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决战:中原西南解放战争,翻过山顶的关键时期

决战:中原西南解放战争,翻过山顶的关键时期

【摘要】:蒋介石洋洋得意,召开象征独裁统治的“国民大会”,逼迫共产党代表团离开南京。11月4日延安《解放日报》社论《论战局》中又指出:今后几个月将是解放区由战略守势转为战略反攻的关键时期,“犹如爬山到了过山顶的时候”。这是最难熬的一段,要团结一致努力奋斗,翻过当前的山顶,争取反攻的到来。10月29日,毛泽东询问刘邓对战争趋势的看法。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刘邓于11月4日在濮县白衣阁的一所学校里,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

毛泽东对战局的分析和预见——白衣阁会议刘伯承谈战术——滑县战役主动出击——牵制王敬久集团配合山东作战——大踏步进退的巨金鱼战役——兵分两路转战豫皖边——血战郑庄砦——晋冀鲁豫野战军由防御转为进攻

1946年6—11月,是国民党军向解放区大举进攻的时期。国民党军依靠武器装备和人数的绝对优势,侵占了解放区大片土地。这是解放区最艰难的时刻,当时李先念部中原突围刚刚脱险,晋察冀解放区重要城市张家口、承德失守,东北国民党军大举进攻南满,加上山东菏泽、两淮、苏中等地相继失守,我方丢失了105座中小城市。蒋介石洋洋得意,召开象征独裁统治的“国民大会”,逼迫共产党代表团离开南京。

在常人看来,共产党处于明显的劣势,似乎很快就要被国民党消灭了。但是毛泽东表现了卓越的远见,从不利中看到了有利因素。国民党军虽然攻城略地,但战线越来越长,机动兵力越来越少。我军不争一城一地得失,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四个月中已经歼灭国民党军32个旅。如果我军能保持这样的歼敌速度,过不了多久,形势就会朝着有利于我方转化。10月1日毛泽东起草的《三个月总结》中,号召全党坚定战胜蒋介石的信心,总结了自7月全面内战爆发以来我军歼敌的成绩和经验,分析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和危机,提出了军队今后的作战任务。《三个月总结》强调:“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任务,是再歼灭敌军约二十五个旅。这个任务完成了,即可能停止蒋军的进攻,并可能部分地收复失地。可以预计,在歼灭第二个二十五个旅这一任务完成的时候,我军必能夺取战略上的主动,由防御转入进攻。”“过去三个月内,我们损失淮阴、菏泽、承德、集宁等几十个中小城市。其中多数是不可避免地要放弃和应当主动地暂时放弃的;一部分是仗打得不好被迫放弃的。不管怎样,只要今后仗打得好,失地即可收复。……各地应检讨过去作战经验,吸取教训,避免重犯错误。”(1)毛泽东坚信:“不管中外反动派如何猖獗(这种猖獗是历史必然性,毫不足奇),我们是能够战胜他们的。各地领导同志,应当向党内一部分同志,即对于国内国际有利形势认识不足、因而对斗争前途怀抱悲观情绪的人们,作充分的解释。必须明白,敌人还有力量,我们自己也还有弱点,斗争的性质依然是长期的,残酷的。但是我们一定能够胜利。此项认识和信心,必须在全党巩固地建立起来。”(2)“今后数月是一个重要而困难的时期,必须实行全党紧张的动员和精心计划的作战,从根本上改变军事形势。各地必须依照上述各项方针坚决实施,力争军事形势的根本转变。”(3)11月4日延安《解放日报》社论《论战局》中又指出:今后几个月将是解放区由战略守势转为战略反攻的关键时期,“犹如爬山到了过山顶的时候”。这是最难熬的一段,要团结一致努力奋斗,翻过当前的山顶,争取反攻的到来。

10月29日,毛泽东询问刘邓对战争趋势的看法。11月1日刘邓复电说:他们当面的国民党军刘汝明、孙震、王敬久三个集团,刘、孙经我们打击,已经没有多少机动力量,敌人真正的机动部队只有王敬久集团的5军和11师。后面的王仲廉集团可能前来增援,“如果我们能消灭川军两个旅,王仲廉两个旅,王敬久两个旅,就可打开局面,收复大部失地。三四个月实现此计划是有可能的,届时当可向南发展。现在最怕的是敌人不出来,完全据守据点,使我一点一点地攻夺,费力大,费时多,只要他出来,我们是有信心的。”刘邓表示,他们将积极补充部队兵员和弹药,在敌占区开展游击战争,再打几个胜仗,争取战局的好转。

