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舞蹈课堂影响因素解析

小学舞蹈课堂影响因素解析

【摘要】:中小学课堂中的舞蹈课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需要经实地考察、多次调研、反复磨合推出适合某学校某班级的舞蹈教育教学课程。为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舞蹈课堂的具体需求和想法,更好地将舞蹈课堂顺利推广,本文试总结对中小学舞蹈课堂具有影响的主要因素。例如,在一些中小学的舞蹈课堂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把男生“拒之门外”的现象。

陈 曦

舞蹈,这种表演艺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文化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大众的精神食粮。随着全球文化思想的碰撞和文化元素的交融,人们对身体艺术表达的渴求已经远超过去的想象。舞蹈艺术向大众传播,专业院校持续培养高精尖舞蹈专业人才,普通学生越来越关注舞蹈艺术,这些现象已然渐趋普及。

舞蹈艺术是用来传递人类情感的另一种媒介和方式,主要通过肢体的姿态和动作的连接来表现内心情愫和反映现实生活。舞蹈是生命情调的表现,有着直接、实质、强烈、尖锐和充分的特点。如此强有力的表达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运用方式更加多元,融入教育中,舞蹈美育就是其中一种。舞蹈美育以身体为媒介,以内容和实施手段对人们的心灵进行净化并培养审美标准。

在国家素质教育推行的压力下,许多学校纷纷进行课程改革。素质教育要求运用综合性原则,从根本上解决教学方法问题,这也是国际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如今学校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采用立体式教学,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践活动中联系并整合在一起,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主观能动的自觉状态中获得素质的培养,单纯的知识灌输和平面教学已被淘汰。

随着艺术教育逐渐深入,2014年起北京市中小学舞蹈教育走进课堂,至今已有100所中小学设置舞蹈教师岗位。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文件中正式提出建设舞蹈课堂,舞蹈美育一步步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逐渐成为学校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比可知,美国的舞蹈教育始于单纯普及,欧洲停留在早期专业舞蹈教育,而我国的舞蹈美育成为后起之秀,兼顾两个方面并快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通过解决问题使舞蹈美育事业在不断修正和完善中继续发展。

中小学课堂中的舞蹈课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需要经实地考察、多次调研、反复磨合推出适合某学校某班级的舞蹈教育教学课程。但由于授课对象正值儿童成长阶段,对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不可或缺。富有经验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管理有自己的方法,舞蹈课堂中教学方法、技能、情感、引导缺一不可。面对现代社会的儿童教学,的确是很大的挑战,他们的身心、情感、思想都需要教师深入探索研究,加以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为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舞蹈课堂的具体需求和想法,更好地将舞蹈课堂顺利推广,本文试总结对中小学舞蹈课堂具有影响的主要因素。

教师为学生们创造的舞蹈学习环境必须坚持民主原则,自由氛围是学生们尽情舞动的基础。在舞蹈课堂中,常常出现老师为学生指导动作转变为学生学演老师的动作,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沿用至今是有一定可行性的。但是对于现代的教育和青少年来说,这种模仿老师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青少年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了,需要我们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孩子们的变化。

在学生自由舞动和多人互动的表演活动中,无论好坏都应得到肯定,这意味着学生是自愿参与的。当然学生也可以在老师的指令下被迫地走、跑、跳或者做更复杂的动作,这种“胁迫式”的教学模式应该被逐渐淡化。如果能从一个舞蹈动作中显现出舞者和观察者的真实舞蹈体验,那么这个活动就是成功的。因此在师生关系不融洽、存在利益冲突和目标冲突的情况下,舞蹈教学过程也一定是不愉快的。

虽然有些类型的舞蹈确实需要老师的反复强调和练习,但这一点与尊重孩子们的创意并不冲突。只要孩子们有自愿学习意向,只要学生和老师都全心全意地投入他们的成就中,只要他们对学习情境的情感反应是良好的,他们就愿意甚至渴望得到老师的指导并不断练习。

一个成功的学习活动受到许多因素控制、指导和影响,心理学家已经发现了很多关于这个复杂过程的信息。然而,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的目标,只要学习者的目标对他来说足够重要,即使他通过短暂的失败、不便和障碍也会坚持不懈地达到目标。这些目标来自许多方面,可能来自孩子自身,也可能来自影响其成长个性的各方力量。孩子会把目标作为学习过程中强有力的工具,不管目标是什么,只要他完全接受它,那么他会朝着目标前进。

