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游戏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如此重要,全社会都高度重视以游戏作为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所以,学前儿童游戏这门课程一直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十分有必要通过该课程系统学习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与教育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2023-08-21
根据教学进度计划的安排,笔者计划用24课时完成模块二的教学。按照模块二的教学计划先学习创造性游戏中的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再学习规则游戏中健康领域游戏→语言领域游戏→社会领域游戏→科学领域游戏→艺术领域游戏。
(一)讲授角色游戏
按照教学计划讲授教材第三章角色游戏。笔者以学生小时候经常玩的“过家家”游戏导入,让学生感受角色游戏并不神秘,“过家家”就是其中的典型。笔者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关于角色游戏的概念以及角色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价值,再强调理解角色游戏的概念与价值的关键是理解学前儿童通过玩角色游戏能够大胆模仿、想象、创造周围的生活世界,能够很好地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但是这样学生对于角色游戏的认识仍很浅显,所以要继续给学生讲解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构成要素来加深学生对角色游戏的理解。再进入角色游戏的学习重点,即幼儿园教师对角色游戏的指导之前,需要让学生明确角色游戏属于幼儿园创造性游戏,教师的指导不是干涉、指挥学前儿童游戏,而应充分发挥学前儿童游戏的主体性,按照标准的要求,帮助学生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游戏指导观。
接下来笔者让学生围绕教材中的指导内容讨论“1.幼儿园可以开展或是生成的角色游戏主题有哪些?2.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对幼儿园角色游戏进行指导?”,即落实标准的要求,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对角色游戏的引导与支持能力。各个小组进行充分讨论并逐一发言分享讨论结果,笔者板书记下学生回答的关键要点,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并补充完善,按照角色游戏开展之前、开展过程、开展之后的指导顺序最终确定角色游戏指导的内容。除此之外,笔者还对角色游戏指导的内容进行了相关的扩充延伸,即在让学生讨论分析适合幼儿园开展的角色游戏主题后,笔者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各个主题之间的关系(见图3-2)。幼儿园角色游戏主题可以由“娃娃家”这个家庭生活类主题为中心,与幼儿可能参与的各个类型的社会生活发生联系。在分析教师创设游戏环境,提供游戏材料时,笔者给学生讲解了关于角色游戏的场地布置及其材料投放的新近研究成果,通过图示让学生分析新的变化(见图3-3)。从图3-3可知,幼儿园的角色游戏由原本提前确定游戏主题内容,转变成无固定的游戏主题内容,提供给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是低结构性游戏材料,由幼儿自主决定开展的角色游戏主题内容。
图3-2 各角色游戏主题的关系
图3-3 幼儿园角色游戏主题的变化
在讲解教师介入指导时,笔者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的真实案例《小吃店风波》《被冷落的格格》(见下文),来体会目前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困境,鼓励学生大胆为教师如何进行游戏指导提出建议。
“小吃店”的风波[2]
中班“小吃店”游戏正在进行中。服务员童童走到客人青青面前问:“你要吃什么呀?”青青说:“我要一碗面条。”于是童童走到厨师新新面前说:“请煮一碗面条。”这时另外两位客人进来了,他们扯着嗓子大叫:“服务员!服务员!”童童没走过去招呼他们,只是远远地喊了一声:“请你们学会等待!”童童一直等到把面条送到青青手中,才去理会这两位客人。过了一会儿,童童又过来对新新说:“有个客人点了水果,给我一个苹果吧。”新新顺手就拿起一个红色塑料球充当苹果递给她,就在童童要伸手去接时,新新好像忽然想起了什么,说:“我们小吃店不卖水果,你让客人去那边的超市买吧。”客人乐乐知道后很不开心,说:“你们的服务真不好!太不方便了!”并接着说:“你能替我去买一下吗?”童童却说她不能离开店。由于童童一再坚持,双方陷入了僵持状态。这时,我忍不住向童童建议:“你们这里好像有点忙不过来,是不是应该再招聘一个服务员呀?”一场风波似乎平息下去了……
在这个游戏中,尽管最后我对孩子进行了一些引导,但我心中仍有些困惑:孩子的游戏行为是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相关联的,对孩子自发产生的角色行为及其发展出的游戏情节,教师应该持什么态度?孩子的游戏水平是有差异的,当孩子的某些游戏行为阻碍了游戏情节发展时,教师是该耐心等待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还是要加以引导?如果选择等待,眼前的教育契机会不会就此丧失?如果选择介入,会不会有以成人思维代替幼儿思维之嫌?面对孩子的游戏,我们常常感到很纠结,觉得介入也不好,不介入也不好。教师究竟该如何做学前儿童游戏的支持者呢?您遇到过类似的困惑吗?您是怎么解决和处理的呢?