看了刘邓的报告,毛泽东考虑:陇海线国民党军主力是邱清泉的5军和胡琏的整11师,目前有调往鲁南的迹象。徐州绥靖公署指挥的国民党军现在力量强大,陈毅粟裕的部队处境困难。11月3日毛泽东指示刘邓:“下一步你们究打敌何部,可依那时情况再决定。总以拖住邱胡不使加入鲁南为原则。”“薛岳所属李默庵(苏中)、李延年(苏北)、冯治安(鲁南)、王敬久(鲁西)、王耀武(胶济)及直属各部共达八十个旅,为全国第一个强敌。而我苏中、苏北现处困难中。如邱胡加入鲁南,切断陇海,则苏中、苏北难于支持,极为不利。此种情况望加注意。”(4)

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刘邓于11月4日在濮县白衣阁的一所学校里,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邓小平讲话后,刘伯承作关于军事问题的报告。他说:“刚才邓政委报告过了,中央指示我们,应特别在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期间,显示人民的力量,打几个大胜仗,我们和大家一起来接受这个任务。”

刘伯承指出:我们要研究打胜仗的办法,首先要研究敌人的特点。敌军是“战略取攻势,战术取守势”,装备好。另外,“国民党已决心于最近(十月二十日以后的五十天内)将黄河合龙,使黄水归故。它们所以这样,除了蓄意用水淹我解放区军民外,在军事上企图把我们的主力赶过黄河以北,然后它把黄河南岸的渡口、要点控制起来,把黄河作为一条天然的外壕。这不是一件小事,是蒋介石国防部的战略,也是美国国防部的战略,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刘伯承说:“毛主席又指示我们,争取胜利的正确方针,应该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辅以游击战,运动战和游击战这两套办法,是在任何时候都需要的。”他认为前段游击战争的工作做得很不够,“不能和人民结合在一起,人民不相信我们,游击战争就不能发展。记得以前有个姓孟的同志在一个地方坚持游击战争,人民称之为‘高粱王’,意谓他在高粱起的时候来了,高粱收割的时候他走了,人民无依靠,因此观望不前,不敢和我们在一起。后来孟同志知道了这情形,就告诉人民说,即使是高粱收割了我也不走。于是人民觉得有了依靠,敢于起来和我们一起进行斗争了,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强调:“我们不是一个简单的战士,而是武装的组织者。我们的游击战争开展了,敌人就不能抓丁和掠夺,只好困守在几个孤立的据点里。果能如此,则我们即可控制广大的乡村,以至于收复一部或大部城镇。”

关于运动战,刘伯承说:“我们的军队应当大踏步地进退,才能出敌不意,消灭敌人。毛主席的人民的军事学,是以无胜有,以少胜多,以劣势胜优势,因而就更需要机动。机动是趋胜避败的行动。”在战术上,“敌人炮兵强,火力强,我们是步兵强,善于准确投掷手榴弹,敢于和敌人白刃格斗。所以敌人力求昼战,我们则宜于夜战、近战。夜战就能避敌之长”。

在战斗中,要善于以钳形攻势迂回包围敌人,集中力量突破一点,并迅速向纵深发展。“我们不少的同志,在作战中互相等待,观望不前,不去主动地打开突破口,有的打开了,又不迅速向敌之纵深发展,致失战机,这是错误的。此外,顾虑侧背,也是我们同志的一个毛病。张凤集战斗如果说是敌人本阵地之前有战斗警戒部队,从正面突入不多,那我们就应该从敌之侧背打进去,猛虎掏心。”刘伯承还讲了战场的侦察与保密、通信联络和各部队的配合问题。白衣阁会议是经验总结会,也是执行新的作战任务的动员会。(5)

这时,国民党军刘汝明集团5个旅驻东明、菏泽地区,孙震集团5个旅在浚县、滑县、封丘地区,王敬久集团在鄄城、郓城,王仲廉集团北调到安阳。从后来缴获的蒋介石命令中,得知蒋介石企图以王敬久部由菏泽、郓城、鄄城、濮阳、清丰至大名,王仲廉部从林县、安阳、临漳至大名,然后与邢台孙连仲部会合,再南下攻邯郸,打通平汉路。刘伯承评论国民党军的计划是“绕弯路而不直取邯郸,真所谓煞费苦心;此乃企图出我不意,诱我上当。”(6)虽然我方事先不知道敌军的计划,但刘邓决定主动出击。根据敌军布防情况,先打驻滑县境内的整41师104旅、整47师125旅。11月12日,刘邓下达滑县战役命令:“我军决抑留与阻击王敬久与刘汝明集团,而集中力量进击孙震集团,先摧毁邵耳砦、上官村地域之旅部,吸引其旅来援,或压迫其旅逃走,以便消灭其一两个旅,然后相机向西或向西南、东南扩张战果。”

