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研究

【摘要】:(一)考查教学行动过程对模块三的教学行动进行考查,依然是从模块三的教学目标出发。模块三的教学目标主要指向培养学生对学前儿童游戏支持与引导的能力。要想使学生获得对学前儿童游戏支持与引导的能力,仅在课堂上开展相应的练习、让学生模拟组织开展规则游戏、编写创造性游戏指导方案还不够,需要让学生进入幼儿园观察学前儿童的游戏、教师对学前儿童游戏的指导,尝试对学前儿童的游戏进行指导与评价。

(一)考查教学行动过程

对模块三的教学行动进行考查,依然是从模块三的教学目标出发。模块三的教学目标主要指向培养学生对学前儿童游戏支持与引导的能力。这种能力以相关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所以先在教学中实现了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材料的提供、游戏操作技能的培养、学前儿童游戏的观察、组织实施与评价的认知目标。在此基础上再培养学生对游戏环境创设、游戏设计、观察、组织实施与评价的能力,以及介入学前儿童游戏,进行有效指导的能力。要想使学生获得对学前儿童游戏支持与引导的能力,仅在课堂上开展相应的练习、让学生模拟组织开展规则游戏、编写创造性游戏指导方案还不够,需要让学生进入幼儿园观察学前儿童的游戏、教师对学前儿童游戏的指导,尝试对学前儿童的游戏进行指导与评价。但是现实情况是,笔者本想借助学校统一安排的见习周,让学生完成以上实践练习,但由于很多学生在见习幼儿园无法观察到学前儿童的游戏,以及教师对学前儿童游戏的指导,使相关的实践练习无法完成,也就没能完成模块三中的技能目标。这是模块三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在本轮教学改革中依旧没有突破,没能实现通过实践练习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按照教学进度计划都涉及了,重点讲解了学前儿童游戏观察的内容与方法、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内容与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为学生具备学前儿童游戏支持与引导的实践能力奠定了较坚实的理论基础,不足之处在于缺少为学生转化成实践能力的练习平台。教学方法以讲授法、实践教学法为主,重基本理论的讲解,并对如何观察、指导、评价幼儿园游戏活动进行案例讲解分析;对游戏的组织开展运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对幼儿园规则游戏的组织开展进行模拟实践。

模块三的课后作业,除了每个学生课堂模拟组织开展规则游戏,其他作业都没能按照要求完成,以致模块三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没有完成,必须在第二轮教学改革中想方设法改进。

(二)考查教师教学反思

笔者对模块三的基本理论讲解得比较到位,但留给学生实践练习的时间却相对较少,以致无法突出模块三偏重实践的教学目标。基本理论的讲解还需精简,否则将占用大量课堂教学时间,如学前儿童游戏环境创设、学前儿童游戏评价的基本理论就过多,尤其是游戏环境创设的相关内容很难在课堂上和幼儿园进行实践练习,这也是需要在第二轮教学改革中解决的。更不应该依赖学校统一组织的见习周让学生完成课堂上应该完成的实践练习,以致关于游戏支持与引导能力的教学目标难以落实,师生在见习周都很被动。学生游戏支持与引导能力的获得需要通过顺利完成实践作业来实现。所以,应围绕游戏支持与引导能力,以及本模块的教学内容更多地为学生设计实践练习的任务,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来提高能力。

(三)考查学生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

全班学生在学习模块三的理论知识时,能够做到认真听讲、做笔记、思考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组织实施自己设计的规则游戏,准备了相应的玩具材料,真实地代入教师角色进行模拟实践。当学生完成后,笔者也就学生组织的游戏活动进行点评,也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确定自己设计的游戏目标、游戏过程、游戏规则等。应该说,学生通过这项实践,基本上掌握了如何组织开展一次规则游戏。对于游戏观察、组织实施 、指导、评价的作业,由于学生在见习周没有能观察到,所以无法完成,也就无法通过作业来提高学生游戏观察、指导与评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