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战胜国民党军的“扫荡”与“清剿”,巩固和扩大解放区,各军区部队和从事地方工作的党政干部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渡过了最艰难的阶段,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这三类地区的地方武装和党组织为了坚持巩固和发展解放区,在1948年都积极地开展了对敌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刘邓首长转至中原后,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5月24日他给邓小平的复电《新解放区农村工作的策略问题》中又说:“新解放区农村工作的策略问题有全盘考虑之必要。”......
2023-08-21
国民党战略部署的失误——黄维兵团向徐州开进——中野二、六纵急行军超越黄维——淮海战役总前委建立——一纵蒙城阻击——毛泽东命令中野打黄维——血战南坪集——黄维决定向固镇转移——中野各纵大举出击——黄维兵团被合围于双堆集
国民党徐蚌会战的部署,从一开始就摆出一个被动的态势。根据蒋介石的指令,南京国防部于10月22日召开军事会议,顾祝同等根据情况判断,认为共军可能会进攻徐州,或进攻蚌埠进逼江淮。与会者坚持“守江必守淮”的战略方针,决定徐州“剿总”放弃陇海线上郑州、开封等大城市,集中重兵集团于徐州外围,对华东共军采取“攻势防御”。蒋介石批准了这个计划,并指定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统一指挥华中、徐州两个“剿总”的部队,调黄维兵团东进,配合徐州“剿总”的行动。从地图上看,国民党军在徐州方面是沿陇海铁路摆了个“一字长蛇阵”,他们的意图是依托坚固据点,可以及时调动,进可攻,退可守。
杜聿明、白崇禧对徐蚌会战的部署大为不满。杜聿明的感觉是:“自徐州到蚌埠间二百多公里的铁路两侧,摆了数十万大军,既弃置徐州既设永久工事而不守(徐州那样庞大纵深的据点工事,只留一两个军,几乎等于不守),又将各兵团摆于铁路两侧毫无既设阵地的一条长形地带,形成鼠头蛇尾、到处挨打的态势。据我了解,古今中外的战史中还找不到这样一种集中会战的战略先例。”(1)白崇禧也意识到国民党统帅部这个计划的危险性。他10月30日从汉口来南京开会,开始满口答应承担指挥职责。但他与李宗仁和桂系将领研究之后,第二天开会时突然改变态度,坚决不肯指挥徐州方面的行动。只同意将黄维兵团调给徐州配合作战。与会者对白崇禧的出尔反尔感到不解,猜测白崇禧是怕蒋介石作成圈套,准备在会战失败后委过于他。也有人认为是李宗仁、白崇禧合谋拆蒋介石的台,如果战败就逼蒋下野,由李宗仁取而代之。
11月8日,黄维兵团奉命向徐州进发。当时主力18军等部队刚从豫西扫荡回来,人马疲惫,来不及休整就匆匆上路。12兵团由河南驻马店、确山出动,集结之后按照指定路线经正阳、新蔡、阜阳、蒙城、宿县向徐州前进。这一带地区没有铁路和公路干线,而且河流纵横,要渡过南汝河、洪河、颍河、西淝河、涡河、北淝河、浍河等大小淮河支流。这样一个庞大的兵团,带着众多榴弹炮、战车、卡车和辎重,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行军,又要架桥渡过一道道河流,其艰难可想而知。当黄维兵团到达安徽蒙城时,已是11月18日了。(2)
对黄维兵团的东进,中央军委和中原野战军都非常警觉。11月13日,毛泽东致电中原局、刘邓陈的电报中,严令中野二纵、六纵“不分昼夜,不惜疲劳,兼程前进”,务必于15日前赶到黄维前头,阻止黄维向亳县、涡阳、永城前进,“不得误事”。要求豫皖苏分局书记宋任穷动员一切力量,破坏桥梁道路,迟滞黄维兵团的行动。(3)
此时,中野二、六纵正在日夜兼程地急行军。二纵走的路是最长的。从9月17日他们就从河南方城出发,先是牵制向豫西扫荡的黄维兵团,19日走到泌阳。黄维兵团向东后,二纵又于9月25日南下桐柏、江汉地区,10月16日发起应山战斗。尔后又回头向南,经大洪山配合江汉部队打下应城,破击平汉路。11月1日进入大别山,牵制张淦兵团。11月3日奉命兼程北上,返回豫皖苏,结束了长达3000里的行军,完成了牵制的任务。11月6日过淮河到息县集结,接到刘伯承司令员的命令,要二纵以急行军速度超越黄维,进至沙河以北项城县境内的鲁台集,二纵在来不及领取棉衣的情况下,便接受了东进的任务,再次上路。进入淮北地区后,天气突然转冷。部队极度疲劳,干部战士体力衰弱,生病的很多。他们穿着单衣,顶风冒雨行军,6旅有5个战士(原来就有病)竟然被冻死。13日,二纵到达鲁台集,豫皖苏军区为他们补充了12000套棉衣、24000双鞋,有些棉衣是军区干部战士从自己身上脱下来送给二纵的。(4)二纵穿上棉衣后,略事休整,15日出发,18日夜终于赶到蒙城以北小涧集、西阳集,协同一纵参加堵截黄维兵团的战斗。二纵长途行军受到中野首长的高度评价。中原局11月20日给军委的《两个月综合报告》中说:“二纵于戌(11月)初破击平汉路后,经过大别山北移。虽然部队无菜钱,尚未穿上棉衣,日行十几小时以上的急行军,实甚疲惫,但仍遵守时间,不误行动,沿途纪律很好,给大别山人民以极好的影响。”