11月15日夜,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向南秘密开进,18日在敌军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突入其防御纵深80余里,19日拂晓向上官村、邵耳砦、朱楼等地发起猛攻。盘踞邵耳砦的是整47师125旅直属队和一个营,2400多人。邵耳砦工事比较坚固,有宽阔的外壕、鹿砦和寨墙。我三纵主力和二纵8旅在民兵向导带领下,乘着黑夜包围邵耳砦。敌人没想到我军会一下插到纵深来,都在睡觉。23时,我军接近外壕,连续爆破,将鹿砦炸开七个缺口,敌军才被惊醒,仓皇还击。二纵26团突破鹿砦后,天已大亮,难于登城。到午后16时,8旅发起攻击,三个团从不同方向奋勇攻城,到22时,突入砦内。敌军没有纵深工事,无法进行巷战。我军突破城墙后,很快打到敌军旅部门口,24时结束战斗。(7)上官村、朱楼等地战斗也进展顺利,朱楼的敌河北保安12纵队何冠三部被七纵完全解决。留固集的敌军在突围时被我军消灭在野外。

21日夜我军乘胜攻击老岸镇和黄庄。22时二纵5旅向黄庄发起攻击,集中兵力突破敌军一点。三个团在200米宽的正面展开12个连,每个连突击队分为爆破、投弹、梯子和预备四组,动作连贯勇猛,一队不行再上一队。敌军虽然有外壕、鹿砦和两丈高的寨墙,在我军攻击下很快溃散。经两小时激战,干脆利落地将一个团部和两营敌军解决。当夜三纵、七纵继续攻击老岸镇,因该据点工事坚固,外壕水深,敌军收缩到寨墙内以猛烈火力封锁我军。到半夜时仅突破一个口子。这时王仲廉部从西面、邱清泉部从东面赶来增援,距我仅有半日路程。为避免陷入被动,刘邓下令撤出战斗,部队返回观城解放区,滑县战役结束。

滑县战役历时四天五夜,我军歼灭敌104旅全部、125旅大部和保安队等地方武装,俘104旅旅长杨显明以下8000余人,毙伤3000余人。缴获山炮5门、迫击炮30余门和枪支弹药。这次出击打乱了国民党军北进打通平汉路的部署,刘伯承于11月21日对记者说:“我们的打法也怪。我们不理会那些伸出来的手,我们从他们的手边擦过,穿过他们的小据点,一下子抱住他的腰,猛虎掏心,打他的根。朱楼、邵耳砦、上官村一下子解决掉,消灭了他们的旅部和总队部。”(8)刘伯承说的这个“怪”字,就是刘邓于11月23日向军委报告滑县战役经过的电报中解释的“当时,我们是撇开敌人前卫警戒和第一线据点不管,从三敌人接合部进入其纵深配备,分解割裂,先击其首脑部。”以“出敌不意开始钳击的强攻”,打碎敌军指挥机关,使敌军瓦解溃散。电报强调:“此次作战纯系向占领永久筑城的坚固据点之敌进行强攻,对我军今后作战提供了许多新的经验教训。”因敌军“逐步筑堡前进,以后由运动战走向攻堡的作战逐渐加多。”

滑县战役抑留了王敬久集团,阻挡了其北上的行动。为了加强对山东方向的进攻,徐州绥靖公署将王敬久集团的整11师调往苏北,将留守湖南的5军第200师调来冀鲁豫前线。郑州绥靖公署仍执行打通平汉路的计划,11月28日集结王仲廉集团主力并孙震、刘汝明一部共9个旅由滑县北上,30日占领濮阳。安阳伪军孙殿英部向临漳、大名进犯,配合行动。鉴于苏北、山东局势严重,毛泽东希望刘邓能乘胜再打几仗,以减轻陈毅、粟裕的压力。刘邓在西边胜利越大,就有可能牵制5军、整11师调往苏北,帮助陈粟在鲁南、苏北的作战。

12月10日,粟裕就苏北、山东的严重局势向中央陈述了自己的意见。希望山东、华中两支野战军尽快会合,共同作战。同时,请冀鲁豫在不影响其本身基本作战情形下,以适当力量加于徐州方面,使徐州之敌无法全力对付华中。刘邓的考虑是:山东是供给晋冀鲁豫野战军弹药的主要来源,如果鲁南失守,将严重影响刘邓作战。同时,黄河即将归故,在敌人放水之前,应该在南岸开辟战场,为以后的作战创造有利条件。刘邓考虑,滑县战役后部队情绪高涨,兵员得到补充,有老根据地作后援,决心等待时机,诱敌深入,先打王敬久集团,争取歼灭敌5军的一两个师。12月4日刘邓报告军委:“我们原拟南下郓、巨指向陇海,调动敌人,且在黄河北泛之前在南岸先下一颗棋。现郓城敌人开巨野,而5军正东向濮县。故正设法拟由濮阳北上敌人之东侧,给予打击,粉碎其北上企图。”8日毛泽东复电,同意其部署,要刘邓“放手打击南面之敌”。

