习的平台。这不仅是因为校内教学条件的限制,还是因为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必须要学生到幼儿园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比如对学前儿童游戏的观察、评价,对游戏的指导等,需要幼儿园为学生培养游戏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提供适宜的机会条件。

当笔者讲授完模块三教学内容的理论部分时,恰好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去幼儿园见习一周,笔者就为学生准备好观察提纲,让学生利用见习周去完成对学前儿童游戏的观察、评价,以及教师对学前儿童游戏的指导。然而让笔者和学生预料之外的是,在见习周有的幼儿园给学生分配了手工制作的任务,让学生协助教师完成幼儿园环境创设,这虽然为模块三游戏环境的创设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但这些学生却没有机会利用见习周完成游戏观察的学习任务。有的幼儿园为了迎接上级的评估检查,每天训练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几乎占用了幼儿的游戏时间,这部分学生在见习周也根本无法观察到幼儿园游戏开展的现实情况。仅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在幼儿园开展游戏观察,顺利完成游戏观察的作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所以,在第二轮课程教学改革中,笔者计划采用课程见习的方式,自己联系实习基地幼儿园,确定课程见习的具体时间、内容,以及需要从幼儿园获得的支持与帮助等,以保证每个学生在幼儿园见习中能进行有效地游戏观察,完成相应的实践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