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认知层面问题

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认知层面问题

【摘要】:(一)考查教学行动过程笔者把模块一的教学计划与教学行动过程做对照,发现认知层面的教学目标基本上达成,但教学过程并没有体现出《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的理念精神,学生对学前儿童游戏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刻,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主动性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教学内容按照计划是有重难点地全部涉及;教学过程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再讲解提问,最后学生讨论的流程进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

当模块一的教学完成后,需要对模块一的教学行动过程进行考查,即收集资料发现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考查包括把模块一的教学计划与教学行动过程进行对照,笔者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以及批改反馈学生的作业。

(一)考查教学行动过程

笔者把模块一的教学计划与教学行动过程做对照,发现认知层面的教学目标基本上达成,但教学过程并没有体现出《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的理念精神,学生对学前儿童游戏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刻,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主动性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教学内容按照计划是有重难点地全部涉及;教学过程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再讲解提问,最后学生讨论的流程进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业评价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可以加分并计入平时成绩;课堂讨论积极的学生,可以加分并计入平时成绩;课后作业获得的分数也计入平时成绩。

(二)考查教师教学反思

由于在本次教学改革行动研究中,笔者采用的是教育行动研究的独立模式,即笔者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所以笔者要把自己的教学反思作为考查的内容。在教育行动研究中,教师的教学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过程中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决策、行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查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7]。反思的主要方式有“撰写研究的反思笔记、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教育论文等。期望教师通过参与行动研究,通过对特定研究问题的反思,逐渐形成以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方式对待自己的日常工作”[8]

笔者发现对于模块一的教学内容,学生很容易理解,但笔者却花费较多的课堂时间进行讲解,而缺乏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以及学生对知识之间联系的探究。比如,让学生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特征仅仅局限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上,当追问为什么学前儿童游戏的特征是教材所罗列出的四点内容时,教材上并没有提到,笔者也没有对此内容进行深挖,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机械记忆。又如,在让学生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时,没有给出幼儿园游戏的案例,而是让学生自己列举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这样会使学生难以深入理解知识,仅停留在肤浅层面。再如,对学前儿童游戏影响因素的讲解时,笔者虽然希望面面俱到,但对于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学前儿童的游戏还是讲解得不够透彻,需要针对重点影响因素进一步扩充。

(三)考查学生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

笔者观查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发现学生在学习模块一时,课堂学习态度认真,课堂纪律良好,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全班一半左右的学生能够主动回答教师的提问。这都表明,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本课程,积极配合笔者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笔者批改学生作业时,发现学生分析论述较为肤浅,虽然引用了新学习的理论观点,但是观点不明确、论证不充分,由此可推断学生对模块一的基本理论理解得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思考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