12月14日,刘邓集结四个纵队主力于观城地区,等待敌5军进入南乐时歼灭其一个师。然而5军行动谨慎,各部以密集队形稳步推进。刘邓找不到作战机会,16日报告军委:“我们深感华中形势还不可乐观,若华中不利,则将影响山东及冀鲁豫甚大。依冀鲁豫当前形势,我们尚无多大困难,如能找一机会消灭5军一两个师,则战局可获较大开展,且可对华中、山东作有力配合。最近5军由濮阳北进,因地形不好,到处是水交织着,未能打上;拟于南乐歼敌,而该军又暂停北进,而5军在驻止的情况下,则不宜于攻他。现在我军兵员较多,士气亦好,有利于对5军作战,如以之消耗于次要敌人,实属可惜。故我们除以一个旅协同军区攻占聊城外,主力仍在现地待机,同时正加强其他方面侦察,以便于打不上5军作新的机动。”

刘邓指出:“过去五个月作战,虽使我已开始获得主动,但应防止盲目乐观,松懈自己。因为我们除个别地区(如吕梁)外,并未真正打开局面。就几个战争区来说,敌人都集中兵力进攻一点的力量。我们觉得今后作战地方,战略机动必须集中最大兵力,先打开一个战线,才能更好的转变局面,获取真正的主动,扩张战果。”

这时,陈粟主力在宿北战役中取得两支野战军会合以来的第一个胜利。12月18日毛泽东指示刘邓:“如果你们西面之敌不好打,似以南下寻歼八十八师,恢复嘉、巨、金、鱼、成、单各地,调动邱清泉东进而歼灭之较为有利。”(9)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刘邓率野战军主力开始了威胁徐州陇海路、配合苏北作战的巨金鱼战役。

12月20日,刘邓下达巨金鱼战役基本命令:以七纵(欠一个旅)与冀南军区武装在战役开始前攻击聊城,准备国民党军向黄河故道放水后保持我军的后方通路。以三纵攻击巨野、嘉祥,以六纵和七纵的20旅攻成武,以二纵和冀南军区部队在濮县、观城、南乐、大名一线牵制王敬久集团。原来准备调往东北的一纵正在返回,刘邓命令一纵赶往广平地区,牵制王仲廉部。为了防备国民党军向北进攻,邯郸地区进行了广泛的动员,群众坚壁清野,做好暂时放弃邯郸,进行游击战争的准备。

12月22日,七纵开始攻击聊城。聊城守敌是伪军王金祥部3000余人,他们凭借城高沟深和优势火力,顽强抵抗。七纵火炮很少,攻击力不强,几天没有得手。这时,国民党已在花园口向黄河下游故道放水,企图将刘邓主力隔在黄河北岸。刘邓等得着急,27日电告军委:“因七纵攻聊城(黄河归故后,必保此联络)至今未克,不能南下,故暂放弃对济宁之攻击,在巨野、嘉祥、成武、鱼台诸城得手后,再看情况决定。”

三纵、六纵和七纵20旅于26日自观城、朝城出动,越过黄河故道,大步前进200余里,于30日夜突然向巨野、金乡、鱼台发起进攻。陈锡联指挥三纵主攻巨野。巨野城墙厚实,并有外壕、铁丝网、鹿砦几层工事,守城的是伪军张岚峰部和保安队、还乡团4000余人。陈锡联、曾绍山带领8旅、9旅干部29日晚走了20多里路,仔细勘察了地形,确定了各部攻击任务。30日夜发起攻击,8旅24团顺利攻占西关,23团攻击南关受到敌军交叉火力的阻拦,天亮时进攻受阻。9旅25团也攻克东关,夺取外围后做好了攻城准备。

31日夜三纵总攻巨野。攻击西门的24团把山炮拉到阵地前沿,实施抵近射击,摧毁了正面敌军主要据点。连续爆破之后,突击班仅用12分钟就登上城墙,24团迅速攻进城内。9旅25团也用山炮抵近射击,将东门旁的城墙轰开一个缺口,突击队扛着梯子越过水壕,也突入城内。在我军夹击下,敌军丧失斗志,1947年1月1日凌晨投降,巨野解放。三纵攻克巨野后,嘉祥守敌张岚峰部弃城东逃,三纵7旅乘势占领嘉祥。经过几天苦战,聊城之敌终于顶不住了,28日弃城东逃,济南王耀武派来增援的第12军111师已经到达聊城以东10里处,差一步没赶上,只得与王金祥一起撤退。七纵终于占领聊城。晋冀鲁豫野战军在连克三城的胜利中,迎来了1947年的元旦。(10)