被冷落的格格[3]
自主游戏时间,小班幼儿格格、乐乐和豆豆围坐在一张桌子前一起玩游戏。他们把彩色夹子一个挨着一个有规律地夹到一个大纸盒的边缘。夹完夹子,格格开心地观赏着这个作品,但乐乐和豆豆的兴趣马上就转移了。只见乐乐麻利地捧来一筐乒乓球,“哗”地一下把它们全倒进了纸盒里。豆豆见状,立刻兴奋地把双手伸进纸盒里不停地搅动,乐乐放下筐子后也开心地伸手拨弄起乒乓球来。格格愣了一下,等他反应过来也想伸手和他们一起玩时,乐乐却一把推开了格格。格格站了起来,再次伸手,又被乐乐再一次挡了回去。格格还想伸手过去,但乐乐顺势把纸盒朝自己这边挪了挪,根本不让格格碰。碰了几次壁,格格默默地坐回椅子上,情绪低落。这时,豆豆找来一个小纸盒,开始尝试把大纸盒里的乒乓球放进小纸盒。只见他先把乒乓球铺满底层,然后一层一层往上垒。乐乐立刻领会了他的意图,也加入其中一起垒搭起来。格格坐在一旁看着他俩玩,但豆豆和乐乐神情专注,根本没理会一旁的格格。五分钟后,在豆豆和乐乐的合力垒搭下,一座“球塔”终于完成了,他们笑着拍起手来。忽然,乐乐把盛着“球塔”的小纸盒往格格面前一推,说:“送给你的!”然后拍着手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豆豆也立刻拍手跟着唱起来。格格似乎还没有从这突如其来的转变中反应过来,只是讷讷地跟着他们一起拍手。唱完歌,他们又一起“吹蜡烛”“分蛋糕”,格格的表情渐渐轻松起来,重新融入游戏中。整个过程,C老师都看在眼里。当看到格格因同伴的拒绝而失望、沮丧时,C老师对于自己是否要介入颇有一番挣扎,但她最终还是选择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矛盾。
在教研活动中,C老师把这个案例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结果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支持C老师的做法,认为游戏时教师就是要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如果教师介入了,说不定就会影响孩子的游戏进程,也可能不会有之后“过生日”带给格格的惊喜了。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在这个游戏中,得到愉快体验的是乐乐和豆豆,而格格大多感受到的是来自同伴的排斥、冷落和支配。这对于格格的心理发展是不利的,教师应该及时介入加以引导,或许后面会出现另外的惊喜。面对这两种意见,C老师困惑了。您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您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您是如何处理的?
学完角色游戏指导的理论知识后,笔者为学生搭建了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游戏指导实践能力的桥梁。即把课堂上讨论确定下来的幼儿园可以开展的角色游戏主题,分配给各个小组,让学生参考笔者拟定的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方案的框架,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个主题的角色游戏指导方案,这也就是本次学习要完成的课后作业。学生可以选择的角色游戏主题如图3-4所示。学生需要参考的角色游戏指导方案框架见下文。这个指导方案的框架相当于学生设计角色游戏指导方案的提纲,方便学生按照框架的思路进行具体方案的编写,既保证了学生设计思路的统一、全面,又不影响学生在设计指导方案时的创新。
图3-4 学生可以选择的角色游戏主题
____________角色游戏指导方案
一、指导目标
通过该游戏要实现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
1.认知目标。
2.情感目标。
3.动作技能目标。
二、游戏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需要哪些?怎样实现?