淮海战役开始一周后,整个战局变得复杂起来。在徐州以东,粟裕指挥华野主力两面作战,一面逐步压缩碾庄包围圈,争取全歼黄百韬兵团;一边顽强阻击东进的邱清泉、李弥兵团,制止他们与黄百韬会合。在徐州以西以南,刘汝明兵团重占固镇,黄维兵团已到阜阳。中野一方面要配合华野阻击由蚌埠北上增援的李延年、刘汝明兵团,一方面要集中主力堵截黄维兵团与徐州“剿总”会合。任何一个方向搞不好,都会造成战局的恶化。毛泽东并未因黄维的到来而动摇战役决心,他在15日给刘邓陈粟谭的电报中指示华野、中野按照既定方针,先消灭黄百韬兵团,占领宿县。“总之,一切须待粟谭歼灭黄百韬,你们歼灭宿县之敌以后,依情况变化才能决定下一步作战方针。”
各路国民党军纷纷向徐州靠拢,摆出决战的架势。战斗之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数量巨大的弹药、粮食等后勤运输工作需要各解放区的合作统筹。这样,华野和中野的作战已经结合在一起,在兵力使用、指挥关系、相互配合上必须统一行动。11月16日,毛泽东以军委名义指示两大野战军:“中原华东两军必须准备在现地区作战三个月至五个月(包括休整时间在内),吃饭的人数连同俘虏在内将达八十万人左右,必须由你们会同华东局、苏北工委、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冀鲁豫区党委统筹解决。……望从这个观点出发,统筹一切。统筹的领导,由刘、陈、邓、粟、谭五同志组成一个总前委,可能时开五人会议讨论重要问题,经常由刘陈邓三人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5)
至此,淮海战役已经发展为空前规模的战略决战。国共双方都下了最大决心,投入最大的力量。总前委成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集中兵力先解决一个方向的敌人。战役形势相当严峻:黄百韬兵团虽然已被华野主力歼灭一半以上,但仍固守碾庄顽抗,粟裕等待补充弹药,才能发起新一轮攻击。原来设想以苏北兵团楔入邱、李兵团后方,切断敌军与徐州的联系,因敌军力量强大,苏北兵团难以完成任务。中野同时对付黄维等三个兵团,也感到力不从心。于是华野放弃了诱歼邱、李兵团的计划,集中兵力部署对黄百韬兵团的总攻。中野则对黄维、李延年采取顽强阻击,不让黄维与徐州国民党军会合。11月15日刘邓陈下达命令:“黄维今日可集结阜阳,判断其主力可能出蒙城、宿县。我令一纵由宿县以西向蒙城开进布防,16日可到。三纵于攻歼宿县之敌后即开蒙城,九纵用于固镇沿津浦线阻击可能北援之敌。”当天夜里,一纵向蒙城地区进发,依托涡河、北淝河部署防御。(6)
11月18日,黄维兵团进至蒙城。先头部队18军11师迅速控制了涡河南岸。这里地形平坦,大部队行动没有障碍。国民党军发现北岸有我军构筑的工事,即进入战斗状态。左纵队的10军18师侦察部队在涡阳县以南的西阳集与我军小部队遭遇,在袭击中夺取我军部分辎重。其中一辆车上载有解放区纸币数百万元,标明是送给中野野战军第六纵队的。黄维分析了情报,认为涡河北岸只有一个六纵,是从豫西赶过来的。他命令18军强渡涡河,驱散解放军,继续前进。(7)
当天,18军向中野一纵发起攻击。一纵只有两个旅的兵力(第20旅尚未赶到),依托涡河北岸顽强阻击。一纵原打算阻击三天,但是情况出乎意料。涡河河水不深,可以徒涉的地点很多,沿岸还有不少桥梁。我军很少打阵地防御战,在“五大主力”之一的18军(原整11师)面前表现出明显的弱点。18日黄昏,18军11师开始在蒙城以西强渡,被一纵8团击退。敌军转换地点,以一个营兵力在上游八里处二次强渡,占领北岸的黄家。杨勇命令2旅4团向黄家之敌反击,4团突入黄家,激战一夜未能解决战斗。因4团两个营伤亡极重,被迫于19日下午退出战斗。敌军另一部于19日拂晓在蒙城以东渡过涡河,占领车家、马家2旅5团的阵地。2旅出动两个连反击,没有奏效,改为扼守阵地,阻敌前进。19日黄昏后,2旅转移到板桥集的二线阵地。21日,黄维令14军85师以三个团的兵力向一纵板桥集阵地猛攻,并用重炮和火焰喷射器摧毁我军阵地。一纵发扬勇猛作风,以劣势武器顽强防御,阻击了整整一个白天。黄昏后,才向五沟集以北转移。
