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四个教学模块的计划,地方本科院校教改实践探索

四个教学模块的计划,地方本科院校教改实践探索

【摘要】:(一)模块一的计划模块一“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理论”的教学计划,也是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实施与学生学业评价四个方面展开的。

各个教学模块的计划,同第一轮教学改革的总计划一样,也是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实施与学生学业评价四个方面展开的。

(一)模块一的计划

模块一“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理论”的教学计划,也是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实施与学生学业评价四个方面展开的。

教学目标:① 让学生深刻认识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特征、分类、影响因素,理解学前儿童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价值;② 帮助学生树立以幼儿为本的学前儿童游戏观,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游戏的定义、特征、三种角度的分类;游戏对学前儿童身体发展、认知发展、创造力发展、语言发展、情感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价值;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因素,包括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个体因素。

课堂教学实施: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按照教材顺序学习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理论。

学生学业评价:依据学生课堂表现和完成课后作业情况来评定。

(二)模块二的计划

模块二“幼儿园各类型游戏理论”的教学计划,也是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实施与学生学业评价四个方面展开的。

教学目标:① 让学生掌握幼儿园创造性游戏中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的内涵、特征、价值,以及作为教师应如何开展游戏指导;② 掌握幼儿园规则游戏中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即幼儿园五大领域游戏的内涵、分类、设计与组织;③ 根据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的理论知识,设计幼儿园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活动方案,实现从理论知识学习向实践能力培养转变;④ 要求学生在掌握各类型游戏特点与价值的基础上,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开展适宜的游戏;⑤ 利用规则游戏的理论知识设计规则游戏方案,并组织学前儿童开展游戏教育活动;⑥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学前儿童游戏理论知识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当前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现状,感受所学理论知识的实践意义,为模块三的实践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幼儿园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的内涵、特点、价值、指导以及各个年龄阶段学前儿童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的特点与指导;幼儿园五大领域游戏即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的内涵、分类、设计与组织。

课堂教学实施: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先学习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再学习幼儿园规则游戏。

学生学业评价:依据学生课堂表现和完成课后作业情况来评定。

(三)模块三的计划

模块三“幼儿园各类型游戏实践”的教学计划,也是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实施与学生学业评价四个方面展开的。

教学目标:① 在掌握有关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游戏材料准备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设计、布置幼儿园室内游戏环境、户外游戏环境,提供游戏活动相应的游戏材料;② 掌握幼儿园各类型游戏观察与指导的内容与方法,并能完成幼儿园游戏观察与指导的记录报告;③ 掌握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的理论知识,能够对幼儿园各类型游戏进行评价;④ 在掌握幼儿园规则游戏组织实施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模拟组织开展幼儿园规则游戏。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游戏材料的准备;幼儿园游戏的观察、组织实施、指导与评价;幼儿园规则游戏的模拟组织开展。

课堂教学实施: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教学法先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再进行相关实践。

学生学业评价:依据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来评定。

(四)模块四的计划

模块四“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实践探索”的教学计划,也是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实施与学生学业评价四个方面展开的。

教学目标:① 让学生掌握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的概念、特征、教育价值等基本理论;② 让学生掌握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的收集、整理、改编的原则与方法,并对改编后的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进行价值分析;③ 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分析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提高学生编写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案例的积极主动性。

教学内容: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的概念、特征、教育价值;收集、整理、改编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的原则与方法;贵州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案例的价值分析;贵州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与编写。

课堂教学实施: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先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再进行相关实践。

学生学业评价:依据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来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