随后,三纵、六纵转向金乡进攻。守备金乡的是国民党整88师的新21旅。1月2日拂晓,我军与金乡城西李家楼的国民党军激战,这是新21旅的一个营。在我军猛烈攻击下,敌军伤亡惨重。为了保存实力,他们迅速把外围部队收缩到金乡城内,固守待援。4日夜里,三纵、六纵开始攻打金乡县城。每夜都有激烈战斗。新21旅尚有两个团的兵力,加上保安队等不下5000人。他们凭借坚固的城墙和充足的弹药,顽强抗拒我军进攻。从4日到8日,金乡城西南角、西门、西北角及北门曾数次被我军突破,敌人组织优势兵力实行反冲击,又堵住了突破口。徐州方向不断向金乡城内空投弹药,使21旅保持强大的火力。而我军炮火、炸药的缺乏削弱了攻击力,战斗打成僵持。(11)7日,敌整88师师长方先觉率其62旅和刚从台湾调来的第70师140旅由鱼台来援。整68师师长刘汝珍和张岚峰部也分别由菏泽、定陶来援。刘邓果断决定,结束金乡攻坚,改为打援。集中三纵、六纵主力和冀鲁豫军区部队,先在鱼台打方先觉,再向西打刘汝珍。命令七纵赶到张凤集地区,切断刘汝珍等回窜成武、定陶的后路。

8日下起了大雪,三纵从16时出发,南下捕捉方先觉部的62旅。21时,三纵7旅到达鱼台城北宋家洼一带,发现附近崔庄、杨庄、高庄都有敌人。当时估计每个村不过一个营的敌人,8旅旅长马忠全以两个团打杨庄,一个团打崔庄。23时发起攻击。进攻崔庄的22团在行动时被敌发觉,敌军以密集火力封锁我军前进道路。22团三次攻击受挫,遂就地构筑工事,与敌军相持。进攻杨庄的23团2营和24团1营打得十分勇猛。突击队跑步迅速接近村边,通过鹿砦搭梯上房。第一梯队被敌人从房顶上推下来,第二梯队又冲上去。23团突入杨庄,占领了七个院落。

方先觉部的国民党军具有相当强的战斗力。他们是日式装备,多数是三年以上的老兵,战术熟练。在组织反冲锋时,他们善于集中兵力突破一点,以两翼的火力压住我方,正面冲锋的敌军端着机枪扫射,并不断投掷手榴弹,其近战能力不次于胡琏的11师。我8旅的后续部队被敌人切断,进入村子的部队被敌军包围,七个院子只剩下三个。双方展开激烈搏斗,23团机枪手王振海被敌人包围在一个院子里,仍然不断射击,杀伤敌人。敌人无法靠近,纵火烧房,王振海光荣牺牲。到9日中午,在杨庄内坚持的干部战士不足百人,还有不少伤员。23团副团长张庆和把大家组织起来,重新划分战斗任务,伤员能打枪的也要负责守住墙角。弹药打光了,就从敌人的死尸上找。并组织了刺刀班,对付敌人的冲锋。张庆和带领的战士们一连打退敌军七次冲锋,坚守住了院子。马忠全旅长见形势严峻,决定不等天黑,乘着大雪阴天敌军炮火无法发挥的机会,对杨庄、崔庄发起总攻。16时,8旅以两个团的兵力向杨庄猛攻,村里坚持的同志里应外合配合作战。国民党军终于顶不住,放弃崔庄、杨庄向鱼台县城逃窜,被8旅全部歼灭在野外。马忠全回忆:“杨庄之战是一场典型的攻坚拉锯战,我几次攻上去,几次被敌人压下来,先后打退敌人七次反扑,打出了人民军队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8旅的总结报告说:“这次战斗证明敌人技术再好,但离开工事即毫无战斗力。这个敌人射击、投弹技术不能说不优良,战术动作也勇猛熟练,突围时的火力组织也很好,但在野外无所凭借,遭我猛击即失去战斗力。”(12)

与此同时,六纵在胡家海子、红庙一带歼灭敌第70师140旅旅部和一个团。从7日夜到9日黄昏,三纵、六纵冒着大雪,发扬吃苦耐劳、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歼灭88师两个团、70师近两个团,毙伤2000余人,俘虏敌旅长谢懋全以下7000人。天气恶劣,徐州的飞机无法出动增援,在鱼台城里的方先觉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部队被消灭。

