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气候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气候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摘要】:三峡工程大坝坝址在宜昌市三斗坪,位于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处。2009年,除批准缓建的升船机工程外,三峡工程初步设计任务全部完成。三峡工程继续进行175米试验性蓄水。特别是滑坡、泥石流灾害有可能对三峡水库形成巨大冲击,从而危害大坝的安全,甚至诱发地震。这意味着气候变化可能使长江流域枯水期的干旱与汛期的洪涝发生的概率都加大。

三峡工程大坝坝址在宜昌市三斗坪,位于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处。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对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经过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1993年三峡工程开工建设。1997年大江顺利截流,2002年三峡水库下闸蓄水,2006年10月27日三峡水库实现156米蓄水目标。自2003年首批机组发电以来,截至2009年6月,三峡电站累计发电突破3200亿千瓦时。2009年,除批准缓建的升船机工程外,三峡工程初步设计任务全部完成。三峡工程继续进行175米试验性蓄水。截至2007年年底,枢纽工程累计完成动态投资776亿元,输变电工程累计完成动态投资345亿元,移民工程累计完成动态投资586亿元,合计完成动态投资1707亿元。[21]

气候变化对三峡工程安全的影响表现在对三峡水库运行风险的影响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气候变化引起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将增加入库量,尤其当入库量超出原库容设计标准及相应的正常蓄水位时产生的水库运行风险;气候变异导致洪水频次增大以及气候极值的增加导致超标准洪水产生,造成水库防洪调度运行的风险(由于气候变化,百年一遇洪水的频率变为50年一遇,将对三峡水库的运行带来极大的风险);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概率增加,暴雨强度和暴雨次数增多可能引起地质灾害频发,对三峡水库的影响不可忽视。特别是滑坡泥石流灾害有可能对三峡水库形成巨大冲击,从而危害大坝的安全,甚至诱发地震[22]

我国有关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洪水和枯水的可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可能引起长江上游水量增加,中游汛期洪涝频发的可能性较大。王维强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一倍达平衡时,2050年长江流域增温4.6℃,降水增加7%,但是季节分配不均,其中夏季降水增加12.9%,土壤水分升高3.4%;冬季降水减少0.7%,土壤水分下降9.0%。这意味着气候变化可能使长江流域枯水期的干旱与汛期的洪涝发生的概率都加大。[23]这对于三峡水库的安全将带来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