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面临的复杂挑战,超过过往500 年大国兴衰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大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放眼全球,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学习大国”,是应对这一“大变局”的最好提示。中国在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主要有3 个:一是如何保持国家主体性与民族认同感的延续与稳定。三是如何贡献中国智慧。......
2023-08-21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重大判断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和战略性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担当,对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在当前复杂变化的时代具有举旗定向的重要意义。作为大战略判断,这里的“百年”在本质上是一个大历史概念,是指一个相对较长且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时期。这里的“世界”,不只是传统意义的国际关系,而是指视野更为宏大、内涵更为丰富的人类社会。所谓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指在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时期深刻影响人类历史发展方向和进程的世界大发展、大变化、大调整、大转折、大进步。研究大变局,应该有全局的战略高度和宽广的历史视野。
(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体现了认识世界大势的一种全球维度的大历史视野
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不确定性显著增多的背景下,要清醒把脉人类历史发展方向和世界发展大势,更需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和大胸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我们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冷静观察,善于从中长期把脉人类历史发展大势,善于发现世界演进规律,善于从林林总总的表象中把握整体、全局和本质,也需要把中国自身发展置于国际体系变迁大势之中,善于认识中国的历史方位和世界作用,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保持战略定力,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赢得战略主动。
(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百年大发展的历史性交汇是当今世界历史进程中最富意义的重要方面
观察中国与世界关系,既要有“由外向内”的视角,看到世界大变局对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要有“内外并举”的视角,看到中国自身发展本身就是推动世界秩序变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从根本上决定中国外部环境的最重要因素。过去70 年来,经过长时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积极努力,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中国综合国力发展之快、世界影响之大百年未有,中国的世界贡献、大国责任的快速增长百年未有,中国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全面自信百年未有。自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大发展的历史性交汇,是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背景。
(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本质在于世界秩序的历史演进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议题是世界秩序的演进方向和发展趋势。当前,世界历史演进趋向包括5 个“百年之变”。一是全球化进程百年之变。世界范围的商品大流通、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技术大发展、人员大流动、信息大传播不断深入发展,深刻影响着当今世界的发展模式、交往模式、思维模式和治理模式。二是世界经济格局百年之变。随着一大批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延续几个世纪的“大西洋时代”已经演变为大西洋和太平洋“两洋”并举并重的新时代。三是国际权力格局百年之变。伴随世界经济重心的逐步多元,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的态势更加明显,多极化进程继续稳步向前推进,特别是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在实现政治独立开始全面追求发展和复兴,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在逐步提高。四是全球治理体系及治理规则百年之变。随着全球治理主体和议题更加多元,以及全球治理规则和理念加速演变,长期以来以发达国家“治人”发展中国家“治于人”的全球治理格局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向。五是人类文明及交往模式百年之变。一大批新兴国家开始成为知识、技术、信息的生产源和传播源,在方兴未艾的新技术、新产业革命中不断崭露头角,同时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完善和一些转轨国家在制度上的不断探索,世界范围的思想、观念、制度、模式也呈现出日益多元的格局。
(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战略机遇期呈现许多新变化新特点
在当下急剧变动的时代,中国发展战略机遇期既有历史延续性,其内涵和条件也在发生新变化,体现出若干新特征。战略机遇期的内生性和可塑性显著增强,中国自身国力的增长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显著变化本身就是决定中国战略机遇期的最重要的因素,战略机遇期由此实现了由客观形成向主动塑造的重大转变。回首过往,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能力维护好自身的核心利益,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能力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能力为世界作出重大贡献。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的不断增长,中国主动塑造战略机遇期的能力显著提高了。正是着眼国际秩序变化的大趋势以及新时代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深刻转变,中央因此作出重大判断,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也要看到,新时代中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环境和条件也在发生显著变化,中国面临的战略竞争有所加剧、战略风险有所增多、战略压力也有所增大,这些多重因素的内外叠加和相互影响极大增加了中国维护和延长战略机遇期的成本。
(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时代背景