1月10日,张岚峰率领伪军三个团由定陶进至田集,刘汝珍率68、55师的三个团由菏泽进至南鲁集。刘邓果断决定,以三纵、六纵先打张岚峰部,然后协同七纵消灭刘汝珍部,命令后方的一纵、二纵由阳谷向鄄城的红船口地区急进,准备歼灭来援的敌75师。12日中午,三纵在急行军中在金乡以西30里的孟庄等地与张岚峰部遭遇。当晚三纵即与六纵向敌军发起攻击。张岚峰部在抗战时期就是我军的老对手,张本人是反复无常,以保存实力为目的。抗战胜利后进攻解放区要他打头阵,巨金鱼战役前他与我党秘密联系,请求打仗时放他一马,让他的部队撤退。这次我军不客气了,围上去一阵猛攻,张岚峰部本来就没有斗志,一触即溃。13日他们突围向成武逃窜,被我军歼灭在野外。张岚峰本人则被我五分区游击队活捉,这个危害鲁西南多年的大汉奸终于受到应有的惩处。

此时,敌75师突然改变方向,由汲县乘火车东援。一纵、二纵打不上75师,顺势南下追击刘汝珍的三个团。刘汝珍见势不妙,14日在飞机掩护下向西突围。一纵、二纵、七纵不顾疲劳,奋勇追击,将敌军包围于定陶以西的西台集。刘汝珍、米文和率百余人乘汽车先逃入定陶,我军经两日战斗,将敌三个团(欠一个营)全部消灭。三纵消灭张岚峰部后,乘胜包围成武县城。守成武的不是国民党正规军,城防也不坚固。三纵7旅和9旅各出两个团,16日黄昏开始四面攻城。敌军惊慌失措,企图从西门突围,被我军火力严密封锁。仅用6小时就结束战斗,俘虏伪县长以下1200余人。至此,巨金鱼战役胜利结束。

巨金鱼战役历时16天,晋冀鲁豫野战军大踏步向敌占区纵深挺进,转战600余里,在连续机动作战中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三个半旅,加上伪军和保安队共计16000余人,毙伤5500余人。缴获步枪7371支,轻重机枪755挺及大批弹药和军用物资。收复县城9座,迫使已占领濮阳、大名的国民党军回撤,又一次粉碎了国民党军打通平汉路的企图,也支援了华东野战军的鲁南作战。

1月30日刘邓给军委的报告,总结了巨金鱼战役的经验。关于此次战役的目的,刘邓说:“在宽大机动中大量歼灭敌人,乃能坚持主动权。我军在黄河北岸欲歼王敬久集团未果,形成僵持。而蒋介石正欲以黄河放水隔我于北岸。故我毅然以三、六两纵及七纵一个旅南下,收复巨野、嘉祥、城武,进而收复鲁西南,求得主动,转变战略态势。”“不管敌人如何攻陷濮阳、范县、观城、大名、南乐,威胁我后方,佯渡黄河逼我回顾,终不能不转用其主力于陇海线,转成被动。”

刘邓指出:“攻敌所必救,消灭其救者;攻敌所必退,消灭其退者,是求得打运动战歼灭敌人的好办法。金乡、鱼台之蒋军嫡系方先觉部,他一被打,呼救之声特别急而有效,因而整八十八师之主力,甚至台湾新到徐州之没有作战经验的整七十师一四〇旅及张岚峰,刘汝珍等部也赶来增援,但都先后被我各个歼灭。”

战役中不足的是“由于兵员不够充足,及弹药供应量之不足(我火力太弱未能攻下金乡),曾影响到连续作战与战斗解决。战斗进至不够迅速与彻底。这是大军大踏步机动作战的极大苦事,当设法补救之”。(13)

与巨金鱼战役同时,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峄县、枣庄进行鲁南战役,消灭马励武部和快速纵队。1月19日毛泽东指示刘邓:“路北局面业已打开,形势极好。为着歼敌大批有生力量,壮大地方兵团,创造战场,孤立敌人主力,以利最后歼击之目的,利用王敬久、王仲廉、孙震三部均在黄河以北及张岚峰被我俘虏机会,请考虑休整数天后,大举向路南行动一次,以四五星期时间,攻占豫东、淮北大批可能攻克之城镇,收复大批失地。四五星期以后王敬久部必被迫南调,那时依情况好打则就地打王部,不好打,转回路北,继续找弱点打。”(14)