初次打阵地防御,一纵缺乏经验,付出很大代价。他们后来总结说:“对优势敌人防御,除预先构筑工事外,必须是梯阶纵深配备。由于发现敌有从蒙城以东迂回企图时,则于18日晚将1旅主力调往双涧集对岸。结果仍变成一线,使敌突破一点,既无纵深又无反击力量。敌突破黄家后,使我沿河北之全线失掉作用,被迫转移到第二线。”“漫长的河流,尤其是劣势对优势敌人与能徒涉的河流,要想根本不让其突过河是不可能的事。特别像18军(那样)有战斗力和携带渡河器材的敌人。在防御中,对河流依靠只能是有一定程度,防御配备上同样不能过宽。此次涡河北岸防御以不充实的2旅(不足2500战斗兵)担任30里正面防御,结果处处设防,处处薄弱。”(8)
黄维兵团虽然渡过涡河,但4天只前进了30公里。18军军长杨伯涛感到这次作战与以往不同。他认为:“过去解放军一贯采取避实击虚、侧击、不意袭击、变化多端的运动战方式,这次对我军北进则采取迎头堵击,利用河川障碍有利地形,设置整然的防御阵地,涡河以北俱发现解放军在构筑阵地,堡垒式的坚固掩体星罗棋布,这样规模为前所未有,似有大打硬仗之势,以主宰战场。”他向黄维建议:应迅速调整部署,站稳脚跟,以应付严重情况。黄维接受了他的意见,拟订了“核心机动”的作战计划。即“以蒙城为核心,构筑坚固工事,囤积弹药,把触角远远地伸出去,同解放军保持接触。把拳头抱起来,瞧准目标再打下去。”(9)他命令各部成掎角之势,互相策应,前进时占领前方有利地形,作为新的核心阵地,如此逐次跃进,稳扎稳打。这样12兵团抱成一团,10军在左,14军居右,18军和兵团部居中,85军殿后。兵团滚动前进,让你抓不住空隙,无法分割歼灭。当时吴绍周的85军还在后面,黄维命令各军在蒙城等几天,待85军靠拢后再前进。
毛泽东对战役形势的估计相当乐观,他在18日给刘陈邓的电报中说:“敌在防御时虽尚有相当战斗能力,但攻击精神差到极点。我军抓住敌人这个弱点,可以分离敌军各部,给以各个歼灭。”他指示中野“一纵在蒙城、宿县间作正面防御,以二、六纵组成突击集团打黄维后尾,只要能歼其二、三个师,就可停止其前进”。以九纵对付刘汝明,节节阻止他,不和他打硬仗,着重写信派人劝告刘汝明等反蒋起义。以三、四纵加华野一纵对付李延年。“应尽一切努力控制徐蚌路一段于我手中,务必隔断南北两敌,使之不能会合。”(10)
毛泽东的指示使刘邓陈感到为难,当年中野为了挺进大别山,在过黄泛区时舍弃了绝大部分重武器。在转战大别山的过程中,部队始终没有得到补充,兵员装备都不足,战斗力大受影响。现在要与拥有坦克、大炮的国民党军机动兵团打正规战、阵地战,是非常困难的。19日9时刘邓陈复电军委:“以我们现有六个纵队,单独对付两路大军困难颇多,如取正面防御,必须分散兵力,不能歼敌,且仍有一路透过增援徐州之危险。如采取机动作战,不受保障徐州作战之限制,则可逐个歼敌,但对粟陈张作战不无影响。如果实行钳制黄维,打李延年五个军,至少须五个纵队,但以一个至两个纵队防御黄维均无把握。”他们建议:只以中野九纵与李、刘兵团五个军周旋,集中五个纵队先歼黄维一两个军,再协同华野对付李延年。
此时,华野主力总攻碾庄的战斗已经进行到最关键时刻,部队打得相当艰苦。19日17时他们再次致电中央军委,决心先打黄维。毛泽东采纳了刘邓陈的建议,20日指示华野:“中野主力决定打黄维。对李延年兵团须由你们负完全责任,中野无法派兵。除你们已派出王张十一纵及十三纵外,应即速转移四、六、八、九诸纵之主力对付李延年。”
这时,碾庄战斗已接近尾声。粟裕、陈士榘、张震20日复电刘邓陈:“部队因连续行动,追击、攻击,确已相当疲劳,但士气仍高。”“我们完全同意刘邓陈指示,抽出四至五个纵队,必要时还可增加三个纵队,协助中野歼击黄维、李延年。”(11)他们从碾庄前线撤下六纵,令其急行军南下至安徽固镇以北的任桥,接替秦基伟的中野九纵阻击李延年兵团,使九纵可以西去参加对黄维的作战。
一纵在涡河的阻击虽然没有挡住黄维,却为中野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刘邓审时度势,决定在浍河阻截黄维兵团。中野后来的总结追述:“当时因敌进攻正面很宽,我一纵队防御纵深薄弱,且我军主力尚未赶到,更兼涡河、淝河间地区狭窄,不便大军作战。故我决定在淝河、浍河之间歼灭敌人。21日我主力全线转移至浍河北岸布阵,各纵队只以小部队接敌进行移动防御,以求消耗迟滞敌人,创造战机。”(12)一纵在五沟集、二纵在白沙集、三纵在孙疃集、四纵在南坪集、六纵在曹市镇、九纵在蕲县集,各纵赶挖工事,纵深配备,严阵以待。(13)
