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值、价格与艺术品艺术隶属于人类的文化大系。艺术品走向市场,在进行市场交换的过程中就形成了价值与价格,即艺术品价值与价格。这种主观价值理论在理解商品的价值是从“需求”和人类社会需求的演进方式来进行分析的。艺术品价格是市场对艺术品的艺术价值的认同,这种认同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和社会文化结构与价值取向,艺术品价格与上述内容呈“正相关”关系。......
2023-08-30
王薇
近年来,中国书画拍卖市场非常火爆,最后以超出估价几倍价格成交的比比皆是,也有另一种声音说现在是艺术绘画市场的低迷期。
艺术拍卖,最重要的是公开叫价竞购,再由出价最高的买主买走。那么艺术品如何定价呢?为什么一件艺术品可以拍到天价呢?一件艺术品可以卖出高价,如何理解价格的象征意义呢?
以2018年的书画类秋拍为例,嘉德、佳士得拍卖成绩喜人。嘉德的近现代书画中云集了傅抱石、齐白石、潘天寿等名家作品。近现代著名画家潘天寿于1963年创作的《无限风光在险峰》拍卖2.5亿元,含佣金2.85亿元,创造了纪录;傅抱石于1958年创作的《蝶恋花》成交1.16亿元,含佣金1.33亿元;齐白石的《千岁之鹤》以1.092亿元成交;安思远收藏的善本碑帖以1.925亿元成交,创造了金石碑帖的纪录。由此可以看到,仅仅是中国书画展的成绩就如此优秀,中国的拍卖市场也应景色大好。
20世纪及当代艺术的四个专场共收获3.98亿元,成交率为65%,并有13件拍品过千万元,如周春芽的《中国风景》以4255万元成交,吴冠中的《故宫白皮松》以2875万元成交,常玉的《白瓷瓶中的粉红玫瑰》以1932万元成交。嘉德连续三个季度在中国创下了高价。
当代艺术的中坚力量表现也很亮眼,如刘小东、张晓刚、曾梵志等艺术家均有千万元级成交。近两年,大家对于当代水墨的关注越来越多了,并不是因为对水墨的讨论多了,而是因为拍卖市场上的价格。大家主要关注的还是价格,价格越来越高涨,这也会刺激到一些买家和投资者的神经。当然从长远来看,当代水墨的走势还有待观察,毕竟新水墨还是比较小众的,整体来说价位不是太高,同时又具备中国水墨的传统性和时代的当下性,会受到一部分藏家的青睐。但我觉得,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的加深,时代的特点或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抒发一定会刺激出一些好的作品,可以来代表这个时代的作品。
嘉德作为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重要风向标,中国书画部分以12.65亿元圆满收官,成交金额和交割比率均高于春拍。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总经理说道:“此次秋拍整体基本满意,成交总额接近4亿元,重要作品顺利成交,表现上佳,还有一些作品形成了激烈的竞价。现在的市场和藏家都趋于成熟化。”不得不说,嘉德拍卖的宣传很得力,但更重要的有名家作品。尽管一直有人说现今的拍卖行情低迷,其实关键要用藏品来说话,好的作品仍然是大家争相追逐的对象。嘉德副总裁兼书画部负责人对此总结道,他们注意到顶级艺术品的价位依然保持坚挺,高估价拍品多数成交,取得了成交金额2件过亿元、13件过千万元的好成绩,并以2.875亿元再一次创造潘天寿作品的成交纪录。更重要的是,他们注意到一直走弱的中间段位的拍卖品在本季得到缓解和复苏,由此可见未来的拍卖走势会越来越好。
随后,佳士得在2018年11月26日晚的秋拍上,苏轼的《木石图》以4.636亿港元成交,该作品被认为是研究文人画的开端与代表作。更有报道说,这次《木石图》的回归具有重大意义,流失日本百年,也是苏轼流传至今唯一的亲笔画作。此外,此次拍卖的21件艺术品,经历近一个小时的拍卖,最终19件作品顺利成交,按拍卖标的成交率达99.47%,按拍卖金额的成交率高达99%,共斩获7.1731亿港元。如此好的成绩可以感受到艺术拍卖市场还是炙手可热的,也看出好的作品是大家争相追逐的对象。
2018年12月,保利拍卖也集结了大师傅抱石不同时期的创作馆藏的作品。其中有傅抱石的山水巨制《金刚坡秋色》,也有博物馆级的《湘君》,还有罕见的傅抱石与徐悲鸿合作的《洗马图》,等等。
综观亚洲重要的艺术市场的发展历史,最先发展起来的是日本艺术市场,其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的热潮高涨,促使日本艺术市场在国内、国外市场的双重刺激下逐渐形成。之后是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艺术市场在日本之后发展起来,虽然发展速度没有日本快,但也稳步上升,潜力巨大。再后来是中国内地,经过20年的不断拓展,目前已经成为可与美国、英国相匹敌的艺术市场。
与西方的艺术发展整体来比较,我国的艺术市场虽然发展也很快速,但是在收藏家或投资者的整体比例来看还远远低于西方艺术市场的整体成交水平。而且,由于我国的艺术市场起步较晚,一些基础建设,如博物馆、艺术机构的数量远远少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所以未来还有进一步增加的空间及广阔的前景。
那么艺术品的价格是否一定体现了它的价值呢?在西方早期的艺术市场上就出现过刻意抬高市场价格的情况,通过抬高艺术家的最高价格,来抬升艺术家其他作品的出售价。例如1987年,一位日本的买家以当时破纪录的价格3990万美元买下了《向日葵》这幅梵高的经典名作,同时抬高了梵高其他作品的价格,也抬高了同时代十几位大师作品的售价。这其实是对艺术市场的投资,也是最初偏重投资价值所导致的市场泡沫和虚假繁荣,后来逐步调整,目前亚洲艺术市场总体现状是趋于理性的。收藏家群体形成并迭代,收藏机构和收藏体系建立并完善,现当代的私人艺术机构和美术馆不断涌现,收藏价值标准和深究讨论为焦点。尤其是从对西方收藏价值观的直接引进到认识自身区域文化价值的转向,凝聚东方价值的艺术品得到了空前强调和追捧。毋庸置疑,亚洲的艺术市场开始呈现出自己的特点。