即使没有心理学家的帮助,经验丰富的教师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大部分教学都是为了帮助孩子发现可以接受的目标,然后引导他们达到目标。通常孩子的学习目标都是由老师根据孩子的自然兴趣和需要提出的,或有这样的情况,即教师采取积极行动来让学生意识到取得新的成就的必要性,并且使他们完全接受。

舞蹈老师在这方面特别幸运。韵律运动从根本上就需要教育与被教育者相互默契,至少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很少有教育领域能使孩子们和教师的目的如此协调一致。探索运动会引发一系列身体和心理上的挑战,并使人意识到它的表现力。例如,在一些中小学的舞蹈课堂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把男生“拒之门外”的现象。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导致“剥夺”受教育对象的选择课程的权利,这种现象并不是老师的主观意向,而是有选择性的教学导致的。许多舞蹈社团只有女生,许多舞蹈课堂只有女生的教学内容,没有适合男生的舞蹈动作。当男生幼小的身体和心灵被灌输“跳舞是女生的事情”的概念时,那么无论从舞蹈艺术教育意义上来说还是从舞蹈艺术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说,都是毁灭性的。

事实上,女生比男生更喜欢舞蹈的理念是没有根据的。男性最初是喜欢跳舞的,而且比女性更热衷于参与其中。在过去,伟大的舞蹈教师和舞蹈艺术家大部分都是男性,而不是女性。但是,由于许多不合逻辑的原因,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舞蹈(尽管并非普遍)开始在男性的脑海中和女性联系起来。为教学而选择的舞蹈和他们所教的方式导致了这个现象。明白这一点的老师,通过为男生和女生选择符合他们兴趣和目的的舞蹈练习,通过避免呆板、无意义的舞蹈模式,使男生的舞蹈活动与其能力相匹配,而不是与其身体素质相符的女生的舞蹈动作。

在出现教学问题时,教育者的解决方法几乎没有任何分歧。当出现需要学习者采取行动来达到目的、缓和紧张、促进朝向目标的进展的情况时,他们将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带动所有的身体、心理、社会和情感来对此做出思考。这种为了达到目的而行使权利的做法提高了处理新问题的效率,其结果是学习周期不断扩大。

如果接受并实践这一学习原则的老师们明智地使用了舞蹈教育的内容,那么舞蹈教育就为孩子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在为了发展节奏敏锐性而进行的自我测试和游戏性活动中,他必须自己发现如何最好地将动作与伴奏的时间同步并配合进行。学习舞蹈会带来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准确地跟随方向,吸收和理解新的运动模式,使自己适应移动;或与舞伴、或与团队合作,使舞蹈顺利进行,使所有人都感到满意。很显然,当孩子被要求寻找一种新的(对他来说)移动方式,转换新方向,以不同的方式变换舞伴,他就正在解决问题,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沟通的项目,消除多余或不合适的项目。即使他接受了更好的解决方案,他也仔细考虑了,做出了选择,并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如果一个孩子认为自己是可爱的、招人喜欢的甚至成功的,那么他是快乐的。如果这种感觉在童年时期没有建立起来,那在一生中将很难弥补。他暗示自己老师或父母总是认为他不优秀或不值得,久而久之对自己的信心就会动摇,进而变得反叛,要么变得过于深沉。

即便对成年人来说,连续的失败也会以各种方式扭曲发展,尤其是父母、老师和同龄人反复提到这件失败的事。对于成年人来说,出错、犯错误、被遗漏、被宠坏、没有做好或与别人一样都不会增加自信,更何况对孩子来说,这种暗示是非常危险的。然而,在传统的舞蹈教学中,这种挫折的场合是很常见的,有时很容易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以至于教师几乎不自觉地做出这些令孩子有挫败感的行为或言语,并且其长期不良影响通常被忽视。