2.物质准备:角色(哪些角色?角色职责?)、材料(需要哪些?怎样实现?)、环境布置(需要配图),可以制作游戏中的材料,以及环境创设需要装饰(需要配图)。
三、游戏过程
1.如何将幼儿引入游戏?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
2.如何分配角色?如何指导幼儿扮演角色?(说什么?做什么?理解内部规则?)
3.如何丰富情节?(从角色、材料、情节上思考?)
四、游戏评价
1.游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游戏主题、游戏内容情节、游戏运用的材料、角色扮演、游戏规则等方面进行评价。)
2.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可以从幼儿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动作行为、情感体验,以及幼儿的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3.对下次游戏的构想。
一星期后学生交来作业,笔者经过认真批改,总结了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再次让学生讨论修改,最后笔者又帮助学生修改语言表达及统一格式,并发到班级QQ群让学生共享。由于课时有限,各年龄阶段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不同,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学,下次课再由笔者检查自学情况。
(二)讲授建构游戏
按照教学计划讲授教材第四章建构游戏。笔者以一组幼儿玩建构游戏的照片导入,让学生了解建构游戏就是自己儿时熟悉的玩沙子、捏泥巴、搭积木、拼七巧板之类的互动。建构游戏的第一个讲授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建构游戏的概念、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价值,即学前儿童利用基础的搭建材料一边动手操作一边想象创造。接下来讲解建构游戏的特点与分类,使学生对建构游戏的理解进一步深入,并引出建构游戏第二个讲授重点,即建构的技能技巧,图文并茂地向学生介绍了排列、组合、插接、镶嵌、旋转、围合、盖顶等建构技能,为模块三的实践教学奠定学习基础。接下来讲到建构游戏如何生成,会引出第三个讲授重点——建构游戏与角色游戏之间的关系。笔者查找了华爱华教授对此的论述,作为补充学习材料,呈现给学生以加深学生对两种游戏的认识。
如何正确理解建构游戏与角色游戏的关系?一个前提:幼儿在游戏时并不会有意识地区分各类游戏行为,一旦想象性情景在头脑中出现,他们的行为就立即具有了象征意义。如滑梯变成了跑道,自己成了向下滑行的飞机;积木变成了榔头,自己成了修建房屋的工人……因此,无论教师如何分类地来组织游戏,处于表征思维阶段的幼儿在任何一类游戏中,其行为都会或多或少带有角色装扮的特征。一种现象:建构游戏中建构行为与装扮行为会交替出现。角色游戏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情景化环境、形象性材料的诱导有关,这一点幼儿年龄越小越明显。而建构游戏搭建出来的作品就是一种形象,能诱导幼儿进入想象性情景。所以,幼儿的结构游戏往往伴随着装扮行为。最初,幼儿主要是用搭建的作品进行装扮活动,比如,将两块不同形状的积木叠加在一起,看上去像一辆车,他们便玩起了开车游戏;将积木平铺,他们联想到一张床,便躺在上面假装睡觉;将积木围合起来,他们联想到游泳池,便用积木替代小人假装在里面游泳……这时候搭建的作品往往比较简单,装扮行为也比较简单且持续时间比较短,他们不断更换作品主题,同时也变换装扮行为。进而,随着搭建目的的增强和搭建水平的提高,幼儿开始越来越多地为装扮而搭建。比如,为了玩游泳游戏而搭建游泳池,为了玩动物园游戏而搭建动物园,为了玩开汽车游戏而搭建停车场或高架桥……这时候的作品开始复杂起来,幼儿往往要花较长时间来搭建,建好以后就玩相应的装扮游戏。玩的过程中如果对作品感到不满意,就会通过搭建来完善作品。这时装扮行为和建构行为仍是交替出现的,但两种游戏行为始终围绕同一主题并保持关联性。最终,建构游戏中的装扮行为会随建构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少。随着作品的日益复杂,在单位时间里,幼儿的建构行为会增多,装扮行为则会减少并逐渐成为一种点缀,且以建构完善的作品为主要目的。比如,为了搭一座高架桥,幼儿会通过开车这种装扮行为来体验并调整高架桥的高度、宽度,考虑是否增加路灯和收费站等,以完善高架桥作品。当幼儿的结构游戏水平发展到完全没有装扮行为的伴随,幼儿单纯为了建构一件可欣赏的作品时,结构游戏便已转化为一种纯粹的艺术造型活动了。[4]
第四个讲授重点是引导学生借鉴角色游戏指导的思路与内容,针对建构游戏的指导进行小组讨论,再由笔者补充。通过之前与角色游戏指导的对比,学生得出建构游戏指导的重点在于传授学前儿童建构的方法与技能,鼓励学前儿童大胆想象拼搭,并且能够对学前儿童创作的建构作品给予恰当评价。学生需要像完成角色游戏指导方案一样,完成某一种类型建构材料(如积木类、积塑类、沙石类、废旧材料类、拼板类等)的建构游戏指导方案。建构游戏指导方案框架如下。对于各年龄阶段建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学,下次课笔者再检查自学情况。
____________建构游戏指导方案
一、指导目标
