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近代史对外国影响及引入的新语言

中国近代史对外国影响及引入的新语言

【摘要】:中外交通以来,文学受外影响,秦汉以前,固无论已。及佛教传入,其经典梵文本也,汉人能读者极少,汉末开始翻译佛经,高僧以其文法构造之不同,字义思想之悬隔,袭用文学上之旧语,不免于附会失真,后乃创造新语。近据日人《佛教大辞典》所收入之新语,凡三万五千,其少数成为我国文学中之习见语,如法界、果报、刹那等之类。戏曲亦为文学作品之一,说者疑其曾受外国影响。

中外交通以来,文学受外影响,秦汉以前,固无论已。及佛教传入,其经典梵文本也,汉人能读者极少,汉末开始翻译佛经,高僧以其文法构造之不同,字义思想之悬隔,袭用文学上之旧语,不免于附会失真,后乃创造新语。近据日人《佛教大辞典》所收入之新语,凡三万五千,其少数成为我国文学中之习见语,如法界、果报、刹那等之类。汉译之佛典文体,迥异于通行文字,其倒装句法,解释语法,形容词句,及无韵诗歌,皆足以觇外来文学之色彩。译者颇求其通俗,梁启超称之白话新文体,盖有所见。宋代之白话文学受其影响,其最明显者,则理学家之弟子效法禅宗之语体文而作语录也。戏曲亦为文学作品之一,说者疑其曾受外国影响。许地山分析梵剧,谓歌舞乐在宾白之间,以及表演之角色,类近我国之杂剧,其相似之点,虽不足为曾受印度影响之明证,然而固为有力之建议。其他影响于文学者,尚有反切、四声等,反切之法,合二字之音为一字,上必双声,发音相同,下为叠韵,收声相叶。说者尝谓反切由于天籁,不烦人造,殊不尽确,应劭《汉书》之注,孙炎《尔雅音义》之作,其法始乃大行。梁时慧皎所著之《高僧传》中有曹植深爱声律,“属意经音……传声则三千有余。”要之,音韵学之始祖,皆在曹魏,适当佛教传入之后,其受印度影响,殆无疑义。其可附带说明于此者,则为字母。《隋书·经籍志》云:“自后汉……得西域胡书,能以十四字贯一切音,……谓之婆罗门书。”《高僧传》记谢灵运咨询和尚慧睿经中诸字并众音异旨,于是著《十四音训叙》,条例梵汉,及唐失传,高僧守温因而整理来自西域之三十六字母,以为切韵。四音由音韵演进而成,沈约自称为其所作,殆不足信。韵学与律诗关系密切,唐代律诗之盛,岂无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