如果舞蹈对孩子有价值,至少其中一些必须来自他自身,一定是他独特的运动方式、状态、感觉的表达,因此他的努力值得肯定和鼓励,这也是在无形之中树立自信心。没有一定的情感自由,创造行为就不可能存在。在创造性的舞蹈中,自由和无所畏惧的移动就像一个人感觉到必须“移动”的移动。在可行的限度内,孩子应该知道,如果以诚实和真诚的方式去做,他所做的事总是得到肯定的。

对于非常小的孩子和没有经验的大孩子来说,在创造性和探索性的运动中模仿他人无疑会很普遍,当然不应该鼓励。除非在别人分享运动经验的活动中,它确实为胆小的孩子提供了某种安全感,这些孩子起初犹豫不决,不敢走自己的路。幼儿应该注意老师不是模仿的楷模。罗达·凯洛格评论道:“成年人的姿势总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且经常在孩子看来像是为他提供的娱乐,或者是严格遵循的指示。在第一种情况下,他只注意观察;在第二种情况下,他放弃或者经历可能是或不是自然的和容易的动作。无论哪种情况,效果都不理想,而模仿其他孩子则更有可能导致真正的、不自觉的活动。”

当目标引导孩子远离模仿,并在自己的努力中找到满足和成功时,老师对最有创造力的孩子的自然反应必须减少。老师应该避免把他们挑出来特别表扬,而是应该表扬所有孩子比以往的努力进步了多少。即使孩子的运动实验仍处于“涂鸦”阶段,但是他的努力也应得到鼓励。

创造力指人们在做如下事情时的行为:发明新的模式、形式或想法,重新安排已经建立的对象、模式或想法,将新的或旧的因素整合到一个已经建立的组织中。所以,麦克菲德定义了这个词,并且他应用了这个词。有人可能会说,这种过程在传统教学中并不罕见,事实上并非如此。在受教育期间,几乎每个人都面临着“重新排列已经形成的观念模式”的必要性。但是在我们的学习经历中是否大量存在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他们是以培养、培育、鼓励为基础的吗?孩子们的创造力与生俱来,如果他的决定、选择、行动模式不断被制定为老师的模式并强加给孩子,使他的学习环境受到限制,那么就不存在创造力的培养。

虽然对运动的创造性运用并非舞蹈独有,但在舞蹈领域,视野最广阔,自我表达最真切,个人和团体的创造力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也许正是因为这个事实,老师们有时对此感到恐慌,他们可能还不能突破排列站齐后的民间舞蹈的狭窄界限,这种教学模式当然也存在表现力的训练,但是没有任何创造性。老师们自己的想象力由于被滥用而变得迟钝,而且害怕孩子们走在未开辟的道路上,因此他们宁愿远离这些未探索的领域。

艺术教育家比音乐教育家和舞蹈教育家都进步得多,不仅在培养儿童创造力方面,而且在研究其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方面。这可能是因为音乐和舞蹈是表演艺术。人们错误地认为,技术技能的水平必须相当高,才能作为创造性的一部分参与其中。因此,创造力被忽视,而倾向于直接指导和训练,以使孩子以一种能够接受观众期望的方式表演。

在任何真正的创造性表达中,必须存在自我认同的元素。孩子和成人都必须真正地专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自身必须以一种无意识的方式充分地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当别人在观察、思考、判断自己在做什么时,当害怕“行动”达不到他们的标准时,自我意识就会产生,这种自我意识比行动过程本身具有更大的意义。

许多成年人仍然认为舞蹈,包括儿童舞蹈表演是轻度娱乐,最好略带趣味性。这就使他们很难认真对待,难以认同和理解孩子的舞蹈表达。反而对于儿童合唱团、器乐团和儿童音乐独奏家来说,他们通常都很尊重,并不寻求“可爱”这一因素的存在。可见,音乐在我们的文化中是一门严肃的艺术,舞蹈还没有完全达到这种地位。

创造性舞蹈受到教师抵制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创造性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属性,这一事实被各地的教育者多次强调。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即背景有限和贫乏的儿童对表达机会的反应比那些享有广泛特权的儿童更不容易和更难成功。A.L.斯通先生描述了一所他担任校长的学校里,在一项创造性的艺术项目中与这些孩子们的经历。前往学校任教前,A.L.斯通先生了解到这些孩子的生活环境十分恶劣,他们并没有什么审美情趣。但令人惊奇的是,当他们被允许在某些媒体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他们居然对“美”有很多创造性的表达方式。事实上,这所学校的孩子,虽然对什么是“美”知之甚少,但作为与生俱来的权利,他们内在有能力在所有艺术媒介中创造真正的“美”。