这时的形势是:徐州绥靖公署集中32个师准备重点进攻鲁南,目标是夺取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黄河已经放水,原来连成一片的鲁西南解放区即将被隔断。我军只占领了南岸的巨野、嘉祥、成武三县,还有十余个县城尚未收复。需要再占几座县城,刘邓主力才有回旋余地。张岚峰被俘后,同意将其柘城、鹿邑的部队拉出来接受改造。刘邓考虑:目前寻找敌5军作战没有机会,鲁西南与豫东还有开辟战场的余地,应遵照军委指示,南下到豫皖边收复原解放区城镇,配合华东我军作战。刘邓决定:以一、二、三纵为路北作战集团,由刘伯承司令员指挥,夺取定陶、单县、曹县等地区;以六、七纵为路南作战集团,由邓小平政委指挥,利用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相结合,解放柘城等地区,创造机动战场。1月24日各部开始行动。

24日,二纵攻克定陶,歼灭守敌68师一个营和保安队约1200人。26日一纵、三纵分别攻克曹县、单县。邓小平政委指挥六纵、七纵越过陇海路进入豫皖苏边区,29日包围柘城,政治谈判没有结果,当天下午开始攻城。30日全歼张岚峰守城部队,占领柘城。2月1日七纵攻克鹿邑,六纵又占领皖北重镇亳州。2日王敬久命令驻商丘的整75师16旅驰援亳州,在亳州以北5里的丁大庄与我军遭遇。经一天激战,敌军在飞机掩护下突围。我军指战员不顾飞机扫射,奋勇追击,将16旅大部消灭。

晋冀鲁豫野战军出击陇海路南北,使国民党方面大为震惊。徐州方面命令王敬久将进攻南乐、大名的5军和整85师调回,增援陇海路。2月4日,王敬久的部队已集结在商丘、民权,准备东调徐州。军委指示刘邓:拉住王敬久集团,配合华野鲁南作战。刘伯承命令一、二纵南下,协同三纵在民权、砀山间机动,破袭商丘段铁路。这时,三纵与敌5军45师突然遭遇。据刘伯承2月6日给军委的报告说:“当我三纵攻灭刘口、丁镇集之保安部队及大破击民权、商丘段铁路时,敌45师即与我右翼部队突然遭遇。因我分遣正面过宽,不易急调合围,敌即在飞机掩护下由孔集转到铁路以南之观音堂,复于4日撤至商丘外围筑城地带。故未抓住大打,仅毙伤其百余,俘其百余,打毁铁甲车三列。”

2月7日毛泽东指示:路南部队休息数日,然后与路北主力靠拢。“用围城打援方法吸引商、砀之敌各个歼灭之。”当天刘邓回复军委:“我们决以五个纵队向西机动,先以一部攻民权等据点,吸引顾(祝同)敌东援而击灭之。”战役拟于10日开始。

这时,路北的一、二、三纵集结在民权以北的旧考城、王桥、赵庄一带,路南的六、七纵进至民权以南的龙塘,对民权的85师形成合围态势。10日深夜,刘伯承和李达参谋长来到赵庄的二纵司令部。刘伯承对二纵司令员陈再道说:5军已经过了商丘,我们是追不上了。现在要用“攻敌所必救”的战法,把5军拉回来。我们决心集中五个纵队打整85师,你们二纵的任务是打郑庄砦的85师师部。要打得猛、打得快,只要5军回援,我们就后撤。接着,李达参谋长又交代了当面敌情和各纵的具体任务,命令11日24时打响。(15)

二纵在黄河故道的沙地行军40里,11日午夜前包围了郑庄砦,按规定时间发起攻击。4旅越过封锁沟冲到北门墙边,没想到因为梯子太短,连续两次攀登都没成功。后改为爆破北门,遭到敌军严密火力封锁,部队未能进入。6旅16团两个营在团长宋东旭指挥下突入郑庄砦,占领了十余间房屋和一个炮楼,与敌军展开巷战。这时,一起行动的三纵攻击朱庄砦,被敌军阻拦在旧黄河堤外,无法前进。一纵当夜攻占长马口,因二梯队没有及时赶到,敌军来援,于黎明时撤出战斗。六纵走了一夜,在丁庄集、小郑庄、段庄都扑了空,没抓住敌人。七纵行动也无效果。鉴于敌5军已从砀山回头西援,我军牵制5军的目的已经达到,刘伯承命令各纵12日早晨撤出战斗。当二纵6旅通知各团撤退时,16团的电话线被炸断,派人去传达命令,才知道16团已进入郑庄砦,被敌军包围,出不来了。这一带地形是平坦的黄河故道沙滩,白天行动很容易遭敌机轰炸,6旅旅长王天祥只得带两个团先撤,部队走得很慢,希望16团能跟上来。