黄维在蒙城没呆两天,蒋介石因碾庄形势紧急,严令黄维兵团迅速东进。夺取宿县。黄维不敢怠慢,他不待85军赶到,就命令10、14、18军行动。22日,黄维兵团先头部队到达浍河南岸。侦察部队报告在前方的东坪、南坪集至孙疃集一线发现共军主力的阻击阵地。其配备:一部分据守突出浍河南岸的南坪集,其他部队都沿浍河北岸占领阵地。黄维指示18军占领南坪集,强渡浍河,打通前往宿县的道路。18军军长杨伯涛以118师为主攻,11师为助攻,配备快速纵队的20辆战车、105榴弹炮营、重迫击炮营的强大火力支援。23日拂晓开始攻击。
118师对南坪集的进攻采取炮兵、坦克与步兵协同作战,据四纵战后的总结记载:国民党军先以猛烈的炮火进行火力侦察,然后以4辆坦克掩护步兵搜索营接近我军阵地,判明情况后,才开始正面进攻。“攻击前以坦克由正面及两侧接近我阵地,发现我阵地之薄弱部分后,即引导步兵前进。坦克进至我阵地前百米以内,对目标明显的阵地(大部为我机枪阵地)行依次逐个摧毁射击。步兵接近后坦克即转至我侧后封锁交通,拦阻我出击部队,并由侧后向我前沿阵地射击。但发现我爆炸物、燃烧物或伪装阵地,则不敢前进,而行迂回运动。遇我浅窄单线之交通壕,即将积土推至壕内超越而过。但对我较复杂宽深之交通壕,则一般不敢轻易突入,只作火力摧毁。”“其步兵攻击精神极差,与坦克协同不好。往往经过坦克几次接引,才敢前进。前进时队形密集,行动迟缓;坦克掩护进入我阵地后,又多人猬集一处,发展极慢。遇我反冲锋,只以火力射击,不敢肉搏。先头部队携有火焰喷射器,随同步兵冲锋。亦因攻击精神不旺盛,未能发挥此种兵器之效能,不如防御时使用得当。”
四纵11旅守南坪集,依照陈赓司令员的指示,不是采取单线防御,而是根据地形,选择要点,形成周围百米的三角形阵地。三角阵地以机枪为骨干,各阵地之间以交通壕相连,在前沿形成浓密的交叉火力网。阵地前数十米设置燃烧爆炸物(地雷、炸药包等)。当敌军突破我军阵地时,立即组织短促有力的反冲锋,歼灭突入之敌,夺回阵地。“如31团2营固守南坪集杨庄阵地时,我阵地几乎完全遭敌火力摧毁,坦克已迂回到侧后隔断了后方联系。敌倾全力突入村中,切断了我5连与11连之间联系。我以四个排出击将敌击溃,俘副连长以下19人,恢复了阵地,给敌以重大杀伤。”(14)
23日一天,中野四纵在南坪集顽强阻击18军,战斗进行得残酷激烈。18军军长杨伯涛亲自指挥20辆坦克,分数波向四纵阵地冲击,国民党军的榴弹炮也把南坪集打成一片火海。中野四纵在陈赓司令员指挥下坚守阵地,11旅在缺乏重武器的不利条件下,与敌军展开近战。坦克突破正面阵地,就出动小部队迂回敌军两侧,打退步兵进攻。用炸药包、集束手榴弹打坦克,或点燃预先堆好的柴草,迫使坦克退回。18军两次攻击失败后,下午发起第三次攻击。重点突破杨庄阵地。敌军在猛烈炮火准备后,将杨庄11旅31团正面阵地突破。我两侧部队实施三次反冲锋,均未奏效。敌军乘势向我纵深扩张。在危急关头,31团团长梁中玉亲自率领预备队2连,指挥两侧部队冲向敌人,展开肉搏战。负伤的31团营连干部均坚持战斗,带头冲锋。我军的顽强压垮了敌军的士气,我军经过逐屋争夺,终于将敌击退,恢复了杨庄阵地。
18军118师攻到黄昏,两个团遭受重创,仍然无法突破南坪集。黄昏前杨伯涛命令11师在侧面的李庄强渡浍河。四纵11旅正面防线长达20里,仅有两个团兵力。当时集中兵力以五个营守南坪集,两侧比较薄弱。李庄只有一个排,所以被11师突破。但当时天色已暗,国民党军怕我军夜战,又放弃李庄,退回对岸,夜晚,杨伯涛命令工兵架桥,实行偷渡。国民党军悄悄过河,迅速展开占领滩头阵地,却发现我军早已撤走,不知去向了。
原来,中原野战军首长改变部署,为黄维设置了一个大口袋,等他钻进来。23日夜里刘邓陈致电华野粟陈张:“今日敌18军从上午9时到黄昏,在坦克20余辆掩护下,向我南坪集阵地猛攻竟日。我虽伤亡较大,但未放弃一个阵地。另敌一个多团于午后到南坪集以东10里处突过浍河。我决心放弃南坪集,再缩到南坪集十余里处布置一个囊形阵地,吸引18军过河展开,而以四、九纵吸住该敌,并利用浍河割断其与南岸三个军之联系。同时于明夜以一、二、三、六纵及王张纵向浍河南岸之敌出击,求得先割歼其两三个师。”电报指出:“歼击黄维之时机甚好。因李延年、刘汝明仍迟迟不进,因此我们意见除王张十一纵外,请粟陈张再以两三个纵队对李、刘防御,至少以四个纵队参入歼黄维作战。只要黄维全部或大部被歼,较之歼灭李、刘更属有利。”(15)
这时,华野主力刚刚结束碾庄战斗,全歼黄百韬兵团。阻击邱清泉、李弥兵团的战斗仍在进行中。部队经过连续十几天的战斗,非常疲劳。23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中原、华东两个野战军领导人,祝贺华野歼灭黄百韬兵团的伟大胜利。同时告诫他们:徐州方面敌军尚有50个师的兵力,“这个敌人是可以消灭的。但是,必须准备给予全战役三个月至五个月时间,必须准备以几个作战阶段(你们已经完成了第一个作战阶段)去取得全战役的胜利,必须准备全军部队及民夫一百三十万人左右三个月至五个月的粮食、草料、弹药,十万至二十万伤员的医治。”“在战术方面,必须不是依靠急袭,而是依靠充分的侦察和技术准备(近迫左右、步炮协同等)去取得成功。”“只要你们注意了和完成了这些条件,你们就有可能取得这一具有全国意义的伟大战役的胜利。”毛泽东在电报中最后说:“望华野、中野全军,在刘、陈、邓、粟、谭五人总前委(邓为书记)统一领导之下,争取新的大胜利。”