显然,移动应该是教师培养孩子这种深度潜能的最简单和最容易的方法之一。教师可以在知识、技能和理解中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无论孩子们身处何种生存环境。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们可以被接管,老师应该成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在缺乏控制和权威的地方,创造力和所有其他大量的学习经验在目的性的交叉和对立中挣扎。自由加上控制和责任,自发性加上信任和尊重,期望孩子全心全意地去完成分配的任务,不要怀疑他们会不会去做,这种环境是对孩子培养创造力有益的、健康的、富有成效的。

针对常规的舞蹈表演课,仅涉及对指示或命令的响应的强制模式似乎是效果更好的,但教师经常以对某些学习概念的理解甚少而被教导。虽然其中一些可以令人满意地被接受,但是伴随而来的学习常常是消极的,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参与。许多老师很难把舞蹈融入孩子们的体验中,因为他们自己缺乏知识结构的建立,或者由于训练有误,以至于他们要么倾向于舞蹈,要么把和他们一起犯的同样的错误传给他们的班级。舞蹈教材和方法被广泛使用并出现在其他学习课程中,反映了早期的教育方法。如果没有机会去探索动作,发明全新的运动模式,通过自己独特的、富有表现力的动作来交流,通过游戏性的活动来学习如何有节奏地移动,那么就是拒绝了舞蹈的本质。

对于舞蹈课堂人们大致有两种观点:其一,如果每人不在同一时间内做同一件事,可能就会被定义为混乱的课堂;其二,舞蹈应该像游戏一样被教授,无论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必须遵守明确的规则,没有舞蹈学习的向导,只有舞蹈的集合。虽然有舞蹈描述,但老师还需尝试各种方法。

第一,舞蹈艺术的概念是需要学生明白的,只有清楚概念的形成才有可能了解到这门艺术的内涵和本质,才能延伸至之后的审美的培养。在这样逐步的灌输下,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自然会运用多角度对事物进行判断,形成符合主流的审美标准。

第二,师生关系尤为重要。舞蹈的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需要多人的配合,教师这一角色不再是单纯的传授者,更是参与者,是学生们的“伙伴”,是合作关系。教师的形象极其重要,首先,教师个人要认可舞蹈艺术、了解舞蹈艺术,具备应有的专业技能,并对舞蹈这一艺术有个人的审美标准,还要有教学的热情。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受到教师教学热情的感染,真真正正地投入舞蹈中。其次,学生也要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和理解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所学舞蹈的故事背景、音乐、基础情感等,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舞蹈中加以体验,而不是根据编排的动作完成一连串的姿势。说到情感美育,也就是为了让学生有美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舞蹈教师的主要职能并不只是单纯地教授技艺,而是更多地为学生创造具有艺术气息的氛围,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会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保持不一样的心境、更开阔的眼界及更多元的思维方式。艺术课程会对成长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所干预。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文化包容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舞蹈艺术在全球范围内汲取创新元素,舞蹈艺术发展呈现新面貌。但舞蹈艺术在发展的同时也受到现状的羁绊。我国专业舞蹈教育体制是在特定环境和特殊政策下形成的,这是“专业舞蹈教育”进步缓慢的原因所在。而在素质教育推进过程,舞蹈教育遇到的问题也很多,以上列举的常见的问题,也会有其他存在的问题出现在不同的城市、学校、教育背景的教师和学生身上。素质教育讲求综合性教学,追求多元化势必会出现更多的影响因素,类似于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不只考验着学生的接受能力,更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整合能力。多方因素都与素质教育发展息息相关,每一步都不可懈怠。对于教育要认真,对学生要负责,对于自身的提高要有要求,这些是教师应该体会到的。遇到问题是发展的必经之路,问题的出现代表着可以更加完善,通过多方努力不断更新我们的教学方法,探索更适合现代社会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慕羽.中国当代舞蹈创作与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2]吕艺生.素质教育舞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3]何群.论游戏、模仿、动作体验中的舞蹈教学[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