通过该游戏要实现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
1.认知目标。
2.情感目标。
3.动作技能目标。
二、游戏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需要哪些?怎样实现?
2.物质准备:材料包括主材和辅材(需要哪些?怎样实现?)、环境布置(需要配图)。
三、指导过程
1.如何丰富幼儿对结构造型的印象?(讲述、讨论、观察图片、实物,进而激发幼儿建构的兴趣。)
2.如何指导幼儿取材、造型、空间布局、比例、色彩、建构技巧、分工合作?
3.如何建立游戏常规?
4.如何对幼儿建构的作品进行展示?
四、游戏评价
1.游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游戏主题、建构技能技巧、建构材料运用、建构作品等方面进行评价。)
2.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可以从幼儿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动作行为、情感体验,以及幼儿的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3.对下次游戏的构想。
(三)讲授表演游戏
按照教学计划讲授教材第五章表演游戏。当学生学习表演游戏的概念时,会发现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的相似之处,所以有必要帮助学生理解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即虽然在两种游戏中都有角色扮演,但学前儿童在表演游戏中扮演的是文艺作品中的角色,而在角色游戏中扮演的是周围生活中的角色,那么,游戏的情节内容、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价值自然也就不同。接着笔者利用幼儿园开展表演游戏的图片讲解了表演游戏的特点与分类,让学生了解表演游戏。同时,联系幼儿园表演游戏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找了刘焱教授对此的论述(见下文),以帮助学生认识幼儿园组织开展表演游戏的误区,树立正确的表演游戏指导观。
幼儿园表演游戏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歌舞表演活动被当作表演游戏。幼儿园教师通常所说的表演游戏是指幼儿在角区进行的类似于歌舞表演的活动,通常有录音机、音乐磁带、舞台(表演台)等,幼儿随着音乐表演舞蹈、唱歌甚至走猫步、模仿模特儿的时装表演。第二,表演游戏的功能狭窄。在故事教学的末端环节,教师让幼儿进行表演游戏,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帮助幼儿复述故事。在故事教学的开端环节,教师事先让训练好的幼儿来表演给小朋友看,以提高幼儿对故事的兴趣、讲述故事和复述故事的能力。在提问环节,教师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对话和表演角色动作,以提高幼儿回答问题的兴趣,帮助幼儿记忆和模仿故事中的对话。第三,科学与童话的对立。当童话故事与“科学事实”发生矛盾时,教师总是立即用科学事实武装幼儿的头脑,试图用科学知识来替换童话带给孩子们的想象与幻想。第四,表演游戏成为教师指导下的集体活动。教师总是采用集体活动的方式组织幼儿表演游戏,比如以组为单位的分角色对话,以组为单位的故事表演,以组为单位的表演游戏。第五,重表演、轻游戏,表现在无论年龄大小的幼儿都要求“即演即像”,以及教师高控制化的指导。教师一般不给幼儿协商、磨合的时间,而是要求幼儿马上再现故事,而且在表情上要逼真、动作上要到位、语气语调上要合理。教师为追求表演效果的“生动逼真”而“导演”幼儿的游戏,不仅使这种游戏活动丧失了其“游戏性”而仅仅成为一种“表演”,而且教师的要求往往成为一种压力而使幼儿感到紧张。第六,选材上存在的问题:作品的年龄适宜性被忽视。许多儿童文学作品集和现在的一些儿童读物的年龄范围都比较宽泛,教师往往不细加选择,因此造成作品年龄适宜性被忽视,出现了故事选材上过易或过难现象;选择的作品承载了过多的德育成分,主题单一,儿童文学本身所应有的浪漫、幻想、夸张、新奇等特点被有意无意地忽略。[5]
接着重点学习表演游戏的指导,同之前的角色游戏、建构游戏一样,让学生讨论分析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表演游戏指导的关键之处,即师幼共同选择既符合幼儿兴趣,又生动活泼、适宜表演的文艺作品;引导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大胆地表达表演;教师为幼儿创设小舞台、提供道具服装等游戏环境。这样学生自然能将角色游戏指导、建构游戏指导、表演游戏指导区别开来。不管是在不同类型的游戏指导方案设计中,还是在游戏指导的实践中都能有针对性。最后,学生在掌握表演游戏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也完成某一种类型(如故事类、歌舞类、桌面类、偶人类、影子戏等)的表演游戏指导方案。表演游戏指导方案框架如下文。对于各年龄阶段表演游戏的特点与指导,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学,下次课笔者再检查自学情况。
____________表演游戏指导方案
一、指导目标