毛泽东的指示显示了与国民党军队决战到底的决心。也使华野指挥员放弃了打一仗歇一歇的思想,不停顿地消灭敌人。为了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从准备伤亡十万到准备付出二十万人伤亡的代价。中原野战军在战役第一阶段成功地攻克宿县,阻截黄维,配合了华野歼灭黄百韬兵团的作战,现在,中央军委要求不停顿地向国民党军发起新的攻势,彻底消灭黄维兵团。24日,军委复电刘陈邓并告粟陈张:“(一)完全同意先打黄维;(二)望粟陈张遵刘陈邓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三)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相机处置,不要请示。”(16)军委赋予总前委指挥全权,避免因电报往来贻误战机,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胜利创造了重要条件。
华野认真执行军委和总前委的指示。粟陈张马上调整部署,25日派六纵控制了宿县,并在固镇西北的湖沟集一带构筑阻击阵地。二纵、十三纵在攻克灵璧后迅速南下,在固镇以北的津浦线两侧布防,阻止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北上增援。原来配合华野作战的中野十一纵已调往西线加入围歼黄维的作战,华野又调出七纵、十一纵行军至宿县西南支援中野,并以十纵为预备队。徐东战场的华野部队未经休整,带着一身的硝烟泥土又投入了新的战斗。
11月24日,黄维兵团的第18军渡过浍河,继续向宿县方向攻击前进,逐渐进入中野预设的袋形阵地。这天,18军派出的便衣侦察人员报告:宿县公路上发现共军大部队运动。11师的先头部队在浍河以北的公路两侧遭到共军阻击,并发现共军的大纵深阵地。10军报告发现共军大部队由西向东直捣他们的侧后,有形成包围的态势。85军军长吴绍周刚刚到达黄维的兵团部,也告急说蒙城被共军占领,兵团的后路已被切断。黄维意识到情况严重,当天晚上召集各军军长开会。介绍了情况后,黄维说:“兵团的任务是打到宿县,与徐州杜聿明会合。现在的情况,我们应该怎样打法,才能完成任务?”杨伯涛说:“兵团所处境地,形势非常严重!共军大军云集,布置了天罗地网,有意识地放弃涡河、浍河。现在我们已经陷入圈套,但还没有到四面被围的绝境,还有相当的主动权。如果按照国防部和刘峙的瞎指挥,不加灵活变通地闯下去,那就是死路一条。”他建议趁东南方还没有发现情况,兵团立即向固镇西南靠拢。南坪集到固镇只有80里,急行军一夜就可赶到。到固镇与李延年兵团会合,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黄维初任兵团司令,不请示国防部就自己改变行军方向,是要负重大责任的。他迟迟下不了决心。到后半夜,才下达向固镇转移的命令。
杨伯涛接到黄维的命令一看,上面说要14军由南坪集东南到浍河南岸,85军到南坪集,掩护10军和18军转移。10军和18军与共军脱离接触,10军沿浍河南岸向固镇前进,18军由双堆集向固镇西北的湖沟集前进,兵团部随18军行动。他感到这个命令对迅速甩掉共军转移战场的目的背道而驰。两个战斗力差的军上去掩护两个战斗力强的军撤退,完全是浪费时间的瞎折腾。10军和18军完全有能力自己撤下来,14军和85军原地不动,同样可以稳妥地掩护兵团转移。杨伯涛虽然不满,还是按照黄维的命令将浍河北岸的部队迅速撤回南坪集,集合好队伍准备向双堆集进发。25日早晨他到兵团部请黄维下命令开始行动,黄维神态万分焦急地说:“要等我的命令才能开始行动。”杨伯涛吃惊地问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了决心,黄维说:“兵团转移的命令,叫一个参谋给吴绍周送去,但是这个参谋和所乘的吉普车都失踪了。正派人寻找,等一等再说。”杨伯涛认为这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重要的是部队赶快行动,赶快离开,不要等着挨打。但是黄维在这紧要关头,既不进也不退,就在南坪集干等。整个兵团部队荷枪列队等待,心急如焚。(17)