但是16团没有接到撤退命令,而是继续向村内敌85师师部攻击。一度占领85师榴弹炮营阵地,使敌人非常恐慌。12日天亮后,85师集中优势兵力和火炮向16团猛攻,并使用燃烧弹烧毁我军据守的房屋。到下午16团弹药耗尽,200余人向郑庄砦外突围,结果宋东旭团长和大多数干部战士英勇牺牲,突围生还者仅40余人。(16)

2月13日,陈再道等到野战军司令部向刘邓首长汇报郑庄砦战斗经过,对16团的损失表示非常难过。刘邓认为:16团虽然损失,但给敌85师震撼极大。这次主要是通讯联络没搞好,要认真总结教训。其实刘邓也是十分痛心的。16团是二纵的主力团,善于攻坚,作风勇猛顽强,这是晋冀鲁豫野战军开始自卫防御阶段作战以来遭受的最大损失。当天,刘邓致电军委汇报:“敌吴绍周85师全部附炮兵三个营,72师两个旅及49旅在兰封、民权、小坝车站之线,我集结五个纵队主力于11日戌时发起进攻。几处均未奏效,只有二纵16团主力突入吴绍周师部之郑庄砦时天已明,其他部队又被迫撤回。该团战至12日未时,所据房屋毁于炮火,已伤亡800,其余200人突围,仅40人出来。计损失七个步兵连、两个重机枪连、一个迫击炮连,团长、政委均牺牲。此次损失实为空前,至为痛心(除该团两营损失外,伤亡1500人)。”

关于形势和部队行动,刘邓报告:“从最近几次作战看来,我各部从去年12月下旬到现在连续作战五十天,只有二纵休息了四天,其余一天没有休息。加以部队伙食太坏,战士体力大为削弱,疲惫不堪。加之部队补充解放区农民很少,俘虏成分占连队2/3到3/4,进攻战斗胜利没有问题,一遇防御或撤退,就有些不下火线的。现1500人以上的团不到十个,而因连续作战未得训练,困难更多。所以最近部队刀锋已钝,如不短期休整,势难再战。连续作战,军火供应已感极缺,每次战斗火力压不倒敌人,全靠人拼,伤亡太大。故决心休息十五天,请军委核示。”

次日毛泽东复电,同意刘邓的意见。这时,国民党方面已开始向黄河故道放水,水头已到山东东阿县境内。此时正是枯水季节,河水较浅,河道中仍有一块块沙滩露出水面,还不足以将刘邓主力隔断在南岸。在解放区政府和群众配合下,用高粱杆捆扎、铺设成浮桥。2月22日到23日,刘邓主力在郓城西北、范县西南的仲固堆北渡黄河,回到冀鲁豫解放区休整。就在刘邓主力北撤途中,传来了华东野战军莱芜大捷,全歼李仙洲集团5万人的消息。

自1946年11月至1947年2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冀鲁豫战场大踏步机动作战,连续实施了滑县、巨金鱼和豫皖边战役,收复县城25座,主动放弃24座,共歼灭敌军八个旅和地方杂牌武装44000余人。既粉碎了敌军占领邯郸、打通平汉路的计划,又拖住了王敬久集团,有力配合和华东野战军的作战。在国民党军密集平推,稳扎稳打的时候,我军没有与敌军硬顶,而是集中主力,敌进我进,争取了战略的主动权。虽然晋冀鲁豫野战军兵力和装备有限,还不具备大规模歼敌的条件,因协同不好蒙受了一些损失,但刘邓敢于指挥部队向敌人纵深实施远距离突击,以其机动灵活的作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国民党统帅部感到兵力有限,对解放区实施全面进攻力不从心,从而改变策略,对陕北、山东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形势相对稳定,对刘邓来说,他们已经翻过了“山顶”,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开始从战略防御转入反攻了。

(1)(2)(3)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06~1207、1209、1209~1210页。

(4)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3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46页。

(5) 《在县白衣阁团以上干部会上关于军事问题的报告》,载《刘伯承军事文选》,战士出版社1982年版,第405~412页。

(6) 刘伯承1946年11月25日对新华社记者的谈话。

(7) 《二纵8旅邵耳砦战斗报告》。

(8)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战史》第2卷,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版,第92页。

(9)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3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83页。

(10) 陈锡联:《回忆巨(野)金(乡)鱼(台)战役》,载《解放战争战略防御回忆史料》,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第361~362页。

(11) 《巨金鱼战役敌情资料》。

(12) 《晋冀鲁豫军区三纵8旅鲁西南鱼北崔杨高庄战斗报告》。

(13) 《巨金鱼战役的经过和经验》,载《刘伯承军事文选》,战士出版社1982年版,第424~426页。

(14)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3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28页。

(15) 《陈再道回忆录》(下),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第85页。

(1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史》,1958年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