通过该游戏要实现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
1.认知目标。
2.情感目标。
3.动作技能目标。
二、游戏准备
1.选择哪个故事?(需要附上故事)
2.知识经验准备:需要哪些?怎样实现?
3.物质准备:场地布景、服装、道具、化装(需要哪些?怎样实现?并且配图)。
三、指导过程
1.如何指导幼儿分配故事中的角色?
2.如何指导幼儿提高表演技能?(教师示范+角色参与)结合所选故事,指导幼儿通过巧妙运用服装道具,通过声音的轻重、快慢、高低、停顿来表达,通过夸张而典型的动作、传神的表情神态来表演,帮助幼儿成功塑造角色。
3.如何创造性表演?(引导幼儿做一些大胆的改编,脱离作品自编自演。)
四、游戏评价
1.游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游戏主题、游戏内容情节、游戏运用的材料、角色扮演、表演技能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
2.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可以从幼儿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动作行为、情感体验,以及幼儿的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3.对下次游戏的构想。
(四)讲授规则游戏
按照教学计划讲授教材第六章领域游戏。根据教学计划,学完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后紧接着学习幼儿园规则游戏。根据笔者对教材第六章领域游戏的研读,认为教材中所指的领域游戏本质上就是规则游戏,完全可以让学生把领域游戏理解成规则游戏。首先,让学生按照幼儿园游戏的分类,理解领域游戏与之前所学的创造性游戏的区别,即领域游戏有明确的游戏目标、游戏规则,需要教师的组织,是教师利用游戏形式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属于教学游戏。其次,按照教材顺序逐一讲授健康领域游戏、语言领域游戏、社会领域游戏、科学领域游戏、艺术领域游戏。学生先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内容,笔者再讲授每个领域游戏的分类,以及设计、组织、指导的要点。在讲授过程中,笔者紧紧围绕每个领域游戏的案例,让学生体会规则游戏在设计、组织、指导上的要点,以及与创造性游戏的不同之处。除了教材提供的每个领域游戏的案例,笔者还为一些仅有理论讲解,没有案例分析的领域游戏补充了相应的案例以便于学生理解,比如心理健康游戏的案例《雨点变奏曲》,完整的音乐舞蹈游戏的案例《文明游玩大家唱》(见下文)。
雨点变奏曲
游戏目标:帮助幼儿释放压抑情绪或缓解分离焦虑。
游戏玩法:全体幼儿快速搓手,鼓嘴吹气,表示起风了;变搓手为右手食指和中指轻拍左手手心,嘴里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表示下小雨了;用右手四个手指慢拍左手手心,嘴里发出“嗒、嗒”的声音,表示下中雨了;双手快速拍,嘴里发出“啪啪”的声音,表示下大雨了;在表示大雨的动作中加入跺脚,表示暴雨;再加入口模仿狂风的声音,表示狂风暴雨。
文明游玩大家唱[6]
一、游戏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并能唱准附点音符。
2.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知道外出游玩时要遵守爱护花草、不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等文明行为规则。
二、游戏准备
1.幼儿有春游、秋游、参观动物园等外出游玩的生活经验。
2.将五幅文明游玩的图片布置在自制大转盘上。
3.用即时贴做的小花一朵,黑板一块,磁铁若干。
三、游戏过程
1.教师转动盘子,指针指向哪里就把哪里的图片打开。
2.教师清唱歌曲,边唱边按节奏与幼儿玩“点兵点将”的游戏,最后点到谁,谁就上去玩大转盘的游戏。幼儿转到哪张图片处,教师就揭开图片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幼儿分析图片内容,并有节奏地学念歌词。
3.学唱歌曲。教师唱,幼儿念,要说得有节奏。师幼交换,幼儿唱,教师念。
4.完整演唱歌曲。教师可以根据歌词加上动作,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教师边唱边用手势帮助幼儿理解歌曲中的附点部分。
最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对于幼儿园规则游戏的构成要素以及指导要点,笔者帮助学生总结概括出一个规则游戏的组成包括游戏名称、游戏目标、游戏准备、游戏过程、游戏规则、指导要点六部分,并按照这六点选择六大领域中任意知识点来设计一例幼儿园规则游戏,作为课后作业。
有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改革行动研究的文章