就在黄维召集会议的24日夜晚,中原野战军根据刘邓陈的指示,从各个方向开始了包围12兵团的行动。在黄维兵团西边,中野一纵由五沟集、二纵由白沙集、三纵由孙疃集、六纵由曹市镇向东攻击,迂回至黄维兵团背后的双堆集。浍河北岸的中野四纵、九纵和豫皖苏独立旅对后撤的敌军进行追击,进攻南坪集。位于蕲县集的中野十一纵由东向西攻击。华野南下参战的各纵队则兼程前进,集结于蕲县集、桃园集地区,切断敌军向固镇的去路。25日凌晨,中野二纵在向双堆集以西行军中,俘获一名敌军官和几个卫兵,缴获吉普车一辆。原来这是黄维派往85军传达命令的参谋,在乘车去110师传达命令途中被我俘获。我军缴获了黄维向固镇方向转移的命令,全面了解了敌军动向,各纵队加快行动步伐,向黄维兵团扑过去。(18)
黄维在南坪集干等了一个白天,不见参谋的音信。到25日16时才命令各部开始行动。18军实行有掩护的撤退,先以炮火猛轰南坪集,然后逐次撤退。行军到双堆集,已是日暮黄昏。本来可以夜间继续行军,甩掉我军,但是兵团的战车和上百辆卡车行动不便。这一带没有像样的公路,战车和卡车都是在田野中行驶,白天还可以横冲直撞,到夜间水沟洼地都成了障碍,动弹不得。于是黄维决定在双堆集宿营。没想到这一住下来,就再也跑不掉了。
黄维的撤退部署被事实证明是自乱阵脚。14军本来可以直接向双堆集转移,却奉命去浍河南岸接替10军阵地,掩护10军撤退。27日14军接管10军阵地后,布防尚未完成,中野各纵队就以排山倒海之势冲杀过来。一、二、三、六、十一纵自东、南、西三个方向,向黄维兵团实施钳形合围。四、九纵在坚守阵地同时实施出击,将敌军向南压缩。据四纵战史记载:“25日,本纵队乘敌南退之际,即跟踪追击。但由于敌在撤退中预先采取了有组织的掩护措施,致我军于26日始渡过浍河在南坪集及以东之线展开。27日,本纵队发现敌以密集队形向东南移动,当即根据战役指挥首长对敌实施突击的指示,以10、11、22三个旅及第九纵队一部由南坪集至东坪集之线向敌侧背猛烈突击。此时,敌14军担任左翼,该敌在我突然打击下,措手不及,仓皇败退。我连续攻占王庄、丁庄、罗庄等十余个村庄,将敌14军之部署完全打乱。并歼其指挥所,生俘其军长熊绶春、参谋长梁岱(熊、梁二敌被俘后,又在战斗混乱之际乘机逃跑)。但因本纵队对情况判断错误,当发现敌军密集移动时,误以为敌全线溃退,因而使各旅突击过猛,部队拥挤,陷于混战,无法统一指挥。尔后又因受敌纵深炮火及坦克的拦截和反击,致造成很大伤亡。然而本纵队这一突击行动毕竟是适时的、适机的,它有力的打击了敌军的突围企图及其士气。”
27日的这场混战杀得双方都失去了控制。原14军参谋长梁岱回忆:“兵团命令以未接战的第14军、85军分别在浍河南岸南坪集附近占领阵地,掩护正在激战中的第10和18军脱离战场。这一来,所有四个军,谁的头上都着了火。要脱的未能脱,要走的不能走,几乎全兵团都与解放军胶着在一起了。14军本来是可以先走的,但此时却奉令担任掩护,仓促布防,阵地未稳,解放军已涌入,先我一步渡过浍河南岸,抄袭了14军右翼。当时我在浍河南岸前线指挥所,看见解放军由后面包抄过来,前线部队不支,纷纷向后溃退,顿时乱作一团。本来14军是掩护第10军和18军后撤的,这时被解放军打得七零八落,反而要依靠他们来掩护和收容了。我在这次混战中,被解放军俘虏了。”(19)
杨伯涛回忆:“第十四军以行军队形仓促应战,被解放军冲得七零八落,纷纷向南溃逃,一点战斗力都没有发挥出来,就一败涂地,这是黄维指挥失误的后果。这时第十军到双堆集东北,各师的队伍在各个村庄集合陆续出发,该军之一一四师位置首当其冲。溃兵急不择路径直向这个师冲来,追击的解放军衔尾而至。师长夏建勣见情况混乱,即命令部队就地抵抗。经过敌我不分的一场混战,该师一个团被解放军截断,团长朱达失踪,只零星逃回一些官兵。该师的直属队几乎全部为解放军所俘,损失重大。军长覃道善看到态势不利,即令十八师、七十五师各派部队掩护收容。全军正面承受北面解放军的攻击。第十四军失去掌握,得第十军挡住解放军的锋芒,进行收容,重整态势,结果算是在第十军东南占领了几个村庄,战力损失泰半。”(20)
我军在追击中也发生了混乱。四纵的总结说:“当时对整个情况判断,误认为敌已全线溃退,认为一、二日即可解决战斗,敌已丧失战斗力等,故作毫无顾忌之追击。”在追击过程中,“各级干部不能掌握部队,形成建制紊乱,无一定攻击目标,到处乱撞乱碰。如沈庄三纵9旅攻击受挫,11旅、10旅、22旅均相继攻击受挫。又与友邻部队挤在窄小地区内,形成大乱战局面,并不断发生误会。通讯联络中断,上下情况不明。部队19时出击,直至24时始和我前指通话。前后整日无联系无指挥,纵队找不见旅,旅找不见团,团找不见营,各自为战,互不相关。因急进混乱,使后续部队及重火器失去联络,重火器亦因飞机轰炸不能前进。先头部队亦未赋予必要的重火器,遇敌有工事与有组织的抵抗,即无法克服,造成重大伤亡。如27日大出击,各旅山炮均未带上,迫击炮亦大部留在后面使用不上。战斗发展到最后,前方已无成建制的整团。只有一个连或一个营在单独作战,混乱不堪。11旅王副旅长带一个先头团出击,最后只带一个连作战。故当张围子敌以坦克5辆反扑时,与敌搏斗之营(32团2营、31团1营一部)而以孤军奋战无援,而伤亡将尽(32团3营仅余17人,其余营长以下均伤亡),整个战斗受挫。”(21)
