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广场的功能布局与车站的规模、类型、性质和时代发展有紧密联系。随着车站广场功能的发展,其功能空间布局主要表现为3 个阶段、3 种模式。这一布局模式目前在中小型铁路车站中仍继续沿用。图7.7平面式车站广场布置图设计举例以北京站广场为例,广场呈长矩形,广场一侧连接城市干道,一侧接站房,站房出入口沿广场依次排列,分别是出站口、进站口、贵宾室、售票厅、行包房等。......
2023-08-21
站房是车站建筑的主体,站房各功能空间如集散厅、候车区、进站通道、售票厅、行包房等,其位置及相互关系需要根据车站的规模、性质等条件进行合理组织,以满足功能流线的要求。站房的各部分功能空间布局是站房建筑设计的核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交通技术的进步,站房空间布局逐步由以往的等候式的静态空间向通过式的动态空间转变,候车空间的容量、形式和内容也随着集散和换乘效率的提高而由繁至简地变化,站房布局更加注重方便快捷地进出站流线设计。
随着铁路运输与车站建设的发展,站房中为旅客使用的公共区(包括付费区和非付费区)、客站运营管理工作所需的非公共区、交通联系(包括付费区和非付费区)等空间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以下几种不同特点的建筑布局类型。
(1)分散等候式布局
以候车大厅为核心的分散式布局是我国传统的站房布局方式,其特征是车站的站房、站场、广场以及外围服务设施均在同一个平面上分散展开。也就是以候车大厅为核心,将候车区和进站通道组织为一个大空间,构成站房的主体;将售票厅、行包房、出站口、邮政、餐饮、购物等空间,按与候车厅的相关程度分散布置,如图6.25 所示。
这种布局方式的对外交通主要依靠车站广场来组织,广场成为各部分之间的纽带和集散枢纽。这种布局方式适合旅客在站停留时间较长的车站。
图6.25 分散等候式布局示意图
(2)集中等候式布局
以分配广厅为主的集中式布局过去主要应用于大型和特大型车站。为了有序组织不同车次与方向的旅客,避免人流过分集中和相互干扰,站房布局多采用以分配广厅为中心,围绕其布置几个候车室和营业服务部分的平面布局形式。其中,分配广厅又可分为横向分配广厅与纵向分配广厅两种形式,如图6.26 所示。
这种布局方式的优点是空间划分明确,可以按分方向、分线方式划分候车区,便于组织管理和客运服务,通风采光易于处理,如重庆站、成都站等车站采用这种布局方式。但这种类型的客站为乘客服务的面积所占比例较大,空间使用效率低下,旅客进站流线冗长迂回,流线交叉干扰大,客流疏解不够顺畅,横向候车室易形成“袋形候车室”。
图6.26 集中等候式布局示意图
(3)高架候车式布局
高架候车式的布局形式是将候车室设置在铁路线路和站台上方,旅客通过进站集散厅进入所在候车室,从候车室的检票口直接下到相应的站台。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大大缩短候车室进入站台的距离,提高进站速度。同时,高架候车室使铁路车站向城市两个方向开放,可以从铁路线路两侧双向进站,站房主体进深也相对减小,可为旅客提供更为方便的换乘服务。现在一些大型、特大型客站常采用这种布局方式,如上海站、天津站、杭州新站等,上海站布局如图6.27所示。
图6.27 高架候车式布局示意图(上海站)
(4)快速通过式布局
快速通过式布局是适应车站功能复合化而形成的空间组织与布局类型。这种类型可以分为以平面综合厅为核心的集中式和以立体化综合空间为核心的通过式两种布局形式。
以平面综合厅为核心的集中式布局方式是中小型车站使用频率最高的候车部分,将候车室与售票、行包、问讯以及公共交通等部分合并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空间内,形成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活动大厅,如图6.28 所示。这种布局的优点是旅客在厅内往往只做短暂停留,大厅内的空间组织流线顺畅,乘客进入大厅后对功能布局一目了然,易找到各不相同的功能部分;可灵活划分不同空间,候车、服务、检票等活动空间可调节使用;大厅开阔完整、采光通风良好,结构简单。其缺点是仍然采用平面展开式的布局,只适宜旅客在站内停留时间较短的车站,如果车站规模较大、旅客较多且停留时间较长、组成复杂,这种布局会造成各种流线的相互干扰,无法适应多模式换乘的要求,也无法适应多功能要求的车站上方空间的开发,一般较大型的客站较少采用这种形式。
图6.28 快速通过式布局示意图
这种模式多见于国外的中小型车站,较为典型的是加拿大渥太华车站、荷兰鹿特丹总站(图6.29)。我国辽宁盘锦站、葫芦岛站采用的也是这种布局形式。
(5)综合式布局
这种以立体化综合空间为核心的综合式布局是目前我国大型、特大型铁路客站设计的主流形式。随着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以及综合换乘概念的引入,车站站房内部空间已相互融合,内部空间界面最大限度地简化。该种方式流线设计十分简洁,从平面到立体,以综合大厅为中枢,把多种流线、多种交通工具立体交叉组织在一起,适当设置商场、餐饮、旅馆商业空间等多种服务设施。各种服务设施有多个通道与综合大厅相连,空间相互穿插。这种方式多采用高架式和线下式等空间布局形式,力求使旅客进站的流线简短而便捷。候车大厅布局及进出站流线如图6.19(d)所示,北京南站的候车大厅如图6.16(a)、图6.20(a)所示,武汉站候车大厅及布局如图6.17 所示,青岛北站候车大厅如图6.30 所示。
图6.29 荷兰鹿特丹总站布局示意图
图6.30 青岛北站候车大厅
有关铁路车站的文章
车站广场的功能布局与车站的规模、类型、性质和时代发展有紧密联系。随着车站广场功能的发展,其功能空间布局主要表现为3 个阶段、3 种模式。这一布局模式目前在中小型铁路车站中仍继续沿用。图7.7平面式车站广场布置图设计举例以北京站广场为例,广场呈长矩形,广场一侧连接城市干道,一侧接站房,站房出入口沿广场依次排列,分别是出站口、进站口、贵宾室、售票厅、行包房等。......