正因为游戏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如此重要,全社会都高度重视以游戏作为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所以,学前儿童游戏这门课程一直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十分有必要通过该课程系统学习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与教育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2023-08-21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在学前儿童游戏研究领域研究时间较长,较权威的国内学者已出版的关于学前儿童游戏的著作或教材。理论篇涉及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特征、分类、影响因素以及国内外儿童游戏研究的理论流派与发展历史;实施篇涉及实施的原则、任务、分类指导与评价。......
2023-08-21
从以上相关研究中可知,关于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都是围绕课程教学的目标、课程教学的内容、课程教学的方法、学生学业评价四个方面展开的。具体来看,在课程目标方面都强调培养能够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理论联系实践的应用型、创造型人才。这些目前在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正是本次教学改革需要重视的问题,也是本次教学改革的研究空间所在。......
2023-08-21
根据教学进度计划的安排,笔者计划用16课时完成模块三的教学。可以说,模块三是从实践的角度培养学生对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同样,笔者也选取了户外游戏环境的图片,并再次提到了“安吉游戏”中的户外环境创设,让学生讨论分析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的创设,是否符合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特点、内容与原则。......
2023-08-21
先结合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特点与内容进行解读,解读标准中对“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专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学前儿童才是游戏的主人,教师仅是帮助学前儿童游戏顺利开展的支持者、引导者。......
2023-08-21
用现代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论去分析这些传统的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模块四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积极性较高。(二)考查教师教学反思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模块四的理论知识内容,这是因为很多学生从小就生活在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对学习儿时玩过的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比较感兴趣。(三)考查学生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学生在学习模块四的过程中,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回答问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较高。......
2023-08-21
对于学前儿童游戏课程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先理解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再来研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最后分析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按照此思路进行探讨。为了实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合理设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2023-08-21
游戏是幼儿园基本活动,在重视游戏对儿童发展独特价值的时代背景下,学前儿童游戏课程作为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程,势必会有更多的学前教育专业高校教师关注该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使其在培养合格进而卓越的幼儿园教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3-08-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