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好声音》发展历程及未来方向观察

《中国好声音》发展历程及未来方向观察

【摘要】:2012年,《中国好声音》节目组从荷兰购入版权,并推出这档音乐类节目。节目形式的创新是《中国好声音》的一大亮点。不仅在电视方面,网络视频客户端也相继购买了《中国好声音》的版权,点击量连连飙升。《中国好声音》在第四季开播后关注度达到高峰,收视率期期破5%,而第四季冠军之夜收视率更是超过了6%。在节目如日中天的时候,版权危机却给了《中国好声音》一记重击。以上三点是节目本身的问题导致《中国好声音》逐渐衰落。

宗 辰

2010年,《荷兰之声》(The Voice of Holland)播出,同年9月,浙江卫视注意到此节目。2012年,《中国好声音》节目组从荷兰购入版权,并推出这档音乐类节目。节目邀请明星导师言传身教,为中国乐坛的发展提供一批怀揣梦想、具有天赋才华的音乐人 。四位导师通过盲选选择自己心仪的学员组成战队,并带领自己的战队进行战队内和战队间关于音乐的对抗。

节目形式的创新是《中国好声音》的一大亮点。转椅、盲选、导师制无不在当时给大众以新鲜感,红色转椅已经成为大众心目中《中国好声音》的一个经典标志,盲选代表着《中国好声音》追求“真声音,真音乐”理念,而导师的点评与指导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赋予比赛的神秘性,而且补充了大众在音乐专业知识的不足。作为专职主持人的华少开创了快速播报赞助商广告词的先河,也为这个栏目增色不少。

《中国好声音》自开播以来,负面新闻、黑幕传闻不断,但是这个节目却成功地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而且成为当时红遍大江南北的现象级节目,节目组的宣传营销策略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关于《中国好声音》的新闻,尤其是负面新闻,让观众们的八卦心理得到了无限的满足,谁也不能肯定这是不是栏目组故意为之。节目组抓住热点,制造话题,引起大众对于选手和导师的持续关注。这个节目成为很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每个选手都有人支持,每个选手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其实是吸引公众目标最好的素材,成功的故事营销也是把《中国好声音》推到现象级综艺节目的因素之一。

除却故事营销,《中国好声音》的宣传团队在全媒体进行了多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微博、广告、新闻热搜等一系列的宣传攻势,成功地把这个节目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中。《中国好声音》还建立了官方网站,观众们可以在网站上浏览选手的个人信息,也可以给自己支持的选手投票,大大地增强了参与感。

《中国好声音》节目组还借助节目的平台为导师进行个人宣传,大大地超过了原本的预期。例如,杨坤导师的32场演唱会的宣传,相信只要是看过第一季《中国好声音》的观众都忘不掉;又如,周杰伦在节目中也多次拿自己的演唱会作为噱头来吸引学员,引发了导师之间的调侃,既增加了节目趣味性,又为导师做了个人宣传,一举两得。

《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开播仅4期时收视率就达到了3%以上,随后在15期一路飙升至5.174%。不仅在电视方面,网络视频客户端也相继购买了《中国好声音》的版权,点击量连连飙升。《中国好声音》在第四季开播后关注度达到高峰,收视率期期破5%,而第四季冠军之夜收视率更是超过了6%。

在节目如日中天的时候,版权危机却给了《中国好声音》一记重击。已经在国内创出了品牌的节目,由于当时购买版权的后续资金没有跟上,不得不改名,本应播出的《中国好声音》第五季更名为《中国新歌声》第一季,而原本的转椅也变成了战车。从收视率来看,《中国新歌声》第一季的平均收视率为2.83%,虽然不如第四季时的收视率,但仍排在同时段收视率的第一名,在同类节目中仍处于领先地位。不过下降的势头已经显现,这就是《中国好声音》从辉煌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到了《中国新歌声》第二季的收官之战,收视率仅为2.201%,虽为当晚同期节目收视第一,可是衰落的态势不可挽回。

这个节目由盛转衰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版权纷争对于一个品牌无疑是巨大的打击。虽然只是改了名字,但是品牌地位受到了撼动,再加上荷兰方面要求的巨额违约金,导致前四季积累起来的品牌资源、受众群、赞助商等部分流失。

第二,负面新闻不断。《中国好声音》一开始就打着“真声音,真音乐”的口号举办节目,盲选环节也是为了增加导师只听好声音的可信度。但是有参赛选手实名举报节目有剧本、花钱晋级等丑闻,让“好声音”这个关键性所在出了问题。虽然官方一直在辟谣和反驳,但是人们的潜意识里会埋下一颗怀疑的种子。

第三,作为节目支柱之一的导师那英退出了整个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收视率。

以上三点是节目本身的问题导致《中国好声音》逐渐衰落。我们把视野放到整个音乐类综艺节目的范围来看,随着《中国好声音》的崛起,导师制和盲选的竞赛机制迅速地充斥了整个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市场,节目之间的同质化问题非常明显。其另外,综观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发展史,综艺节目其实是有寿命上限的,从2012年至2018年,《中国好声音》一共播放了五季,《中国新歌声》一共播放了两季,中间历经了7年的时间,相似的节目形式使得节目缺乏新鲜感,观众审美疲劳也是收视率下滑的一大原因。

近年来,在“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倡导下,涌现了一批新的音乐类综艺节目,类似《中国好声音》的音乐类综艺节目也为数不少。例如,《中国好歌曲》《无限歌谣季》等节目,吸引歌手、跨界艺人、学员一起来进行歌曲的原创,其中不乏旋律动听、传播广泛的歌曲,这一类节目可能更符合如今大众的审美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此外,如今的综艺节目也更加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如《经典咏流传》《传承中国》等节目受到大众的关注和喜爱。

在社会环境不断发展和大众审美品位不断提升的今天,求新求变才是综艺节目生存下去的不二法则。如果《中国好声音》还一味地寻找歌手,不从文化方面入手进行创新,那么难以避免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诚然,《中国好声音》曾经火爆一时,但正因为曾经的火热,节目的设置和特色早已深入人心,如果仅在细节方面的改变已经不足以让观众们从对这档节目的审美疲劳中挣脱出来。因此。如果“好声音”想要继续传承下去,创新才能使这档已经发展了7年的综艺节目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万美容,彭红艳.青春镜像:《中国好声音》的文化意义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13(4):70-74.

[2]刘戈.音乐综艺节目的调整和转型方式[J]. 新闻战线,2018(12):108-109.

[3]国歌,金顺爱. 音乐类电视综艺高品质建构探析:以《中国好歌曲》为例[J]. 传媒,2018(12):37-39.

[4]黄兰椿.从《中国好声音》的火爆看我国音乐选秀类节目市场发展动态[J]. 科技传播,2018(9):31-32.

[5]张瑜,裴斐. 2018年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四个“回归”[J]. 当代电视,2018(8):49-50.

[6]盘小春.《中国好声音》的娱乐快感[J]. 语文学刊,2014(1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