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古典音乐家涉足娱乐圈:对中国艺术文化的影响

古典音乐家涉足娱乐圈:对中国艺术文化的影响

【摘要】:张赛李云迪,这位曾经备受古典乐坛看好的古典音乐家,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悄地和娱乐圈沾了边,渐渐地从严肃的古典音乐家身份跳脱出来,越来越有娱乐明星的感觉。古典音乐家与娱乐圈,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两者,就这么被李云迪联系在了一起。古典音乐家与娱乐圈沾边的现象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下社会的浮躁气息。

张 赛

李云迪,这位曾经备受古典乐坛看好的古典音乐家,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悄地和娱乐圈沾了边,渐渐地从严肃的古典音乐家身份跳脱出来,越来越有娱乐明星的感觉。古典音乐家与娱乐圈,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两者,就这么被李云迪联系在了一起。当古典音乐家与娱乐圈沾边,这意味着什么呢?

当我们提起娱乐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没错,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流行歌曲、动漫、街舞、游戏……我相信,几乎每个人都不会拒绝这里出现的大部分活动,即使某些活动(如电影、电视)我们并不能亲身参与其中,也一定会欣然欣赏。可是当我们提起古典音乐的时候,很多人往往会摇摇头表示自己的不感兴趣或不了解,严肃的演出场所、正襟危坐的观看演出形式、陌生的作曲家、并不熟悉的音乐旋律……在又被称为“高雅艺术”的古典音乐中,我们看不到如同前者所提到的娱乐一般那样的通俗和大众。

由此可见,古典音乐并不能算作娱乐,那么被称为“高雅艺术”的古典音乐一定比娱乐的地位要高吗?我想,古典音乐作为和娱乐活动并列的欣赏活动,我们应该将两者视为平等的关系,这种平等的前提是娱乐活动是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符合社会大部分人的审美标准的。若不这样考虑,单一判定一个喜欢艺术电影的人的审美水平要比喜欢古典音乐的人的审美水平要低,这便是对前者的不公平。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为博关注而哗众取宠的低俗娱乐活动,在信息碎片化的今天,几乎无孔不入地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类娱乐活动,并不足以有资格与古典音乐比较,因此也无须评判高低。

我们在前面说过,古典音乐并不等同于娱乐,虽然古典音乐和娱乐中的流行音乐同样属于音乐的范畴,但是两者并不相同。古典音乐圈中参与过娱乐活动的音乐家数量并不多,而将娱乐活动几乎与自己专业持平发展的古典音乐家更是少之又少,由此可见,古典音乐家进入娱乐圈的现象并不普遍。

综观全球古典音乐圈中的中国钢琴家,相信即使对古典音乐不感兴趣的人也知道李云迪的名字。除了在全球音乐界享有的极高知名度能够作为中国钢琴家的优质名片传送出去,一些音乐之外的因素也如同助推器一般将他送到公众的视野中——与娱乐圈沾边所带来的花式新闻。

李云迪是全球四大钢琴比赛之一的“肖邦国际大赛”首个获得第一名的中国人,更何况这是在第一名的位置空缺了15年之久后摘得的桂冠。2000年,肖邦国际大赛的惊喜成绩惊动了全球乐坛与中国乐坛。作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那时的李云迪俊秀的面庞还很青涩,一头微卷的发型如同西方音乐史中时常出现的钢琴家一般。早年李云迪的演奏总是备受好评,乐评家吉奥夫·布朗曾在《时代周刊》中这样写道:“李云迪的演奏从不草率鲁莽,他总是一位严格自律的艺术家,对音色和句法进行雕琢。”

虽然获得了如此大的成就,但是李云迪的名字还并不像现在一般家喻户晓,可能是当年通信技术的不发达,也可能是当时刚刚获奖的李云迪还很珍惜自己努力获得的荣誉,能够不浮躁,沉下心来练琴。至少在当时,李云迪所参与的活动全部都和古典音乐有关。2001年,刚刚获奖之后的李云迪开始了美国和欧洲的巡演,他与DG签订独家录音协议,“李云迪”的名字被加入“哥伦比亚艺术家经理花名册”中,除此之外,DG还花费了将近20万美元为他拍摄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钟》,并特意聘请了德国名模克里斯蒂娜·拜尔出镜。2001年发售的《肖邦精选》获得了古典唱片白金奖;2002年发行的《李斯特钢琴精选集》在2003年德国回声音乐大奖中获得最佳独奏唱片奖,并被《纽约时报》推荐为“2003年最佳古典音乐唱片”;2005年9月,应财经杂志《华尔街日报》邀请,作为封面故事人物接受专访;2006年8月,从德国最高的音乐学府——汉诺威音乐和戏剧学院毕业……与古典钢琴音乐息息相关的日子一直持续着,那时候对于音乐家李云迪的喜欢和支持,在一众喜欢各种流行歌手影视明星的时代,还显得十分小众。不过从201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开始,李云迪开始走进公众的视线,他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和娱乐圈联系在了一起,如参加综艺活动《星星的密室》《十二道锋味》《全员加速中》等。似乎原本应该继续静下心来钻研古典音乐的李云迪并没有好好地把重心放在事业上,微博上粉丝量的攀升,各种花式自拍,李云迪有一段时间似乎在向“网红”靠拢。虽然人气涨起来了,每天都在网友的盛赞下度过,但是李云迪在音乐界的评价却似乎没有微博中的粉丝评价得那样好。作为一个严肃的古典音乐家,李云迪参加的综艺活动略多,娱乐新闻已经远远超过有关他的音乐方面的新闻,那应该是李云迪全网负面评论最多的时期。

但是,近两年我们能够明显地看出来,李云迪有意识地把重心再次放回到钢琴事业中,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演出,基本不再参与娱乐活动。

虽然当古典音乐家与娱乐圈沾边并不能代表他/她就完全失败了,但是过多把重心放在事业之外的地方一定会为此付出代价。作为一个音乐家,他的内心应该始终明白自己真正的事业是什么,什么对于自己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事业之树才会长青。

古典音乐家与娱乐圈沾边的现象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下社会的浮躁气息。专注于艺术,往往需要他们一天8小时坐在一台有着黑白色琴键的钢琴面前,需要他们不因为以往获得的成功而骄傲自满,也需要他们能够守得住寂寞,在镜头之外、在众人注视之外勤勤恳恳地打磨每一份演奏的作品。这样专注于演奏的生活,可能需要他放弃备受关注所带来的满足,需要他失去参加商业活动、综艺活动所带来的高人气及丰厚利润,而这些利润往往比在演奏生活中获得的回报要更加容易,也更加丰厚。能够让自己的心在这样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中沉静,能够让自己静下来去沉积的古典音乐家,都是难能可贵的。

当然,并不是说一个古典音乐家就必须把自己的生活除了音乐之外完全封闭起来,但是音乐务必是他们生活中的首要。这样的音乐家也有很多,他们不在乎娱乐圈的繁华,也不会参与娱乐活动,一心一意地专注在钢琴音乐的世界中,在我们国内也不乏这样耐得住寂寞的人。

为什么艺术家那样高尚?因为他们有一颗能守住孤独的心,任何行业,想要继续自己的辉煌或者开创自己的辉煌,就势必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艺术家可以寻找自己想要的自由,但是请平衡好与事业的比重,自由是自律的结果,自由过多就会演变成懒散,那就势必会对自己的事业造成不良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萨默斯.钢琴家大辞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国家大剧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