经过11月25—27日的连续战斗,中原野战军将黄维兵团压缩在双堆集东西15里、南北4、5里的狭小地区,形成了合围。然而,以后进行的歼灭黄维兵团的战斗,竟然是那样的艰难。面对武器装备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中原野战军与其展开了比意志、比战术、比智慧的激烈战斗。
(1) 杜聿明:《淮海战役始末》,载《淮海战役亲历记——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中国文史出版社1983年版,第10页。
(2) 黄维:《第十二兵团被歼纪要》,载《淮海战役亲历记——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中国文史出版社1983年版,第486页。
(3)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06~207页。
(4) 《二纵队淮海战役政治工作报告》,1949年1月。
(5)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30~231页。
(6) 中野司令部:《淮海战役阵中日记》。
(7) 《杨伯涛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第162页。
(8) 《一纵歼灭黄维兵团初步总结》,1949年1月。
(9) 《杨伯涛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第163页。
(10)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39~240页。
(11) 《淮海战役》第1册,《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8年版。
(12) 中野司令部:《双堆集歼灭战初步总结》,1949年9月1日。
(13) 中野司令部:《淮海战役阵中日记》。
(14) 四纵司令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作战总结》,1949年1月。
(15) 《淮海战役》第1册,《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8年版。
(16)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69页。
(17) 《杨伯涛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第168~169页。
(18) 《陈再道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第245页。
(19) 梁岱:《第14军被歼记》。
(20) 《杨伯涛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第170页。
(21) 四纵司令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作战总结》,1949年1月。
为战胜国民党军的“扫荡”与“清剿”,巩固和扩大解放区,各军区部队和从事地方工作的党政干部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渡过了最艰难的阶段,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这三类地区的地方武装和党组织为了坚持巩固和发展解放区,在1948年都积极地开展了对敌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刘邓首长转至中原后,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5月24日他给邓小平的复电《新解放区农村工作的策略问题》中又说:“新解放区农村工作的策略问题有全盘考虑之必要。”......