在笔者看来,艺术品的价格是非常不确定的,它需要一些指标来辅助判断一件艺术品的价值。艺术作品最基本的价值是其本身具有的文化内涵,包含艺术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并有其体现的艺术传承、历史变迁和审美体验。艺术作品往往具有一些附加值,如美术馆、画廊、艺术家评论、策展人和艺术家的师从经历,当代艺术家的参展经历及获奖经历,甚至国外参展收藏的经历,或者长远来说一件艺术品对于当下时代的体现能不能代表这个时代。毕竟一件艺术品的价格不仅仅是艺术品本身,艺术家对艺术品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艺术家的地位可能随着他的获奖、个展而急剧上升,艺术家的寿命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通常艺术家越到晚期的作品越成熟,精品越多。已故画家的作品在市场上来看,越稀有价格越高,相对于在世画家而言市场价格是相对稳定的。对在世的艺术家来说,他们作品的价格界定其实更复杂,变数不定,但正是因为这样其未来升值空间也是不容小觑的,而且他们的艺术品的价格是大众的收藏家所可以承受的,尤其是新兴艺术家的作品。
再说艺术作品的历史价值,指的是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或作品本身的载体,反映出创作的时代历史,这对于一些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的买家来说很重要,会更加注重历史文化价值。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也有时间和心情去欣赏艺术作品,也有富裕的钱去买喜欢的作品或考虑收藏,这样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就越来越高。艺术市场也会随之发展和成熟起来,与之相关的艺术机构或艺术延伸产业的发展,更加促进艺术市场的活跃。对于艺术品本身,它所体现的价值是可以通过价格来表现的,其价值也是一个综合的因素。正常来说,艺术品价格和市场价格是不会偏差太多的,但是也有一些藏品的价值内涵还没有被发现,仍有未知的潜力,而且收藏这件事本身并不是一定要拍下极其昂贵的才算是好的收藏。这和人们的购买需求相关,无限地接近自身的购买需求才是一次好的收藏结果。寻常百姓走入艺术收藏也不是难事,如日本的一位平民收藏家,他是一位工薪阶层,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坚持用零花钱购买艺术品,大家耳熟能详的草间弥生、奈良美智、蔡国强、保罗·麦卡锡等知名艺术家都在他的收藏名录中。他在这些艺术家尚未成名前便购买其作品,可以看出他对于艺术的喜爱及在艺术品上的独到眼光。其实只要买到自己喜欢的艺术品,那么它的价值就已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也是拍卖场一直很火热的原因,每个人都在寻找未来价值提升最大的作品。艺术品的数量多少也是影响其价格高低的一个因素,尤其是一些稀有的作品,如苏轼的《木石图》。
收藏者和艺术品之间是直接的交易双方,那么艺术机构呢?它们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嘉德四季的经理认为,拍卖公司只是收藏家和艺术家之间的一个桥梁。对于一个收藏家来说,要通过艺术家本人、展览及重要的艺术实践等行为方式进行判断,而拍卖公司不是判断者,更不是学术评价者,拍卖公司只是把当下的这种现象用更为直接的价格表示出来,收藏家自己决定是否买进。拍卖公司等相关艺术机构把艺术品的综合信息分析出来,尽量体现艺术品本身的价值,也帮助收藏投资者进一步分析,从而找到自己中意的艺术品。
中国艺术市场发展到现在,尤其是各大主要城市涌现出一批艺术区域,如北京798艺术区,又称大山子艺术区,集聚了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各种空间。其中比较知名的如北京季节画廊、佩斯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白玛梅朵艺术中心等,这些艺术相关产业的聚集,加之开放参观的形式,确实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标准,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途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普通大众对艺术品开始有所关注,对艺术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强。尤其是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兴盛,一些线上拍卖发展迅速,不仅增加普通收藏者的收藏途径,同时也迎来了一些年轻的艺术家的加入。艺术家们一方面让艺术更加方便地走入老百姓家,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艺术品表达的情感态度可以被人们看到,寻求一定的共鸣。艺术消费的水平与人们的收入水平、教育程度、生活阅历、艺术熏陶、情感经历等多种因素密切联系,艺术审美的提升也需要时间,消费艺术品其实不仅仅是需要金钱,更多的是精神方面,或者说是情感上的认同。还有一些艺术品衍生产品的出现,如把一些名作用在手机壳或日记本等离人们生活非常的近的产品中,让人们欣赏艺术品的同时也拉近了人们与艺术品的距离,让艺术品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可以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提高生活品位。
总的来说,无论是从艺术品的创作性及独特性,画家自身的知名度,还是公共博物馆的收藏量来说,艺术品的价值与价格是成正比的。收藏家或投资者们的眼睛是雪亮的,虽然不乏一些价格虚高的艺术品,但高昂的价格还是要用作品来说话。笔者希望,好的艺术作品要有一个好的价格体现,不要被埋没,当下大众对于一些大师作品的熟悉度可以说耳熟能详,如梵高、齐白石、潘天寿等,但是还有一些同样国宝级的作品,也希望国人能够熟知,让整体的艺术市场更健康地发展,使更多的好作品流传下来,同时提高大众的美育修养。
参考文献:
“亚洲艺术市场”是预期还是梦想[N].收藏快报,2018-08-29.