2023-08-21
1)到发线到发线是办理列车到达、出发作业的线路,如图5.2 中的线1、3、4、5。超限货物列车运行线通常在线路上加圆圈表示“”,如图5.2 中的线Ⅱ、3。始发站和有立折作业的中间站到发线数量应根据车站最终承担的旅客列车对数及其性质、列车开行方案、引入线路数量和车站技术作业过程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高峰时段列车密集到发的要求。车站咽喉区布置应紧凑,并应减少正线上道岔数量。......
2023-08-21
旅客站台有多种类型和布局形式。1)站台分类按照与站房的平面关系划分旅客站台按其与站房和车站到发线的相互位置可分为基本站台、中间站台和分配站台3种,如图4.11 所示。通过式客运站中,靠近站房一侧的站台称为基本站台,设在线路中间的站台称为中间站台。图4.13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分类①岛式站台。乘客可以同时在两侧站台上下车,可以适应列车中途折返的要求。图4.14旅客站台与到发线相互位置图......
2023-08-21
显示红色灯光时,表明前方无空闲的闭塞分区,列车必须马上制动,以防止列车追尾。现采用的区间占用检查装置有计轴设备或长轨道电路。当区间检查装置正常时,采用站间闭塞方式,保证站间或闭塞分区只准有一列列车运行。闭塞方式的采用条件在单线区段,应采用半自动闭塞或自动站间闭塞,繁忙区段根据运输需要可采用自动闭塞。根据采用的信号机类型不同分为色灯与臂板电锁器两种。......
2023-08-21
图4.17为一般地段采用单柱雨棚,而在天桥、地道口处改成双柱,其距离为一个柱距,旅客流线和行包流线干扰小,使用效果较好;图4.17为单排雨棚柱与天桥、地道口的一侧对齐,旅客流线与行包流线互不干扰,使用效果良好,但雨棚结构为不对称形式,需个别设计;图4.17为双排雨棚柱与天桥、地道外边齐,柱距大,便于车辆穿行。图4.18旅客普通站台钢筋混凝土站台立柱雨棚目前,越来越多的雨棚采用钢结构雨棚。......
2023-08-21
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列车为动车组列车,需要设置动车设施。2)设施类型动车设施包括动车段、动车运用所或动车存车场。动车段动车段是负责动车组的检修和整备的设施。动车段除了要有动车整备设施外,还要有拖车的整备设施。动车段与客货共线铁路的机务段不同之处在于,机务段只负责机车的检修和整备,而不需要设置客车整备设施。......
2023-08-21
寺庙常建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的开阔地上或建在香火繁盛的圣地内,单独成寺或临近其他中大型寺庙建造形成寺庙建筑群,其建筑布局在周边环境中呈长条矩形的线式布局。这是耆那教寺庙较为常见的布局形式,寺庙体量较大,建筑造型类似,不及点式布局的小型寺庙丰富多彩。由这些实例可以看出,线式布局的中型耆那教寺庙通常都是沿轴线依次排布圣室、主厅和前厅,规模稍大些的也建有门廊。......
2023-08-31
不过,自秦汉以来,帝王陵的地面建筑有遗址可寻。帝王陵的地面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宋陵地宫均未被发掘,仅宋太宗之妃李后陵因被盗而打开,因此宋代帝陵的地下布局目前还不是很清楚。现探明李后陵的地宫由墓道、甬道、陵台下的墓室组成,总长约50米。......
2023-11-18
相关推荐