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建筑布局:铁路车站布局类型及示意图

建筑布局:铁路车站布局类型及示意图

【摘要】:图6.25分散等候式布局示意图集中等候式布局以分配广厅为主的集中式布局过去主要应用于大型和特大型车站。图6.27高架候车式布局示意图(上海站)快速通过式布局快速通过式布局是适应车站功能复合化而形成的空间组织与布局类型。图6.28快速通过式布局示意图这种模式多见于国外的中小型车站,较为典型的是加拿大渥太华车站、荷兰鹿特丹总站。图6.29荷兰鹿特丹总站布局示意图图6.30青岛北站候车大厅

站房是车站建筑的主体,站房各功能空间如集散厅、候车区、进站通道、售票厅、行包房等,其位置及相互关系需要根据车站的规模、性质等条件进行合理组织,以满足功能流线的要求。站房的各部分功能空间布局是站房建筑设计的核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交通技术的进步,站房空间布局逐步由以往的等候式的静态空间向通过式的动态空间转变,候车空间的容量、形式和内容也随着集散和换乘效率的提高而由繁至简地变化,站房布局更加注重方便快捷地进出站流线设计。

随着铁路运输与车站建设的发展,站房中为旅客使用的公共区(包括付费区和非付费区)、客站运营管理工作所需的非公共区、交通联系(包括付费区和非付费区)等空间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以下几种不同特点的建筑布局类型。

(1)分散等候式布局

以候车大厅为核心的分散式布局是我国传统的站房布局方式,其特征是车站的站房、站场、广场以及外围服务设施均在同一个平面上分散展开。也就是以候车大厅为核心,将候车区和进站通道组织为一个大空间,构成站房的主体;将售票厅、行包房、出站口、邮政、餐饮、购物等空间,按与候车厅的相关程度分散布置,如图6.25 所示。

这种布局方式的对外交通主要依靠车站广场来组织,广场成为各部分之间的纽带和集散枢纽。这种布局方式适合旅客在站停留时间较长的车站。

图6.25 分散等候式布局示意图

(2)集中等候式布局

以分配广厅为主的集中式布局过去主要应用于大型和特大型车站。为了有序组织不同车次与方向的旅客,避免人流过分集中和相互干扰,站房布局多采用以分配广厅为中心,围绕其布置几个候车室和营业服务部分的平面布局形式。其中,分配广厅又可分为横向分配广厅与纵向分配广厅两种形式,如图6.26 所示。

这种布局方式的优点是空间划分明确,可以按分方向、分线方式划分候车区,便于组织管理和客运服务,通风采光易于处理,如重庆站、成都站等车站采用这种布局方式。但这种类型的客站为乘客服务的面积所占比例较大,空间使用效率低下,旅客进站流线冗长迂回,流线交叉干扰大,客流疏解不够顺畅,横向候车室易形成“袋形候车室”。

图6.26 集中等候式布局示意图

(3)高架候车式布局

高架候车式的布局形式是将候车室设置在铁路线路和站台上方,旅客通过进站集散厅进入所在候车室,从候车室的检票口直接下到相应的站台。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大大缩短候车室进入站台的距离,提高进站速度。同时,高架候车室使铁路车站向城市两个方向开放,可以从铁路线路两侧双向进站,站房主体进深也相对减小,可为旅客提供更为方便的换乘服务。现在一些大型、特大型客站常采用这种布局方式,如上海站、天津站、杭州新站等,上海站布局如图6.27所示。

图6.27 高架候车式布局示意图(上海站)

(4)快速通过式布局

快速通过式布局是适应车站功能复合化而形成的空间组织与布局类型。这种类型可以分为以平面综合厅为核心的集中式和以立体化综合空间为核心的通过式两种布局形式。

以平面综合厅为核心的集中式布局方式是中小型车站使用频率最高的候车部分,将候车室与售票、行包、问讯以及公共交通等部分合并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空间内,形成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活动大厅,如图6.28 所示。这种布局的优点是旅客在厅内往往只做短暂停留,大厅内的空间组织流线顺畅,乘客进入大厅后对功能布局一目了然,易找到各不相同的功能部分;可灵活划分不同空间,候车、服务、检票等活动空间可调节使用;大厅开阔完整、采光通风良好,结构简单。其缺点是仍然采用平面展开式的布局,只适宜旅客在站内停留时间较短的车站,如果车站规模较大、旅客较多且停留时间较长、组成复杂,这种布局会造成各种流线的相互干扰,无法适应多模式换乘的要求,也无法适应多功能要求的车站上方空间的开发,一般较大型的客站较少采用这种形式。

图6.28 快速通过式布局示意图

这种模式多见于国外的中小型车站,较为典型的是加拿大渥太华车站、荷兰鹿特丹总站(图6.29)。我国辽宁盘锦站、葫芦岛站采用的也是这种布局形式。

(5)综合式布局

这种以立体化综合空间为核心的综合式布局是目前我国大型、特大型铁路客站设计的主流形式。随着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以及综合换乘概念的引入,车站站房内部空间已相互融合,内部空间界面最大限度地简化。该种方式流线设计十分简洁,从平面到立体,以综合大厅为中枢,把多种流线、多种交通工具立体交叉组织在一起,适当设置商场、餐饮、旅馆商业空间等多种服务设施。各种服务设施有多个通道与综合大厅相连,空间相互穿插。这种方式多采用高架式和线下式等空间布局形式,力求使旅客进站的流线简短而便捷。候车大厅布局及进出站流线如图6.19(d)所示,北京南站的候车大厅如图6.16(a)、图6.20(a)所示,武汉站候车大厅及布局如图6.17 所示,青岛北站候车大厅如图6.30 所示。

图6.29 荷兰鹿特丹总站布局示意图

图6.30 青岛北站候车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