着眼世界中长期发展趋向,世界性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的基本态势不会根本改变,各国各地区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基本态势不会根本改变,人类社会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强烈愿望不会根本改变,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的基本态势自然也不会根本改变。但同时,在世界大发展大变化大调整的背景下,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思潮明显抬头,逆全球化态势明显上升,大国竞争明显回归。在当今世界充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愿景,就是旨在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人类社会破解世界难题、携手共创美好未来提供了中国方案,增添了中国智慧,贡献了中国力量。
(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根本动力在于科技革命的突破性进展和制度的伟大创新
近代以来,人类历史相继经历了三次大的技术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相继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由此带来了世界经济的飞跃性发展以及国际权力格局的重塑。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太空技术、生物技术、量子科技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全面酝酿,由此推动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巨大发展,带来了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显著变化。与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相伴随的是,人类社会在思想和制度层面的创新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从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每一次社会制度创新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人的更大程度解放。当前时代,各个国家纷纷以科技发展和制度创新为依托,以重塑国际规则为手段,推动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秩序不断演变和调整,世界范围的利益、权力和观念格局都在发生富有历史意义的大变化。
(八)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中国外交要“随势”“顺势”,也要积极“谋势”和“塑势”
在全球层面,继续高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继续深化与各国互利合作之时不断彰显中国外交的道义精神。在大国关系层面,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是在中美关系显著复杂的背景下保持战略自信、维护战略底线、捍卫自身利益,同时争取维护中美关系斗而不破的大局,尽力避免中美矛盾的继续升级和扩散,特别是要尽力避免出现中美全面冷战或局部热战,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延长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亚太和周边地区,当前亚太地区秩序的走向尚不明朗,各大国的战略竞争将会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胶着状态,我们应抓住这一契机,善于下好“先手棋”,秉持和践行“亲诚惠容”理念,继续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利益和情感交融,增加对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不断推进地区多边合作机制,不断提升中国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程之中,我们要不断拓展战略远见、保持战略定力、强调战略运筹,为人类社会贡献更多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在国际秩序的发展完善中彰显中国的责任和道义,在大变局时代把握好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有关爱国教育读本:大学生形势教育的文章
中国崛起面临的复杂挑战,超过过往500 年大国兴衰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大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放眼全球,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学习大国”,是应对这一“大变局”的最好提示。中国在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主要有3 个:一是如何保持国家主体性与民族认同感的延续与稳定。三是如何贡献中国智慧。......
2023-08-21
扫一扫 学一学2018 年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重大论断,即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中国目前面对着颇大的贫富差距,全面消除贫困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前所未有过的“奇迹般”任务。与此同时,金融风险也不容忽视,中国是否能够持续保持从冷战结束以来“从未发生过金融危机的大国”纪录,是一种相当严重的考验。......
2023-08-21
2006年,MySpace被新闻集团以5.6亿美元收购,美国的社交网络进入快速发展期。被认为是SNS概念最早的社交网络ChinaRen校友录。4)快速成长阶段:2007~2008年校内网正式面向高中和白领开通,51.com等社交网络成立,实名制开始出现。私密性也是社交网络真实性的保障。......
2023-12-07
唯有如此,孩子才能与父母、长辈建立良好的关系,并懂得如何回报。豆豆刚刚三岁半,暑假过后,她开始读幼儿园小班。这是豆豆第一次离开家,进入一个集体环境之中。和其他孩子一样,豆豆在初入幼儿园的一周时间里,几乎每天都会哭得撕心裂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三到六岁期间处于性格的“潮湿的水泥期”。所谓潮湿的水泥期,就是指孩子在三到六岁之间会形成人生百分之九十的性格。......
2023-11-19
贰 为什么说韩愈是承前启后的儒学大师自从西学东渐以来,不少近代学者都学贯中西。韩愈主要的成就在诗文与思想。陈寅恪将韩愈视为承前启后的一代名儒。总之,在韩愈看来,市面上的种种言论都是在误导大众,故而他将振兴儒学视为天降大任。韩愈在佛教狂潮面前,表现出了一种大无畏精神。有趣的是,陈寅恪认为“安史之乱”及其后的藩镇割据是引发“古文运动”的起因。而韩愈恰恰是这个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2024-01-23
清太祖努尔哈赤共有后妃14位,最宠爱的有二位。孝慈皇后死后,努尔哈赤便将幼小而聪明的阿巴亥立为大妃,独占众妃之首。然而,1626年努尔哈赤死,大妃在本人并不愿意的情况下,被迫殉葬。许多人认为大妃殉葬的原因是出于努尔哈赤的遗嘱,因为此前大妃的一些作为,引起了努尔哈赤的强烈反感。众福晋在努尔哈赤和大妃的率领下,出席庆贺大典,前来参加活动的还有诸贝勒和众官员。......
2023-12-06
高共享度是新媒体的另一特点,集中体现在网络媒体方面。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扩大了信息传播范围,而且实现了跨越时空的信息覆盖。新媒体同时创造了在同一平台上的多种传播方式。......
2023-12-07
新媒体这种互动的特性具有实现公民直接参与政治的可能性。新媒体自由主义的属性,促进了政治传播中政治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网络自由主义作为民众冲击传统权力系统的动力促进了政治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在以网络媒体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的自由主义的状况下,各种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复制、传送、共享,这就构成了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政治传播体系,这个体系容纳了各种各样的价值观,造成了整个社会政治价值体系的多元化。......
2023-12-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