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摘要】:正因为游戏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如此重要,全社会都高度重视以游戏作为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所以,学前儿童游戏这门课程一直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十分有必要通过该课程系统学习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与教育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201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指出:“游戏回归幼儿生活”成为我国幼儿园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与发展方向。2017年5月第六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游戏——点亮快乐童年”,又一次向全社会宣传游戏对儿童成长的意义。十几年来,我国在学前教育领域颁布的指导政策,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了游戏对幼儿成长的重要价值。

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主要表现为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好模仿,以形象思维为主,情绪不稳定、自控力不足等。而游戏具有趣味性、愉悦性、主动性、假象性、社会性、开放性、自由性等特征,恰好能满足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因此,游戏是最贴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最为学前儿童所喜爱,最能调动学前儿童积极性的活动,学前儿童就应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获得发展。

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明确指出:“幼儿以游戏为生命,多游戏,多快乐。游戏就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孩子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游戏对学前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游戏可以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游戏有利于学前儿童形成良好道德品格和个性,发展积极情感;游戏可促进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和亲社会行为的形成;游戏可提高学前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欣赏美与表现美的审美能力的发展。

正因为游戏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如此重要,全社会都高度重视以游戏作为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所以,学前儿童游戏这门课程一直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十分有必要通过该课程系统学习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与教育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