2023-08-21
中路突击集团一、六、九纵直扑新安镇、阿湖的黄百韬兵团,四、八纵经邳县向西南进军,目标是占领运河铁路桥。并建议放弃海州,将第3绥靖区部队和44军西调。刘峙批准了这个计划,5日,黄百韬回到新安镇,布置第7兵团的四个军向运河西岸的碾庄地区转移。所以蒋介石授予他勋章,在重新组建被歼灭的第7兵团时,任命黄百韬为兵团司令。王洪九盘踞郯城,为黄百韬兵团充当前哨。......
2023-08-18
会议经过热烈讨论,打襄樊的意图取得了一致。命令以陈赓指挥二纵、四纵为西兵团,第一步奔歼老河口、谷城之敌,其主力适时控制汉水西岸,伺机直趋襄樊。刘邓领会毛的意图,决定暂停襄樊战役,集中主力配合华野的作战。6月22日,粟裕率华野主力开始第二阶段作战,在睢县、杞县围歼区寿年兵团。7月3日,粟裕主力又包围了黄百韬的25师。......
2023-08-21
9月初放弃鲁西南的单县、成武、鱼台、东明、曹县等地。据统计,到10月底,晋冀鲁豫解放区主动放弃的地区,冀鲁豫有17个县,晋南、豫北地区有8个县,共25个县,约为战前解放区领地的1/3。战争开始后,他们以各种名义组织自卫团、保安队,利用亲戚和社会关系,拉起武装,瓦解民兵,举行暴动。国民党军所过之处,一时乌云翻滚,笼罩着白色恐怖气氛。结果被村干部发现,及时制止了这起叛变。......
2023-08-21
中共中央已经指定刘伯承任南京市市长、军管会主任,他不顾疲劳,立即与邓小平展开工作。5月23日,上海解放前夕,毛泽东就提出了继续进军的规划。“二野亦应准备于两个月后以主力或以全军向西进军,经营川、黔、康。”进军西南主要依靠陈锡联的第三兵团和杨勇的第五兵团。8月3日,野战军下达了三、五兵团向湖南境内作第一步进军的规划。8月初,二野在南京召集军以上干部会......
2023-08-21
晋冀鲁豫中央局峰峰会议——四面出击扩大解放区——马歇尔来华——国共双方停战——“和平民主新阶段”到来——解放区掀起生产热潮——巩固新区——中共中央“二一”指示——释放马法五——刘伯承舌战中央社记者——邓小平谈新形势下斗争策略——谈判桌上的斗争——批评和平享乐倾向平汉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被迫停止了沿平汉路北上的行动,晋冀鲁豫解放区暂时解除了战争威胁,出现了一段安定和平的局面。......
2023-08-21
各部队向预定地点开进,准备在3月26日夜间发起攻击。到12日,一纵、十一纵转至太康、柘城以北,二纵和华野十纵转至驻马店以西,三纵到舞阳,进行补给,调整部署。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刘邓于4月20日下达宛西战役命令:“决定以陈赓统一指挥四纵主力五个旅,二纵、十纵全部与桐柏军区主力进行宛西作战,捕歼邓县、镇平、内乡、淅川与西峡口等地之敌,并打南阳、襄樊、老河口各地之援敌。”......
2023-08-21
27日邓小平政委以中原局名义起草了《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的指示,30日以刘邓名义上报军委。指示详细具体地交代了进入大别山后的任务、策略和应注意的问题。企图围困扫荡大别山,乘我军立足未稳予以消灭或将我军挤走。大别山地区是原红四方面军的根据地。......
2023-08-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