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气候变化带来的中国粮食生产不确定性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气候变化带来的中国粮食生产不确定性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摘要】:虽然气候变化使部分地区(如东北)的粮食生产得到了发展和提高,但气候变化及其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会对农业生产产生更大的不利影响,增加了我国粮食生产的不确定性。全国每年因旱灾损失粮食1400万吨,占同期全国粮食产量的4.7%。

虽然气候变化使部分地区(如东北)的粮食生产得到了发展和提高,但气候变化及其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会对农业生产产生更大的不利影响,增加了我国粮食生产的不确定性。据统计,我国每年由于农业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6%。[1]其中干旱和洪涝灾害影响最大。

据1950—2001年的旱灾资料,我国年均受旱面积2000多万公顷,其中成灾930万公顷。全国每年因旱灾损失粮食1400万吨,占同期全国粮食产量的4.7%。[2]而且总的看,受旱面积和旱灾损失呈增加的趋势,尤其是80年代以后上升的趋势非常明显。从受旱面积和成灾面积看,20世纪50年代农业年平均受旱面积和成灾面积分别是1160万公顷和370.3公顷,90年代后增加到2733.2万公顷和1416万公顷,见表4-1。

表4-1 不同年代受旱面积及成灾面积统计(单位:万公顷)

从旱灾损失来看,20世纪50年代年平均损失粮食数量及其占粮食总产的比例分别是435万吨和2.54%;到90年代,这两个指标分别为2702万吨和5.76%。见表4-2。[3]

表4-2 不同年代年均因旱损失粮食统计

2001-2003年,我国连续3年遭遇旱灾,受灾面积8562万公顷,成灾面积5147万公顷,绝收1197万公顷,损失粮食近1.17亿吨,直接经济损失1526亿元。[4]2007年,我国东北及其他部分地区发生大旱,近4000万公顷农作物受灾,绝收近350万公顷,损失粮食3700多万吨。[5]2009年入夏以后,我国北方遭遇旱灾。截至2009年8月27日统计,全国农作物受旱面积为1.45亿亩,超过多年同期均值300万亩,其中重旱6107万亩,干枯2975万亩。[6]1998年,由于受到世界性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我国东北、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三大粮食主产区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2100多公顷,成灾面积1300多万公顷,绝收300多万公顷。[7]我国的干旱灾害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北方的黄淮海平原、河套平原和南方的江南丘陵、西南云贵高原。受气候变化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热量不足的状况有所改善,这固然对粮食生产有利,但与气候变暖相伴发生的气候变率的增加,则明显增加了干旱、洪涝和低温冷害等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概率,致使该地区成为我国粮食单产波动最大的区域之一。[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