有关2018年中国艺术文化热点观察的文章
(一)价值、价格与艺术品艺术隶属于人类的文化大系。艺术品走向市场,在进行市场交换的过程中就形成了价值与价格,即艺术品价值与价格。这种主观价值理论在理解商品的价值是从“需求”和人类社会需求的演进方式来进行分析的。艺术品价格是市场对艺术品的艺术价值的认同,这种认同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和社会文化结构与价值取向,艺术品价格与上述内容呈“正相关”关系。......
2023-08-30
例如1只牛的价格等于1只羊,6丈布的价格等于1只羊之类。现代一般所谓价格,就指狭义的解释。但商品的交换价值,并不是根据使用价值而定的。举其最重要的来说,则有三派:第一是狭义的劳动价值说。第三是广义劳动价值说。反之,如果金子价值不变,而商品价值发生变化,则商品价格也将因而变动,是不待言的。跟着价值变化而变化的商品价格,应当是较为长期的固定的。......
2023-08-17
(一)艺术品的自由价格自由价格必须在市场经济中才能有效实现。在空前繁荣的内地艺术品市场上,收藏品的交易价格也获得空前自由,价格的自由度充分体现在地摊、门店、拍卖等交易场所中。经济学依据市场上卖家数量、卖家进入障碍、商品差别程度的大小,将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四种,在每种市场结构中,交易价格的自由程度差异很大。......
2023-08-30
(一)艺术品价格的地域差异新世纪以来,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南北差异日益明显,北京市场几乎一家独大。除了国家经济政策,艺术品本身的属性也会造成地域差异。大多数艺术家的作品题材和风格地域特征明显,在本地影响较大。艺术家的地区差价情形,可以作为判断其是否具有“超地域性”的重要依据。(二)艺术品价格的城市差异在不同城市,同一件艺术品的交易价格会有很大差异。从两者可以发现城市性格与艺术品价格之间的关联。......
2023-08-30
(一)艺术品价格的国内经济环境近年,GDP在国内经常被热议。中国艺术品市场同样与GDP关系很大。用支出法核算的GDP,便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支出之和,这四者之中,居民消费与艺术品市场的繁荣程度最为密切。依前述的国际经验,目前中国人均GDP仅为5000多美元,艺术品市场并未达到成熟阶段。与美国相对照,目前中国艺术品消费的不足更为明显。......
2023-08-30
还可以通过观察“正式机构认可度”——也就是一位艺术家从博物馆和其他艺术界的正式机构得到的关注次数,单独研究声誉效应。正式机构认可度对价格水平的影响是混杂的,博物馆的收购对价格有强烈的正面影响。获得政府委托为公共场所或政府建筑创作作品,是另一种正式机构认可的来源,在艺术市场上对价格也有类似的正面影响。如果将创作技法作为哑变量包括在内,并考虑作品销售年度的因素,则性别价格差将增加到270欧元。......
2023-08-30
(一)艺术品的入市成本成本是构成所有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因为目前内地并没有具体的确定艺术品价格的方法,“平方尺论”便成为权宜之计。不论哪一种,其中大多数交易成本是隐形的,比如搜寻交易对象信息的成本、评估艺术品品质的成本、与交易对象议价的成本、自己制定交易决策的成本、监督交易对象守约的成本等。以上都是艺术品入市成交前必须付出的成本。......
2023-08-30
特征价格函数隐含的基本假设是,商品包含一组特征,消费者会分别对这些特征进行估价。如果可以收集到某种质量随着特征而变化的特定商品的价格数据,我们就能借助于特征价格函数估计出买家对每一个特征的支付意愿。然而,特征价格函数的缺点是,如果价格决定因素与市场需求或供给相关,它们就没有解释力了。在谨慎对待这一识别问题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考虑用特征价格函数来研究艺术品市场。......
2023-08-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